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动教育生活化开拓多场景劳作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9732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生活化开拓多场景劳作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生活化开拓多场景劳作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生活化开拓多场景劳作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与实践观点TIANJIN EDUCATION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改革方针,这些方针基于生活实践,赋予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更深刻的内涵,丰富了劳动价值观。相较于德智体美教育,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在劳动素养方面存在短板。破解“自然缺失症”困境劳动教育的路径应坚持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开辟多条劳动教育渠道,构建形式多样的劳育载体,投入多维度、多场景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教师也要具备多种动手劳作的技能,为学生做出榜样。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

2、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再次阐释了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性,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新的内涵有机融入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贯穿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生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开辟多条劳动教育渠道,构建形式多样的劳育载体,投入多维度、多场景的劳动教育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一、劳动教育生活化缺失现象及根源(一)生活与自然的缺失2023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育英学校慰问师生时分

3、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现在一些城里的孩子接触农村、接触大自然少,不光“四体不勤”,而且“五谷不分”。这表明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手机和电脑,走进大自然的机会更是难得,分不清韭菜和麦苗,不认识小麦和水稻的儿童比比皆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称之为“自然缺失症”。新时代应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自然、尊重劳动人民、报效祖国的品质,让学生亲历劳动的过程,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出力、流汗,亲身感悟劳动的乐趣。(二)生活劳动土壤的缺失在倡导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多年后,虽然学校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全面素养的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各有进

4、展,但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素养亟待提高。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高,经常处于“喊重要,教次要,不用考”的尴尬境地,不少教师本身也只能空口说白话,纤纤细手干不了重活儿。离开实际生活谈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和劳动素养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德、智、体、美的培育大打折扣。(三)劳动教育生活化缺失的危险学校劳动教育不仅内容和方式方法陈旧,而且与学生家庭的劳动教育相脱节。学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本来是一体化的两种场景,而学校与家长在这方面的沟通显然较少。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能躬行践履,仅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如果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一味停留在书本

5、和口头上,那么孩子就会变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少爷”,长大后很可能肩不能挑担,诸事都要别人服侍,不能吃苦耐劳,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发展(一)创新劳动教育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改变了过去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可有可无,在教育方针中几乎消失的状况。回归生活,重视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塑造正劳动教育生活化开拓多场景劳作实践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徐伟伟123观点理论与实践10/2023确的劳动观,学会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

6、技能,有望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实干家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二)追求劳动教育新价值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阐明了生活是教育的沃土。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如何使传统劳动技能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如何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生活的沃土将是劳动技能的习得,也是劳动态度、习惯、价值观培养的最佳路径。这样,劳育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必将产生可贵的影响,实现“以劳立德、以劳启智、以劳壮体,以劳致美”的教育目标。三、生活化认知的逻辑支撑(一)生活化认知美国教育学家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学应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能够使学生自身的特殊才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小学劳动

7、教育生活化的探索正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探索。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过程就是儿童生命生长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与生活以及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生活化的认知不仅赋予教育以生命的鲜活色彩,也为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素养。(二)劳动的生活性“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从哲学高度概括了劳动的概念,从人的存在方式、本质、生命活动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

8、创造人自身。”可见,生活性是劳动的基本属性。百度百科 对“劳动”的解释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在本质上即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从而发生物质的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为人类的生活和自己的需要服务。许多论述都表明劳动具有生活属性,是在自然、社会的真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四、指向生活的学校劳动教育样态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劳动教育应该以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为逻辑起点,从身边日常生活做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得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眼快手勤,进而在劳作中有所创新。(一)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目标小学作为儿童身心发展的起点,

9、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儿童的劳动精神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国家九年义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指出:“学校劳育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兼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生活化的劳动情境是学生学习和核心素养建构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在生活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感悟,丰富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学会健康生活,懂得责任担当。(二)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内容1.与日常生活融合。目前小学生的生活动手能力普遍低下,有的刚入学的小学生不能自己穿衣服,不会系鞋带,不会扫地、擦桌子,班级劳动值日完成不了,入队后连系红领巾也要家长帮忙。针对如此现状,学校可以从一年级入学

