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3.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022099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1一17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20+28=48分) 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人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壁上 C.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2.“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图所示,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啤酒扳手 B. 天平 C. 扫帚 D. 钓鱼竿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60牛 B.120牛 C.20牛 D.180牛 4.如图所示,在使用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使调好的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悬挂钩码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5.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6.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  ) 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8.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9.如图所示,小明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此时(  ) A..水面上升 B.水面下降 C.水面不变 D.无法比较 10.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kg,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可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g取10N/kg )(  ) A.30J B.300J C.25J D.250J 11.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顶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铁轨下铺设枕木 D.穿滑雪板滑雪 12.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  ) A.抛球 B.腾空 C.击球 D.落地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时,所受浮力不变 B.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C.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能在酒精中悬浮的蜡块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14.如图所示,是刚好泡好的一杯茶.有的茶叶浮在水面上,有的茶叶沉在水底,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沉在水底的茶叶比浮在水面的茶叶受到的浮力小 B.浮在水面的茶叶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沉在水底的茶叶静止不动,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B.有用功一定是150J C.总功一定是250J D.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16.如图所示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始终做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1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0N的物体,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自底端A匀速运动到B所需时间为8秒,斜面高为1.5米,机械效率为7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重力做的有用功为75J B.拉力做的总功为75J C.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为1.25m/s D.拉力的功率是12.5W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请按要求作答.5+4+4+5=18分)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______ 阻力臂l2(m) 1 2 0.1 1 0.2 (3)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______. 19.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甲和图丙实验中,A球、C球刚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0.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如下,请将步骤空格填写完整.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并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2)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 (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不足:______. 2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J.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计算要有公式,解题步骤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结果不得分,4+6+6+12=28分) 2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kg的正方形物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待物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6cm,求: (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2)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大小. 23.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扫技术和人工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扫机器人,小王在室内运动场上试用中发现,该机器人在1min内沿直线匀速清扫的距离为18m,若它在运动中所受阻力为105N,问: (1)此机器人清扫地面时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此过程中机器人的水平推力所做的功及功率分别为多大? 24.小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90kg的物体提升3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N,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10N/kg).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力. 25.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2×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4)汽车牵引力为多少?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   四、科普阅读题 26.过山车 当你在游乐场乘过山车奔驰之际,你是否会想到: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来推动就能“翻山越岭”呢?过山车在开始旅行时,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发动机”就是重力势能.过山车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最大值,当它开始下行时,它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由于摩擦,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所以随后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如图所示). 像所有列车一样,过山车也安装了机械制动装置,使它在结束行程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停下来. (1)过山车通过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后面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是由于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 (3)过山车旅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准确停下来,是由于______.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1一17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20+28=48分) 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人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壁上 C.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解答】解:A、在不呼吸的时候,肺内的大气压和外部的大气压是平衡的,吸气是由于胸部扩张,使肺内的大气压力小于外部的大气压力,呼气是通过胸部收缩使肺内的大气压力大于外部的压力所致.利用了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 B、由公式p=可知,图钉头做得比较尖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地图钉在墙上,不是利用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注射时,医生用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图所示,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啤酒扳手 B. 天平 C. 扫帚 D. 钓鱼竿 【考点】杠杆的分类.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A、啤酒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C、扫帚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A.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60牛 B.120牛 C.20牛 D.180牛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该滑轮组是用来水平移动物体的,克服的是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力,由图可知绳子股数是3,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可求出摩擦力. 【解答】解:绳子股数是3.所以绳子末端的拉力,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nF=3×60N=180N.