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38425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原华李丽周哲摘 要 2010年国家提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受各种因素限制,双导师制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研究生的培养中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本领域的特点及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独特需求,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本领域双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這一模式当前所处的瓶颈,解读了双导师制走出困境的途径。关键词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 双导师制 困境 出路:G643 :A0引言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对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2009

2、年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增招计划提出后,教育部又进一步出台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至此,双导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被清晰地确立了下来。建筑与土木工程是一个口径宽、覆盖面广、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很强、计算机与

3、信息控制等新兴学科应用广泛的工程领域,这就要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生不仅要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性,即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更要具备本领域的独有特性。因此,双导师制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当前全国几乎所有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均采取了“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然而,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双导师制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样,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其发展也陷入了困境。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双导师制实施的困境1.1对双导师制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时施行了

4、双导师制,吸纳设计院、事业单位一部分工程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也签名确认并接受了导师聘任证书,但在实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对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不够重视,校外导师对参与研究生培养这份责任欠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校外导师在提高自己专业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不重视。1.2双导师制流于形式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校外导师并未实际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万莹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并未实行双导师制,曹二磊也发现70.13%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仅有校内导师。笔者通过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单位的调查,发现多数采用两年制的

5、培养模式,研究生在第一年入学时仅选择校内导师,待一年后已完成全部校内课程将赴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环节时,才选择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并未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最初的构思酝酿,仅在选题报告上签字而已。个别研究生因选题较边缘、非主流,难以在当前的校外导师库中挑选到对口的校外导师,只能单一导师,或校外导师仅挂名,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本该得到专业实践指导的机会。1.3双导师制配套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一项好的制度若想达到其预期效果,必须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政策。目前,采取“双导师制”的大多数培养单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仅针对校内研究生导师制定了完备的制度,未及时为“双导师制”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缺少一系列针对校外导师的管

6、理制度,导致双导师制运行不畅、“无法可依”,合作培养机制不顺。1.4校内外导师分工不清晰,缺少交流在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任务上,大致认为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室内课程教学与学术指导,校外导师应承担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与实习指导。然而,校内、校外导师由于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权责界定不清晰,双方均不了解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情况,均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合作培养这件事上,学生在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专业实践的过渡衔接上有一定难度。1.5对校外导师经费投入不足在校外导师上面的建设力度太小,经费投入显著不足。很多单位仅遴选了校外导师、颁发了导师聘任证书,并未组织这些导师参加导师学校培训,也未就校外导师合

7、作培养研究生的薪酬、考评、激励等制定相关政策,校外导师积极性普遍不高。加之导师们平时工作繁忙,双导师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2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双导师制的出路2.1研读相关文件,思想上加强重视 (下转第64页)(上接第32页)通过召集领导、校内导师、相关教辅人员及研究生集体认真研讨上级文件、领悟文件精神,仔细学习校、院制定的与双导师制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规律、误区等都有清醒的认识,并从思想上提高对双导师制的重视程度。组织导师到“双导师制”实施效果良好的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模范单位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2.2构建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培养单位应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从校外

8、导师的遴选、岗前培训、合作培养,考核、评价、激励,到校内、校外导师的职责划分,制定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为今后的导师管理及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制度依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导师的遴选及考核、激励,可结合本领域常用的评价标准,选取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采用打分制。如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几分,拥有1项发明专利或1项科技(工程设计)获奖或1个版权、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或1项横向课题、发表1篇EI论文多少分等等。此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站在校外导师的立场上,多关注其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加强与校外导师所在单位之间的沟通,促进互利双赢。对于那些尽职尽责、合作培养效果优良的校外导师,可建议其所在单位在其职称职

9、务晋升等方面,酌情考虑其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能力。围绕校外导师所在单位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互利双赢。2.3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奖惩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校外导师队伍及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定详细的校外导师薪酬及奖励制度,包括对指导优秀研究生、合作完成科研成果的奖励。对于称职的校外导师,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奖励,并连续滚动聘任;对于难以胜任的校外导师,及时清退。2.4搭建平台,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单位应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多形式、多方面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如鼓励校内外导师间的横向课题合作,提倡校内外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某一案例课程的教学,要求新上岗的校内专业学位导

10、师深入实践基地学习、校外导师定期就各自在本行业的实践活动做报告,鼓励校外导师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并参与研究生的各个关键培养环节等。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 号,2009-03-19.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3 万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导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4 曹二磊,张立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5(8):76-78.5 杨俊茹,韩宝坤,孙雪颜,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8):1-3.6 郑文轩,杨瑛,田贝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8):154-155.7 蒋盛楠.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J.大学教育,2016:63-6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