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求实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戏曲的写意性戏曲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因而是“表现性”的艺术。它不像西方写实戏剧那样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而是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拉开了距离。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古典主义将这种原则充分运用在戏剧之中,高乃依论三
2、一律说:“戏剧作品是一种摹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理念最终导致了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中国古典美学原则却尽量避免因注目于对事物的逼真摹仿而丧失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们要防止“谨毛而失貌”。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重视人的感觉和诉诸联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欣赏一幅画
3、只注重运笔是否气韵生动,可能并没有留心它是否逼真,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离神合”。戏曲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重在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失去女儿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自叹命薄,难苦怨他”的心境、“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的凄苦。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客观景色经过人物感情过滤之后转换了寓意,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这
4、就是戏曲叙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6下面对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然后进行加工,再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B.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C.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D.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7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A.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B.剧中人物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剧中人物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C.昆曲荆钗记上路中
5、钱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D.把椅子摆在舞台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为寒窑或者监牢的门,还可以是井。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在这种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写实戏剧特别强调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从而最终导致了西方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B.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C.中国戏曲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D.中国戏曲可以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
6、神面貌。参考答案:6.A 7.B 8.B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酒婆【注】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
7、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
8、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
9、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
10、,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
11、起来反倒毁了?【注】选自冯骥才世俗奇人。该书共收录17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B“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C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不贪解馋”“不多事”,也“从来没赊过
12、账”,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D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E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嘲讽。(2)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6分)(3)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6分)(4)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应如何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探究一下酒婆死亡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AD(A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
13、为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D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A3分D2分)(2)场景特点:简陋,嘈杂。(2分)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4分)(3)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撂”“接”“举”“扬”“翻”干净利落,一气呵成,(3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婆对酒的嗜好。(3分)(4)借老板的困惑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3分)酒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醉酒出车祸,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死于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5分)(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
14、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能力。此类题型,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然后根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间 ,找到答题区间,再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判断正误即可。本题,A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为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D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选A给3分,选D给2分。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本文中景物描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15、;(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本题,仔细阅读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然后概括其特点,场景特点:简陋,嘈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答题时围绕小说主题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赏析句子能力,又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把句子放置于文段中,结合文段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对句子进行赏析。
