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广场2024年01月(总第255期)摘要 认知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翻译研究具有解释力。文章从认知识解视域出发,依据Langacker的四个识解维度,对三国演义三个英文全译本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ss的译文辖域激活和突显较多;Brewitt的译文详略度更高;虞苏美则在视角方面能更好地把握原作意图。译者识解差异由多种因素造成。该研究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范畴,同时为典籍翻译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 识解理论;三国演义 ;诗词英译;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3-0023-04认知识解视域下的三国演义诗词英译研究
2、 殷诗淇收稿日期:2023-9-23作者简介:殷诗淇,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1 研究背景认知语言学自产生起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现已趋近成熟。文旭认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转换,更是一项复 杂 的、多 维 的 人 类 认 知 活 动(文 旭,2018)。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可以对翻译进行深入研究。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目前三国演义的英语全译本有三个,包括C.H.Brewitt-Taylor的译本,Moss Roberts的译本,以及中国学者虞苏美在 Brewitt 译本基础上修改译著的
3、版本。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三国演义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其中的诗词更是字字珠玑,体现出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因此,文章将从识解视域出发,基于Langacker的识解理论维度,对三国演义的三个英文全译本中诗词部分展开系统分析,以探究译者形成识解差异的原因以及对翻译活动的影响。2 认知识解理论认知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识解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头脑构思情景的不同方式,它发生在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是人们感知体验现实世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Langacker 最早提出了识解理论,并将其定义为“用许多不同方式感知和描述同一情景的能力”(Langacker,2013),此后,其经
4、由Talmy、Langacker、Cruse和Croft等学者的研究,日渐丰富。识解理论的提出,是以转换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代表的语言学的传统观点,也就是语言是把世界的成分一一对应的映射到语言形式上的批判。识解这一认知能力是形成概念体系、语意结构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必经之路(王寅,2008)。在识解的分类上,不同的学者看法各不相同。其中Langacker的识解分类目前在认知语言学中被普遍应用,Langacker将识解视为认知方式,据此将识解的维度分类为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五个识解维度(Langacker,1991),后来王寅认为辖域与背景重合度较高,因此将其合二为一,变为四个识解维
5、度(王寅,2008)。语言表达式的意义不仅取决于概念内容,还取决于识解该内容的特定方式。根据语言能够提供各种方式来对情境、其参与者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这一事实,可以认为识解是所有语言表达意义的一个特征(Verhagen,2007)。识解不仅可用于分析语言层面的表达,为解释人类主观性提出一个可行的分析方23ENGLISH SQUAREENGLISH SQUARE Tel:027-8715 8992案,而且还适用于研究翻译的认知过程。因此,本文结合Langacker和王寅修改后的识解分类,聚焦于详略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四个识解维度,对三国演义三个英译本的诗词展开分析,对比不同译者
6、的认知识解差异。3 基于识解四维度的三国演义诗词英译对比分析翻译过程是基于语境,由译者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意义重构的过程,因此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识解化(卢卫中,2022)。一次完整的翻译应该包含着两次识解,第一次是译者作为原文读者根据自身背景进行识解并重新表达,第二次是读者对于译文进行识解。不同译者在识解方式上的差异会影响译文内容的表达。因此,译者自身的主观性对于读者理解原作有着很深的影响。3.1 英译文详略度对比分析详略度是指人们描写某一事物或场景时的详略程度。说话人用不同的细节对同一情景进行描写,可以选择集中某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而忽略其他部分的描写。从外界观察的详细程度,会导致不同的识解。
7、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准确度和详略度,认识或描述一个事物。详略程度越高,识解的空间就越小,方式就越少,结果就越单一;反之,详略程度越低,识解的方式就越多样,结果就会有多种不同。例 1: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罗贯中)译文1:Three horses at one trough troubledCao Caos mind,/Meanwhile,he overlooked therooting tree of Jin.(Moss)译文 2:Cao Cao dreamed three steeds to-gether fed,/The vision seers could not explai
8、n,/None guessed how soon,when Cao Cao wasdead,/One dynasty would rule again.(Brewitt)译文 3:Cao Cao dreamed three steeds to-gether fed,/The vision seers could not explain,/None guessed how soon,when Cao Cao wasdead,/Onedynastywouldruletheland.(虞苏美)分析:对于前半句的“事可疑”,Moss简略地将其译为“troubled Cao Caos mind”,而Br
