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4041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0126 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论 文 题 目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研究方向: 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 2012年5月20日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在学期间研究

2、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V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摘 要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命题,是一

3、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唯一依据。中国必然以中国现实国家利益的全面解析为基础,结合国际政治环境及周边地缘环境做出最大限度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选择。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本质、特征和国际政治三大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利益的主要观点;对国家利益的分类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对国家利益的特征做了四个方面的总结;在理论准备之后,全面细致解析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利益观,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在新时期的变化和拓展;为了便于研究,按照不同标准把国家利益分成不同种类;另外还依据国家对国家利益的不同需求把国家分成四个层次,以此为研究工具,不同层次的国家对国家利益的不同追求决定了该国的对外战略。

4、通过中国的国家利益追求把中国定位为担负有限国际责任的地区性大国;因此,中国的国家利益诉求主要是在中国周边和亚太地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与中国国家利益关系密切,对中国周边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事务产生直接影响的中美、中俄、中日等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本文重点在于在全面分析中国国家利益之后认定中国是正在追求较高层次国家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因此中国的外交战略是有限进取型的。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既有范围上的限制又有方式上和平合作的限制,是在中国周边和亚太地区,以和平合作的方式维护和发展与国力相称的国家利益。关键词:国家利益;中国外交;地区性大国;战略选择THE DISCUSSION ABOUT CHINA

5、 NATIONAL INTEREST AND DIPLOMATIC STRATEGIC OPTIONS ABSTRACTThe national interest is the core proposition of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sole basis for a country to make external strategies. China will inevitably start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own realistic national i

6、nterests, comb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and surrounding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diplomatic strategic choices to maximize the maintenance and expans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This paper ha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7、 national interests, th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Marxisms view on national interests; generaliz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made a conclusion about national interests characteristics from four aspects. After th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this paper h

8、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Chinas view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detail, and illust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ts changes and expansion in the rising China. This paper has sorted national interests into different 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

9、tandards so that it would be easier to study. Moreover, this paper has divided countries into four levels on the basis of countries different demands of national interests, which served as a research tool.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pursuits of national interests, which finally d

10、ecide the diplomatic strategies of one country. By discussing Chinas aspira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we positions china as a large, regional power which undertakes limited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Thus,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demands mainly lies around China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11、the focus of Chinas foreign strategies is big power diplomacy, (such as Sino-U.S., Sino-Russia, Sino-Japan), and the diplomacy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affairs in the peripheral of China and A

12、sia-Pacific regions.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identifying China as a large regional country which is pursuing a higher level of national interest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concludes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ies are limited aggressive. Chinas pursuit of nation

13、al interests is to safeguard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interests commensurate with the national strength around China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which has a limit both in scope and in the peaceful cooperation ways.KEY WORDS: national interests; Chinese diplomacy; regional power; strategic choice目 录

14、引 言11.研究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33.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5一、关于国家利益的学理分析8(一)国家利益内涵81.国家利益概念的产生82.国家利益的演化93.国家利益的本质10(二)国家利益的分类121.按照国家利益层次标准122.按照国家利益涉及领域标准133.按国家利益的空间范围标准154.按国家利益的时间标准16(三)国家利益的基本特征171.客观性和主观性172.民族性和阶级性183.静态性和动态性194.斗争性和妥协性20二、中国国家利益解析21(一)新中国国家利益观的嬗变211.改革开放前中国国家利益观212.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利益观22(二)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利益241.核心利

15、益242.重要利益273.国家利益的拓展28(三)中国国家利益的变化291.中国国家利益次序的变化292.中国国家利益范围的变化30三、中国外交战略选择31(一)担负有限责任的地区性大国311.理论依据312.地区性大国的国际国内责任35(二)中国周边、亚太地区是国家利益的主要诉求区421.增强实力保证周边安全432.营造和平稳定友好的周边环境44(三)外交战略的重点451.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462.进一步巩固中俄传统友谊483.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514.大力发展周边外交52结 语55参考文献56致 谢59引 言591.研究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

