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之为土,由土而来,由土而去。女娲抓起泥土,做成泥人,放到地上变活了,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灵气。也许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启迪了古人,于是开始了雕塑的创作。雕塑家用泥土、石膏、石头、木头、铜等材料创作雕塑,他们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灵性之手融入雕塑中。雕塑是立体的造型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从四面八方都可欣赏,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不同的光线都会产生不同的意境。雕塑作品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追求,雕塑着现实人的生活和理想,也雕塑着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1塑英雄魂,立民族丰碑刘开
2、渠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宗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爱国爱民。他把满腔爱国热情融于手中的雕塑刀,塑造了一件又一件鼓舞民族士气、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雕塑作品。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开战不久,驻扎在杭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驰援上海抵抗日军侵略,在对日作战中打出震惊世界的“庙行大捷”,八十八师自身的伤亡惨重。“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1934年,刘开渠怀着炽烈的爱国热情创作了这件歌颂抗日英雄、寄托民族精神的雕塑作品“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图1)。这是
3、全国首座抗战纪念碑,也是刘开渠的成名之作,1935年立于杭州西子湖畔。雕塑主体是一军官一士兵两个铜像:手持望远镜的军官眼神坚定、目光坚毅,右手指向敌方;身边的士兵端枪迈步、身略前倾,作冲锋陷阵状,表现爱国志士沉着应战、英勇抗敌的状态。该作品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作者简介】赵玲,女,本科,助理馆员,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社教部负责人,研究方向:文物博物、群众教育。讲好雕塑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发挥阵地作用摘要: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在国家存亡、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紧握手中刻刀与画笔,塑造了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增强人民民族意识、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文章指出
4、,刘开渠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弘扬开渠精神、讲好雕塑背后的故事、发挥纪念馆社会教育职能尤为重要。关键词:刘开渠;雕塑;爱国主义;社会教育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4.024赵玲(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安徽淮北235000)图1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35年立于杭州)096Vol.257【博物馆学】Museology神和抗战热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38年初,著名川军抗战将领国民革命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在台儿庄的外围战山东滕县保卫战中奉命守孤城,率领部队与日军血战了四天三夜,最终壮烈牺牲,完成了阻敌任务,为台儿庄大捷奠定
5、了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徐州会战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高度评价:“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1939年,在条件非常艰苦情况下,刘开渠先生怀着钦敬之情创作出王铭章将军骑马像(图2)。雕像中,王铭章将军挥动右手,号召军队向日军冲锋,将军表情坚定果敢,骏马仿佛也发出震天怒吼,作品融入了刘开渠先生和王铭章将军一样的浓浓爱国情怀。1943年夏,刘开渠应成都市政府诚邀,专门为川军出征阵亡将士创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像。该作品塑造出一位身背斗笠大刀、脚穿草鞋、手握老套筒跳出战壕向日寇发起冲锋的普通战士,他虽然无名,却代表了300多万英
6、勇抗日的川军将士,表现了中华儿女英勇战斗、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国抗战历史的光辉象征。作为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生命轨迹始终与时代脉搏同跃动,与国家命运共呼吸,与人民需求心相通。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刘开渠先生把雕塑刀当做武器,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雕塑作品。用雕塑唤醒战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以己所长,为抗战贡献一份力量。1945年抗战结束,刘开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创作了构思多年的得意之作农工之家(图3)。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永远与他所经历的时代紧密结合,用艺术的语言诉说历史、预见未来。当抗日战争日趋胜利时,一种回归生活的美好愿景在那些艺术家的心中更具吸引力。刘开渠先生抗战
7、前后作品的变化,便是从战争回归生活最直接的证明。大众生活就是雕塑家创作的源泉。雕塑家就应当从现实生活提取素材,塑造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农工之家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刘开渠创作的伟大作品之一。整件作品以一位母亲怀抱乳子的形象为中心,两边是正在做工的工人和田间劳作的农民,最上面还有火车和飞机,展现了一幅田园间男耕女织、创造美好生活的立体画卷。这是一件既具现实、又具理想的田园诗般的作品,它表达了历经战乱之苦后的中国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创作手法上,这是一件圆雕和高低浮雕并用的作品,上部为浅浮雕,中间人物为圆雕,两边是中浮雕,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作品主题
8、更突出,艺术处理更活泼,耐人寻味,富有内涵。这件作品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和创作手法成就了刘开渠先生雕塑事业的新高峰,在中国雕塑史上是一个新的开端。1952年,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启动,刘开渠先生从杭州被借调到北京,参与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并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美术组组长,负责雕塑及全部美术工作。为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一心扑在纪念碑的设计和创作上。除此以外,他还亲自创作了纪念碑正面的三块主体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图4)、支援前线(图5)、欢迎解放军(图6)。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也奠定了刘开渠在中国美术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这三件作品构成了中
9、国人民解放战争一部高亢的交响乐章。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高2米,宽6.4米,雕刻了24个栩栩如生图2王铭章将军骑马像(1941年立于成都)图3农工之家0972023.7(下)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的人物形象。刘开渠先生为了把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翻江倒海的史诗塑造出来,选取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千帆竞渡、船抵江岸时战士们发起冲锋的一瞬间。整个画面造型成“S”形,其中最高处的指挥员连连朝空中发信号弹,坚定果敢地挥舞着手臂,并发出有力的呼唤;司号员吹着响亮的号角,红旗指向前方,锐不可当,战士们犹
