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亨利福特的流水线和效率工资在 20世纪初的美国是“大王”频出的时代。铁路大王斯坦福、银行大王摩根、石油大 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耐基,当然,还有汽车大王福特。虽然同是被称作“大王”,但我 更认为福特和之前的大王有了本质的不同 福特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 而其他人只是成功 的生意人。亨利福特为制造汽车而生。 15岁的时候,福特就在自家的工具间里制造出了一台内 燃机。 1887年, 24岁的福特进入爱迪生的电灯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 10年之后,福特辞去 工程师的职位,在底特律和别人合伙创立了汽车公司。直到 1947年去世,福特一生都在领 导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 1936年,福特还成立了以自
2、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慷 慨地捐助教育、 科学研究和社会改良等事业。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 福特基金会的捐助额 一直名列美国榜首。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 1913年 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工人们 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 标准化、 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 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 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 福特的这一创造 成为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每一天, 都有大量的煤、 铁、 砂子和橡胶从 流水线的一头运进去,有 2500辆 T 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在这座大工厂里,有多达 8万人 在这里工作。 1924年,第 100
3、0万辆 T 型汽车正式下线,售价从最初的 800美元降到了 26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流水线彻底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 同时也成为现代工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 时间过去了 将近 100年,流水线仍然是小到儿童玩具大到重型卡车的基本生产方式。流水线之前, 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 每装配一辆汽车要 728个人工小时, 当时 汽车的年产量大约 12辆。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使得汽车成为 富人的象征。 福特的梦想是让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所以, 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是关键 。只有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价格,使普通百姓也能买的起汽车。1913年,福特应用创
4、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 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 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最终,经过多年努力流水线使每辆 T 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 12小时 28分钟缩短至 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 4488倍!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 作 。 福特的流水线不仅把汽车放在流水线上组装, 也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 福 特把装配汽车的零件装在敞口箱里, 放在输送带上, 送到技工面前, 工人只需站在输送带两 边, 节省了来往取零件的时间。
5、而且装配底盘时, 让工人拖着底盘通过预先排列好的一堆零 件, 负责装配的工人只需安装, 这样装配速度自然加快了。 他在一年之中生产几十万辆汽车, 这个新的系统既有效又经济。结果他把汽车的价格削减了一半,降至每辆 260美元, 1914年,一个工人工作不到四个月就可以买一辆 T 型车。流水线的意义它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环节, 工人间的分工更为细致, 产 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 制成品被大量生产 出来, 尤其是多样的日用品在流水线上变成了标准化商品。 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标准化、 大批 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
6、情, 汽车工业迅速成为美 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老生产方式即使再增加几个工厂, 也应付不了日益增多的订单, 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了。 1908年,福特请了位能人沃尔特弗兰德斯进厂协助工作。弗兰德斯是公认的工业生产专 家。 亨利与他商定, 聘他为生产经理, 如果他能在一年内生产出一万辆车, 则发给他二万奖 金。弗兰德斯将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改造福特工厂的工作之中, 他把工厂整个动了手术:对 设备作了重新组合; 在工人的工作程序上作了大量的精简调整。 由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厂 现有的设备和劳力, 终于提前完成了年产万辆车的任务。 他随即辞去了福特公司生产经理的 职务, 转入到新生的通用公司。 而亨利在他这