9、ewitt则详细解释道这种事情是无法解释的,所以曹操十分惊疑。后半句的翻译,Moss基本忠于原文,并没有增加什么,而Brewitt的翻译则相对详细度更高,增加了“when CaoCao was dead”一句,使读者了解到是曹操死后才变成了晋国的统治一事。虞译在该句上和Brewitt相比未有太大改动,因此略去不提。这一句中,Brewitt的详细度最高,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3.2 英译文辖域和背景对比分析辖域指的是被一个表达式激活的概念或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基体和侧面,基体是基础,侧面是被突显出来的部分。当我们想完整理解一个表达式时,往往需要以另一个或多个表达式的意义或结构为基础进行架构。认知
10、主体可以激活辖域内的那些表达式,提供背景知识,以此来理解新的表达式。由于个人经验和文化差异等,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进行识解时,会采取不同的识解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识解结果,因此译者对于辖域的激活也会有所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对原文中缺失或遗漏的信息进行增补,不同表达式的转换和冗余信息的删除等,以达到认知上的对等,从而形成具有译者特色的译文。例 2: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罗贯中)译文1:For the peach grove brother oath hesealed one day,/A thousand autumns tribute ofroyal rites.(Moss)
11、译文 2:Him,one of the three brothers ofthe Peach Garden Oath,/Of whom two havewon sacrifices,as Emperor and prince.(Brewitt)译文3:By the Peach Garden Oath he sworebrotherhood with his prince,/And they enjoy of-ferings through all ages.(虞苏美)分析:这句诗中有两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桃园”和“俎豆”,对于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来说,这两个词是需要激活特定的24英语广场
12、2024年01月(总第255期)文化背景辖域进行解释的。桃园是刘关张三人结义的地方,三位译者都在这里进行了增补,加入“oath”一词,使读者清楚三人在桃园立下盟誓。“俎豆”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Brewitt采用整体翻译,仅有该句之意,并未逐词翻译,其余两位译者都很好地激活了中国文化背景,Moss将其译为“tribute”,祭祀之意,虞用到“offerings”,即贡品一词,也很好地将其翻译了出来。该句虞译更贴近中国文化辖域,翻译最好。3.3 英译文视角对比分析视角是指人们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角度。选择不同观察角度进行观察,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产生不同的识解方式和结果。视角包
13、括视点和焦点,视点可以理解为观察某种情境的位置角度,焦点则是情境中较为突显的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点观察、描写同一客观情景,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识解结果(Lan-gacker,2013)。因此译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解,在原文作者视角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察视角,保留原文特色,或使译文更加流畅或易于理解。在翻译技巧上,视角转换包括词类转换、人称转换、句型转换和语态转换等。例 3: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罗贯中)译 文 1:When a dragon in a ditch,theshrimp will tease it;/When a phoenix enters thecoop,the he
14、ns will mock it.(Moss)译文2:The dragon in a puddle is the sportof shrimps,/The phoenix in a cage is mocked ofsmall birds.(Brewitt)译文3:The dragon in a puddle is the sportof shrimps,/The phoenix in a cage is mocked bysmall birds.(虞苏美)分析:在这句诗歌中,三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视角不同。Brewitt和虞译都是从龙和凤的视角进行的,将龙凤作为主语,放在突显的位置上,与原文相同
15、。这种翻译方式比较忠于原文。而Moss的版本则是反过来从虾和鸟的视角出发,与原文相比发生了主语变化,语态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加强调虾、鸟与龙、凤的强烈对比。这里两位译者以龙凤作为主语翻译更好,符合原文含义。3.4 英译文突显对比分析突显是指同一场景中某一成分得到更多关注而更为突出,也相当于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图形”。人们具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这是它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中,突显是划分词类、分析句法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突显可以将译者不同的主观识解的兴趣与关注重点反映在他们的译文中,原因是人们具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能力。因此,译者可通过突显不同事体或同一事体的不同特征,弱化或忽略其他成
16、分来体现其对原作的理解以及传达信息的取舍与安排。例 4:魏家社稷今将建,汉代江山忽已移。(罗贯中)译文 1:The shrines of Wei were about tobe established;/The land of Han was about topass into anothers hands.(Moss)译文 2:It is time to set up the throne ofWei,/And steal the land from the Hans.(Brewitt)译文 3:It is time to set up the throne ofWei,/And the e
