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442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10 月第 47 卷 第 5 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Oct.2023Vol.47 No.5收稿日期:2023-07-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23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336)第一作者:高德利(1958-),男,教授,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井下管具力学与控制工程、复杂井工程理论与关键技术等。E-mail:gaodeli 。通信作者:刁斌斌(1983-),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

2、为定向钻井物理与随钻磁测控技术。E-mail:diaobinbin 。文章编号:1673-5005(2023)05-0055-10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23.05.006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高德利,刁斌斌,于瑞丰,张 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要: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保障救援井与事故井精准连通的核心技术之一。回顾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简要历程,重点介绍中国在救援井磁测距工具研发、与事故井相对位置不确定性分析、探测定位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存在

3、的一些问题等,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内容,以期为中国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分析认为:今后应针对救援井磁导向钻井关键技术难题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自主建立一套相应的先进技术体系;应破除已有测距技术的桎梏,加强救援井导向钻井随钻磁测距技术创新研究。关键词:救援井;导向钻井;磁导向;测距工具;邻井距离中图分类号:TE 243 文献标志码:A引用格式:高德利,刁斌斌,于瑞丰,等.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5):55-64.GAO Deli,DIAO Binbin,YU Ruifeng,et al.Research advan

4、ces in magnetic guidance drilling technique for relief wel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23,47(5):55-64.Research advances in magnetic guidance drilling technique for relief well engineeringGAO Deli,DIAO Binbin,YU Ruifeng,ZHANG Sen(Ministry of E

5、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Abstract:Magnetic guided drill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as a high-tech technology in recent decades and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ensur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lief wells and targ

6、et wells.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lief well magnetic guided drill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countries.It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magnetic ranging tools,the analysis of relative borehole uncertainty,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and pos

7、itioning design.The goal is to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relief well magnetic guided drilling tech-nology in China.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hina should prioritiz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relief well magnetic guided drilling technolog

8、y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Simultaneously,there is a need to break away from existing ranging technology limitations and engage in forward-loo-king research to achieve magnetic ranging during relief well engineering operations.Keywor

9、ds:relief well;steering drilling;magnetic guidance;ranging tool;adjacent well distance 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向“深、低、海、非”领域发展,同时复杂井工程面临高温、高压、高含硫等复杂地质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复杂井钻井过程中,一旦发生井喷失控事故,必须进行紧急救援,以减少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例如,墨西哥湾发生的“深水地平线”井喷失控事故,不仅导致 11 人死亡、17 人受伤,而且约有 319 万桶原油泄露到墨西哥湾里,导致近 1500 km 海滩受到原油污染,至少 2 500 km2的海水被石油覆盖。此次事故被

10、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比作环保界的“911”事件1。在 1933 年以前,如果井喷无法从地面控制,则在事故井周围钻多口直井进入储层,并以最大速度生产以释放压力,这些释放储层压力的直井都被称为救援井2。之后,为更有效地达到油气井灭火或制服井喷的目的,救援井钻井目的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释放储层压力,而是变成向发生井喷的事故井中泵送压井液。“深水地平线”井喷失控事故就是通过救援井工程实现了彻底封堵3。目前,救援井技术仍是处理井喷失控油气井工程事故的最后有效手段,也是有必要储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4。救援井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救援井定向钻井轨迹,使其钻达事故井足够近的靶区,甚至与事故井轨迹几何相交,这对井眼轨

11、迹测量与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技术挑战。在磁导向钻井技术出现之前,常常不得不钻多口救援井,经过反复尝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壳牌公司开始利用下入救援井中的新型磁力计测量事故井套管剩余磁场,以判断救援井到事故井的距离和方向5。此后,磁导向钻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主动磁测距技术的发明推动了救援井工程技术的进步。目前,结合磁导向钻井技术,控制救援井轨迹与事故井轨迹相交的定向钻井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首先介绍救援井轨道特点,然后从救援井磁测距工具研发、与事故井相对位置不确定性分析、探测定位方案设计等方面分别介绍相关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1 救

12、援井轨道救援井轨道通常分为直接连通(simple inter-cept)、逐步逼近(parallel track)和“pass-by”(orien-ted intercept)3 种6。与其他两种轨道类型相比,“pass-by”型轨道通常包含一个额外的“pass-by”井段。在该阶段,结合三角测量方法和主动磁测距工具可以将救援井与事故井间距的测量误差由 20%减少至 10%7-9,因此“pass-by”型轨道被广泛应用于救援井工程中。当条件允许时,优先推荐该井型10。如图 1 所示,“pass-by”型轨道根据功能可划分为靠近(approach phase)、定位(locate phase)、