16、答题时先指出句子所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从划线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本题解答时抓住划线句子描写酒婆运用的动作描写,由这些动作描写分析酒婆的性格嗜好。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了考生把握重要句子含义和作
17、用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主题,然后把句子置于文本中,结合句子上下文的内容,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几个方面探究句子作用,进行个性化解读。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因为人们对“假酒”习惯,表明“假”“骗”文化深重,而酒馆是社会的缩影。小说对当今存在“假”、“失真”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盛行的“假酒”、“假文凭”等现象,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也习以为常了。故此,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对作
18、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自古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春秋时期,领主的庄园生产,隶农为主要劳力,生产积极性不会很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庄园经营的农业之外,也产生了小农的独立农业。不论是庄园解体释放的佃农,还是垦拓山林取得耕地的自耕农,农户生产所得,减除赋税,都归农户自有。于是,农夫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一方面愿意投入劳力,以求更多收获;另一方面也尽力改良农具的效率,提高土地的肥力,以求更佳的生产率。几经发展,终于形成劳力密集的精耕农业。在人类历史上,中国是精耕农业出现最早,也延续最久的国家。秦汉时代,因为各地生态条件及文化水平不同,农业技术也
19、自然有地区性的差异。汉代休养生息,人口增殖不少,有些地区,例如关中、黄河中下游、山东半岛人口相当密集,人均可耕地的面积相应的也比较窄小。劳力多,耕地少,必然会发展劳力密集的精耕农业。精耕农业在生态方面,要求足够的水分与良好的土壤,有灌溉、施肥、改良土壤;在农具方面,要求精良的质量及专业的功能,有犁铧的改良犁,播种的耧车,不同形式的锄、镰;在工作方面,要求有效使用土地及充分利用生长的季节,有套种、轮种、深耕、细耘、中耕除草汉代最为发达的农业地区,农夫大致已针对上述要求,有了相当程度的成就。精耕农业要求投入大量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投入的人工尤为密集。忙季与闲季之间的劳力需求存在相当差距,农家在闲季
20、就必须储备足够的劳力,供忙季之用,又要有足够的非农工作,吸收闲季的多余劳力。汉代的血缘组织,即是以大家族的形式,构成一个共同体,以储备大量的劳力。男女分工,所谓男耕女织,则是以妇女为后备劳力,于农忙时从事农作,平时同则操持家务,也从事以纺织为重要项目的农舍手工业生产。事实上,农事稍闲时,男子也将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手工业生产以博取非农业项目的收入。汉代的农舍手工业生产项目,与后世的农舍相差不远,其中包括纺织品、工具、陶器、食物加工,以及地方性土产。畜养家禽家畜,也是农舍收入的重要项目。汉代养猪的猪圈及养鱼的鱼塘,均附属于农舍。牛羊狗鸡,当然也是农舍畜养的六畜之列。中国农村,除房舍之外,一切土
21、地均用于耕种,却没有像欧洲农村那样保留为牧地与林地的土地。中国农夫只有养富于家宅附近的动物,动物性蛋白质的供应不如欧洲。因此,中国人的食物中,主要依靠豆类与麦类提供营养所需的植物性蛋白质。这一选择,使中国的农业,中国人的食物,及田野的生态,均呈现自己的特色,迥异于欧洲,却又蔓衍于东亚各地,形成东方型的农业。(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减轻赋税,让农户生产所得归农户自有,这一举措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汉代重视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有较大增加,发展劳力密集的精耕农业成为必然。C. 农舍手工业生产吸收了农闲时多余的劳力,也可以让农民获取非农项目的收
22、入。D. 与欧洲的畜养方式不同,中国农夫蓄养牛羊狗鸡等动物的场所主要是在家宅附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通过对不同身份的农户生产情况的分析,说明了精耕农业形成的原因。B. 文章行文思路为“总分”式,重点论述了汉代精耕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C. 文章以介绍汉代精耕农业为主,最后还谈及农业生产对中国人食物的影响。D. 文章围绕汉代精耕农业展开论述,既有纵向的历史梳理,又有横向的世界比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的农夫在生态、农具、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达到了精耕农业的要求。B. 精耕农业需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因
23、此忙季的农业生产和闲季的非农工作相辅相成。C. 汉代精耕农业决定了当时男女分工的不同,并以男耕女织的方式储备了大量的劳力。D. 历史上中国人营养所需的蛋白质,主要依靠豆类与麦类提供,蛋白质的供应不如欧洲。参考答案:1. A 2. D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曲解文意。“通过减轻赋税”错,根据原文“农户生产所得,减除赋税,都归农户自有”可知,是“减除”赋税,而不是“减
24、轻”赋税。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选项无中生有,“既有纵向的历史梳理”错,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围绕汉代精耕农业展开论述”只有横向的世界比较,没有纵向的历史梳理。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25、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曲解文意,“基本达到了精耕农业的要求”错,根据原文“农夫大致已针对上述要求,有了相当程度的成就。”可知,并没有“达到”精耕农业的要求,只是有了相当程度的成就。B选项篡改原文,“精耕农业需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错,根据原文“精耕农业要求投入大量劳动力”可知,精耕农业“要求投入大量劳动力”,而不是“需合理配置”。D选项扩大范围,“蛋白质的供应不如欧洲”错,根据原文“中国农夫只有养富于家宅附近的动物,动物性蛋白质的供应不如欧洲。”可知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供应不如欧洲,没说蛋白质的供应不足。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
26、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李 白 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
27、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
28、,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ks*5*u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
29、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白益傲放 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宰惊愧,拜谢曰 谢:道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自蜀至长安,道未振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亲为调羹 因河为池D白长笑而去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
