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3.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8724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乾县一中2019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 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历朝历代没有被沿用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4.西周的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权力继承制度 D. 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互制约与均衡制度 5.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6.下列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一直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B.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都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 D.相比之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外朝 B.中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8.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9.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10.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11.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12. 《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设置刺史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13.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D.下级服从上级 1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15.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表明: A.相权日益削弱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日益强化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和 16.下列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曾起过的作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央集权削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分裂的重要原因 C.明清中央集权强化从根本上说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总体上说不利于国家统一 17.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1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闭关政策阻碍中英贸易 B.英国要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 D.英国为争取自由通商   19.在近代列强与中国签订条约攫取特权、利益的过程中,并非所有要求都能如愿以偿,能佐证该现象的是: A.英国企图割占香港岛 B.法国企图获取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C.日本企图割占辽东半岛 D.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所提出的条款类型有不同之处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 (4分)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定“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举制度?(4分) (2) 据材料概括这两种选举制度的用人标准及弊端。(6分) (3)为改善以上两种选举制度,中国后世开始采取什么选官制度,并对这种选官制度进行简单的评价?(8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