7、一年的生产实践中, 学到了很多组织生产的知 识,为他日后在海兰帕克工厂的革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一天, 亨利在芝加哥参观肉类加工厂, 看到一块块的肉吊在滑车上在空间移动, 由一道 工序进入另一道工序, 他由此受到启发, 想利用输送带运送零件。 这个设想首先被应用到散 热器的组装线上。那是索伦森按照亨利的意图设计的。设备安装好之后, 一向很少下车间的总经理库兹恩斯一天突然到了车间, 当他看到头顶 上一台台散热器滑过, 大吃一惊, 认为没必要, 这些新设备必将提高生产成本。 他要查问是 谁搞的,人家告诉他是索伦森设计的。他听了很生气, 这样重大的改造怎么能不通过他?亨利知道后, 赶快告诉索伦森, 索
8、伦 森立刻主动去找库兹恩斯作解释, 并用数据向他说明了这条生产线节省了多少生产成本, 加 快了多少工作进度。 库兹恩斯自然是一听就开窍, 马上下令在全厂都装上输送带。 当时的福 特工厂人人都以事业为重,没有人员内耗。福特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装起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就可实现, 因为还有 大量的调整工作要做。 整个生产是部联动机, 其中每一道工序停留时间长短、 配备工人数量 都要精确计算, 还不能出哪怕是微小的事故, 即使是一个螺钉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装好, 否 则, 一处出麻烦, 整个流水线就会停滞。 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花了一年的时间, 才把全厂的 输送系统调试完毕, 1913年正式用
9、于生产。要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 还有项重要工作要做, 那就是必须大量采用能通用的标准件。 这项工作由亨利里兰最先在卡迪拉克车上试用成功,福特公司将它用于 T 型车的生产之 中。当新的生产方式运转后, 整个生产环境显得紧张有序。 车间内的每一个零件都在动, 不 是被吊起, 就是在移动, 要不就在被加工。 而各种加工设备则分秒不停地在动, 没有一分钟 时间、 没有一个劳力被浪费掉。 装配线还在不断改进。 生产一台车体由 12.5 个工时减少为 5小时 50 分钟,进而减为 93分钟。工效纪录每一天都在刷新。从流水线这一头进去的是 原料, 那一头出来的是零件; 这一头进去的是零件, 那一头出来的是
10、大部件; 最后出来的是 一辆涂成了黑色的福特 T 型小汽车。自动化流水线给福特厂带来了奇迹般的飞跃。 福特公司由年产 7800辆, 跃进到 17万辆, 第二年 25万辆, 第三年 73万辆, 也就是每十秒钟从它的传送带上走下来一辆新车。 奔驰公 司的经理参观海兰帕克时说:“这个工厂无论是设施还是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历史证明了, 福特公司这些开创性的业绩, 标志着世界工业史上一个新时代 大规模自动 生产时代的来临 。 福特的专家们不仅生产了汽车, 而且生产出一套方法, 也许后者更具深远 意义。随着生产量的激增, T 型车的销售量也有增无减。但其售价反而逐渐降低,由刚开始 的每辆 80
11、0元降到 1913年的 500元了。到 1914年, 福特公司的雇员已达 13000人, 他们生产的汽车, 相当于全国 300 家汽车 公司 66000 名工人生产的汽车之和,生产量已达美国汽车产量的一半。而美国汽车产量已 超过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可以说, T 型车的畅销迫使福特公司不得不寻找高效生产的方 式,而大规模生产方式又使得 T 型车成本降得更低,质量更可靠,从而更畅销。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成就了亨利福特。 福特公司成立之初是麦康森拿出的 25000元资金。 到 1913年公司资本已是原来的上千倍了。公司的利润在不断翻番,但是工人的收入却没有 增长。 福特公司虽成为底特律经济效益最好的
12、公司, 而他的工人拿的仍是这一地区平均水平 工资,每天 2.34美元。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岗位枯燥乏味,不停运转的传送带迫使工人们成天处于高度紧张状 态,工人与公司离异的心态日益强烈。早在 1910年就有大批工人辞职而去。 1913年,工人 的变动率更高达 380%。 不断变换的工人队伍给流水线作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状态继续下去, 迟早要在公司爆发一场劳工运动的。 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就是在此时 渗入到福特公司来了。现实的压力迫使福特公司的高层主管人员要考虑工人待遇问题。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亨利 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他比他的同行更快更远地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亨利自己说, 他从不做
13、慈善之举, 那对谁也无益。 他并不很看重金钱, 自己的生活简朴, 但是他却不能不看到,公司每年 1000多万元的纯利把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人 的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贫富悬殊使他心灵受到了震动。高层人士每人都有很高的收入,亨利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口袋里的零钱常常忘了掏出来, 克拉拉有一次还掏出一张数万元的支票。 而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工人们仍跟其他工厂的工人一 样, 一天只有两块多, 更可叹的是就这每天两块多的工资, 今天还不知明天能不能拿。 失业 时时威胁着工人们, 工厂有工做就招工人, 没工做就遣散工人。 工厂若更新设备或是重新设 置流水线,工人就回家等候,没有工资。过节也是如此,工人们在