16、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并根据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确定了基本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党中央要求全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持用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就为研究国际问题的中国学者指明了方向,学界开始广泛关注和研究国际政治问题。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有议政、甚至是从政的传统,概括的说就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当代的国际政治研究者从来就不缺乏经世致用的使命感、参与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知识分子一度与国际政治理论长期隔绝,关注、研究国际政治前沿理

17、论较少。国际讲坛、书刊、媒体有关中国的话题却被外国人所垄断,中国学术界的声音很微弱,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也是极为有害的。国际社会出现不利于中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这都是国家政治学界掌握话语霸权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学术界在学术环境日渐开放的今天必须在国际政治理论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是个大课题,要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没有一个自己可以把握的抓手,就会陷入纷繁芜杂的国际事件和外交风云中不知所以,不能找出这些事件的本质和原因,不能有力回击国际社会的不利指责,不能在认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找到最有利于当前中国发展的外交战略。所以,本文把国家利益这个核心概

18、念作为研究对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是所有国际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和一切国家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要从根本上抓住国家利益这个核心,一切理论研究和外交实践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太远。选取“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选择”为论题,无论是从国际政治的理论发展上来看,还是从中国的外交实践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首先,从理论上来说,自国际政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以来,国家利益就一直是西方学者探讨国际政治问题的主题和重要研究工具。不仅学者、政治家把国家利益看成是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因素,国家利益本身也是有关国际时事新闻报道的常用概念之一。但是,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际政治的基础概念,还没有得

19、到像国家、国际组织、主权等概念那样深入的研究,普通民众更是对此一知半解。西方国际政治学界对国家利益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比较成熟,但是总的来看,目前主要是从现实国家间关系的实际需要来展开分析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作用。而关于国家利益的本质和特征却没有系统的论述,我们只能在他们的著作中自己去体会和总结。中国学者在国家利益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系统分析国家利益的著作凤毛麟角。对于国家利益的内涵,学者更多的着眼于物质性利益,而对于观念性的认识相对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中国政府和理论界对国家利益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为维护和扩大中国国家利益做理论上的准备。其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

20、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成就足以动摇二战以来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实质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和主张,其中包括“中国崛起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东亚经济一体化”、“G2共治世界”等。我们如何来应对这些说法或者说如何认清这些提法的本质,如何在各种主张中找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这都需要对影响国际政治发展的国家利益这一根本动因做深入的分析,以指导中国的外交战略。纵观世界历史,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对原有的国际体系造成了冲击。有的甚至引发了世界大战。随着战争的硝烟散尽,有些新兴大国遭到了削弱,延缓了登上世界大国舞台的时间,而有些大国

21、却趁机加快了进入世界格局核心圈的速度,这值得深思。当下,恰逢中国在发展的大路上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但是国际社会还是风云变幻,如何在国际上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就要求我们对国家利益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做现实分析,并据此来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国家利益的研究可粗略概括为四大流派。(1)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不论是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强调权力的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学派,还是以肯尼思沃尔兹为代表注重理论构建的新现实主义学派,都对国家利益表示了执着的关怀。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的思潮确立了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核心

22、地位。摩根索在其经典著作国际纵横策论一书中提出了现实主义最著名,也是最简洁的国家利益观,即以权力来界定国家利益。摩根索认为,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应该在国力能及的范围之内,并据此来衡量外交政策是否合理。肯尼思沃尔兹修正了经典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他认为权力只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太大或太小的权力都存在风险,国家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利益客观存在,权力是追逐国家利益的手段,权力越大国家利益就越能得到保证,但是不能追求超越自己国家权力的利益,否则会给国家带来不安全。 (2) 新自由制度主义国家利益观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家利益的形成上与新现实主义的观点相似,

23、但是约瑟夫奈曾经指出,“仅仅用权力来界定利益的理论是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利益论”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以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者通过引入合作和制度的概念来代替新现实主义安全困境的概念,他们认为:以武力解决国际问题代价过高,合作使双方均能获利,国家间的合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可能方式,而合作可以通过国际制度来实现。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是制度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保障,从而促进国家间利益关系的本质改良。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制度主义寄希望于在国际制度中以和平方式获得国家的相对利益,而不是如现实主义般,要求以权力来实现国家的绝对利益。(3)建构主