13、伴行(fol-lowing phase)和连通(intercepting phase)等 4 个阶段11-13(图 1 中,d 为两井相对距离)。图 1 救援井“pass-by”型轨道示意图Fig.1 Four phases of the“pass-by”trajectory 在靠近阶段,依靠传统测斜工具引导救援井靠近事故井,当主动磁测距工具在初始测距点第一次65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10 月探测到事故井,标志着靠近阶段的结束和定位阶段的开始。在定位阶段,一方面需要通过磁测距工具定位事故井相对救援井的位置,以消除井眼轨迹测量的累积误差;另一面需要在不发生超前碰撞的前提下继

14、续减少救援井与事故井的相对距离。通常在该阶段实施“pass-by”钻井作业。为确保救援井轨迹有足够调整空间,提高与事故井连通的几率,“pass-by”点(交叉点)与连通点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 300 m13。“pass-by”结束标志着伴行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救援井与事故井的相对距离进一步减小,并逐步调整救援井轨迹与事故井近似平行以验证事故井的准确位置。之后,两口井的相对距离进一步减少,直至满足连通钻井需求时,救援井进入连通阶段。救援井与事故井的连通可分为在套管固井段连通和在裸眼段连通。对于裸眼段连通,连通点通常选择事故井最后一层套管的套管鞋下 10 m处12。直接连通段应为稳斜段,当事故井为直

15、井时,井斜角应小于 511。2 救援井磁测距工具虽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就开始通过测量事故井套管的剩余磁场来判断救援井到事故井的相对位置,但是那时候定向井工程师仍然很少控制救援井与事故井的轨迹相交。1980 年,West 等14研发了ELREC(extended lateral rang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工具,救援井与事故井相交的几率才得到显著提高。之后,Kuckes 等成立了 Vector Magnetics 公司,EL-REC 工具也改称为 Wellspot 工具。1992 年,又提出利用磁场强度梯度确定救援井与目标井的矢量距离,并研发了 Well

16、spot RGR 工具,提高了测距精度15。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Vector Magnetics 公司发明了 SWG(single wire guidance)16、MGT(mag-netic guidance tool)17-18和 RMRS(rotating magnet ranging system)19-21等多种类型的磁测距工具,并在丛式井防碰、双水平井、水平连通井等导向钻井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2010 年,在处理“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事故的救援井导向钻井工程中,应用了 Wellspot、Wellspot RGR、WSAB(Wellspot at Bit)22和被

17、动磁测距等工具,实现了救援井与事故井的高效连通。另外,国外相关技术公司也对磁测距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SDI(scientific drill-ing international)公司研发了 MagTraC 随钻测距工具23-24。总之,目前已商业化应用的磁测距工具,可以分为“主动磁”和“被动磁”两类测距工具。被动磁测距工具以自身具有剩磁的井下管柱(包括套管或钻柱等)作为磁源,测距过程不影响已钻井的正常作业,但测量结果易受到其他铁磁干扰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被动磁测距工具并非专指 Halliburton 公司的 PMR(passive magnetic ranging),而是包括 PMR和

18、 MagTraC 随钻测距等在内的这类工具。主动磁测距工具的磁源可以是正钻井中的永磁短节、通电螺线管或已钻井眼中带电管柱等,测距范围大、测距精度高。但是,以永磁短节和通电螺线管作为磁源的主动磁测距工具,需要在正在钻进的井眼和已钻井眼中都下入仪器。因此目前适用于救援井导向钻井的磁测距工具是 Wellspot 系列工具和被动磁测距工具。2.1 主动磁测距工具不同于国外磁测距工具的发展历程,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事故后,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工具的研究才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特别是笔者团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011 年分析了 Wells-pot 工具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技术优势及技术缺陷25

19、;2012 年分析了井下电极注入地层的低频交变电流在地层及目标井套管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得到了利用救援井磁测距工具确定两口井间距和相对方位的方法,同时分析了井下电极注入地层的交变电流大小、井下电极与探管间距等因素对该探测工具测量精度的影响26-27;同年,还提出了基于三电极系应用于救援井重入目标井的探测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三电极系注入地层的低频交变电流在地层及目标井套管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建立了目标井套管上聚集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空间分布模型,得到了救援井与目标井间距和相对方位的计算方法28;2018 年和 2019 年研究掌握了基于磁场梯度测量的救援井磁导向测距的工作原理,考虑救援井与事故井的