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使用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使调好的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悬挂钩码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将已知条件代入便可求得. 【解答】解: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每个小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3G×2L=F2×3L 解得F2=2G,所以在A处所挂钩码的个数为2. 故选B.   5.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考点】功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已知推力的大小和做功的多少,根据s=可求出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 【解答】解:(1)物体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的功为0,故A错误; (2)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没有说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不一定是20N,故B错误; (3)由W=Fs可得,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 s===2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分析】在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的理想状况下: 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的大小; ②滑轮组绳子末端的拉力F=×G. 【解答】解:A、F1==G; B、F2==2G; C、F3=G; D、F4=G. 由此分析比较可知F3最小. 故选C.   7.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  ) 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分析】(1)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被举得高度有关.被举得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人和车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变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B.   8.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考点】机械效率. 【分析】(1)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的是做功的快慢. (2)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高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解答】解:A、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的是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说法不正确. B、机械效率高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与机械省不省力无关.故B说法不正确. C、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越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小,不能说明做的功越少.故C说法不正确. D、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小明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此时(  ) A..水面上升 B.水面下降 C.水面不变 D.无法比较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比较西瓜皮所受浮力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得出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化. 【解答】解:当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当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则此时浮力小于重力,重力没变,所以则F浮1>F浮2;因为都是在水中,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V排1>V排2;所以水面下降. 故选B.   10.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kg,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可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g取10N/kg )(  ) A.30J B.300J C.25J D.250J 【考点】功的计算.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重心升高的高度,再利用公式W=Gh求出做的功. 【解答】解: 重心升高的高度h=65cm﹣=5cm=0.05m; 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Gh=mgh=50kg×10N/kg×0.05m=25J. 故选C.   11.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顶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铁轨下铺设枕木 D.穿滑雪板滑雪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图顶尖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B、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背书包时舒服些.不符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D、穿滑雪板滑雪,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入雪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  ) A.抛球 B.腾空 C.击球 D.落地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做功的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有力,且沿力的方向有一段距离; 【解答】解:抛球和击球时运动员对球有力的作用并且球在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故做功; 球腾空和落地,运动员对球不再有力的作用,故不做功; 故选:A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时,所受浮力不变 B.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C.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能在酒精中悬浮的蜡块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考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分析】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轮船轮船无论在海里,还是在河里都是漂浮在水面上. ②液体和气体对包围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压强和受力面积的乘积就是压力,由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故放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合力即是浮力. 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④蜡块的密度等于酒精的密度,故蜡块放入酒精中悬浮,与蜡块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A、轮船无论在海里,还是在河里都是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沉浮的条件可知: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轮船的重力没变,故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符合题意. B、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下表面受到向上压力和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的合力,即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故B符合题意. C、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下表面受到向上压力和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的合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故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能在酒精中悬浮的蜡块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两块的沉浮情况相同,因为蜡块的密度决定了蜡块的沉浮情况,与其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14.如图所示,是刚好泡好的一杯茶.有的茶叶浮在水面上,有的茶叶沉在水底,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沉在水底的茶叶比浮在水面的茶叶受到的浮力小 B.浮在水面的茶叶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沉在水底的茶叶静止不动,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 物体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解: A、茶叶沉在水底,是因为其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茶叶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沉在水底的茶叶和浮在水面的茶叶的重力关系未知,所以无法比较它们浮力的大小,故A错误; B、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在水面的茶叶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B正确; C、沉在水底的茶叶受重力、浮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当茶叶静止不动时,所受浮力和支持力与重力相平衡,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C错误; D、由于B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15.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B.有用功一定是150J C.总功一定是250J D.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由题知,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能有右图两种绕法,左图n1=3,右图n2=2, 分别对右图两种情况计算分析,最后判断选择: 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对物体做的有用功;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额=G轮h,据此求动滑轮重;不计摩擦和绳重,根据F=(G物+G轮)求拉力大小. 