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_武志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32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125 大小:6.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_武志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_武志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_武志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分类号:学校代码:10139U D C:学号:20201202410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 生 类 别: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中 文 题 目: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英 文 题 目:Research on the individual executives dominant logicon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dominant logic andits emergent effect学 科 门 类:管理学学 科 名 称:企业管理研 究 方 向:战略管理学 生 姓 名:武志博指 导 教 师:李兴旺教授二二三年五月原原 创创

2、 性性 声声 明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财经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手写):日期:2023 年 5 月 25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内蒙古财经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内蒙古财经大

3、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光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本人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日期:2023 年 5 月 25 日日期:2023 年 5 月 25 日中 文 摘 要主导逻辑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认知,是管理者对所在行业的根本看法、对业务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关键资源配置决策方式的集合(Prahalad 和 Bettis;1986)。主导逻辑也

4、被视为是一种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所使用的关于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变化运作的认知。由于这种认知被固化为模式,使主导逻辑成为一种对业务和管理的思维定势、世界观或概念化,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思维。组织的主导逻辑的形成是以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为基础的,但是主导逻辑从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的跃迁,并不是各高管“个体主导逻辑”的简单相加或结合形成的,而是具有非加和性。在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最终涌现形成组织主导逻辑。对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组织决策水平至关重要。基于主导逻辑理论和涌现性理论,本文构建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的涌现性机理模型(以下简称“ODLE”机理模型),建立正熵与负熵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计算了

5、“ODLE”系统机理模型的涌现性;验证了“ODLE”系统中各因素所包含要素对组织主导逻辑是非线性关系以及系统涌现性与组织主导逻辑的关系;通过计算机遗传算法计算出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与组织主导逻辑高度相关的要素组合情形;使用神经网络对机理模型的特定要素编码组合的涌现性效果进行预测。研究结论:第一,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来说是个复杂过程,这种机制要求高管个体主导逻辑通过与公司的外部环境、公司战略变化、高管构成特征、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以及高管团队过程等因素共同影响得以实现形成。第二,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ODLE”系统)具有涌现性,高管团队个体主导逻辑间相互

6、作用并在系统要素的影响下的涌现产生组织主导逻辑。系统涌现性总熵值越大,涌现性越强,形成的组织主导逻辑也越强。第三,“ODLE”系统内各要素与组织主导逻辑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的要素组合对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得到与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与组织主导逻辑高度相关的 7 种要素组合。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情况匹配与之相近的要素组合,通过改善组合内要素配置,协调组合间要素的关系,以达到提高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与组织主导逻辑契合度的目的。第四,通过 BP 神经网络对“ODLE”系统涌现性进行预测,理论模型中各要素对系统涌现性的预测准确性高达 96.97%,说明“ODLE”模型的作

7、用机制是存在的,且“ODLE”模型中内要素组合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预测较为准确。关键词:关键词:高管个体主导逻辑;涌现性;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组织主导逻辑本论文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编号:2021MS07002)的阶段性成果组成部分。ABSTRACTThe essence of dominant logic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cognition,whichis a collection of managers fundamental views on the industry,theircon

8、ceptual definition of the business and the decision-making mode of relatedkey resources allocation(Prahaladand and Bettis,1986).Dominant logic isalso seen as a kind of knowledge about how a business operates in response to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used in 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As thiscognition

9、 is solidified into a pattern,the dominant logic becomes a thinkingset,world view or conceptualization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reflecting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enterprise.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dominant logic i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c of senior executives.However,th

10、e transition of dominant logic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theorganizational level is not the simple addi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dominant logic of senior executives,but non-additive.Under the joint actionof multiple factors,the final emergence forms the dominant logic oforganization.It is

11、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decision-making.Based on the dominant logic theory and the emergence theory,this paperconstructs the emergence mechanism model of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eexecutives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

12、c on the organizations dominant logic(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DLE mechanism model),establishesthe index system of positive entropy and negative entropy,and calculates theemergence of the ODLE system mechanism model through empiricalresearch.It is verified that the factors contained in the OD