20、空间位置关系,建立了救援井与事故井平行和非平行时的磁测距计算模型,分析了井距、传感器间距、探管转角、汇聚/发散角、异面夹角对磁场梯度测量值的影响29-30;2020 年建立了基于双层径向介质模型的磁测距算法,考虑了救援井钻井液对测距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磁测距精度31。另外,中海油研究总院、西安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也积极开展了一些相关技术研究与实践4,32-33。目前,现场应用的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工具原理基本上都类似于 Wellspot 工具。如图 2 所示,这类75第 47 卷 第 5 期 高德利,等: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磁测距工具是通过地面电源供电,经井下电极向

21、地层注入低频交变电流,并在事故井管柱上聚集,从而在事故井周围产生交变磁场。探管检测到的磁场强度不仅与两口井间距、电极和探管间距有关,还会受到注入电流强度、钻井液、地层、事故井管柱、固井水泥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利用检测到的磁场信号精确计算两口井的相对位置,关键是要建立数学模型以准确计算探管处的磁场强度。相比 Kuckes等人将井下电极周围介质近似为各向同性而言,双层径向介质模型比较科学,但仍未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固井水泥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实验和现场试验等综合方法,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以提高磁测距精度。此外,中国勘探开发的储层越来越深、井底温度越来越高。例如,在中

22、国的南海莺琼盆地,已知钻井最高井底温度达到了 249 34。因此不断提高井下探管的耐温性能也是今后研制主动磁测距工具的工作重点之一。图 2 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原理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working principle of active ranging system2.2 被动磁测距工具被动磁测距工具在救援井导向钻井工程中的应用较早,但是由于测距范围和精度的限制,目前主要用于救援井追踪跟随阶段。在该阶段,救援井与事故井的间距较小,应用被动磁测距工具可以实现随钻测距,避免两口井碰撞或提前连通。在丛式井钻井工程中,当钻至邻井附近时,MWD(measuremen

23、t while drilling)探管检测到的磁方位角和磁感应强度将因邻井管柱的磁干扰而变得异常。定向井工程师常利用这种现象进行邻井防碰预警,避免井眼发生碰撞事故35-36。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因为井下管柱产生的不是匀强磁场,因此国内学者针对管柱周围的磁场分布开展了许多研究37-39。笔者团队40在下井下管柱周围磁场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兼具测距和测斜两种功能的随钻磁测距防碰系统样机,而且两种功能之间的切换无需起钻;如图 3 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高精度磁测量探管、整流编码驱动短节、数据采集处理器和邻井相对位置计算软件,以及配套的泥浆脉冲器、立管压力传感器、司钻显示器等部件;地面模拟实验

24、和现场试验都表明,随钻磁测距防碰系统测距计算结果可靠,可以应用于随钻井眼防碰作业。图 3 随钻磁测距防碰系统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anti-collision system for magnetic distance MWD相比 Wellspot 工具,被动磁测距工具可以实现随钻测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检测的是井下管柱自身的剩余磁场,其属于静磁场并十分微弱,易受到井下铁磁物质的干扰;即使进行管柱周围无其他铁磁干扰,管柱的接箍、连接顺序、磨损等因素都将影响管柱周围的磁场分布。因此为适应这些复杂工况的挑战,针对被动磁测距工具的算法和软硬件仍需进一步

25、开展大量综合研究。2.3 磁测距工具测量误差分析国内外学者一般将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工具测量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区域简单近似为梯形41-42,这种方法虽然直观、简单,但是不能定量描述被测点落在特定区域内的概率,也无法与井眼轨迹误差相耦合。笔者团队43将旋转磁场测距导向系统(RMRS)测量参数视为独立误差源,建立了可以与井眼轨迹相耦合的测量误差模型;通过协方差传播率,建立了主动磁测距工具的测量误差模型,该模型得到的主动磁测距工具测量误差与传统梯形模型结果的对比如图 4 所示44。该模型以协方差矩阵的形式定量描述磁测距工具的测量误差,在给定的置信因子下可85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10

