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4454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年学者论坛130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刘向东摘要: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探讨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研究路径、研究对象和内容。文章首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简要综述与评论,然后以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处的“层级”与“示例”维度矩阵关系为基础,对生态语言学涉及的核心要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层级-示例”矩阵可为生态语言学各要素提供参照系;生态语言学是一种适用语言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层级;示例;研究路径;适用性中图分类号H0-05/H3 DOI:10.12002/j.bisu.5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39(

2、2024)01-0130-12引言生态语言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后,逐步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Eliasson,2015;黄国文、陈旸,2018b),但仍有诸多问题待澄清,如研究对象不尽明确、研究方法尚不系统、研究范围边界不够清晰、生态话语分类不合理等(黄国文、陈旸,2018a;何伟、高然,2019)。这些问题对一个学科的学理定位和学科体系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在这些方面尝试作一些探讨。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与评论生态语言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包含的层级(stratifi cation)与示例(instantiation)维度对生态语言学的

3、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阐释与廓清。一、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学界对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路径进行了广泛探讨。在学科属性方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18 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英语投射结构的语域变异及语篇功能研究”(项目编号:TJWW18-015)的阶段性成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31面,学界对生态语言学的定位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交叉学科,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研究的“生态化”取向出现,是人们生态观念觉醒在语言研究问题上的体现(何伟、高然,2019)。有学者认为,生态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范式,跨越诸多领域,体现出极大的包

4、容性(如Makkai,1993)。但很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过于宽泛的研究领域会造成学科属性的不确定(如黄国文、陈旸,2017)。何伟(2018)将目前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归为 3 种: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和超学科。黄国文、赵蕊华(2019)指出,生态语言学在理论来源、研究框架、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但随着学科内不同理念和不同方面的融合,生态语言学会展现出自身特点,成为独立学科。他们把生态语言学定位为以中心词“语言”为基点、以“生态”为视角的广义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研究路径方面,学界目前普遍认可两种模式:豪根(Haugen)模式和韩礼德(Halliday)

5、模式,前者称作隐喻模式,后者称作非隐喻模式(黄国文,2016)。根据黄国文、赵蕊华(2019:31),豪根把语言与言语社区的关系比喻为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旨在研究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韩礼德模式则关注对话语及其行为的生态审视和批评、反思、推崇、鼓励、抵制等,研究语言在生态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等。除了以上两种模式,其他语言学派也开始从生态视角审视语言问题。例如,王馥芳(2017)探讨了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相互借鉴的可能性;王寅(2018)通过对“现实-认知-语言”的体认核心原则进行整合,提出要构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认知生态语言学。在学科属性和研究路径之外,学界也开始把理论成果与实践

6、相结合。生态语言学从开始就以问题为导向。Haugen(1972)在谈到人类生态学研究问题时指出,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将语言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这很令人震惊。Halliday(1990)更是明确地指出,等级主义、增长主义、物种灭绝、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恶化,与语言中的非生态因素关系密切,因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意识形态是依靠语言来建构的。黄国文(2016)把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目的总结为: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和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宗旨,辛志英、黄国文(2013)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提出“生态话语分析”的概念,以唤起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引导和培养对待自然

7、的合理的态度和方式;张瑞杰、何伟(2018)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对语气、情态和评价 3 个子系统进行了生态角度的描写,为生态语言学的人际意义分析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此外,很多研究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对具体的语篇进行了分析,如刘姝昕(2021)。青年学者论坛132生态语言学与句法学、语义学不同,并不研究语言本体,而是一种交叉学科。Halliday(1990)在谈到学科与交叉学科时指出,学科是基于内容的,主要涉及研究的对象;交叉学科超越学科划分,是基于主题的,是一种视角,一种看待事物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以此为判,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二者并行不悖。

8、依此,我们可以说,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生态性特征和规律的交叉性语言学学科。但是,把生态语言学归属到应用语言学有待商榷,尤其是基于韩礼德理论的生态语言学,应划归到“适用语言学”范畴下。这一划分可以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层级和示例维度进行合理解释。对于两种路径,学界基本认为其构成互补关系(何伟,2018)。但是,不同研究路径如何互补、各自优势如何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澄清。韩礼德模式作为一种主要研究路径,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从社会符号系统看,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层次语境层、语义层或词汇语法层,少有研究从层次之间的系统联系探讨生态语言学;另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乃至方法都可以在社会符号

