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北京第一一O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京报 2017.01.14)雾霾,是昨天政协委员讨论、聊天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谈及刚刚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2016年,市政协将“雾霾治理”作为重大议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主管副市长出席,23个承办单位、48位政协委员参加。委员们提出的94条建议,有82条被完全采纳、12条被
2、部分采纳,进一步促进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对机制等重点工作的完善。今年,市政协又将PM25治理阶段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被市政协委员们紧盯不放的背后,是雾霾已成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在雾霾笼罩之下,整个城市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显然,雾霾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置。材料二:(中视财经网 20170109)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3、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
4、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材料三: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媒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9日报道,首都北京以及邻近的天津市等超过20个城市在过去48小时一直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市在12月19日暂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报道称,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红色预警”从12月16日开始并将持续至12月21日,数十个城市
5、的学校停课,并有其他应急措施进行中。河北省已下令工厂暂时关停或降低产量,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实施停限产措施。山西省要求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降低生产负荷,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实施停产。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多家棉花工厂已经暂时停产。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9日引述中新社、中国天气网等消息显示,中国环境保护部12月18日通报上述改善情况,并称中国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雾霾的效果初步显现。北京市17日的实际PM25日均浓度也比预测值下降。各地由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据
6、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市“红警”启动后截至目前,北京市本地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13,本地产生的PM25降低20%以上。报道称,中国此轮污染范围广大,17日上午,黄淮和江淮地区受霾影响区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接近1/9,而且影响范围还在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等23个城市已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据美国某网站12月19日报道称,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向记者展示了中国460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图表显示,全国有270家企业废气排放超标,只占全部监测企业的一小部分。他表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
7、重要步骤。这些有害污染物中包括被称为PM25的空气颗粒物。马军称,在2013年之前,没有一个城市的PM25的水平得到监测和发布。现在有超过400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中国进入了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这比过去透明多了。他认为,PM25水平在逐步下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是区域性污染,而非城市污染。对北京来说,如果区域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风只会把雾霾从河北省吹过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接受的日均PM25水平是7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高值。尽管如此,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达不到。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政协委员们谈及
8、刚刚经历的雾霾,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B. 虽然在全国层面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但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所以今年中央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C. 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PM25水平在逐步下降得益于此。D. 马军认为,只解决北京的雾霾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北京周边譬如河北的雾霾问题,风也会把雾霾从北京周边地区吹过来。8. 材料一、材料二传达了哪些共同信息?9. 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雾霾天气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政
9、府在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上,一直在努力。 9. 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停限产;对城市污染物进行数据监测。【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错误,材料一中说“谈及刚刚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
10、来”。B项,“今年中央表明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错误,从材料来看,“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2013年已提出措施并执行。C项,“下降得益于此”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材料一、材料二传达了哪些共同信息”,这就要求考生梳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圈出共同的信息,最后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 “今年,市政协又将PM25治理阶段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被市政协委员们紧盯不放的背后,显然,雾霾问题
11、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置”,材料二中说“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由这些内容可知,两则材料都提到雾霾天气引起民众关注和政府重视,同时政府在雾霾的治理上一直在努力。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我国解决空气污染的措施,然
12、后再进行概括。材料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现在有超过400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展示了中国460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
13、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