10、如猛虎下山,仿佛要从画面中冲出来一般,非常有气势。支援前线表现支前农民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拿着担架千里迢迢往前线为解放军送军粮、送军鞋的场景。欢迎解放军表现的是解放军进入南京城时,南京市的男女老少人人面带笑容,拿着鲜花、水果、锦旗等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情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来,在抵抗外敌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远值得纪念,他们的爱国精神也通过雕塑家之手融入雕塑中获得永恒。刘开渠先生的雕塑艺术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主线,他塑造了一件件有血有肉的写实主义作品,彻底改变了中国雕塑只做菩萨、神像的命运。2献身艺术,雕塑人生1904年,刘开渠先生出生于淮北市杜集区刘窑村
11、一个偏僻的乡村。他从小喜欢画画,因为家里贫穷,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而且画什么像什么,他画的蝴蝶小鸡都上去啄。1918年,刘开渠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启蒙老师王子云慧眼识才,发现刘开渠的美术天赋。1920年,王子云鼓励并帮助刘开渠考取北京美术学校。当时刘开渠学的专业是油画,师从陈师曾、王梦白、萧谦中等艺术大师。1923年,刘开渠与艺术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心琴画会”,每半年举办一次画展。1926年,刘开渠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很成功,其画以清新、质朴的风格备受好评。可他感觉小小的画笔无法宣泄他内心的情感。在学习西洋美术史期间,他受邓以蛰教授的影响,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邓以蛰教授把欧洲雕塑集借给他看
12、。后来他又看到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青铜时代登上美育杂志封面,更激起了他学习雕塑艺术的欲望。刘开渠说:“那强有力的体积感格外触动我。”从此他把雕塑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但这一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濒临衰亡,雕塑道路举步维艰。而刘开渠先生说他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下去。1927年,刘开渠以优异的成绩于北京美术学校毕业,毕业后来到南京大学院担任抄写员。不久,刘开渠跟随林风眠到杭州筹建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4月,国立西湖艺术院正式开学,刘开渠被聘任为助教兼图书馆主任。一个月后,刘开渠在恩师蔡元培推荐下,以驻外著作员的身份,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专攻雕塑,师从法国著名雕塑家朴舍教授,其
13、雕塑创作思想和教育思想无疑受到朴舍教授的引导和熏陶。此时他的雕塑思想逐渐形成:“雕塑艺术是歌颂人类,表现人的聪明才智和刻画人的正气的。雕塑品的形式要稳重如山,要简朴深沉、含蓄完美”1933年,刘开渠学成归国,受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之聘到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雕塑教授兼雕塑系主任。他怀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为中国雕塑开创新路,却被人称为“塑泥菩萨的”,一度心情很低落,思想上也备受打击,但他要改变中国雕塑面貌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自此以后,中国雕塑题材开始了由神到人的重要转折。中国古代雕塑传统只做菩萨神像或墓葬中的翁仲等,而雕塑题材出现普通人的形象则是中国雕塑摆脱历史传统进入现代探索的一个
14、重要标志,刘开渠他们这一代留学归来的雕塑家,把西方雕塑的写实技巧引进中国,并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开创了现代中国雕塑的新纪元,让绵延图4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图5支援前线图6欢迎解放军098Vol.257【博物馆学】Museology几千年的中国雕塑艺术发生质的变化。刘开渠虽然不是最早出国学习的雕塑家,但他在中国雕塑界的影响却更为深远。刘开渠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还长期从事雕塑教学工作,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雕塑人才,如王朝闻、叶毓山、章永浩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晚年的刘开渠为了发展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四处奔波,呼吁要创造出充满活力、具有时代精神的雕塑作品,要用雕塑美化园林、塑造城市,为我国城市雕塑事业的
15、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开渠先生作为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了中国雕塑事业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他近90年的人生历程、从事艺术事业70余年、为中国雕塑事业奋斗的60余年中,他将西方艺术思想融入中国传统雕塑,创立了现代中国雕塑的写实风范。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刘开渠先生为中国雕塑事业开辟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渠道,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之一。1993年,淮北人民和政府怀着对刘开渠先生的敬仰之情,在其生前亲自选址的相山公园兴建了我国首座个人雕塑家纪念馆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馆内收藏陈列着刘开渠先生大量的雕塑作品及相关生活学习工作历史图片、书信函件等
16、珍贵资料。这些馆藏珍贵资料,都是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宝贵资源。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于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来又被评为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3弘扬开渠精神,发挥社教职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及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等职能。如何将刘开渠先生的精神传承好,挖掘雕塑作品内涵,讲好开渠故事,是纪念馆社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刘开渠先生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爱国题材故事,我们应以雕塑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挖掘雕塑内涵,讲述雕塑作品背后故事,引导青少年、观众挖掘民族历史、学习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17、和民族自信心。如在讲解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作品时,不仅对雕塑特点、艺术风格及文化风景加以介绍,还结合电影八佰中的淞沪抗战场面进行讲解,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体会战争的场景和英雄的形象,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互进,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不仅“请进来”,还主动“走出去”,带着馆内雕塑作品及展览走进偏远学校、农村、军营、企业等场所,举办宣传讲座,开展巡回展览,用生动的语言配以专门制作的展板辅以PPT讲授的模式,为更多群体提供“精神食粮”。如在送讲座进校园时,针对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制作了淞沪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刘开渠青少
18、年时代的故事等讲座,给孩子们讲述雕塑创作的背景,配以图片、视频等,孩子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把爱国的种子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让学生们勿忘历史、铭记国耻,他们纷纷表示要发愤图强,为了祖国强大努力学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把纪念馆作为学校教育基地,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拓“第二课堂”,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结合我国重大节日,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几年,纪念馆较多时间处于闭馆状态,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拓宽展览渠道、创新社教活动方式,如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实时互动,将刘开渠纪念馆的红色教育价值发扬光大,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纪念馆工作者自身发展,讲好雕塑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参观者爱国之情。0992023.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