9、系统中获得准确、合理的描写和定位。本文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包含的“层级”和“示例”矩阵关系入手探讨生态语言学。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层级维度与示例维度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视作一个多维度的社会符号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层级、元功能、示例、实现和级阶(Halliday,2002)。各维度从不同视角描写和解释语言;反过来,语言在这些维度的交互关系中获得价值。本文主要涉及其中两个维度层级与示例,下文将对此进行阐释。层级维度将语言纳入社会符号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逐级实现关系。社会符号系统分为社会系统和符号系统。语言属符号系统,由表达层和意义层构成。表达层包括音系和书写;意义层包括语

10、域、语义和词汇语法系统。意义层之上是语境层,通过语域和语境运作机制构成社会符号系统中的社会部分,包括各种类型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刘向东,2018)。通过这种建模,语言在社会符号系统中获得自身价值。层级之间从上而下地构成语境赋予关系,从下而上地构成功能实现关系:一方面,音系/书写系统实现词汇语法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实现语义系统,语义系统实现语境系统,语境系统实现社会文化系统;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系统为语境系统提供语境,语境系统为语义系统提供语境,以此类推(Halliday&Matthiessen,2004:24-2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33层级维

11、度将语言与语境联结,构成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语法”的方法论基础(Halliday,2002:404),构建起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系统映射关系。基于此设定,社会结构及其功能差异可归结为语言结构及功能差异。我们既可以通过考察语言模式研究社会模式,也可以根据社会模式为语言模式寻找动因与解释,由此构成语言与社会的双向预测关系。另外,层级维度要求我们用“三重视角”审视每个层级及子系统:自上、自下、自周边(Matthiessen,2015)。因此,一个子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而且在于其与上级、下级以及同级系统之间的相对关系。我们在考察某一系统及功能时,不仅要看这一系统本身,而且要考察与其构成相对关系、对其价

12、值进行界定的上下左右的其他系统。层级维度规定与解释社会符号系统中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对于某一层级来说,其内部还存在另一种关系,即示例关系。不同层级上的示例关系构成示例网络,并与层级维度一起,构成社会符号系统机制的“层级-示例”矩阵。根据 Halliday&Matthiessen(2004:26-29),在示例维度上,系统与实例属于同一种现象,其差异在于观察者选取的视角。这种关系类似于气候系统与天气实例之间的关系:系统是潜势,为实例提供选择可能性;实例是系统的显化,是对系统中的可能性有意义选择的结果。另外,系统与实例不是独立的两极,而是通过意义的功能类型学特征构成一个渐变群。从系统来看,这个渐变

13、群是一系列次级系统;从实例来看,具有相同意义与功能特征的语篇实例构成语篇类型。这构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域运作机制(刘向东,2018)。层级维度与示例维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层级维度解决了传统语言学范式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进行人为切割所带来的“两张皮”问题。根据 Matthiessen(2014),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像其他语言学范式那样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截然分开,当作完全相反的两个主题;而是将正反两个主题融合,提出一种语言研究的“合题”模式,是一种“适用语言学”。在这一视域下,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关系。示例维度解决了

14、语言研究中的普遍与特殊问题:系统代表语境和语言系统的普遍性,是一般规律;实例代表特殊性,是对一般规律的实体化;系统与实例之间通过示例化的动态过程将一般规律与个别现实联系起来。这样一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篇研究就不只是把某一理论用于个别语篇的应用性分析,其本身也成为一种“适用语篇分析”(Matthiessen,2014)。适用语言学与适用语篇分析为语言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其适用性也随着学者对更多语言与语境类型的系统描写及应用分析而扩展;反过青年学者论坛134来,其理论潜势与适用范围也不断拓展。这样,语言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就不再是两极,而是在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基于应用潜势的张力空

15、间,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题”,把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正反题进行统一。Matthiessen(2014:139)中的“学术钟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适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区别与联系(见图 1)。合题 哲学 逻辑学 数学 认知科学 教育 医疗 行政管理 司法体系 反题 正题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适用语言学 学术钟摆的摆动 图 1 适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合题(基于 Matthiessen,2014:139)如图 1 所示,适用语言学在理论与应用的正反题之间构建适用性,形成一个包括不同等级潜势的张力空间。这一空间将基于语言实例构建的理论潜势与以理论潜势为依托的语言