14、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 现代文阅读(9分,
15、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
16、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
17、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
18、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
19、,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
20、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理解文
21、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B项“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与原文不同,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而非“它们”(金石画)。此处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B项中是“它们”,许多考生往往忽略这一点不去比照原文而误选。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B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而原文的表述是“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选项偷换概念。此处同样需要考生的细心,与原本比对后能发现其含义的不同所在。有些考生可能会一带而过,以为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正是出题者的匠心。3.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
22、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C项“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有错误,原文中只是提到“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而C项说“唐人碑版的书法”,范围扩大了。此处的错误在于对象范围的理解上,考生有可能只关心语意逻辑忽视词义范围。【解析】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家GORDON SHAW 及他的中国学生梁小丹(译音)在1995年首先发现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他们将79位大学生分3组,要他们做很难的折纸游戏。首先3组学生都先做一次,然后第一组听10分钟的莫扎特古典乐曲,第二组静坐10分钟,第三组
23、听10分钟的小说录音带,然后3组同学再做一次同样的折纸游戏。结果发现,第一组同学听了莫扎特的音乐以后,玩游戏的进步率高达62%,其他两组同学进步率分别是14%及11%而已。很显然,莫扎特古典音乐帮助了第一组同学的脑力来解决游戏上的复杂问题,这样的发现很自然地令人相信听古典音乐会增加脑力。此后又有人让老鼠听古典音乐,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老鼠比较聪明,动作快而准确。更有意思的发现是,听了古典音乐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行动也正常很多。这种发现鼓励人们听古典音乐,因此莫扎特的作品一时成为市场上的宠物,升格到音乐排行榜前十名,打败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家。为什么莫扎特的古典作品会增加脑力呢?据心理学家及神经学家
24、分析,上面做实验的莫扎特音乐是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音乐中,大约每隔30秒音乐就进入高潮,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正好吻合,因此可充分发挥脑神经的功能。有人联想到莫扎特是世界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他4岁就会作曲,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会有更多的作品留在世上。分析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是每30秒有一次高潮,一定与他的脑神经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有关,现在的研究几乎都用莫扎特的音乐来测定音乐与脑力进步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是否有相同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如肖邦的作品,其音乐高潮起伏略为不同于莫扎特的30秒间隔,但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如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接
25、受性,因此很难判断效果,这些因素在进行心理及智力测验时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然而反对上述观点的一方也发现一些证据,不支持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看法。他们用同样的音乐做其他实验,结果发现受测人士的脑力并没有显著加强。还有人将过去成功的实验数据重新整理解释,也有不同的结论。然而无论如何,听古典音乐会不会有帮助,则与个人有关。许多心理学家说,听音乐会增进情绪,有好的情绪,自然会有好的表现,脑力就自然加强。很多人有过经验,在烦恼时可以用音乐平息自己的情绪,有了平静的情绪才可以理智地应付事故,所以音乐对人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的古代圣贤教我们要懂乐理,意思是要我们懂音乐。大约远古以来,他们就知道音乐可以
26、调剂人生,所以音乐在古代文明国家都有相当的影响力。以莫扎特的时代而言,音乐之盛,令维也纳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当时的欧洲没有人不懂音乐,没有人不去歌剧院听歌剧,从而推动了欧洲的发展。古典音乐成为现代文明的宝贵资产。如果我们相信听古典音乐可以增进脑力,那么过去200年欧洲的科技进步是否也与音乐流行有关。(节选自科学漫谈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1.从原文看,下列不能作为“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依据的一项是( )A.老年痴呆症病人在听了古典音乐之后行为会变得正常得多。B.大学生听古典音乐后解决游戏上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C.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作品受到欢迎并进入音乐排行榜前十名。D.受测试的老鼠在听了古典音
27、乐之后会变得比较聪明敏捷。2.从原文看,对莫扎特的古典音乐能增进脑力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扎特的作品能超越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影响音乐接受性的因素。B.莫扎特罕见的音乐天才使他在创作的时候能使脑神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C.莫扎特的作品每30秒有一次高潮的时间间隔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相吻合。D.莫扎特作品被现在的有关研究人员普遍用来测定脑力进步与音乐之间的关系。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听古典音乐的受测者脑力没有显著增强并不足以推翻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观点,因为这可能是受测者个人的因素所致。B.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成功的实验在数据统计方面有
28、不准确或差错之处,所以有人分析这些数据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C.尽管当前科学研究对于古典音乐能增进脑力有不同看法,但是古典音乐有助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则是古今一致的认识。D.随着现代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发展以及实验、统计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观点终将得到科学的证明。参考答案:1.C 2.C 3.A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与李成名等十七人当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韩敬受业宣城汤
29、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
30、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选自明史 孙振基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
