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093488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5-09-17 14:44来源:营养学报编辑:徐金洋中医养生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

2、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共识推荐意见分为三级,即A级:单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B级:小型研究,C级:专家意见。共识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一、蛋白质(1)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A)(2)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B)(3)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

3、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B)二、脂肪酸(1)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A)(2)推荐EPA+DHA的ADMR为0.252.00 g/d。三、维生素D(1)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 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A)(2)建议维生素D 的补充剂量为1520 g/d(600800IU/d);维生素D2 与维生素D3 可以替换使用。(A)(3)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 水平,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A)(4)适当增加海鱼、动物

4、肝脏和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B)四、抗氧化营养素(1)鼓励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等富含抗氧化营养素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肌肉有关的氧化应激损伤。(A)(2)适当补充含多种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的膳食补充剂。(B)五、口服营养补充(ONS)(1)口服营养补充有助预防虚弱老年人的肌肉衰减和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的肌肉量、强度和身体组分。(A)(2)每天在餐间/时或锻炼后额外补充2次营养制剂,每次摄入1520 g富含必需氨基酸或亮氨酸的蛋白质及200 kcal(836.8 kJ)左右能量,有助于克服增龄相关的肌肉蛋白质合成抗性。(A)六、运动(1)以抗阻运动

5、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优质蛋白效果更好。(A)(2)每天进行累计4060 min 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运动2030 min,每周3d,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需要更多的运动量。(A)(3)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B)起草组专家组 长:孙建琴副组长:张坚、常翠青成 员:朱惠莲、黄承钰、曹伟新、蒋与刚、何更生、莫宝庆、付萍、于康、陈伟顾问赵法伋、顾景范秘书王彦、徐丹凤参与评阅的专家杨月欣、薛长勇、韦军民、于键春、马爱国、董碧蓉、刘晓红、胡予、刘晓军、孙明晓、许红霞、闫雅更、景洪江、朱惠莉、陈洁、何梅、谢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