16、应用进行联结。理论研究以其在现实中的“可应用性”为旨归;应用研究则以既有理论为基础制定理论框架、寻求分析方法,并为研究结果提供解释方案。在理论端,系统功能语言学针对世界所有语言以及所有语境构建语言本体论。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普通语言学理论(黄国文,2007),可用于解释所有语言、语境及语篇。在应用端,系统功能语言学将理论范式提供的语言本体论、方法论与语言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因语制宜、因境制宜,在验证既有理论的同时又指向实践中的语言问题。如此,适用性使系统功能理论具备应用的“动能”和“矢量”。反过来,不同语言和语境类型将应用动能依据矢量指标进行实现。这样看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学理论都是适用

17、语言学,各子理论的差异体现在适用性的深度和广度上,而共同点在于它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35都根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潜势,并依据相同的系统功能映射机制构建其自身的适用性。可以预测,随着人类世界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范围将不断拓宽,理论体系将不断丰富。以上研究表明,系统功能理论具有开源性质:在基本理念确定的前提下,其理论描写的精密度和在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具有广延性。我们既可以关注人类语言整体,也可以关注个体语言或特定语境中的语言;既可以参照语境要素分析语义和词汇语法,也可以基于语义和词汇语法研究语境。视角不同的研究在语言本体论

18、、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同一性。作为普通语言学,它回答语言是什么和怎么运作等语言本体论问题;作为适用语言学,它是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其理论体系为不同语言和语域类型描写提供潜势,针对语言应用现象提出问题、构建语料分析模式,并提供结果解释方案。三、生态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定位1.层级-示例矩阵视角Matthiessen(2014)指出,社会符号系统中的各维度相互作用、相互规定,构成关系矩阵,如“功能-级阶”矩阵、“功能-层级”矩阵等;所有矩阵构成矩阵网络,社会符号系统中的要素在矩阵网络中通过不同维度的相互作用确定其功能与价值。本文主要涉及“层级-示例”矩阵。图 2 是 Halliday(2002)及Ma

19、tthiessen et al.(2010:125)构建的“层级-示例”矩阵网,可用来解释语言、语境、系统与示例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属性,如图 2 所示的矩阵关系可用来描写与解释人类通过语言从事的所有活动及社会关系。据此,可将人类活动中的“生态性”纳入社会符号系统,并在矩阵关系网络中定位生态语言学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图 3 是基于“层级-示例”矩阵拟构的生态语言学的框架体系。以社会符号总系统为框架,将系统中的各要素与“生态性”进行交叉,就获得了矩阵中相互关联、相互约束的各种生态要素。在层级维度,词汇语法层的生态类型构建模式体现了语义生态模式,进而体现了语境生态模式,后

20、者反过来为前者提供了生态语境;在示例维度,一种语言的系统资源因其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关系而包含生态意义构建潜势,这些潜势通过不同语篇类型显化为不同语域的生态类型,进而通过语篇实例显化为用于现实交际的语篇生态措辞模式。同理,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生态要素作为潜势,通过语境生态类型示例化为情景语境中的生态特征和关系。青年学者论坛136图 2 社会符号系统“层级-示例”矩阵(基于 Halliday,2002;Matthiessen et al.,2010:125)图 3 生态语言学“层级-示例”系统矩阵2.两种研究路径上文谈到,自然映射关系为社会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分析方法与解释方案。以此为依

21、托,我们可考察生态语言学的两种研究路径,即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并对它们进行剖析与评价。首先,虽然两种路径都关注语言的生态学特征及语言与生态的关系,但两者在理念和解释方案上存在本质差异。语言的层级维度为区别这两种研究路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豪根模式的隐喻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生态性与自然环境系统生态性的类比关系上。因此,正如自然生态关注生物体的多样性、生存、发展和消亡一样,豪根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生态系统中涉及的语言多样性、生存、发展和消亡。类比预设不同的类,两类内部的要素及相互关系有本质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37的差异。这样一来,豪根模式下自然生

22、态与语言生态之间就不具有因果相关性及相互预测性,因此也未能提供通过语言实践改造自然生态的系统操作方法。相较而言,韩礼德模式基于“自然语法”原则,通过从语音/书写到语境之间的层级映射关系在社会文化系统与语言系统之间建立了相关性。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的生态问题就归结为语言中的生态问题,并通过特定的语义及词汇语法模式来体现;同理,依据语境到语言的互动及映射关系,韩礼德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改造语义及词汇语法模式来改善自然环境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在这个意义上,韩礼德模式不仅强调语言的表征作用,还强调语言的建构作用。其次,隐喻模式与非隐喻模式的差异体现了二者对语言定位的不同:是基于使用者,还是基于使用。“使

