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庞家堡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米徐慧芬小学里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
2、以后不吃她的糖了。过了一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要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却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她是贼骨头,偷了她的新围巾。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经常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来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进
3、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了?”她说是看门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他看见小米慌慌张张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下来藏在口袋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的?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以后大家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红领巾!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为了实现“一片红”,就一起回到他们老家乡下去插队落户干革命。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
4、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又嫌小米乱花钱,就把钱统统藏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冢时,还是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妤,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骂了她几声十三点只好罢了。前
5、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来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局打电话到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话,气得她娘家人呼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站不期
6、碰到小米,见地如此瘦削,不免诧异,但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却对家里人说她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米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她长得太丑,一个是她爱说谎。B. 小说以时间为序,通过由小到大,再到病死的人生过程来叙写小米的故事。C. 小说围小米“说谎”的特点来叙事,使话题集中,不蔓不枝,突出了人物特征。D.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
7、叙事,既便于刻画小米的心理,又使故事更显真切动人。5.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小米的性格特征。6. 请结合文本探究文本所包含的意蕴。参考答案:4. D 5. 内心要强。小米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孝顺、善良。老娘风瘫,家里人一叫就回到城里,并毫不犹豫地背着丈夫拿出一千块钱;父母和兄弟姐妹拒绝让小米把孩子的户口迁回上海,她没有怪他们。勇敢、坚强。她被查出肝癌晚期,却对家人说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小米因为长得丑收到不公正的待遇,她通过说谎来同命运抗争。 6. 小米处于一个严重缺乏爱的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的
8、环境里,所以她想通过撒谎给自己挣来一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都没有得到。小说以此针砭了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D项,“便于刻画小米的心理”错误。文章没有对小米的心理描写。故本题选D项。【5题详解】试题
9、分析:题干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小米的性格特征。”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要强”、“孝顺”“善良”、“勇敢”“坚强”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小米因为长得丑收到不公正的待遇,她通过说谎来同命运抗
10、争。小米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偷她小阿姨的漂亮的丝巾。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结婚后,小米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妤,很看得起她,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她撒谎说她在家里很有威信。父母和兄弟姐妹拒绝让小米把孩子的户口迁回上海,她没有怪他们,她撒谎说舍不得让孩子会上海。她老娘风瘫,家里人一叫就回到城里,并毫不犹豫地背着丈夫拿出一千块钱。她被查出肝癌晚期,却对家人说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文本探究文本所包含的意蕴。”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的能力。这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
11、节、主要人物小米、主题来分析其意蕴。小说叙述了小米从小就生得丑,一次次的说谎都被无情地揭穿,她一生都处于一个严重缺乏爱而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的环境里,她想通过撒谎给自己挣来一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都没有得到。这句话,是理解小说意蕴的关键。答题时,尤其是要抓住小说的最后一节“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来分析,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就是说“我”认为小米在人间是说谎的。那么小米为什么在人间要说谎呢?文章开始描写小米的外貌,然后指出三年级时,小米转到班后,“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接着围绕小米说谎,通过小米由小到大,再到病死的
12、人生过程来叙写小米的故事。可以发现小米每次说谎是因为小米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小米生活在一个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的环境,小米才想靠说谎给自己挣来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也没能得到,每次说谎都要被人无情地揭穿,换来只有歧视和侮辱。小说以此针砭了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