24、义的国家利益观建构主义从形成开始就十分关注国家利益的形成问题,它认为国家利益不是在本国内部内生的,而是在国际交往中建构的,是根据国家的社会性实践、根据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身份而发生变化的。一个国家的观念变了,其身份就会发生变化;身份发生了变化,国家利益也就能随之发生变化。观念成为国家利益最基本因素,也是建构主义利益观的核心。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者亚历山大温特指出:“观念的根本作用是建构具有解释能力的权力和利益”。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译者前言第2330页。建构主义国家利益观的根本要素即是观念:观念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利益。针对基欧汉指出的三种国家利益

25、生存、独立、经济财富,温特认为还应该补充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self-esteem)。集体自尊指的是,一个集团对自我有着良好感觉,希望得到集体外群体的尊重和较高社会地位。温特提出的集体自尊实质上表明了建构主义对于国家利益中精神利益的重视。建构主义的观点为国家利益加入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国家利益也有了价值追求,这是国家利益理论的一大进步。(4)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利益表现为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现在看来,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并不等同于国家利益,至少不能涵盖国家利益的全部内容。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列宁认为国家利益是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紧密结合。任何国家

26、都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和民族,因此任何国家利益都要面对如何处理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问题。资本主义进行侵略扩张时,有时也打着民族利益的旗帜,如一战中的轴心国,二战中的日本就宣扬他们是为民族而战,是为整个民族寻找“生存空间”。列宁强调,必须把无产阶级所谋取的国家利益与帝国主义所指向的民族利益相区别开来。但是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国家利益或真或假,或多或少总是体现出民族性。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学术界在国家利益的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成果较少。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国家利益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相对系统的研究则是在90年代以后。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专著教材类、期刊论文类、博士论文类、硕士论文等

27、。据现有掌握资料不完全统计,其中专著教材有8部,博士论文12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题名中包含国家利益的期刊论文998篇。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1996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一书可以说首开中国学者系统研究中国国家利益之先河,将中国学界对国家利益的研究从传统阶段推进到比较规范和相对科学的现代阶段。阎学通教授将“国家利益”定义为:“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阎学通教授指出认为,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利益的重叠部分组成,这种利益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享。在书中,阎学通分析的基点是,国家利益是客观的,人们可以科学的界定、衡量和实现

28、它。国内学界在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出版之后出现了国家利益研究的学术热潮。北京大学王正毅教授认为,国家利益是一种合法性相互制约的利益。每个国家都受制于它所在的国际体系,在不同国际体系中即便是同一国家也会有不同的国家利益。他以中国在东亚朝贡体系中和在国家体系中的国家利益不同为例,作了个案分析。通过分析王正毅认为,如果离开国际体系来谈论国家利益,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注重本国的利益而陷入民族主义的误区;二是将本民族的追求看成是一种普遍的追求而强加于其他民族,陷入泛民族主义的误区。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国学者基本观点是: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考虑,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基本动因;从国家利益的视角

29、来确定两国关系和一国的对外政策,或者来解释两国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国家利益研究的现状概括来说:侧重于直接应用国外国家利益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现象、指导对外政策,而缺乏理论上的体系化、创新性;侧重于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硬的利益,对文化、精神方面相对软的利益关注不够;国家利益理论研究对中国外交战略选择、对外交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还发挥的不够。3.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对于理论研究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意义上的元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层面的具体方式。 (1)元理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原则唯物辩证法首先是唯物的,国家利益作为决定国家间关系和

30、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认识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外交政策的客观因果联系,在国家的对外交往中维护和发展这种国家利益,而不能理想主义无原则的坚持世界革命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国家利益的一切研究都要以客观存在的中国国家利益为基点,以维护、发展这种国家利益为唯一目标。唯物辩证法又是辩证的,它告诉我们要注意质量变关系。国家利益的追求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一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必须与国力相适应,追求明显超过本国国力的国家利益会把本国的国力消耗在国家斗争中使国家实力受损。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国家利益的组成也是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国家其利益组成是不一样的