26、 月以获得唯一确定的误差椭圆。图 4 主动磁测距工具测量误差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ement error of active ranging tool3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3.1 靠近阶段靠近阶段两口井相对距离通常大于 45 m,一般无法使用磁测距工具。在该阶段,两口井的相对距离测量误差由两口井的井眼轨迹测量误差耦合得到。减少两口井的井眼轨迹测量误差,有利于降低在钻至初始测距点之前发生两口井碰撞的风险。考虑到事故井无法进行复测,该阶段的重点是降低救援井的井眼轨迹测量误差。在接近阶段,救援井的定向钻井轨迹通常应用 MWD 进行随钻测量

27、,并采用高精度陀螺测斜仪进行复测45。由于受钻柱、钻井液和岩屑的磁化影响,MWD 在测量方位角过程中容易失真,造成 MWD 与高精度陀螺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此时,需要采用多测点分析方法对磁干扰进行补偿来实现磁方位角校正。多测点分析方法的实质是基于已知的地磁场信息,通过优化算法对磁干扰进行最佳估计和补偿46-48。研究证明,地磁参考场模型越精确,校正后的井斜方位角与高精度陀螺测量结果差值越小48。笔者团队基于传感器误差模型与协方差传播率,建立了考虑磁方位校正的井眼轨迹测量误差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地磁参考场精度对校正后井眼轨迹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50。由于采用了 MWD 与陀螺两种不

28、同工具对同一段井眼轨迹进行测量,Chia等51建立了基于联合测量的井眼最优位置估计方法。然而,该方法计算量大且无法与现有的工程软件整合。因此 Ledroz 等52通过加权处理误差源权函数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加权值仅适用于同一类型的井型,并不具有普适性。综上所述,目前减少井眼轨迹测量误差的主要措施仍然是随钻磁方位校正和高精度陀螺复测。3.2 测距阶段由于 Wellspot 这类主动磁测距工具不能进行随钻测量,无法测得工具面角,因此测距阶段是一个联合使用磁测距工具与测斜仪器逐步引导救援井定向钻进的过程。如图 5 所示,点(1,2,n)、点(1,2,n)和点(1,2,n)为一

29、组对应的测距点。其中点(1,2,n)为测距作业时救援井当前井底;点(1,2,n)是通过磁测距工具定位得到的事故井位置;点(1,2,n)为使用历史测斜数据预测得到的事故井位置。由于测斜仪器与磁测距工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测量误差,因此点(1,2,n)和点(1,2,n)一般不会重合。点 T 为第 n 次测距后预测的连通点位置。每次测距作业后都需要基于测得的事故井位置对其轨迹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后的点 T 为靶点重新进行待钻轨道设计42。图 5 磁测距工具引导两口井连通过程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ic ranging tools guiding two we

30、lls connected经过磁测距作业,救援井与事故井的相对位置测量误差如图 6 所示。图中点(n-1)为上一次测距作业测得的事故井位置;点 p 为救援井当前井底;点 p为事故井上与点 p 对应的预测被测点。测距作业后,以实测被测点(n-1)替代点(n-1)对事故井轨迹进行修正。由图 6 可知,预测被测点p与点(n-1)的相对位置测量误差由3 部分组成:点(n-1)相对于点(n-1)的测量误差、点 p相对95第 47 卷 第 5 期 高德利,等: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点(n-1)的测量误差及点 p 相对于点(n-1)的测图 6 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位置测量误差示意图Fig.6 Schem

31、atic diagram of measurement error of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wells量误差。因此,点 p与点(n-1)相对位置测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44,53可表示为C=Cj+Cs+Cc.式中,Cs和 Cj分别为点 p相对于点(n-1)和点p 相对于点(n-1)的位置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m2;Cc为点(n-1)相对于点(n-1)的位置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表示,m2。协方差矩阵 Cs和 Cj都可以由测斜数据求得,而协方差矩阵 Cc需要结合磁测距数据方可计算得到。3.3 Pass-by 阶段原理分析由于磁测距工具不可避地存在测量误差

32、,为提高主动磁测距工具的测量精度,“pass-by”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救援井。如图 7 所示,救援井“pass-by”阶段依次在点 1、2 和 3 处进行磁测距作业;在该阶段两口井的相对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测距结果可以计算得到两口井间距最小点 4,在该点处进行磁测距达到的测量精度最高。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每次测距得到的事故井位置通常并不重合。当事故井为直井时,在水平投影图上可以近似认为被测点为同一点。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可知,存在救援井位置的最优估计点,使得估计点与近似坐标的残差最小。由于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直井,当事故井被测点在水平投影图上偏移较大时,则被测点无法被视为同一点。笔者团队考虑井眼轨