13、LE system havenonlinear relationship to the dominant logic of organization 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ergence of the system and the dominant logic oforganization.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s which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dominant logic of the executive and the dominant logic of the organizatio

14、n iscalculated by genetic algorithm.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to predict theemergent effects of coding combinations of specific elements of themechanism model.Research conclusions:First,it is a complex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organizational dominant logic.This mechanism requires the formation ofi

15、ndividual executive dominant logic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the change of corporate strategy,thecharacteristics of senior executive composi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iorexecutive team structure,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processof senior

16、executive team.Second,the executive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c hasan emergent effect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al dominant logic(ODLEsystem).The executive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c interacts with eachother and emer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elements to produceorganizational domina

17、nt logic.The larger the total entropy of systememergence is,the strongerthe emergence is,and thestronger theorganizational dominant logic is.Thir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elementsin the ODLE system and the dominant logic of the organization isnon-linear,and different element combinations play a

18、n important role in theformation of the dominant logic of the organizat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of genetic algorithm,seven combinations of factors are obtained which arehigh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c and the organization dominantlogic.Enterprises can match similar factor combinat

19、ions through their ownconditions,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factors within the combination,and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in combination,so as to achieve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fit degree between the individual dominant logicof senior executives and the dominant logic of the orga

20、nization.Fourthly,BP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 the ODLE system.Theaccuracy of each element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the system was as high as 96.97%,indicating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the ODLE model exists,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ele

21、ments in theODLE model can predict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dominant logicmore accurately.Key Words:Executive dominant logic;Emergence;Genetic algorithms;Neuralnetworks;Organization dominant logicI目 录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11.1 研究背景.11.1.1 理论背景.11.1.2 实践背景.11.2 研究意义.2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31.3.1 研究内容.31.3.2 创新点

22、.41.4 研究方法.41.4.1 问卷调查法应用.51.4.2 定量研究法应用.51.4.3 遗传算法应用.51.4.4 神经网络应用.7第第 2 章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12.1 主导逻辑研究.112.1.1 主导逻辑的内涵.112.1.2 主导逻辑的特征.122.1.3 主导逻辑的功效.122.1.4 主导逻辑的形成.122.1.5 主导逻辑的研究方法.142.1.6 主导逻辑研究综述.152.2 涌现性研究.162.2.1 涌现性提出.162.2.2 涌现性概念内涵.162.2.3 整体涌现性的来源和产生机制.172.2.4 涌现性的研究方法.18II2.2.5 管理学中的涌现性研究

23、.182.2.6 涌现性研究综述.192.3 高管团队(TMT)构成与结构研究.202.3.1 高管团队构成特征的内涵.202.3.2 高管团队构成特征的异质性.202.3.3 高管团队结构特征的内涵.212.3.4 高管团队构成与结构研究综述.212.4 内部组织情境研究.212.4.1 高管权力的内涵及对组织决策的研究.212.4.2 决策机制理性研究.222.4.3 内部组织情境研究综述.222.5 高管团队过程研究.222.5.1 高管团队过程的内涵.222.5.2 高管内部团队过程研究.232.5.3 高管团队外部团队过程研究.242.5.4 高管团队过程研究综述.24第第 3 章章

24、“组织主导逻辑组织主导逻辑”形成机制及其概念模型构建形成机制及其概念模型构建.253.1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机制构成要素研究.253.1.1 主导逻辑概念界定.253.1.2“组织主导逻辑”形成机制的构成要素研究.253.2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分析.283.3“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概念模型构建.29第第 4 章章“ODLE”系统涌现性的数学模型构建系统涌现性的数学模型构建.314.1“ODLE”系统涌现性的基本原理、定义和形式.314.2“ODLE”系统涌现性模型的构建.314.2.1“ODLE”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314.2.2“ODL