31、,同一个国家随着国家实力或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国家利益包含的内容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先程度都会发生变化,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2)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必须通过一定的数据来了解本国和他国的国家实力及相互力量对比,通过贸易额、投资额等把握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和利害关系。所以,国际关系的研究离不开实证分析。但是,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的成果只有在某种理论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之下,才能形成最后的外交战略和进一步的外交政策。在中国国家利益的分析中,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家利益为理论指导结合数据统计结果,提出最大程度实现国家利益的中长期外交战略。(3)技术方法一

32、是比较分析法。横向比较不同学者对国家利益的主张和观点,总结国家利益内涵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国家利益的内容,总结国家利益是分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国家利益的内容和各层次的优先性不同。纵向比较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利益的不同,从而认定国家利益的动态性,并受国际体系的制约。二是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查找有关的专注、论文集、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和最新的统计资料来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客观的最接近事实的科学结论。三是演绎推理法。有关国家利益的研究可以借助已有的理论进行推理。本文

33、运用现实主义的观点把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基础放在中国的国家力量上,并将中短期的国家利益辐射区域限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把国家利益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同时期的优先顺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按照国家对国家利益不同层次追求,把国家也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国家国际视野和外交战略也大相径庭。基本思路。一直以来,对于国际政治的研究很多都集中于大国关系、国际事件,有的专写国家领导人的外交策略或国家某一时期的外交方针。这些研究要么是一时之间的应景之作,要么要是外交领域的政策宣传册,缺乏理论上的严谨和对外交战略高屋建瓴的指导。本文在导师的指引下,第一是抓住国家利

34、益这一国际政治的核心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研究写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考察和应用,而且研究的结论对理解国际政治本质和解释国际事件具有参考价值,对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统帅作用。虽然由于本人研究能力的局限研究目标并不能实现,但是单从性质上看确实如此。第二,围绕国家利益这一中心议题,对国家利益概念的来源、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的本质是在参考古今中外的多种文献之后,通过综合比较进行归纳。虽都是前人的劳动成果,但是基本反映了目前国家利益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家利益的层次分类中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国家的利益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进一步按照对国家利益的不同追求和侧重点

35、,从特殊到一般,把国家也归纳分为四类。第三,依据这种分类,中国属于第二类的地区性大国。反过来,地区性的大国又对国家利益有着自己的追求。然后,再从一般到特殊,中国的国家利益追求目标重点在经济和对外交往,国家利益的诉求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当前紧迫的是巩固发展地区性大国地位。第四,是在确立国家利益的侧重点和主要诉求范围之后,国家外交战略选择的论述,按照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重点研究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一、关于国家利益的学理分析(一)国家利益内涵1.国家利益概念的产生 从国家利益汉语的字面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国家利益理解为国家的利益。先说“国家”,“国家”的概念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关于“国家”,“现代汉语

36、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领土意义上的国家(country),二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nation),三是政权意义上的国家(state)。”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国际政治中研究国家利益,通常所说的是主权国家概念上的国家利益,即national interests。“利益”按照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就是“好处”,那么国家利益简单的说就是对主权国家有好处的事,是主权国家的积极因素。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国家利益的朴素概念。据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

37、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4页。这里的“天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天下”意义相近,均为国家或是政权之意,“天下得其利”就是维护了国家利益。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家对国家利益阐述的很有代表性。黄宗羲论天下为公,注重天下公利,批判君主私利。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明夷待访录原臣。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读通鉴论卷十七。黄宗羲、王夫之的反专制思想已经将国家利益的内容具体化了。进入近代以后,国家利益在中国表现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这一时期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是分不开的。新

38、中国成立之后,真正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概念的引入,不能不说到邓小平。邓小平是第一位彻底超越意识形态,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唯一标准的中国政治家。他明确提出“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开始被中国理论界和外交界使用。西方的国家利益概念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是人们自私与贪欲的根源,它使人们产生了你的与我的之想法,追求一己之私利,漠视他人和国家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他人与国家利益。它还造成了贫富的分化,使每个城邦都分裂为富人的城邦与穷人的城邦,双方互相仇视,党争频繁,这是国家动荡不宁的根源。因此,在理想国中,作为统治阶级,以国