10、开始,开设生活化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会整理文具和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系红领巾、整理房间等日常劳动技能。学校要倡导全校学生为净化和美化校园出力。各班的班主任应制定班级劳动值日表,安排学生完成扫地、拖地、摆桌子、擦黑板、摆睡垫、收睡垫、整理图书等任务,对不会做的学生,教给其做事的方法。2.与教学交叉渗透。学校在每天的思政、语文、科学常识等课程中有机渗入劳动教育内容。首先,着手“思政+劳育”,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团支部、少先队齐发力,讲本地的、全国的劳动模范的故事,用鲜活的事例传递劳动价值与劳动观念;秉持“每位学科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理念,鼓励各学科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发掘劳动教育元素,创设

11、融合“劳动+”的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四年级 养昆虫 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采桑叶、养春蚕,认知蚕宝宝一生的不同形态,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作文写自己的劳动感124理论与实践观点TIANJIN EDUCATION受和心得,可以由教师统一命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立题,鼓励学生围绕劳动写儿歌、童话、小品、故事,张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择优发表在年级和全校的刊物上。3.与传统“节日节气”衔接。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的劳作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农耕生活循环的节点。首先,学校要打造物型场域。劳动教育离不开劳动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行走校园,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劳动

12、的可贵和劳动的荣光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学校可以打造节气长廊,让学生沿着时间轴感知四季的更替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美好;建设节日节气图书室,让学生在绘本、童书中感知自然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辟班级生物角、学校童耕园、花香小径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其次,打造文化场域。劳动教育同样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循着时间的更替,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学校推出一期公众号,介绍节气的由来、气候特征、物候特点、风俗习惯、养生保健谚语、诗词等。在节气活动中融入劳动元素,如立春做春卷、谷雨种瓜点豆、立夏编网袋、芒种插秧、立冬包水饺、除夕贴春联、元宵节制作五彩汤圆等,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唤醒

13、学生的劳动热情。4.与科技创新结合。劳动创造世界,科技改变生活。任何科技的创新都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劳动与科技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教育行业等都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科技助力劳动,提高效率和创造财富是主要成绩,互相成就,共同提升彼此的价值。例如,劳动教育中的生产劳动内容包括种大豆、向日葵种植“向阳行动”、荷兰花海郁金香种植等,从选种、育种开始,从种子到种子的培育过程,每一步都有一系列关于“科技+劳动”的实践项目:种子发芽速度的探究、种子适应哪种土壤的研究、果实产量的研究、果蔬害虫防治方法的研究等,这些趋向科学研究的课程内容虽然可能不是劳动教育探究活动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却提供了极好的劳动教育契

14、机。学生在感受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科学问题,并在实验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劳动中渗透“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科学道理,提高科学素养,实践、提高、再实践,用科技助力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三)拓宽教学渠道,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1.发挥家庭生活劳动教育的协助作用。培养劳动精神,不能只是学校“一头热”,而应当与家庭和社会协同,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低年级学生在家里可以摆筷子、搬凳子、叠被子、洗袜子、收桌子、晒衣服、叠衣服等,在路上看到垃圾可以随手拾起来,投进垃圾桶,培养主动的社会担当。在高年级的劳动教育中,家长应配合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引导学生承担

15、起家庭职责,学会自我管理。2.教学评价生活化。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改进与创新,彰显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聚焦学生现实生活的发展,引导和诊断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应占主导地位,辅以增值评价。目的不在于获得多大的形而下的物质成果,而在于培养学生形而上的思维。在教师、小组等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的反思更重要,这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内驱力。教师还可以建立成长档案,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劳动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全面评价学生,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3.教师带头劳动。有的教师自身劳动能力较差,这就难以教育学生去劳动。为人师表,自己会劳动很重要。教师会料理校园,会修桌椅、修电脑,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会跟着学。教师的劳动技能越高,学生越敬佩,越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构建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应将生活劳动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贯穿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通过开辟多种渠道,形成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和载体,投入多维度、多场景的实践,培养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第六批精品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212)的研究成果。(宋行军)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