【解答】解: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能有下面两种绕法: (1)对左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 因为η=, 所以W总===250J, 额外功:W额=W总﹣W有=250J﹣150J=100J;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动h, 所以动滑轮重: G动===100N, 拉力F的大小: F=(G物+G动)==N; (2)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 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 因为η=, 所以W总===250J, 额外功:W额=W总﹣W有=250J﹣150J=100J;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动h, 所以动滑轮重: G动===100N, 拉力F的大小: F=(G物+G轮)==125N. 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故A、B、C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D错. 故选ABC.   16.如图所示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始终做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分析】(1)此题要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A错误; B、在b到c的过程中,铅球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故B正确;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由于重力向下落,是重力对铅球做了功,故C错误;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故D正确. 故选BD.   1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0N的物体,在F=10N的拉力作用下,自底端A匀速运动到B所需时间为8秒,斜面高为1.5米,机械效率为7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重力做的有用功为75J B.拉力做的总功为75J C.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为1.25m/s D.拉力的功率是12.5W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分析】(1)知道物体的重和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重力做的有用功,根据η=×100%求出拉力做的总功; (2)根据P=求出拉力的功率,利用P=Fv求出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 【解答】解: A、重力做的有用功: W有=Gh=50N×1.5m=75J,故A正确; B、由η=可得外力做的总功: W总===100J,故B错; D、拉力的功率: P===12.5W,故D正确; C、由P=Fv可得,物体从A运动到顶点B的速度: v===1.25m/s,故C正确. 故选ACD.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请按要求作答.5+4+4+5=18分)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从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1 1 0.2 (3)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不可靠;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分析】(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并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此时力臂恰好沿杆的方向,便于从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表格中数据应包括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几项,由表格中数据知,空缺处应为阻力,单位N; (3)该同学仅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不合理. 故答案为:(1)右;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从杆上直接读出力臂;(2)阻力F2(N);(3)不可靠;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19.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甲和图丙实验中,A球、C球刚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 越大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甲 、 丙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甲 、 乙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1)实验中为使小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让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 (2)实验中运用转换法来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安全隐患越大; (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跟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下落到地面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高度.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 【解答】解: (1)图甲和图丙实验中,A球、C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2)实验中通过比较滚下的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在同样的平面上木块被撞得越远,小球的动能就越大,安全隐患越大; (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选择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质量不同的AC小球即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4)超速是指汽车的质量一定,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选择质量相等到达水平面速度不同的AB小球即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相等;(2)越大;(3)甲;丙;(4)甲;乙.   20.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如下,请将步骤空格填写完整.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重力 ;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并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2)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测量空桶的重力 . (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不足: 在B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 .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分析】在“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中: (1)用称量法测出浮力大小,即:首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其浸入水中,测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为:F浮=G﹣F示; (2)(3)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解答】解:(1)完善实验步骤: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重力;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实验中要测出溢出水的重力,应先测出盛水小桶的重力,由实验步骤可知,小雨的实验操作漏掉的步骤是:用弹簧测力计测空小桶的重力; (3)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故错误的实验步骤是B. 故答案为:(1)A、重力;C、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测量空桶的重力; (3)在B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   2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 66.7% (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 乙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 增加物重 .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 0.1 J.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分析】(1)根据η==求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然后根据s=nh求出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从而确定滑轮组的装置; (2)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钩码升高的距离相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说明使用的是同一装置,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提起的重物不同,机械效率不同据此得出结论. 先根据W有=Gh和W总=Fs求出有用功和总功,然后根据W总=W有+W额即可求出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3)比较1、4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答】解: (1)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100%≈66.7%; 由s=nh可得,n===2,而图乙中提升物体绳子条数为2,故选择装置乙; (2)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增大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W有=Gh=2N×0.1m=0.2J; W总=Fs=1N×0.3m=0.3J; 由W总=W有+W额可得,W额=W总﹣W有=0.3J﹣0.2J=0.1J; (3)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比第4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故答案为:(1)66.7%;乙;(2)增加物重;0.1;(3)错误.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计算要有公式,解题步骤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给出结果不得分,4+6+6+12=28分) 2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kg的正方形物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待物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6cm,求: (1)物块受到水的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