39、家利益为重的军人和哲学家等级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他们必须以国家利益为自己利益,完全献身于国家,过一种简朴得近乎禁欲主义的生活。”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体现了很明显的国际利益至上理论,他认为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进行文化专制,公民都被塑造成标准样式,必须完全的服从、奉献于城邦。很明显,这里的国家利益概念还是从有利于内部统治的角度表述的。在同时代的城邦中,斯巴达的对外关系宗旨就是“合乎他们利益的就是正义的”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中文版,第418页。这种利益毫无疑问就具有了国际政治中国家利益的含义了。意大利政

40、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也认为:“罗马共和制度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的腐化,即人民不再关心公共利益,而且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19世纪的英国人帕默斯顿伯爵曾自信地说:“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些利益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追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十分推崇这句话,并多次引用,并应用到政治实践中。现实主义经典大师汉斯摩根索指出:“外交政策的唯一标准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至此,国家利益概念开始广泛出现在国际政治的理论研究和外交实践活动中。2.国家利益的演化探讨国家利益的产生不得不说到私有制产生的问题,私有制产生才

41、会有个人利益,之后才产生国家,才能说到国家利益。在原始社会中,由于财产共有,氏族中的成员平等的分配所有的有用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没有多余的财产积累下来而归个人所有,从而形成个人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由于国家没有产生,个人利益也没有形成,此时的国家利益是以共同利益的形式存在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氏族中的某些成员就占有了较多的财物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些变化不仅使个人特殊利益之间的差异日益形成,而且使个人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分裂并对立起来。“同一氏族内部的财产差别把利益一致变为氏族成员之间的对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2、第522页。更重要的是,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利益这种新的共同利益,这种利益在氏族内部没有存在的余地,人们开始以阶级分群,私人关系变成了阶级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私有制,特别是阶级的出现,社会中个人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对立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代表共同利益、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氏族已经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它逐渐被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所取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下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著名论断:“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家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

43、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社会契约论者的代表卢梭认为,公意是国家全体成员的公共意志。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共同利益。他说:“如果说个别利益的对立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必要,那么就正是这些个别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5页。卢梭把公共利益看成是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的基础,而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公共利益,人民服从的是公共的利

44、益。共同利益或者说公共利益采用了国家的形式来保护,国家利益就产生了。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之后,国家利益的内容更具体,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更为直接,国家成为国家利益的忠实代表。3.国家利益的本质国家利益的本质问题就是,国家利益到底是谁的利益?追问国家利益的本质,就是追问国家到底是谁的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页。国家就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国家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统治阶级不会赤裸裸的宣称国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而是把自己的阶级利益隐藏在国家利益或是公共利益之下,统治阶级把自己伪装成是为天下计、

45、为苍生计。关于这个问题,顾炎武认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顾炎武认为,一家一姓的王朝更替并不能代表国家利益,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国家利益的主体。这就否定了少数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主体,而承认了百姓的生活,也就是大多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才是国家利益的主体。近代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梁启超把顾炎武的这个意思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认定了人民是国家政治的主体,也是国家利益的承载者。但国际社会中还有另一种主观的、扭曲了的国家利益,虽以国家利益面目出现,实际上完全是阶级利益或个人利益。

46、在历史和现实中,这种主观臆造的国家利益往往很具有迷惑性。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无论哪一个国家,其统治阶级都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利益提高到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如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一直奉行世界革命的政策,试图使社会主义发展壮大,最终统治全世界。而美国则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部事务,推行和平演变。这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却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或是领导人的个人野心将这种政策称之为符合国家利益。事实上,国家利益只要脱离了人民这个主体就是假的,就是虚的。只有诸如:国家领土不被侵犯,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际地位提高,国民受到尊重,人人享受民主富足,民族文化得以张扬等关系到全体国民利益的内容才是国家利益的真正内涵。在阶级社会中,也存在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他们基本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本人也励精图治,能够兼顾人民的利益,此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统治阶级的统治末期,由于政治腐化,统治阶级只顾维护本阶级利益,抱残守缺阻碍生产力发展,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背离国家利益。人民就会通过暴力起义的方式或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方式,来改变国家利益的代表。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光阶级会消失,连国家和私有财产都会消失,所以也就没有了个人利益。人民的个人利益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国家利益。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家利益的本质就是国家的成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