23、用”与“使用者”的差异是韩礼德在界定语域概念时提出的,用来区分社会语言学中的方言变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变异:方言是根据使用者不同产生的变异,是由语言社区的人群差异驱动的;而语域是根据语言使用不同产生的变异,是语境类型驱动的(Halliday et al.,1964)。两种模式生态语言学的差异类似于“使用”和“使用者”的差异。豪根模式的生态语言学要素和关系是基于使用者的:使用者的身份、地域和社会地位等不同最终决定了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生态关系。相对而言,韩礼德模式基于“使用”,因此把从语境到语言之间各层次的生态特征都纳入其基本框架。再次,比起豪根模式,韩礼德模式涵盖的范围更广,分类更清晰。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在社会符号系统的不同层级间建立了相关性,而且通过对各层级进行次范畴化,在每一层级的次类间也建立了相关性:语境三维度、语言三功能、语义三类型、语法三系统之间和各自的次类之间构成纵横双向的映射关系(Halliday,1978:116)。以此为依据,生态性就形成了 3 条映射链:基于语场维度的自然生态映射链、基于语旨维度的社会关系生态映射链以及基于语式维度的语言生态映射链。3 条映射链上的生态性相互规定、相互联系、相互预测,体现出社会符号系统的“综合征”(syndrome)效应(刘向东,2019)。同时,每条映射链又具有自身特定的运作模式,如自然世界的生态由概念意义生态模式体现,进

25、而由语言及物系统的生态性体现;社会关系中的生态性由人际意义生态模式体现,进而由人际语法的生态性体现;语言的生态性由语法系统的选择模式所实现的语篇功能的生态性体现。黄国文、赵蕊华(2019:33)提到:“因为韩礼德模式把语言(语言系统、语言使用、使用语言的人)看作整个宇宙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研究范围所涉及的因素比豪根模式要宽广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豪根模式的部分研究内容。”这一论断通过我们对生青年学者论坛138态语言学“层级-示例”维度的分析得到了验证。3.研究对象和内容图 2 显示,示例维度联结社会符号矩阵中系统与实例两端,作为从普遍到特殊的组织原则作用于每个层级。两者体现出哲学

26、上个体与一般的关系:系统是一般,语篇是个体,是对一般的具化。另外,在系统与个体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次级系统或语篇类型,构成不同的语义变异模式,即语域类型。把生态性纳入语言系统示例维度,能更好地理解生态语言学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系统关系:一方面,个体语篇的生态性特征是语言系统的生态潜势通过语域类型机制的界面作用进行示例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情景语境的生态特征是社会文化系统的生态潜势通过语境类型机制而进行的示例化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语言学的系统关系涉及生态系统潜势、生态系统次潜势以及生态实例,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抽象程度上的系统描写。与语境系统和语言系统进行交叉,就构成“系统-实例”维度的语境生态渐

27、变空间与语言生态渐变空间。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更明确地定位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首先,从语境系统看,生态潜势是人类从事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所包含的活动场类型、语旨关系类型和语式资源模式中的生态部分。同理,语言系统潜势的生态性体现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资源中用于构建生态意义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所有语境都可能包含生态要素,因此,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理论上可涵盖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语言。另外,由于语境和语言资源的配置遵循类型学机制(Matthiessen,2015),不同语境和语言资源在生态要素类型、相对关系和体现程度上具有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语境和语言资源

28、的生态配置与语域一样,呈现出类型学的机制和特征。这意味着,生态语言学在理论上为所有语言类型和语境类型提供了研究分析的潜势,但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却需要根据类型学机制进行区别对待。其次,语境系统与语言系统提供的生态潜势只是构建语篇的可能性,其运作机制需要通过示例化来实现,构建具体的情景语境生态实例和生态语篇。与系统的生态性一致,不同情景语境及个体语篇的生态特征和内部关系也不一样,在类型、相对关系和体现程度上具有系统性差异。如此,生态系统与生态实例之间通过示例化对语境和语言资源进行生态模式配置,并通过语域类型机制的界面作用构成以下两个生态空间:语境生态空间:社会文化生态潜势(语境系统中的生态资源)语

29、境类型生态次潜势(活动场、语旨关系、语式模式配置)情景语境生态实例(具体语境中的活动、人际、语言角色的生态特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39语言生态空间:语言系统生态潜势(语言系统中的生态资源)语域类型生态次潜势(3 种意义的生态配置模式)语篇生态意义(具体语篇的生态意义特征)。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就研究对象而言,生态语言学应该兼顾“生态”与“语言”两个方面,前者应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以及社会关系中的生态关系,后者则应包括一切由前者激活并建构其生态性特征的语言资源配置模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活动与关系的多样