33、迹测量误差,建立了对应的“pass-by”几何模型和计算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同时考虑了测距数据与事故井历史测量数据,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事故井测距点精度较传统三角测量方法更高54。值得说明的是,“pass-by”阶段提高精度的理论基础是对事故井同一被测点的重复测量,通常认为救援井在“pass-by”阶段需要进行扭方位作业来实现对事故井的绕行,而该阶段仅需要救援井以稳斜方式经过事故井即可实现对事故井在不同相对方位和距离的重复测量,这样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救援井定向钻井的施工难度。图 7 救援井“pass-by”阶段作业过程Fig.7“Pass-by”phase of relief well06中

34、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10 月4 救援井测距定位方案设计4.1 磁测距工具优选方法如前所述,国外救援井磁测距工具已形成体系,而且不同磁测距工具之间的性能指标和工艺流程差异很大。若选用的磁测距工具探测范围过大,虽然容易探测到事故井,但是具有较大探测范围的磁测距工具测距精度一般较低,不利于两口井实现最终连通;若选用的磁测距工具探测范围过小,很有可能无法一次探测到事故井,起钻更换磁测距工具会浪费大量作业时间并增加作业风险。因此在救援井作业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两口井间距选用合适的磁测距工具。给定磁测距工具作业平面和置信因子,事故井设计被测点的误差椭圆可唯一确定。通过对比两口井相对位置

35、测量误差椭圆与主动磁测距工具探测范围的空间关系,可以实现主动磁测距工具的优选44-55。4.2 测距点设计方法为避免提前连通影响动态压井,在连通阶段以前应以救援井不会与事故井发生井眼碰撞为最基本准则,通常分离系数取 1.211。根据救援井与事故井的相对位置测量误差分析可知,在初始测距点处两口井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由两口井井眼轨迹测量误差耦合得到。在分离系数为 1.2 处,考虑井眼轨迹测量误差椭圆与主动磁测距工作范围,可能存在两种情况:测距工具探测范围可以完全覆盖事故井误差椭圆或不能完全覆盖。当工具探测范围足够大时,可选取探测范围恰好覆盖误差椭圆的位置为初始测距点;当工具探测半径不足时,应逐渐降低

36、分离系数直至探测范围可以完全覆盖事故井误差椭圆,若分离系数为 1 时探测范围仍无法覆盖,则只好选择该处作为初始测距点,但是存在难以探测到事故井的风险11,41。根据测量平差原理可知,三角测量或三角网平差模型成立的前提是方差一致性假设,即“pass-by”前后的单位权方差估值应在一定显著水平下统计一致。通 常 用 卡 方 检 测 法 来 验 证 模 型 的 正 确性56。在“pass-by”阶段,根据不同的测距点方案,测距点处两口井的相对距离不同。由于磁测距工具的测距精度与相对距离有关,因此不同方案对应的测量精度也不相同。笔者团队以“pass-by”模型成立为前提,通过卡方检验和 T 检验,建立

37、了设计流程如图 8 所示的“pass-by”阶段测距点设计方法54。图 8 救援井“pass-by”阶段测距点设计方法Fig.8 Process of ranging points design in“pass-by”phase5 几点建议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安全高效建井工程和井喷事故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技术支撑作用。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研究:(1)加强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工具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8、的技术体系。主动磁测距工具是救援井导向钻井的必备工具,中国虽然已取得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尚需在深层救援井工程中进行检验,并力求形成技术体系,尽快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差距。(2)打破已有测距技术桎梏,通过理论、方法及软硬件的创新研究,建立适用于救援井导向钻井随钻磁测距技术体系。近年来,中国主要是在 Wells-pot 工具基础上开展救援井主动磁测距工具研究,尽管基本上可以满足救援井导向钻井工程的相关需求,但是由于不能进行随钻测量而显著增加了钻井周期与作业风险。国外 WSAB 工具虽然可以实现随钻测距,但是测距范围过小。因此,亟需加强救援井导向钻井随钻磁测距技术研究。16第 47 卷 第 5

