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弧度制教学目的:1.理解1弧度的角、弧度制的定义.2.把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并能娴熟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3.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弧度的意义,正确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支配: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 讲清1弧度角的定义,使同学建立弧度的概念,理解弧度制的定义,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通过电教手段的直观性,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弧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牢靠性、可行性.通过周角的两种单位制的度量,得到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使同学生疏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进
2、一步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角的概念的推广“旋转”形成角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围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开头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旋转终止的射线OB叫做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角的顶点“正角”与“负角”“0角”我们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图,以OA为始边的角=210,=-150,=660, 2度量角的大小第一种单位制角度制的定义学校几何中争辩过角的度量,当时是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1的角是如何定义的?规定周角的作为1的角,我们把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可
3、以计算弧长,公式为3探究30、60的圆心角,半径r为1,2,3,4,分别计算对应的弧长l,再计算弧长与半径的比结论:圆心角不变,则比值不变,因此比值的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比值来度量角,这就是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 一样有不同的方法,千米、米、厘米与丈、尺、寸,反映了事物本身不变,转变的是不同的观看、处理方法,因此结果就有所不同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量数也不同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60=2p rad 180=p rad 1= 三、讲解范例:例1 把化成弧度解: 例2 把化成度解:留意几点
4、:1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进行; 2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 3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当记住: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弧度0/6/4/3/22/33/45/6角度210225240270300315330360弧度7/65/44/33/25/37/411/624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正角零角负角正实数零负实数 任意角的集合 实数集R例3用弧度制表示:1 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
5、合 2 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3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解:1 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2 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3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四、课堂练习:1.下列各对角中终边相同的角是( )A.() B.和C.和 D. 2.若3,则角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 B.其次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若是第四象限角,则肯定在( )A.第一象限 B.其次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用弧度制表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 .5.7弧度的角在第 象限,与7弧度角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为 .6.圆弧长度等于截其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为 .7.求值:
6、.8.已知集合22,B44,求AB.9.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点,试用弧度制表示15分钟后,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参考答案:1.C 2.C 3.C4.2k2k,kZkk,kZ5.一 72 6. 7.28.AB4或09.五、小结 1弧度制定义 2与弧度制的互化 2.特殊角的弧度数六、课后作业:已知是其次象限角,试求: (1)角所在的象限;(2)角所在的象限;(3)2角所在范围. 解:(1)是其次象限角,+2k+2k,kZ,即+k+k,kZ. 故当k=2m(mZ)时,+2m+2m,因此,角是第一象限角;当k=2m+1(mZ)时,+2m+2m,因此,角是第三象限角. 综上可知,角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7、(2)同理可求得:+k+k,kZ.当k=3m(mZ)时,,此时,是第一象限角; 当k=3m+1(mZ)时,即+2m,此时,角是其次象限角; 当k=3m+2(mZ)时,,此时,角是第四象限角. 综上可知,角是第一、其次或第四象限角. (3)同理可求得2角所在范围为:+4k22+4k,kZ. 评注:(1)留意某一区间内的角与象限角的区分.象限角是由很多个区间角组成的,例如090这个区间角,只是k=0时第一象限角的一种特殊状况. (2)要会正确运用不等式进行角的表达,同时会以k取不同值,争辩形如=+k(kZ)所表示的角所在象限. (3)对于本例(3),不能说2只是第一、二象限的角,由于2也可为终边在y轴负半轴上的角+4k(kZ),而此角不属于任何象限.七、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