13、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14、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悼朱光潜先生李泽厚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
15、文章中最好的一篇。贺把这信给我看了。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16、,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因为自己懒于走动,我和朱先生来往不多。在“文革”中,去看过他几次。我们只叙友情,不谈美学。聊陈与义的诗词,谈恩斯特卡西尔虽绝口不涉及政治,但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愤懑之情总有意无意地表露了出来。我把当时填的一首词给朱先生看了,朱先生却以“牢骚太盛防肠断”来安慰、开导我。并告诉我,他虽然七十多岁,每天坚持运动,要散步很长一段路程,并劝我也搞些运动。朱先生还告诉我,他每天必喝白酒一小盅,多年如此。我也是喜欢喝酒的,于是朱先生便用酒招待我,我们边喝边聊。有一两次我带了点好酒到朱先生那里去聊天,我告诉他,以后当妻子再干涉我喝酒时,我将以高龄的他作
17、为挡箭牌,朱先生听了,莞尔一笑。“文革”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如今,一声惊雷,先生逝去。回想起当年情景,我真后悔这十年没能再去和朱先生喝酒聊天,那一定会痛快、高兴得多。但这已经没有办法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复。只是记忆和感情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活在人的心底。而这也就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类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一九八六年三月七日晨五时匆草(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8、 )(4分)A作者和朱光潜先生曾有过激烈的论争,学术见解也不甚相同,但在作者心中对朱先生却仍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B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C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深沉的悼念之情。D“文革”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E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2)在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3
19、)作者与朱光潜先生曾经激烈地相互批评过这一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4)朱光潜先生对“论敌”的态度给你哪些启迪?请你结合文本分条陈述。(6分)参考答案:(4)答案:在学术上认为对的要坚持己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对对手的长处和优点应不吝赞赏;不罗织罪状,夸张其辞,不整人;把论敌当朋友,互相激励提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
20、“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
21、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
22、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
23、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B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
24、”或“民众”的意思。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D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
25、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亡国”的具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
26、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参考答案:1C2D3A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C项“百姓”的内涵在先秦时就已具备。原文“于其后”的意思是指在“天下”这个概念 背后,而不是指在有了这篇文章之后。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
27、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
28、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用顾炎武的观点来看,这是“亡天下”的表现,易姓改号,才谓之亡国。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 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
29、正确分析。A项这里的“让天下”,让的是政权,“天下”这一概念里不包含“民众”“百姓”等意义,所以不能体现民本思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祖谏,给事太宗藩邸,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属文,举进士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淳化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后谏卒官庐州,州守刘蒙叟为言,召试舍人院,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真宗幸亳,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以疾,请出知海州,徙密州。负海有盐场,岁饥,民多盗鬻,吏捕之辄
30、抵死。博文请弛盐禁,候岁丰乃复,从之。除殿中侍御史。 天禧中,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为乾佑天书,事觉,能既败死,先与其徒就禽,诏博文乘驿按劾。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属羌撒逋渴以族落数千帐叛,既又寇原州柳泉镇、环州鹁鸽泉砦,梧州刺史杜澄、内殿崇班赵世隆战没。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提重兵驻大拔砦,玩寇逗留,耗用边费,请用曹玮、田敏代。既而文质、怀信坐法,遂以玮知永兴军,使节制边事。会玮病不行,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 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间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所得,亦