39、 期 高德利,等:救援井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3)积极开展高精度陀螺等测斜仪器的研发,通过多种测斜工具联合测量以减少井眼轨迹测量误差,并建立相应的误差计算模型。现阶段中国的井眼轨迹测量多采用单一测斜工具进行测量,而现有的陀螺测斜仪或随钻测斜仪器已难以满足救援井、双水平井、U 形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导向钻井的相关技术需求。(4)结合磁测距工具性能参数,加强救援井轨道设计与纠偏控制方法研究。不同于常规定向井,救援井的轨道设计与纠偏控制,既要考虑轨道长度、施工难度等因素,又要有利于减小两口井相对位置测量误差、实施磁测距、避免提前连通、适时精准连通等诸多技术要求,目前国内外仍缺少一套相适应的系统理论和

40、方法。参考文献:1 孟伟.石油工业史上的 911:墨西哥湾漏油事件J.石油知识,2020(3):30-33.MENG Wei.The 911 of the oil industry:the Gulf of Mexico oil spillJ.Petroleum Knowledge,2020(3):30-33.2KEEN C D.The killing of the burning gas well in the Caddo Oil Field,Louisiana J.Transactions of the AIME,1915,48(1):676-686.3 郭永峰,纪少君,唐长全.救援井:墨西

41、哥湾泄油事件的终结者J.国外油田工程,2010,26(9):64-65.GUO Yongfeng,JI Shaojun,TANG Changquan.The re-lief well:the end of the Gulf of Mexico oil spillJ.En-ergy Conservation in Petroleum&Petrochemical Indus-try,2010,26(9):64-65.4 李峰飞,蒋世全,李迅科,等.海上救援井设计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1):86-90,106.LI Fengfei,JIANG Shiquan,LI Xunke

42、,et al.The study on key factors of the offshore relief well desig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5,27(1):86-90,106.5JOSEPH D R,JOHN P V.Method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and direction to a cased borehole using measure-ments made in an adjacent borehole:US3725777P.1973-04-03.6GOOBIE R B,ALLEN W T,LAS

43、LEY B M,et al.A guide to relief well trajectory design using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well planning technology R.SPE 173097,2015.7 LBERG T,GILHUUS T,LERAAND F,et al.Re-entry and relief well drilling to kill an underground blowout in a subsea wellR.SPE 21991,1991.8 ROES V C,HARTMANN R A,WRIGH

44、T J W.Makar-em-l relief well planning and drilling R.SPE 49059,1998.9 LERAAND F,WRIGHT J W,ZACHARY M B,et al.Relief-well planning and drilling for a North Sea Under-ground Blowout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92,44(3):266-273.10 刘书杰,李相方,何英明.海洋深水救援井钻井关键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5,37(3):15-18.LIU Shujie,LI

45、Xiangfang,HE Yingming,et al.Key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marine deepwater relief wellsJ.Oil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15,37(3):15-18.11 ISCWSA.Well-intercept-subcommittee ebookEB/OL.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Islands 20172023-07-09.https:/www.uhi.ac.uk/en/t4-media/one-web/universi-ty/research

46、/mese/energy-docs/iscwsa-well-intercept-sub-committee-ebook.pdf.12 李峰飞,蒋世全,周建良,等.深水救援井井眼轨道设计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7,45(1):21-26.LI Fengfei,JIANG Shiquan,ZHOU Jianliang,et al.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well trajectories in deepwater relief wellsJ.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2017,45(1):21-26.13FLORES V,DAI

47、LEY P,TODD D,et al.Relief well planningR.SPE 168029,2014.14 WEST C L,KUCKES A F,RITCH H J.Successful EL-REC logging for casing proximity in an offshore Louisian-a BlowoutR.SPE 11996,1983.15 KUCKES A F.Alternating and static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measurements for distance and direction determina-t

48、ion:US5305212P.1992-04-16.16MALLARY C R,WILLIAMSON H S,PITZER R,et al.Collision avoidance using a single wire magnetic ran-ging technique at Milne pointR.SPE 39389,1998.17 KUCKES A F.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and direction by movable magnetic field source:US5485089P.1993-10-08.18

49、KUCKES A F,HAY R T,MCMAHON J,et al.New e-lectromagnetic surveying/ranging method for drilling par-allel horizontal twin wellsJ.SPE Drilling&Comple-tion,1996,11(2):85-90.19NEKUT A G,KUCKES A F,PITZER R G.Rotating magnet ranging-a new drilling guidance technology:SPE/CIM Eighth One-Day Conference on H

50、orizontal Well TechnologyR.SPE-CIM-01-01,2001.20 VANDAL B,GRILLS T,WILSON G.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gnetic guidance tool and the rotating magnet ranging service C/Canadian Interna-26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10 月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Calgary,Alberta:Petroleum Society of Canada,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