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地质遗迹多姿彩地质村里看未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47625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地质遗迹多姿彩地质村里看未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地质遗迹多姿彩地质村里看未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地质遗迹多姿彩地质村里看未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5CHUANTONG WENHUA/传统文化甘肃省的地质遗迹可分为 8 个大类和 32 个亚类。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原有的分类方法显得粗疏且不一致,已经不适应目前地质遗迹保护整体规划与地质公园建设需要。所以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类及管理,从而为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及利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甘肃地质遗迹资源特点甘肃省地质遗迹类型。甘肃省地处西北部,境内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孕育出了众多迷人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分类标准及制度,将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初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 3 类。这批地质遗迹涵盖了 9 大类和 20个亚

2、类,包括地质剖面、关键化石产地、主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冰川地貌、甘肃:地质遗迹多姿彩 地质村里看未来周建龙构造地貌、地震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基础地质大类共有 103 处,占总数的 45.2%;地貌景观大类则有 110 处,占 48.2%;地质灾害大类有15 处,占 6.6%。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给甘肃省平添了特有的韵味和历史价值。甘肃省地质遗迹特征。岩土体地貌类地质遗迹,岩溶地质,也被称为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的甘南和陇南地区,广泛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这些地质遗迹表现出高山、峡谷、台地等不同形式,有地表壮观76传统文化/CHUANTONG WEN

3、HUA的溶峰地貌,有地下幽深幽远的溶洞景观。贵清山遮阳山地质公园、兰州连城吐鲁沟省级地质公园、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是岩溶地貌中的突出代表。最为突出的溶洞景观是武都万象洞的洞口,标高为 1100 米,比白龙江江面高 120 米左右。目前,该洞穴经系统地探测后,结果显示其总长度约为 5 公里,内部包含 5 个洞室。洞内的钟乳石分布形态各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色。碎屑岩地貌,其为大自然雕琢之精品,显示了岁月之踪迹,主要有丹霞地貌,雅丹地貌以及砂岩峰林地貌。在甘肃省境内,丹霞地貌瑰丽多姿,自白垩纪起发育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地层。这里共有 112 处丹霞地貌遗迹,位列全国第二,分布范围广泛,西至河西肃南

4、祁丰乡,东至合水太白乡。这片土地西北面干旱、东南面潮湿,孕育了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特有的韵味。水体地貌类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这些遗存可划分为湿地、湖泊、泉类、河流地貌 4 种类型。湿地景观:碌曲尕海湿地、玛曲乔柯湿地构成了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呈现出一幅水、土交融的奇妙画卷;湖泊景观:文县境内的天池、尕海、刘家峡水库湖泊景观闪耀山水之间,特色鲜明,让人魂牵梦绕;泉类景观: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及武山温泉,泾川温泉这些别具风韵的泉类景观令人如临仙境;河流地貌景观甘南玛曲黄河首曲和酒泉金塔黑河河谷胡杨林风景,显示出大自然神奇的雕刻艺术,令人赞叹不已。冰川地貌型

5、地质遗迹,冰川地貌作为甘肃省地质遗迹的主要内容,主要由现代冰川地貌景观与古冰川遗迹两部分构成。现代冰川地貌:甘肃有冰川 2302 处,主要位于祁连山、阿尔金山以东。七一冰川和梦柯冰川等代表作品,展示了冰川造就的壮美景象。古冰川遗迹:迭部扎尕那地质公园和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记载了古冰川时代留下的痕迹,使人们得以窥见岁月深深的痕迹。甘肃省地质遗迹分布规律。地质遗迹存在明显的气候分带特征,地球地质遗迹携带了大量历史信息,在这些历史信息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气候分带特征。不同类型地质景观多分布于甘肃省各具特殊气候特征地区。岩溶景观:该景观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主,覆盖河谷北亚热湿润区,温带湿润区和高寒湿润区

6、3 大气候带。这些区域的岩溶地貌表现为溶洞和石笋等特殊形式,记载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风成景观:河西地区是风成景观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了暖温带的冷干旱区和干旱区域。由于受风力侵蚀时间长,在此形成蔚为壮观的雅丹地貌及沙漠景观;黄土地貌景观方面:陇中地区南部属冷温带半湿润地区,北部为冷温带半干旱地区。黄土地貌以这两地区为主,其泥土质地和色彩都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紧密相连,表现出特有的面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寒湿润区以及77CHUANTONG WENHUA/传统文化祁连山的高寒半干旱地区。冰川的存在代表着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雪水的积累和融化,形成了壮观的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分布与地层的关

7、系,古生物遗迹广泛分布于白垩系到第四系的地层中。岩溶地貌大多生成在石炭纪到三叠纪中厚层灰岩,大理岩和其他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丹霞地貌主要发育在白垩纪到第三纪内陆河湖相的泥岩,砂岩和砂砾岩等沉积层中。雅丹的地理特征主要是在第四纪河湖相沉积形成的砂质和泥质沉积物中发育。黄土地貌是由第四纪的风积黄土层所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常发育在砂岩或者砂砾岩地层中。在早更新世时期形成的冲洪积沙砾岩地层中,土石林地貌尤为常见。地质遗迹存在一定构造分区特征,地质遗迹表现出鲜明的构造分区特点,其形成受构造运动影响明显,是通过对地层分布及地质演化的控制来完成的。举例而言,峰林地貌,峡谷地貌和各类水体景观中的地质遗迹,一般都