17、nd has come for the reign of Han.(虞苏美)分析:前半句Brewitt和虞都忠实原文进行翻译,而Moss突显了“社稷”一词,社稷就是建立一个新的朝代,也就会有庙宇和祠堂,因此Moss用“shrine”一词来指代魏国的建立。后半句的“忽已移”三位译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Moss用“pass into anothers hands”这一动作突显出朝代的交替,生动形象;Bre-witt用“steal”一词,体现出他认为这种更换朝代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虞则突显了汉朝的朝代衰亡,用“the end has come”指出汉朝的结束和灭亡。这里Moss的翻译更好,能够体现出传递
18、的过程。4 译者识解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三位译者的译本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源自他们的识解差异。冯庆华认为,译者的时代背景、教育生活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对意向读者能力的预计和要求,都将直接影响译者的思维模式和对文化成分处理的方式(冯庆华,25ENGLISH SQUAREENGLISH SQUARE Tel:027-8715 89922008)。因此,从译者的生活体验、时代背景、翻译主张、个人兴趣等方面,可探究其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Brewitt 在 22 岁时来到中国,在福州期间,他遇到了著名的汉学家翟理斯,在他的鼓励下开始学习中文,并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兴趣。Brewitt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让
19、这部具有吸引力的东方特色小说被更多西方世界的人看到,他的目标读者应该主要是那些对中国小说了解不多,只想将阅读中国小说当作一种消遣的侨民。所以Brewitt通常在详略度上更高,译笔通顺流畅,文中较少添加注释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而辖域激活则较少。Moss 是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教授,他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传统诗歌和现代中国文化等。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对翻译的想法:“在翻译中,我会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刘瑾 等,2018)据此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希望他的翻译能够成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融合中西文化,让读者能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Moss在中
20、国生活的时期恰逢20世纪90年代,此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愿意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他倾向于将汉语文化中独有的意象翻译成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在翻译文本过程中添加脚注、注释、评注等等,以期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到作品背后的语言和文化内涵(朱振武,2017)。因此,其辖域激活也较多。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虞苏美在2014年出版了以Brewitt译本为基础的校译版本。作为中国人,虞苏美在辖域和背景方面的识解与原文更加契合。到了21世纪,虞苏美在当今中国文化外宣不断深化、与西方经济政治交流不断加强,一方面需要在翻译中准确传达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提升中国文化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适应英语读者的阅读
21、需求和期待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通过流畅易懂的翻译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呈现给他们。5 结语本文从Langacker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对Moss,Brewitt和虞苏美三国演义译文中的诗词部分进行分析,发现Moss在突显方面较符合原文内涵,同时辖域激活较多;Brewitt在详略度上更高;虞苏美辖域激活较多,在视角方面更忠实原文。译者的识解差异来自译者的个人经历、外界因素、语言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译者之间的识解差异,带给原作更多的色彩和韵味。参考文献1BREWITT C H.San kuo,or romance of thethreekingdomsM.Vermont:TuttleP
22、ublishing,2002.2LANGACKERR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descriptive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3LANGACKER R W.Essentials of cognitive gram-ma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4VERHAGEN A.Construal and perspectiviz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
23、s,2007:48-49.5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6刘瑾,罗慕士.钻研中国文化 倾情翻译中国三国演义 英译者罗慕士访谈录J.东方翻译,2018(4):77-80.7罗贯中.大中华文库:三国演义(汉英对照)M.罗慕士,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8卢卫中.论识解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以公示语翻译为例J.外语教学,2022,43(6):83-88.9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211-217+241.10 王寅.认知翻译学与识解机制J.语言教育,2013(1):52-57.11 文旭.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J.英语研究,2018(2):103-113.12 朱振武.三国演义的英译比较与典籍外译的策略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6):85-92.(特约编辑:冯沛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