25、E”反应系统的熵和熵流的计算.324.2.3 构建“ODLE”反应系统涌现性的度量模型.334.2.4 构建“ODLE”系统涌现性模拟的数学模型.34III第第 5 章章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375.1“ODLE”系统的涌现性度量指标体系构建.375.1.1 正熵指标体系.375.1.2 负熵指标体系.405.1.3 涌现性熵权计算.415.2 研究设计.435.2.1“ODLE”系统要素的测量.435.2.2 组织主导逻辑的测量.465.2.3“ODLE”决策系统的特定要素编码组合的涌现性效

26、果研究设计.475.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505.3.1 样本选择及分布.505.3.2 数据来源.515.3.3 样本特征描述.515.4 实证分析.525.4.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52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595.4.3 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涌现性熵值计算.615.4.4 验证性分析.635.5“ODLE”决策系统的特定要素编码组合的涌现性效果研究.655.5.1“ODLE”决策系统的特定要素编码组合的涌现性效果研究.655.5.2 特定要素编码组合涌现性研究结果.745.6“ODLE”系统涌现性预测研究.75第第 6 章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786

27、.1 研究结论.786.2 研究不足与展望.7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80附录附录.90附录 1:调查问卷.90附录 2:原始数据.96IV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114致谢致谢.115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理论背景主导逻辑(Dominant Logic)的概念最早是由 Prahalad 和 Bettis 提出。他们认为战略管理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解释,而倾向于纯粹的经济力量的解释;为了增强对多元化公司绩效的管理解释,在原战略多样性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联系,即在主导逻辑方面的联系1。主导逻

28、辑以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对多元化公司绩效的解释,并获得了美国 SJM 杂志最佳论文奖,受到学术界的关注。Prahalad 和 Bettis(1995)继续对主导逻辑进行了回顾和扩展,并且针对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回归一组经济或会计变量的模式,以及以回报衡量多元化的标准的研究现状,特别强调这些研究的边际价值正在下降2。同时,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practice turn)对战略实践观(Strategy asPractice)的影响下,战略研究尝试将研究重心从原来研究公司战略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转向战略实践活动或工作中战略活动或战略工作3(Golsorkhi,2010),更加关注

29、战略微观(micro)活动视角和强调人发挥的作用以及研究人与公司战略相关的意识行为4。因此与研究趋势契合的主导逻辑再次受到关注5,从而有希望成为“有价值的战略分析工具”6(Grant,1988;Franke,2013)。当学者们在积极界定与辨析主导逻辑的内涵、探讨其对组织战略与绩效的影响时,却相对忽略了另一个问题:组织的主导逻辑从何而来?因而,主导逻辑的形成前因(前置因素)有哪些,这一形成的过程与机制如何,这些应该成为未来主导逻辑研究的一个重点主题(Franke,2013)5。Engelmann 等(2020)对此鲜明地指出,组织的主导逻辑是以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为基础的,但是主导逻辑从个体层面向

30、组织层面的跃迁,这个跃迁过程,并非简单地由组织内各高管“个体主导逻辑”的线性加和产生,而是具有非加和性,那么这就需要从揭示其形成的机制的理论高度去研究探索6。1.1.2 实践背景主导逻辑是业务和管理的思维定势、世界观或概念化(Prahalad,Bettis1,1986;Hamel,Prahalad7,2005),具有绝对主导地位5(Franke,2013)。主导逻辑可以分为高管个人层次的主导逻辑(一般处于“隐性”状态)和组织层次的主导逻辑,二者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2在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企业战略规划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两种现象:现象一:战略方案中已经

31、制定出非常明确的战略,甚至配有战略逻辑图。并且战略逻辑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经过高管团队反反复复的讨论修改形成的。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环境变化时,实际上公司主导逻辑所发挥的作用却不一定与公司战略方案契合,甚至出现了主导逻辑与战略“两张皮”的脱节现象,这是为什么?现象二:在为企业战略规划服务的访谈中,发现高管面对环境因素的变化时往往有一个自己的信息“过滤器”只关注敏感的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做出研判。最为困惑和有趣的是等到在公司决策会议上交流时,高管会上的反应却呈现出与访谈观点不同的现象,以至形成的组织“共识”超出他们各自原来的想法,而等到具体做的时候,又不同程度地回到他们原来各自的想法