8、集中于构造运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陇南地区广泛分布峡谷地貌,峰林地貌以及天池,显示了地质多样性魅力。同时温泉形成多与断裂、岩浆侵入关系密切,有较明显规律。另外,河流景观还受地质构造影响较深,因而形塑出不同地貌面貌。地质构造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地表地貌,继而派生各种地质遗迹。甘肃地质遗迹区域发展方向甘肃地质遗迹是蕴藏着丰富科学价值与美学意义的珍贵资源。但这些痕迹不可再生,必须严格加以保护。设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是公认的保护途径。但由于省内多数地质遗迹资源等级不高,不能满足地质公园申报要求,给该类资源的保护造成难度。为破解这一难题,一种全新的理念地质文化村诞生并收到明显效果。地质文

9、化村的诞生,使传统需封闭保护的地质遗迹资源走向了大众。此举不仅使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其中,做这些遗迹的卫士。通过建设地质文化村,将地质遗迹资源和地方特色及地方文化进行深度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高深地质知识的普及,使每一位村民成为地质文化倡导者、传播者,又能形成地质文化村特有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在带动地质科普事业进步的同时,带动地方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这一创新地质遗迹保护方式,既有效地破解了低级别地质遗迹的保护困境,也给地质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一实践值得从更多方面加以参考与推广,不断促进甘肃地质遗迹区域可持续发展。甘肃地质文化村建设探讨甘肃省地质文化村

10、建设现状。截至 2019 年 9 月,甘肃省已经开始了第一批地质文化村的规划和建设,并将东乡县河沿村和渭源县元古堆村,定为甘肃省第一批地质文化村。这一决策表明甘肃省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宣告全省旅游发展新模式即将拉开。同时,以市场资本为主体的地质生态文化体验村在部分区域开始出现。其中定西市漳县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该村因特殊的丹霞地貌出名,是科学、美学价值极高的地质遗迹景观区。当地政府在积极引进市场资本的同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获得了极大成功,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甘肃省地质文化村逐渐发展起来的今天,这些村将不只是一个景点,更重要的是

11、作为地质和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来展现多姿多彩的地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后更多的地质文化村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期待目睹更多以地质为主的文化项目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地方旅游业吸引力与竞争力。甘肃省地质文化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可以相信此举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并注入生机。通过对地质资源与文化底蕴的充分发掘,甘肃省正逐渐打造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展示一幅幅独具魅力的地质文化图景。甘肃省地质文化村建设前景。甘肃省地质文化村发展方面基础优越,开发潜力大。主要是区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这为地质文化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这些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既是天然的奇迹,又包含着丰富的地质文化,会给地质文化村

12、带来特有的韵味与历史底蕴。甘肃省已建立起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对地质文化村开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这些地质公园在成功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能对地质文78传统文化/CHUANTONG WENHUA化村规划建设起到有益的引导作用,促进工程顺利实施。地质旅游资源普查的实施,也给地质文化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掘地方地质文化价值并为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具体借鉴与方向。甘肃省还在地质遗迹调查及各级地质公园建设等方面,储备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及工作队伍,为地质文化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支撑。这些富有经验的人员将对地质文化村规划设计

13、与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保障工程的成功实施与可持续发展。这说明甘肃省地质文化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通过创建地质文化村既可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又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和提升全社会文化素养水平,对乡村振兴,宜居宜业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甘肃省地质文化村规划思路。要切实打造好甘肃省地质文化村,就必须充分借鉴其他省的成功实例与先进经验,并结合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体规划思路如下:根据“地质为基础,文化为核心,生态为纲领,融合为要点,惠民为宗旨”的原则,将高标准定位地质文化村。结合甘肃省特有的地质遗迹,规划不同地质遗迹类型与地方村镇历史、民族特色、村民生活及乡土文化的融合,建

14、设独具魅力,宜居宜商的地质文化村镇;依据地质文化村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模式分布。例如开发“地质加生态旅游”模式村镇有临泽县七彩镇,玉门市花海镇等“地质+生态农业”模式村镇;在会宁县会师镇和其他村镇开发“地质+自然教育”模式;为了促进甘肃省地质文化村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实施五步走战略。第一步要因地制宜,突出创意传达地质理念并合理布局;第二步对全省地质文化村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完善景观环境;第三步,由政府牵头,享有综合性的政策扶持,实施长效管理;第四步,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参与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聚集;第五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地方文化,彰显特色情怀。综上所述,在甘肃省境内,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给当地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经济发展契机。通过地质文化村建设,能够给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带来新的生机。这些工作有利于推动地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因此,需要社会各界一起为地质文化村的发展而努力,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到甘肃省绚丽多彩地质遗迹资源的神奇,共创美好未来。(作者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