31、不能辨,坐法皆斩。博文乃遣习知边事者,密持信纸往招,至则悉贷其罪,由是岁减殊死甚众。朝廷下其法旁路。 再迁右谏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复知开封府。都城豪右邸舍侵通衢,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月余毕。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帝临奠,赠尚书吏部侍郎。(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节)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文年十六,善属文 属:写B真宗幸亳 幸:皇帝驾临某处C既又寇原州柳泉镇 寇:贼寇D既而文质、怀信坐法 坐:犯法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去以六月息者也B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为乾佑天书
3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间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所得/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其若是,孰能御之?11以下各组中,全部说明王博文“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称王博文为“王回文”,这是因为他去开封府参加进士考试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答卷。B宋太宗亲自主考进士时,王博文因为其祖父王谏曾供职于宋太宗做
33、藩王时的府邸而被放遣回家。C朝延很赞成王博文对逃亡的军民的只要他们回来就都宽恕其罪的做法,并把这种做法推广到了其他路。D王博文审问查处朱能和王先伪造乾佑天书事件时,采用了宽大处理的态度,只惩治了为首作恶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5分) (2)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5分)参考答案:9C(这里的“寇”是动词“侵犯”的意思)10C(句是表现博文能干的,句是表现博文的用人情况的,句写的是博文到任前的情况。)11C(A因为/用B写/认为C连词,表转折D他/表假
34、设,如果)12B(不是因为其祖父王谏曾供职于宋太宗做藩王时的府邸而被放遣回家,而是因为其年纪小。)13(1)当初,沿边一带逃亡的军民必定被已归顺朝延的羌人收留以充奴役,也有的被送给远方人交换羊马,因此常有好几百人失踪。(2)出任大名府知府,升任给事中。后被召回京城代理三司使,于是主持枢密院的事务,过了一个月便去世了。参考译文: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祖父王谏,曾供职于宋太宗做藩王时的府邸,担任西京作坊副使。王博文十六岁时,擅长写文章,被推荐去开封府参加进士考试,他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答卷,人们称他为“王回文”。淳化三年,宋太宗亲自主考进士,王博文因为年纪小被放遣回家。后来王谏在庐州任上去世,太
35、守刘蒙叟替王博文上奏,朝廷召王博文到舍人院参加考试,后任安丰主簿,有能干的名声。宋真宗到毫州,命他代理江、淮制置司的事务。改任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因生病,请求出任海州知府,后调任密州知府。密州靠着海边有盐场,当年闹饥荒,有很多老百姓去倒卖海盐,官吏一旦将他们捕捉后就处以死刑。王博文请求朝延暂时解除对老百姓的卖盐的禁令,等到年成丰收时再恢复,朝延同意了他的请求。升任殿中侍御吏。天禧年间,朱能和王先在长安伪造乾佑天书,其事被察觉,朱能失败而死,王先与他的徒众被捕,诏令王博文迅速前往审问查处。王博文只惩治了为首作恶的人,而其余的七个被迫跟从的人,都得以减罪从轻论处。内属的羌人撒逋渴率领部落数千户
36、叛乱,后来又侵犯原州柳泉镇、环州勃鸽泉寨,梧州刺吏杜澄、内殿崇班赵世隆阵亡。王博文上奏弹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身为泾原、环庆两路的官员,带领重兵驻守大拔寨,轻视敌人,逗留不前,耗用边防费用,请求用曹玮、田敏取代他们。不久周文质、王怀信两从犯法获罪,于是任命曹玮管理永兴军,让他负责管理边防。正逢曹玮有病不能赴任,又用田敏任泾原路总管,叛乱因此被平定。当初,沿边一带逃亡的军民必定被已归顺朝延的羌人收留以充奴役,也有的被送给远方 人交换羊马,因此常有好几百人失踪。他们若活捉到没有归服朝延的羌人,便会获得锦袍、银带、茶绢之类的奖赏。有人自已回来,但中途又被西夏人抓住,也无法辨明,都依法处斩。王博
37、文于是派遣熟悉边疆事务的人,秘密地带着书信前往招抚,只要他们回来就都宽恕其罪,因此每年被赫免斩首的人有很多。朝延把他的做法推广到了其他路。王博文再次升任右谏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又担任开封府知府。都城富豪权贵的住宅侵占了街道,王博文按照户籍制作识辨街道的表木,命令左右判官分别将侵占街道的住宅拆除,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出任大名府知府,升任给事中。后被召回京城代理三司使,于是主持枢密院的事务,过了一个月便去世了。皇帝亲自前往祭奠,追赠他为尚书吏部侍郎。参考答案5.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
38、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
39、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
40、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B. 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
41、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C. 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 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7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参考答案:(19分)4、C5、B6、B7、(1)(5分)既
42、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译出大意给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意给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43、。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
44、,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
45、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成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之意。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
46、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 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C. 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賦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鬻书
47、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参考答案:9. C 10. C 11. A 12. 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 幽州旅馆张贴。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9.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10. 试题分析:丁口,即男女人口。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