14、家过节,不知节日一完, 工厂还需不需要他。往往要等二三个礼拜的假期过完才知道。海兰帕克工厂的大门口就常常有很多失业的人等着找事做。 1913年圣诞节前的一天, 库兹恩斯站在工厂大楼的窗口旁, 眼望着窗下成千的工人下班回家过节去, 忽然想到, 这些 人辛苦一年, 过节也不得安宁。 这么一份枯燥乏味, 辛苦劳累的工作, 他们都生怕节后会丢 掉。 为了那两块多的工资, 叫他们节日不休假也有人愿意干。 而公司却是靠这些人的劳动富 起来的,这不公平。亨利这时还看到了贫穷是如何扭曲了人的心灵的。那一天,他带着艾德索在工厂视察, 正好碰见两个工人在粗野地打架。 年轻的文质彬彬的艾德索看了此情此景一声不吭,
15、这就是 他父亲工厂的劳工状况! 亨利为自己工厂出现的野蛮行为感到羞愧。 他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工 人变得这么野蛮呢?亨利后来抓住这件事不放, 一调查才知道根本原因是生活条件太差造成的情绪波动。 公 司的人事部主任也对他讲过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福特公司能 有今天, 是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 但是他们在公司辛苦工作, 只得到微薄的工资, 而公司领 导的收入却与他们不成比例, 甚至那些买到了好车的客户, 也从降价销售中得到了实惠, 惟 有直接造车的工人得到的报酬不合理。 亨利想到自己过去也是做工出身, 实在不应该这样亏 待自己的工人,他觉得由他们创造的利润,应该由他们分享。公司
16、的高级主管人员思路都想到一起来了。 所以, 库兹恩斯一提起这个话题, 亨利立刻 接过来。过去亨利对劳资问题从不过问,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办理。1914年元旦,亨利主持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他没有讲开会的主题,一开始就在黑板上 算出公司去年一年给工人付工资的总额。 又将这一数字除以该年的利润, 结果得出一个分母 很大的比例。这时亨利才对他的干部们说出了会议主题:“我想增加工人工资。”亨利把调 资的理由说明了一下,便请大家提方案,商定新的工资标准。起初有人提议每人每天加 2 角 5 分,看看亨利没做声。有人主张再加 2 角 5 分,亨利还是一声不吭。数额在 1 角 1 角地加上去, 最后有人提到加 1 元
17、。 福特公司现在有职工两万多人, 每人每天加 1 元, 一 天公司就多开支 2 万多, 一年就是 700 多万。 大家都认为到顶了, 但亨利明确表示还加得 不够,他不批准这一方案。干部们有点迷惑不解了,交头接耳地悄悄议论起来。很久才有一个声音说:“再加 2角 5吧,再高就付不起了。”但是亨利还是不同意。这时有人提加两块。 这样一来, 日工资就是 4 块 5 角了, 比现在多一倍。 库兹恩斯没 想到增加工资是这样搞的。他提出增加工人工资也没想到一下要提这么大的幅度,就说:“这样搞下去,你们还会有人提 4块 7角 5,甚至提到 5块,直到公司倒闭为止。”亨利马上接过来:“ 5块!太好了,那就决定日
18、薪为 5元吧。”提薪的决定立刻公布了,决定规定凡是 22岁以上的职工,最低日薪为 5元, 22岁以下 成了家的, 也比照这个数字, 同时工作时间由过去的九小时二班制, 改为八小时三班制, 公 司因此而增加了四千个工作岗位。福特公司这一义举, 在美国, 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那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 年代,福特公司这一举动确实是迥异于其他公司的做法。新闻界大肆报道了这件事:“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对劳动报酬作空前大调整。 ” 有的报 纸用的标题是:“上帝祝福亨利福特吧!”社会各界对福特公司深表赞赏, 但是这一行动也深深地刺激了大多数企业家。 他们中有 人向亨利提出抗议, 说他是资本主义的叛徒。
19、 亨利一贯不喜欢的美国金融界批评他:“把圣 经的精神错用在工业场所,拿博爱主义作幌子来争取人心。”“犯了经济罪。”福特公司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慈善。 亨利说是一种公平, 不过是把大家创造的利润拿给大 家分享。他站在宏观角度认为,提高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增长,也将带动 T 型车的销量增 长。当然,此举的目的,根本还是在于增强公司“凝聚力”,解决福特工人高达 380%的流 动率问题。 而且这次增加工资, 福特公司决不是只付出不收入的。 改九小时二班制为八小时 三班制,福特工厂 24小时全天生产,工作总量大大增加,而工人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两全 其美, 福特公司一点也没受损失。 增加工资一事在工人中产生了良
20、好的影响, 一位工人的妻 子说:“日薪提到 5元后,丈夫把第一个礼拜的周薪 30元拿回家时,高兴得连晚饭也吃不 下。 我们的儿子再不必当报童了, 女儿再不要去帮佣了。 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可说是幸福美 满。”福特工厂一片祥和气氛,到福特公司谋职成了底特律人的向往。当报纸报道这件事后, 第二天一大早, 就有不少人聚集在海兰帕克厂的办公楼前, 天亮后, 人数已超过一万。 由于 天气寒冷, 这些衣衫褴褛的人等得颇不耐烦了。 改为八小时工作制后工厂空出的 4 5 千个 岗位, 人数很快招满。 公司挂出了额满的告示, 但人群还是不散。 第三天、 第四天反而更多, 有的甚至是从芝加哥来的。 公司门前的秩序越
21、来越乱, 喝醉酒的,打架滋事的也出现了。 有 人还向福特公司人事部门的人行贿。 公司墙外贴出了用多种语言写的告示, 报纸上也刊登广 告,宣布停止招工,劝告那些外地人不要来底特律。但是那些早已来了的人一心只想找工作, 根本不准备回家, 也无钱回家, 他们决心守下 去, 等待福从天降。 星期一的早晨, 一万多名求职者挤在工厂外面。 他们当中有的是头天晚 上就等候在这里的,又冷又饿。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把工厂的大门堵住了。天亮以后,赶 来上班的公司员工无法通过水泄不通的人墙, 后面的人在不断增加, 工厂所有的通道都已堵 塞。 失业者把无名火发泄到那些穿着比他们体面, 指责他们不该挡住上班道路的公司员
