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昆虫记名著阅读综合培优提升卷
小语和小文完成了《以真实为要素的非虚构作品读书报告》,请你结合阅读体验,完善报告。
篇名
《红星照耀中国》
①《____________》
《昆虫记》
体裁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②_________作品
走进真实内容
③___________
展现“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
真实再现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理解真实内涵
不屈不挠的精神
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④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
评价真实创作
⑤____________
(⑤⑥任选一处完成)
作家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它既重视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注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的展现,在理性审视中还原中国航天豪迈、悲壮、奋争的历史真实。
⑥________
(⑤⑥任选一处完成)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人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十卷本科普巨著,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上面语段中的“一个人”指的是______ ,“科普巨著”指的是《___》,该书被誉为“______ ”。
3.法布尔称赞_________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罗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4.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 )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5.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一怒之下,回花果山。玉帝命二郎神率天兵天将擒悟空,众人被悟空打败。
B.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C.《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D.省委派达雅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达雅从窗口拉进去。
E.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6.下面有关《昆虫记》的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典范。
B.作者笔下的小生灵都很可爱,如像个吝啬鬼的小甲虫,为后代无私奉献的杨柳天牛。
C.《昆虫记》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D.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7.连线题.根据《昆虫记》一书中的内容,将左列的昆虫跟右列的对应特点连线。
杨柳天牛 善于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 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蟋蟀 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
螳螂 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慢了,像婴儿般哭闹
8.判断对错。
A.《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_____)
B.蟋蟀在《昆虫记》中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_____)
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①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 _________的《__________》。
②本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_____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节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问题.选段写出了螳螂的凶猛、残忍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螳螂”又称作“刀螂”,是因为它有像刀剪一样锋利的腿,请根据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中关于“螳螂”腿的介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螳螂”腿的特征。
1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萤火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
(1)选文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人名)。
(2)请用平实的语言简要说明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丹评价《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以上语段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昆虫记》被誉为“ ________ ”,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启示?
13.名著阅读。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身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1)文段选自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2)文段中的“它”指的是哪种昆虫?请说说它有何生活习性?____________
14.阅读《昆虫记》片段,回答问题。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巨著,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他为我们揭开了昆虫界的一个个奥秘,选段中螳螂就善于利用“____”来制服敌人。
(2)《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请结合选段分析其语言特点。
15.名著阅读。
《昆虫记》的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书中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例如;①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②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入;焦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③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④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⑤____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吸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正因为如此精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作者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A.螳螂 B.蝉 C.小麻雀 D.小甲虫 E.杨柳天牛
1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解开萦绕在心头的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但是赢得了革命?”《红星照耀中国》为全世界解答了这样的疑问。
C.法布尔为了更好地观察昆虫,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花三十年时间写就了科普巨著《昆虫记》。
D.《昆虫记》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螳螂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
17.下面关于名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昆虫记》中蝉和蚂蚁的事实和寓言恰好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其实是蝉。
18.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美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文学巨著。
B.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深入延安根据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
C.《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昆虫记》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写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19.下面对《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也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B.《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C.作者关注的是昆虫生命的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D.《昆虫记》记录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与回忆,法布尔笔下的螳螂是温柔、漂亮、灵巧的小动物。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昆虫记》中,法布尔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结构。
B.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赞美。
C.《傅雷家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21.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昆虫记》中,螳螂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着有力的大颚和锐利的钳子。
C.祥子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既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D.傅雷在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戏剧,谈音乐作品,谈体育运动,谈写作方法,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E.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用海底沉船里的财富来支援反殖民正义斗争,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B.《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象鼻虫、蜘蛛、螳螂、蜜蜂等。