32、上,一定程度背离了所谓的组织“共识”。这是为什么?按照理论分析上述现象,从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到“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不是线性的,即使达成组织共识,但是在真正做的过程中,还可能回归到高管原来的“个体主导逻辑”。因为从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到“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受到内部组织情境和团队过程的制约作用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产生了复杂性理论的涌现现象(Emergence)8(魏琼琼,罗公利,2019)。所以只依靠主导逻辑理论难以解释上述现象,若能够从理论上揭示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作用的复杂系统的涌现性,那么将有助于提升主导逻辑理论对实践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4(Grant,1988),

33、主导逻辑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有价值的“战略分析工具”6(Engelmann 等,2020)。1.2 研究意义第一、有效识别并提升从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到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系统包含要素对组织主导逻辑的契合性。什么样的高管个体主导逻辑结构特征更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组织主导逻辑,在什么样的 TMT 构成特征和组织情境下,更有助于高质量的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形成高质量的组织主导逻辑?什么样的 TMT 构成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组织情境下,更有利于组织主导逻辑(目标形态)的提升?运用现代非数值计算方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理论)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实现涌现性的计算机模拟,求证和展示组织主导逻辑的涌现效应,识别非线性作用效果要素编

34、码的最优组合。预测给定要素编码组合对系统的涌现效应,从而确立有效提升组织主导逻辑的高管个体主导逻辑结构特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情境因素,作为有效提升组织主导逻辑的质量以及组织主导逻辑与战略的契合性的基本思路。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第二、解决“组织主导逻辑从何而来”这一当前主导逻辑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主导逻辑理论研究沿着“前置影响因素主导逻辑企业业绩”基本范式展开,已取得了广泛研究成果。尤其是主导逻辑企业业绩的研究,把主导逻辑作为解释变量,从解释“公司绩效”到“战略收购”、“投资组合效果、“多元化效果”等多个被解释变量。而“前置因素主导逻辑”的研究,将成为主导逻辑理论研究关注的一个核

35、心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研究这一核心问题呢,目前战略管理与组织理论领域正基于微观基础推进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微观基础本身不是一种独特的理论或实证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分析个体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组织层面因素的思维方式,强调个体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组织环境中这样的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机制9(Felin,Foss,Ployhart,2015)。2015 年 在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发 表 的“The Micro foundationsMovement in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Theory”一文进一步总结性地明确阐述了战略管

36、理理论研究领域微观基础研究的趋势性。高管个体的主导逻辑是组织层次主导逻辑形成的微观基础,一是根据涌现性理论,较低层次的行为者是高层次现象产生的原因9;二是因为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个体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组织主导逻辑”(组织层面),“个体主导逻辑”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组织层面“主导逻辑”的结果和表现。本文正是基于微观基础研究高管个体相互作用及其在组织因素中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以推进当前主导逻辑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第三、有效弥补了目前主导逻辑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的缺憾,丰富了主导逻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能有助于推进解释“认知行为(决策行为)”的“黑箱”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组织主导逻辑

37、本质上属于组织认知,从“信息关注点”和行为反应的“因果逻辑认知”,揭示组织认知对组织行为的作用。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具有隐性特征,存在于高层管理者的头脑中;“组织主导逻辑”作为反映企业的战略认知,它隐形于各类战略决策与行动之中。本文试图引入涌现性理论,运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组织主导逻辑形成机制的涌现性效应,有益于研究“认知行为(决策行为)”的“黑箱”效应。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3.1 研究内容第一,从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到“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因素多。通过研究高管个体主导逻辑、高管团队构成与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