31、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B.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C.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D.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B.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C
3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D. 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像皇帝你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B. 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C. 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你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D. 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
33、,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谏,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2)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
34、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礼官”“吏部都察院”“宾尹”“事”“振基”“疏”“礼部侍郎”“翁正春”“学贤”“之麟”“宾尹”,虚词“及”“乃”“亦”,“黜学贤”和“谪之麟”结构相同,“下礼官”的主语应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把这件事交给“礼官”处置,由此可以看出“下礼官”应是“交付礼官”的意思,所以是相对的语意单位可停顿,故排除AD项;“礼部侍郎翁正春等”为名词,作“议黜”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
35、,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句子可以断开为: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故答案为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召,被皇帝征召,陟,进用的意思,所以这些
36、词语的含义不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错,原文为“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文中没有提到“皇上反对,公开袒护”。由原文“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可知皇帝是接纳了建议而不是“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37、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讼”,控告;“于”,到;“为建祠”,省略句“为(之)建祠”,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耻”,意动用法,以为耻。(2)中的“惟是”,固定结构,宾语前置,“惟诗教言是听”,只听元诗教的话;“乃”,于是,就;“以”,介词,按照,借助,凭借;“年例”,常例;“出于”,调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
38、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里二十九年进士。授官莘县知县,有人到政务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为政有成绩被征召,授给事中,先授官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达,孙振基得任户科。当时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韩敬受业于宣城汤宾尹,汤宾尹任会试阅试卷的考官,韩敬的试卷被其他考官所摒弃。汤宾尹找到了它,强迫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用韩敬为第一。发榜后,文士议
39、论强烈。知贡举侍郎吴道楠想上奏这件事,因为萧云举、王图资历深,隐忍没有揭发。事情过去了三年,恰巧进士邹之麐任校阅顺天乡试的考官,录取童学贤有偏私,于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孙振基认为商议的人庇护他们,再次上疏弹劾。皇帝才交付朝臣重新审议。当初,汤宾尹在家居住时,曾经夺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从,自缢而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后来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
40、淫乱的罪状。御史熊廷弼素来和汤宾尹交好,判决的文书说这是施天德对付汤宾尹的老办法,打算借此洗雪汤宾尹以前的耻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缙。当时南北台谏正争论喧嚣,各有所袒护。孙振基等人上疏主张审核很是用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人反对这样,奏疏共几十封上呈。孙振基及众给事中御史又极力进言熊廷弼应当审问,斥责官应震等结党营私,此次与熊廷弼结党的人大为理屈。皇帝终于采纳了进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职务。他的同党非常怨恨,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孙振基刚强正直敢于进言。任谏官仅半年,多次有进谏。离开后,科场的争议还没有平息,刘策又上疏竭力论述。而汤宾尹的同党一定要将
41、十七人治罪,来安慰韩敬。孙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议。仍然判定韩敬暗中行贿勾结官吏有罪,为十七人昭雪。汤宾尹、韩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帮助,所以议论长久不能决定。凡与韩敬作对的,朝中没有一人。孙振基不久因忧虑成病离开,在家中去世。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
42、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
43、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关:指山海关。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 体仁衔之 衔:怀恨。C. 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44、D. 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5.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B. 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 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45、。D. 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参考答案:4. C 5. A 6. B 7. 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4. 试题分析:“与”,赞同。依据语境内容,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
46、,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与动词,结交。例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 试题分析:为崇祯帝所为;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有的不能选。采用排除法可选出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 试题分析:B“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最基本的要求应做到“信、达”,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殚、徒、隳、,“无益于边计”状语后置;所以、绳、图。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7、。能力层级为理解B附【参考译文】黄道周,福建人。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
48、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崇祯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