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义市贵龙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全卷满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密封线外规定的位置。 3.要求卷面整洁。不得使用涂改液、改正纸和改正带等。如有错误确需改正,请使用橡皮擦。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2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
2、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3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评价的制度 ( )A世袭制 B军功制C察举制 D科举制5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
3、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6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 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7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8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
4、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1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军机处
5、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军机处在清朝灭亡前夕被撤销A BC D12.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二、 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图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图图二秦朝疆域图图三西汉局部地方区域图请回答:(1)阅读图一,分封制对当时的周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图二表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有何深远影响?(6分)(3)阅读图二和图三,分析西汉和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4分)(4)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反复说明了什么?(2分)14历代王
6、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
7、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1) 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3) 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4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
8、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61796年)(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6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10分) (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