38、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4团队过程(team processing)、外部环境因素、公司战略变化这七类主要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揭示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过程,即外部环境公司战略变化高管个体主导逻辑高管团队构成与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高管团队过程组织主导逻辑(ODLE)系统的机理及构建其理论模型。第二,运用遗传算法搜索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效果要素编码的典型组合类型10。第三,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实现“ODLE”系统涌现效应计算机仿真模拟11,解决给定要素编码组合能够预测“ODLE”系统涌现效应的问题。1.3.2 创新点第一,构建构建“外

39、部环境外部环境公司战略变化公司战略变化高管高管“个体主导逻辑个体主导逻辑”高管团队构成与高管团队构成与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内部组织情境高管团队过程高管团队过程组织主导逻辑组织主导逻辑”系统(以下称系统(以下称“ODLE 系系统统”),推进组织层次主导逻辑形成的推进组织层次主导逻辑形成的“前置因素前置因素”的系统研究及其涌现性研究的系统研究及其涌现性研究。Franke(2013)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形成“组织主导逻辑”的主要因素,但是没有研究其内在形成机制。本文试图基于微观基础思想注明概念和组织理论,在上述 Franke 的研究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机制5。第二,运用遗

40、传算法运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理论理论,研究研究“组织主导逻辑组织主导逻辑”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及其涌现性及其涌现性,在破解难题的同时丰富了主导逻辑的研究方法在破解难题的同时丰富了主导逻辑的研究方法。Bettis 和Prahalad(1995)发现了“组织主导逻辑”的形成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提出了组织主导逻辑是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涌现属性,并未后续深入研究2。本文跨学科运用基于遗传算法技术12,采用遗传算法筛选最优方案要素编码组合,突破这一研究难题。第三,运用神经网络运用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理论理论,设计并开发基于遗传算法和深度设计并开发基于遗传算法和深度学习

41、理论的学习理论的“ODLE”涌现性问题求解程序涌现性问题求解程序。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13,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14,实现对这一难题的突破,实现对这一难题的突破15。借助已有计算机软件MATLAB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外16,针对组织决策主导逻辑形成的涌现性问题设计17并开发求解18,有效预测“个体主导逻辑”到“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系统的涌现效应。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共分为以下六种,详见表 1-1。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表 1-1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拟解决问题研究方法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的作用机制外部环境

42、与公司战略变化高管“个体主导逻辑”高管构成与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高管团队过程“组织主导逻辑”系统理论模型构建问题系统分析法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内容高管个体信息关注焦点测量高管个体因果逻辑认知测量定量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组织主导逻辑内容组织的信息关注焦点测量组织因果逻辑认知测量定量研究法(问卷调查法)“ODLE”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建立定量研究法(数理分析方法)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作用机制系统涌现性要素编码组合优化定量研究法遗传算法涌现性效应预测神经网络1.4.1 问卷调查法应用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设计问卷题项,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的一种控制式的测量方法。研究内容可由问卷题项体现,实验者将

43、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可对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1.4.2 定量研究法应用使用 Stata 软件处理问卷数据,借鉴可星(2020)利用信息熵度量系统涌现性的方法19,利用 Excel 计算企业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总熵值,探究组织主导逻辑的产生机理。并验证系统因素所包含要素与组织主导逻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系统涌现性与组织主导逻辑之间的线性关系。1.4.3 遗传算法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进化算法20(EvolutionaryAlgorithms),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来寻找最优解21。该算法的功能优点为:可设定训练样本,对搜索空间中的多个

44、解进行评估22,可以处理群体中的多个个体,减少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风险23;遗传算法基本上不用搜索空间的知识或其它辅助信息,而仅用适应度函数值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6来评估个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操作。适应度函数不仅不受连续可微的约束,而且其定义域可以任意设定、。这一特点使得遗传算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24;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性25。编码方式。采用计算机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二进制编码方式。二进制编码的符号串长度与问题所要求的精度有关。若某一解集的取值范围为 Umin,Umax,采用长度为 a 的二进制编码符号串表示该参数,则可产生的编码有 2a种,编码精