30、性,生态性体现出关系、程度与类型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讨论研究对象时又需要分开层次,区别对待。这体现出生态语言学的“适用语言学”内涵:社会符号系统赋予适用语言学框架在适用范围上的延展性,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因此,在系统功能视域下,生态语言学是一种适用语言学。在理论上,通过融入生态学机制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生态方向上进行拓展;在应用上,通过将系统功能框架内构建的生态理论应用于人的生态活动和生态关系的研究,并对实践进行生态改造。这样看来,生态语言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适用性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体现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开源性,同时也是

31、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语言本体论和方法论自给自足性质的体现。结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可以通过社会符号系统中的层级和示例构成的矩阵坐标体系对语言与生态的系统关系进行定位和阐释。层级维度表明,生态性依照不同组织原则分布于社会符号体系的不同层级,各层级之间构成自然映射关系,在盖然率上具有因果关系;示例维度表明,生态性在系统与实例之间依据抽象性构成系统性差异,决定了生态语言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广度。由此,在社会符号学体系中,语言系统的生态性体现并建构了社会文化系统的生态性,属于语言系统与社会文化系统之间功能映射关系的子类。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具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开源性,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可适用于不同

32、场景和不同社会关系中的生态性分析,可定位为一种适用语言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豪根模式的生态语言学缺乏盖然率因果映射关系,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也相应地侧重于语内生态。(本文修改过程中得到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王博老师的热情帮助,谨致谢忱!)青年学者论坛140参考文献:1 ELIASSON S.The birth of language ecology:Interdisciplinary influences in Einar Haugen s“The ecology of language”J.Language Sciences,2015(50):78-92.2 HALLIDA

33、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3 HALLIDAY M A K.New ways of meaning:A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4 HALLIDAY M A K.On Grammar:Volume 1(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

34、iday)M.London:Continuum,2002.5 HALLIDAY M A K&MATTHIESSEN C M 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rd Ed.London:Routledge,2004.6 HALLIDAY M A K,MCINTOSH A&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7 HAUGEN E.The ecology of languageC/DIL A S.The Ecology of L

35、anguage:Essays by Einar Hauge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325-339.8 MAKKAI.Ecolinguistics:Toward a New“Paradigm”for the Science of LanguageM.London:Pinter Press,1993.9 MATTHIESSEN C M I M.Appliable discourse analysisC/FANG Y&WEBSTER J.Develop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Theory an

36、d Application.London:Equinox,2014:138-208.10 MATTHIESSEN C M I M.Register in the round:Registerial cartographyJ.Functional Linguistics,2015(1):9-48.11 MATTHIESSEN C M I M,TERUYA K&LAM M.Key Term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Continuum,2010.12 何伟.关于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外语,2018(4):1,11-

37、17.13 何伟,高然.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观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1):1-12.14 黄国文.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中国外语,2007(5):14-19.15 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1,9-12.16 黄国文,陈旸.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7(5):38-46.17 黄国文,陈旸.生态话语分类的不确定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a(1):3-12.18 黄国文,陈旸.微观生态语言学与宏观生态语言学J.外国语言文学,2018b(5):460-471.19 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

38、教育出版社,2019.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297 期)14120 刘姝昕.生态话语分析路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素养教育探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4):33-44,57.21 刘向东.类型学视角下对语境与语域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9-56.22 刘向东.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的综合征性质J.外国语,2019(5):53-61.23 王馥芳.生态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互借鉴J.中国外语,2017(5):47-55.24 王寅.认知生态语言学初探J.中国外语,2018(2):22-30.25 辛志英,黄

39、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3):7-10,31.26 张瑞杰,何伟.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人际意义系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2):99-108,150.收稿日期:2021-04-15作者信息:刘向东,博士,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300457,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电子邮箱:Investigating Ecolinguistics within the Stratifi cation-Instantiation Matrix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Liu Xiangdong(Tianji

40、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Abstract:From 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ciplinary nature,approaches,research subjects,and contents of ecolinguistics.A brief review of the discipline and a few comments on it are fi rst provided.Then,t

41、he elements involved in ecolinguistics are reexamined within the stratification-instantiation matrix of the social semiotic syste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two dimension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system for the elements of ecolinguistics,which is defined as a kind of“appliable linguistics”,with the“appliability”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being extended in its breadth and depth.Keywords:ecolinguistics;stratifi cation;instantiation;research path;applicability(责任编辑:魏 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