22、工身 上。双方冲突频频发生。当厂方试图恢复秩序,开出一条路时,冲突更加激烈,一场混战爆 发开了。砖头石块满天飞,楼房的玻璃被打碎,工厂的大门被撞坏,一些人趁火打劫,抢了 附近的小商小贩。这样工厂不得不求助于警察,用水笼头驱散了人群。这件事又给了其他企业家攻击福特的口实,把福特的济世救民说成是死路一条的乌托 邦; 没有罪状的经济破坏者。 他们说, 如果其他公司也跟着仿效福特, 那会毁了整个国家经 济。福特的这次行动的确使很多企业工人千方百计企图跳槽到福特来。亨利后来不得不指 示:只能招收真正的失业者,不许挖其他公司的墙脚。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以及文明 的生产环境, 使得福特公司充满了勃勃生机
23、。 已经萌芽的劳工运动迅速平息, 工人变动率降 低到 90%, 缺勤率也由过去的每天 10%降到 0.3%。 工人都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福特公司的 职工们开始有了一种幸运感、 光荣感, 当他们外出参加活动时, 总是自觉地戴上福特公司的 徽章, 公司内部充溢着一种团结祥和的气氛。 员工也更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 亨利成功地培 养了他的工人爱厂敬业的精神。 虽然增加了一千万元的成本, 由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此后 三年(1914 1916年公司赢利超过调资前任何一年。日薪 5 元造成的影响将亨利福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辉, 他真正成了美国的大名人。 1914年 1月 11日的纽约时报以“亨利福特解释他
24、为什么要发掉 1000万美元”为题 的长篇报道。 文章写道 “星期二全世界被报纸的一份宣告震惊了。 它宣称福特公司已经通过 了一个和雇员平分利润的方案,据说公司将拿出公司 1914年 50%的利润,估计为 1000万美元在雇员中分配。它将按照现在日工资的比例,装在员工每周的工资袋中。红利的价值是 如此之高,以至于可能超过他的工资。即使是每天只挣 2.34 美元最低工资的清洁工,也将 得到 5 美元。” 在上世纪初的美国,这样的举动称得上石破惊天。纽约时报1914 年 1 月 7 日的社 论用“一个工业乌托邦”为题揶揄福特的做法,并轻率地下了这样的结论:“福特公司管理 层的理论显然是空想的,并将
25、在实践中走入死胡同”、 “公司关于优待雇员的理论带有乌托 邦的色彩分享利润并不会改变人的本性”。 纽约时报将近 100 年前的社论和当下中 国众多的经济学家谈及劳动合同法时的言论惊人相似。也许,这 90 多年正好是中国与 美国在发展阶段上的距离?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美国汽车业承载了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光荣与梦想。 它彻 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让美国成为一个装在车轮上的国家;它孕育了现代管理科学, 让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它推翻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 福利制度让数百万 蓝领工人成为体面的中产阶级。 如今,汽车行业在中国开始扮演差不多的角色。在广东南海的本田汽车配件厂里,
26、两位 技工学校毕业的工人领导了中国汽车行业中第一次罢工,罢工的诉求是增加工资。在 100 年前福特的工厂里,一名一线工人购买一辆自己生产的 T 型车需要 34 个月的薪水。100 年后,本田工厂的工人购买一辆最廉价的汽车至少需要 34 年的薪水。尽管这样,学者们 仍然为中国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而忧心忡忡。 拥有最低价的员工,就拥有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也就拥有了最具价格优势的产品,从而 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这种逻辑一直主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1947 年 4 月 3 日,亨利福特走完了他技术员工程师创业者企业家慈善家的 路程。葬礼那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 1 分钟,以纪念这位“汽车界的哥白
27、尼” 。 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 1、福特公司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效率低,耗量大 2、流水线生产方式是如何建立进来的?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建立:1913 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 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 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 理念:它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环节,工人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 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 3、讨论每天 5 美元的工资的合理与不合理及其适用条件。 合理:1. 把大家创造的利润拿给大家分享 6 2 提高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增长,也将带动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 3.增强公司“凝聚力”,解决公司工人高流动率问题 4. 工作总量大大增加,而工人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两全其美,公司一点也没受损失 适用条件:流动率过高的公司,岗位限定,追求效率 不合理:岗位供不应求,为抢夺岗位出现社会秩序混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