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府负全责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工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4.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做好保障措施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技术,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林地水资源利用问题,保障造林用水。二是要针对额敏县自然气候特点,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和抗旱保活新材料等的应用规模和范围。三是要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规划造林绿化用地。县级林草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局开发的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系统,将计划2021 年2030年实施的所有造林任务,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更新、低效林改造)等内
2、容全部落实到森林资源管理图上。4.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额敏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涉及面广,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各级林长要把“三北”防护林建设作为义务植树造林的主战场,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投入其中。地方政府要与工程区的农牧民签订工程管护协议,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从政府到民间的工程建设运行体系及监管网络,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程建设新局面,全面实现规划的预期目标。4.6加强管护,巩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各乡(镇)村全面负责“三北”防护林建
3、设工程实施后的各项管理管护工作,加强新植林地的抚育管理,切实做好林木的培土、扶正、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充分发挥林长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严格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责任制度,大力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林木管护机制,使管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依托 2021 年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我们在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原开展草原蝗灾监测预警技术示范与应用。通过设立示范区,开展地面监测、昆虫雷达监测和粉红椋鸟辅助监测,掌握近年来示范区蝗虫优势种的变化趋势,科学划分粉红椋鸟控制区域和草原蝗灾预警区域,进一步提升草原蝗灾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为塔城地区草原蝗虫精准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1示范区基本情况1.1自
4、然地理概况库鲁斯台草原地处塔城盆地腹部,是我国第二大平原连片草场,也是维持塔城-额敏盆地乃至新疆北部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同时还是新疆重要的畜牧基地。土地总面积 25.93 万公顷(389万亩),草地可利用面积 21 万公顷(315 万亩)。其中:温 性 荒 漠 草 原 类 为 16.49 万 公 顷(247.35 万库鲁斯台草原蝗灾监测预警技术示范与应用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郭雅婷林峻杨坤新疆林业 2023.6科技推广18亩),疏林-低地草甸亚类为 0.28 万公顷(4.2 万亩),沼泽化低地草甸亚类为 1.55 万公顷(23.25 万亩),温性荒漠类为 2.68 万公顷(40.2
5、万亩)。库鲁斯台草原地势平坦,是额敏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聚集区、排洪区。盆地年均降水量 245304毫米,无霜期 155 天。草原海拔 400600 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夏季短而酷热,约 60天;冬季严寒而漫长,约 120150 天。主要为芨芨草、拂子茅、偃麦草、赖草、大麦草等禾本科草组成的高草草甸,亦有小面积的盐生植被和芦苇沼泽,加上小片的森林、灌木丛等构成完整的植被类型系列。库鲁斯台草地资源丰富,有胡杨、梭梭、柽柳等乔、灌木类植物 40 多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9 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14 种,药用植物40 余种。1.2蝗虫发生情况塔城地区是新疆草原蝗虫发生的重点地区,库鲁
6、斯台草原是全国典型的亚洲飞蝗发生区,也是新疆草原蝗灾重点监测防治区域。主要分布有亚洲飞蝗、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西伯利亚蝗、小翅曲背蝗、黑条小车蝗等。2示范区的设立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库鲁斯台草原面积、草原类型、历年蝗虫发生情况、现有监测手段与技术力量、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实际情况,以亚洲飞蝗、意大利蝗主要适生区为重点监测区域,同时对跨境迁飞性蝗虫实施动态监测,在库鲁斯台草原设立蝗虫监测示范区1 个,监测覆盖草原蝗虫适生区 6.67 万公顷(100万亩)。示范区内架设标识牌,核心区域架设昆虫雷达、高空吸虫塔、地面昆虫诱捕装置及小型气象站等监测设备,结合地面路线监测、定位监测
7、和粉红椋鸟辅助监测手段,对示范区蝗虫、气象、生境、天敌等进行监测,及时提供发生趋势和为害预警。3示范技术方案3.1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见下图。库鲁斯台草原蝗灾监测预警技术示范与应用技术路线图新疆林业 2023.6科技推广193.2主要示范应用技术3.2.1地面监测技术3.2.1.1路线监测监测时间:每年至少 3 次,分别在孵化盛期、2龄3龄蝗蝻盛期、成虫产卵盛期开展。在示范区内进行调查线路规划,线路穿越调查区内主要的地貌单元和草原类型,按要求填写系统调查观测样地登记表。蝗虫发生区调查蝗虫密度时取样数量遵循下表。可采用样方取样法、扫网取样法等,确定发生面积后填写蝗虫发生情况汇总表。蝗虫密度调查取样数
8、量标准表发生区面积S(103hm2)S33S77S1313S3333S6666取样数量(个)1015203050603.2.1.2定位监测在示范区同一区域、同一草原类型蝗虫常发区设立观测样地。样地应避开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能够反映该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草地平均利用水平,可通过气象台站或自测获得气象数据资料。观测样地面积不小于 100 hm2。样地设立时要求填写观测样地登记表,样地设立后位置不得随意变更。在样地设立固定监测点,每年至少进行 4 次调查(越冬后卵期、孵化盛期、2 龄3 龄蝗蝻盛期、成虫产卵盛期)。卵期调查不少于 5 个样点,可不设重复样方。蝗蝻期、成虫期总取样点数不少于 9 个,样点间
9、直线距离大于100 m,每个样点3次重复。3.2.2粉红椋鸟辅助监测采取目测法对示范区进行粉红椋鸟辅助监测,与蝗蝻和成虫调查同时进行。调查并记录粉红椋鸟的分布、迁入迁离时间、种群数量等。3.2.3雷达监测跨境迁飞昆虫利用昆虫雷达、吸虫塔、高空和地面昆虫诱捕装置等,对库鲁斯台草原跨境迁飞性蝗虫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分析数据,提供蝗虫预警信息。4示范区建设成效4.1生态效益通过示范区建设,累计监测取样点 600 余个,运用路线监测、定位监测等技术开展蝗情监测和发生趋势预测,形成蝗虫发生危害区域图,提高蝗灾应对处置时效。运用昆虫雷达等监测手段,对主要跨境迁飞性蝗虫进行动态监测,提供迁飞性蝗虫预警信息,实
10、现重点蝗区灾前及时预警,准确有效控制示范区草原蝗灾的发生,危害程度明显降低,草原受灾面积显著减少,因蝗灾引起的草原退化、沙化的趋势得以遏制,草原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草原生态逐步改善。4.2经济效益2021年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逐步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农牧民测报员”四级草原蝗虫监测预警体系,将“数据”和“决策”联系起来,通过提供蝗虫发生趋势信息和年度监测报告,有效提高灾情预测的及时性、准确率和覆盖面,实现技术服务于生产实践需求。通过吸纳30 户牧民直接参与灾情监测,增加了当地牧民收入;通过监测预警和及时防治,3 年累计有效防止草原蝗灾扩散4万公顷(60万亩),有效挽回牧草
11、经济损失900万元,减灾增收受益户达3 000户以上。4.3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塔城地区塔城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 4 个县市蝗灾的提前预警。由于及时防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明显降低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围绕草原蝗灾监测预警技术制作科普宣传视频,编制并发放 草原蝗虫监测 技术明白册 5 000 册,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累计 2 000 人次。这些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县市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草原蝗虫监测技术的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准确上报蝗虫发生信息,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为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草原生态安全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疆林业 2023.6科技推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