C.《西游记》是吴承恩的长篇章回小说,共100回,记叙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23.现代作家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鲁迅先生也曾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他们共同的关键词是“趣味”,相信这也是你的阅读感受之一,请结合《昆虫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昆虫记》是部科普作品。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前育、后记或附录的相关内容,为整本书做些准备.在阅读中遇到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查找资料。强化认识.同时我们还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且关注这类作品的,艺术趣味等。请结合你的阅读实践,在阅读这本书时,你是借助什么方法解决阅读困难的。
24.表格中是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后的书评标题。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备选名著.a.《傅雷家书》 b.《昆虫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苏菲的世界》 e.《平凡的世界》 f.《海底两万里》
标题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读《①_______》有感
赴一场奇妙的哲学之旅——读《②______》有感
红色经典永流传——读《③______》有感
苦难的底色,温暖而坚韧的人生——读《④_______》有感
25.请从描写语言的角度,比较《昆虫记》和《百度百科》中关于甲虫制作粪球介绍的不同。
A.“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一块大小正合适的粪屎切下来,共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共同摆弄切下的小粪块,轻轻地拍打,加力按压,制作成大豌豆粒般的小丸。”——《昆虫记 西绪福斯虫》
B.“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百度百科 蜣螂》
【参考答案】
1.飞向太空港 科普文学 真实报道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认真严谨 ⑥ 法布尔在书中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向读者展现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详解】
题空一.《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报告文学,作者是李鸣生。《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题空二、四.《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书中的细节表现了法布尔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题空三.《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题空五、六.本题考查对作品的鉴赏评价。选择⑤。示例.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己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法布尔 昆虫记 昆虫的史诗
【详解】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示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全书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3.黄蜂
【详解】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卷帙浩繁、色彩斑斓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它们能够建造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巢穴,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4.B
解析.B
【详解】
“1935年”错,应是作者1936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故B错误,选B。
5.A
解析.AD
【详解】
A.有误。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率天兵天将擒悟空;
D有误。省委派丽达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丽达从窗口拉进去。
故选AD。
【点睛】
6.B
解析.B
【详解】
B.“像个吝啬鬼的”是杨柳天牛,“为后代无私奉献的”是小甲虫。故选B。
7.杨柳天牛——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慢了,像婴儿般哭闹
蟋蟀——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
螳螂——善于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昆虫记》的了解。《昆虫记》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蟋蟀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而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8.A
解析.√ ×
【详解】
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
A.结合原文“实实在在地说,它不过是一个清道夫,是一个肥料的收集者”可知,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故A正确;
B.在《昆虫记》中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是“蜜蜂”,而不是“蟋蟀”,故B错。
9.法布尔 昆虫记 准备捕食蝗虫 机警从容
【详解】
①根据选段中提到了“灰颜色的蝗虫”“那只螳螂”等昆虫可知,选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选段描写的是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动作,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人文情怀。
②根据“跑了过来”“张开”“竖了起来”“弯曲起来”“上下起落着”可知,选段描写的是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动作。从这些敏锐迅捷,又有条不紊的动作里,可以看出螳螂捕食时的机警与从容。
10.螳螂的大腿要较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生长三个大齿,它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它的小腿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符合原文意思即可)
【详解】
考查对名著《昆虫记》中“螳螂”的理解掌握。根据原文内容可知.螳螂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么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上的锯齿和大腿上的有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11.法布尔 当蜗牛露出软肉时,萤火虫开始用它勾状的颚反复敲打蜗牛的外膜,并多次扭动,再利用带槽的弯钩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让它昏迷,然后开始享受美食。 《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也是文学巨著。如这个语段中写萤火虫捕食蜗牛“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这些带有拟人化的写法,把紧张的捕食过程写得活泼有趣,读起兴味盎然,既让读者在轻松中了解到昆虫的习性,又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分析文段内容可知,先是“萤火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接着就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然后“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和“ 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则说明萤火虫利用“多次的扭动”来将“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使蜗牛“无法动弹,没有知觉”,最后“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这就是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据此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语言的理解能力。
“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是说法布尔写《昆虫记》时所用的说明语言如同文学作品一般生动有趣味。我们知道,《昆虫记》是一部集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身的著作。结合语段内容分析,“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体现,将“萤火虫的颚”比作“头发”,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萤火虫两片“颚”极细的特征;“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萤火虫”以人的情态,将“萤火虫捕食蜗牛”的紧张过程描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收获昆虫习性的了解,又能够体会到《昆虫记》的文学色彩。
12.昆虫的史诗 示例一.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每一个人都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每一个细小的生命,有爱,才能写出充满爱的作品。示例二.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示例三.要尊敬和热爱每一个生命。
【详解】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法布尔,本题考查从名著中或作者身上得到的启示。从作者身上,可以谈工作作风、对事业的热爱等;从作品中,可以谈要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等。只要与作者或作品有关,言之成理即可。
13.(1)昆虫记 法 (2)蝉。蝉一般3~4年繁殖一代,以卵和若虫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出土之后爬到树上羽化,吸食植物的汁液,一般活五个多星期。
【详解】
(1)《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文本叙写的对象是“蝉”,写的是蝉蜕皮的过程。法布尔的《昆虫记》所描写的“蝉”,其卵和若虫一生都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蝉一般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但在阳光下只能歌唱5个星期。作答时可依据《昆虫记》对“蝉”的介绍内容概括作答。
14.