30、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ks*5*u(1)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3分)翻译: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分) 翻译: 参考答案:9、C(“辟”应为“征召”的意思。)10、A(A、以为耻; B、才能,道理;C、替,作为;D、修饰,转折。)11、D(李白有恩与郭子仪,文中没有说明李白是死罪。)12、(1)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因此用“白”作他的名。(2)一个戍卒发难天子的宗庙
31、就被毁掉了(毁坏了),自身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呢?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因此用“白”作他的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32、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于是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
33、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
34、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罪责,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ks*5*u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世上。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
35、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
36、,中平六年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审: 知道B故世人未之奇也 奇: 奇特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除: 授官D光和末,黄巾起 起: 起事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汉相国曹参之后 / 帝高阳之苗裔兮B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C太祖乃变易其姓名 / 静女其姝D欲与计事 / 恐年岁之不吾与7.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不治行业 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太
37、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始起兵于己吾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译文: 。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译文: 。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3分)译文: 。参考答案:5. B (“奇”在文中的意思是“认为奇特”,意动用法
38、。)6A (都是结构助词,的。C代词,他的(曹操的)/形容词词头。B 动词,担任 / 介词,“为所”表被动。D介词,和。/动词,等待。)7. C (“有谋略”不仅指能对眼前形势看得准确并决定取舍,也指对未来的形势预测恰当。指曹操不注重修养德行和学业,不合题干要求。治理地方有胆识和办法,符合要求。指治理地方的结果,不合题干要求。指曹操不愿与与董卓同流合污,是有谋略的行动。符合要求。指曹操“东归”的目的,这也是有谋略的表现。描述曹操“东归”时被抓,与题干不符。综合起来,答案为C。本题对“权数”“谋略”词语的理解是关键。)8.A(原文第一段所描述的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身世不被人所知,不是曹操的身世。这
39、里张冠李戴。)9. 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回乡静养。 县里有人暗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太祖)得到释放。何进于是召董卓进京,想以此逼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害了。参考译文: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汉代桓帝时,曹腾(太祖的爷爷)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并被加封为费亭侯,位高权重。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尉,没人知道曹嵩的身世底细。曹嵩生了太祖。太祖年轻时机警而聪慧,又非常有谋略,但负气仗义,生性放纵,桀骜不驯,对操行修养和学业研习从不专注,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他。桥玄曾经语重
40、心长地对太祖说:“天下要大乱,没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看来天下黎民只能靠你了!”二十岁时,太祖被推举为孝廉,并任郎官,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县北部尉,又升任顿丘县令,后被征召入朝,做议郎。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大起义爆发。太祖被任命担任骑都尉职务,负责讨伐颍川的贼寇。(战事顺利),太祖升任济南相,济南下辖十几个县,那里的县官大多依附于皇亲权贵,尽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声名狼藉。太祖看不惯,于是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八个人的职位;并且(制定措施)禁止滥设的祭祀活动。(那些)违法作乱的坏人都逃到别的地方了,济南界内安定下来。过了一段日子,太祖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东郡太守;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
41、回乡静养。金城人边章、韩遂杀死了(当地的)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紧急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灵帝去世,太子继承王位,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召董卓进京,想以此逼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害了。到京后,董卓废黜少帝,将其封为弘农王,另立汉献帝,京都洛阳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担任骁骑校尉,想与他共议国家大事。太祖改换他的姓名,沿小路往东走,想返回谯郡去。不料,出了虎牢关,途经中牟县境内时,(太祖)引起了当地的亭长怀疑,被抓起来送到了县城里。县里有人暗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太祖)得到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
42、祖回到了故乡陈留,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讨伐董卓做准备。十二月,太祖在己吾起兵,这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
43、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
44、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B.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C. 今汾晋避盗者皆
45、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D.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B.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 可汗:源自突厥语,含义类似中国古代的天子、国王。D. 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祚,践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文静有胸怀识见。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他看出唐公有大志更看重秦王之才。B. 刘文静有洞见谋略。当秦王私下入狱探望他时,他用激将法迫秦王说出探狱动机,紧接着又分析形势,给秦王出谋划策。C. 刘文静善于进谏。唐公登上天子之位,不拘礼仪,多次和贵臣共处一床,文静用“太阳俯同万物”作比,婉转进谏。D. 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唱反调,终于招来杀身之祸。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