1、专题一第1讲一、选择题1(2022北京西城)“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六部制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由此分析符合材料含义的是分封制。2(2022乌鲁木齐一中质检)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
2、想毁灭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立军功者受重赏,封官加爵,确定程度上转变了世卿世禄制,使“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C、D无体现。故应选A。3(2022潍坊)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心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以西周的分封制为主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以前,中国的奴隶制政权都不是中心集权制度。由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也”可知是没有形成中心集权制度。4(2022浙江六市六
3、校联盟)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C解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子不传女”等信息体现了重视血缘关系,这是受到了古代宗法制的影响。5(2022丰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清静,宗子是城墙”。该史料反映了西周()国家的管理方式血缘家族的特点官僚政治的特点实行分封制的目的ABCD答案C解析诸侯是国家的
4、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血缘家族的特点,因此在题干中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都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这一整体概念。故选C项。6(2022江西师大附中)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毁灭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隐秘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影响减弱C中心集权的强化D清朝彻底转变了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精确解读及运用已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气。由材料“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可知西周的继承制度完全依照宗法制实施,而到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毁灭汗位推
5、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隐秘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可知继承制度淡化了宗法制的作用,即减弱了宗法制的影响。故选B。7(2022兰州一模)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秦朝时期,为巩固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其内容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心官制、郡县制。其突出特点就是中心集权、君权至上、以国为家。材料中行政官员又掌管皇家事宜,可知B项正确。故应选B。8(2022江西联考)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
6、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支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由“严格嫡庶的权益支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9(2022淄博一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秦朝开头,史书中写到皇帝时用“上”代称。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等同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全国的军政事
7、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裁,故选B。10(2022交大附中、西安中学、长安一中一模)“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答案B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依据是宗法血缘;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心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二、非选择题11(2021馆陶一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
8、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认真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假如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
9、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3)材料五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白什么?答案(1)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隶属关系。由于姜尚挂念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使其进展为强国,也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2)听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伴同周王作战。(3)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经转移到“方伯”手中。解析(1) 从所给材料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这样就形成了政治的隶属关系。至于尚父列为“首封”,是由于其功绩巨大。(2)关于诸侯
10、对周王的义务,可依据所给材料和所学学问归纳;主要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军事方面。(3)从“政由方伯”来看,反映了周王室已经衰微。12(2022济宁)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进展变化亲热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状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
11、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把握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心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把握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心与地方关系争辩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心构成哪些方面的威逼。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心与地方关系的进展趋势。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心难以把握。(2)威逼: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峻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进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心,严峻威逼中心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心集权政治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加强了中心集权)。趋势: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渐渐趋于多层次;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渐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