(1) 法布尔 “心理战术”
(2)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例如选段中“瞄准”“盯住”“上阵”等词语,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螳螂制服敌人的过程,语言活泼有趣。
【详解】
(1)选段出自《昆虫记》,《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
结合段中的语句“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分析得出.螳螂就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来制服敌人,使对方惊慌失措。
(2)考查对名著语言特点的分析。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选段中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情趣。作者善用拟人修辞,将螳螂人格化,如片段中作者用“死死的盯人战术”“惊恐”等词语将两种昆虫强弱之间的对峙写得情态毕现,十分有趣。它用“心理战术”震慑猎捕对象,这样的写作技巧让本该枯燥的捕食过程显得趣味盎然。作者没有用晦涩的科学术语,而是用流畅而有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十分引人入胜。
15.B
解析.B A E D C
【详解】
①蝉,原著中表述为“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个星期”。
②螳螂,原著中表述为“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③杨柳天牛,原著中表述为“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④小甲虫,原著中表述为“看看它们,听听它们,唯恐它们有什么闪失,受到了什么外来的侵害。就像人类母亲对自己怀里的婴儿一样,关怀得无微不至。这小甲虫真是一个好母亲”。
⑤小麻雀,原著中表述为“麻雀受伤了,一滴血流了出来,伤口被一个红圈圈着,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而且这条腿已经不能用了,使不上劲。小麻雀只能用单腿跳着。除此之外它好像也没什么痛苦,胃口也很好”。
16.C
解析.C
【详解】
C项,“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有误。法布尔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17.C
解析.C
【详解】
C项,“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指的是彭德怀。
18.A
解析.A
【详解】
昆虫学家法布尔是法国人,A错误,故选A。
19.D
解析.D
【详解】
D.法布尔笔下的螳螂并不温柔,在繁殖期间交尾后,雌性会吃掉雄性。故选D。
20.A
解析.A
【详解】
A.在法布尔那个时代,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结构。但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故选A。
21.B
解析.BD
【详解】
B.“螳螂浑身嫩绿……锐利的钳子”说法错误。《昆虫记》中,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着有力的大颚和锐利的钳子的是绿色蝈蝈。
D .“谈体育运动”说法错误,傅雷在家书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表现出了他对儿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关注,也体现出他个人在艺术方面的极高造诣。并无体育运动。
故选BD。
22.D
解析.D
【详解】
D.《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故选D。
23.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阅读《昆虫记》,可以多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会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趣味性。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中内容的认知能力。要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很有“趣味”的描写。比如写蜘蛛,写狼蛛,“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在法布尔的笔下,平时显得那么恐怖的蜘蛛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它们好像具有了人的感情。我们从中好像看到了狼蛛妈妈为孩子们而忙碌的身影,不禁对它油然而生敬意。比如写蝉的幼虫,用自己的汁液涂抹在隧道的墙壁上,让其坚固,展现了它们的智慧,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
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真知,也可以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如《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阅读时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体会其文字之美,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在语文学习方面也吸收到许多营养。
24.a d c e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综合。
①“见字如面”一般是书信的开头用语,“纸短情长”则是指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故这里选择《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夫妻和儿子傅聪的通信。故选a。
②抓住关键词“哲学”,《苏菲的世界》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女孩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故选d。
③抓住关键词“红色经典”,这个关键词指的是关于革命的经典。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故选c。
④抓住关键词“苦难”“坚韧”,《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本书使我们认识了一个平凡的“世界”——苦难是作品的底色,但书中主人公都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把磨难当作前进的力量。故选e。
25.《百度百科》中描写的语言简洁明了,《昆虫记》中法布尔运用了拟人手法及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把甲虫(西绪福斯虫)夫妇同心协力制作粪球的过程刻画得细腻生动,语言生动活泼,画面感极强。
【详解】
《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如该选段中,“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一起为孩子们准备面包,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甲虫当作人来写,读来情趣盎然;另外,作者在描写甲虫制作粪球的细节过程时,还选取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划”“切”“摆弄”“拍打”“按压”,使画面感极强。而《百度百科》中“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的叙述则简洁明了,这和《百度百科》纯说明性的文体特点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