45、度为:maxmin21aVV公式(1-1)编码长度越长,所对应的编码精度就越大,阶跃值就越小。下面以“ODLE”系统为例,介绍算法的典型处理过程,如图 1-1 所示,执行过程的描述如下:图 1-1 组织主导逻辑涌现性交互式遗传算法流程图注:团队决策由不同“染色体”表示,每条“染色体”由上至下如同区域分别表示:外部环境因素(政策、技术、市场、竞争)、公司战略变化因素(战略变化速度、战略变化幅度)、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因素(环境关注焦点、因果逻辑)、高管团队构成特征因素(风险偏好)、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因素(相互依赖性)、内部组织情境因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素(决策程序理性、绩效考核制度、高管权

46、力、高管团队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团队过程、高管团队与下属的团队过程)、高管团队成员间的团队过程因素(团队凝聚力、行为整合),分别有不同位数二进制编码“0”、“1”表示,其中最低位数为“0”表示该区域数据缺失;虚线框部分模拟“外部环境-公司战略变化-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内部组织情境-团队过程-组织主导逻辑逻辑”系统涌现性;黑色带箭头顺时针粗线表示迭代过程,由“与结果相似度是否符合准则”和“最大迭代次数”作为判断是否终止计算并解码的条件。1.4.4 神经网络应用本文要求要仿真“ODLE”系统的涌现性,使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决策涌现性模型的建立26。借鉴 A1phaGo 的思想27,通过增强学

47、习和价值网络,完成对决策行为涌现性模型的建模28。增强学(Reinforcement learning)可以对决策行为涌现性模型神经网络进行加强29。的网络结构和功能与有监督学习策略网络完全相同。其增强学习的主要过程是构建的“ODLE”系统模型的价值网络 V,“ODLE”系统价值网络预设为一个具有 10 层的卷积神经网络,决策网格的卷积神经网格的设置与价值网格设置一致,价值网格和决策网格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神经网格的设置主要作用是:可通过输入系统构成要素,输出下一步在个体具像逻辑的估值,以此评价行动的优劣。决策网络和价值网络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博弈树的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通过剪枝来控制搜索空间的规

48、模。但是要做出合适的决策,不仅要依赖搜索空间的降低,还需要采用合适的搜索算法。运用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MCTS)算法来实现对模拟的涌现性博弈树的搜索30。1.4.4.1 编码方式同上述遗传算法的编码方式。1.4.4.2 应用思路将训练数据集中的外部环境变化、个体“具像主导逻辑”的结构化表达及公司战略变化、高管构成与结构特征、内部组织情境、高管团队过程因素数据等作为输入层;将训练数据集中输入变量对应的决策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层,依据误差函数调整网络节点数量和节点间连接及权值,寻找描述“ODLE”系统涌现性的最优网络。依据训练数据集输出结果输出组织主导逻辑。

49、本文结合神经网络理论最新发展成果31深度学习方法32开展对“ODLE”系统涌现性预测研究。首先,将此研究内容抽象为对 TMT 决策涌现性的平均满意程度函数求解问题;高管个体主导逻辑对组织主导逻辑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涌现效应研究8其次,借鉴这一生物与规律,本文试图发展适合“ODLE”系统涌现性仿真的神经网络算法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建立相应网络33;第三,依据建立的 TMT 决策涌现性的平均满意程度函数和相应的平均值误差和方差函数,结合神经网络的反馈调控机制,通过不断迭代修正网络结构34。并筛选神经元阈值调整函数和网络权值调整函数35。第四,本文拟使用的神经网络主要步骤如下36:第一步,初始化对输出

50、层各权向量赋小随机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jw,1,2,jm;建立初始优胜邻域*(0)jN;学习率赋初始值。第二步,接受输入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一个输入模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px,1,2,pp。第三步,寻找获胜节点,计算px与jw的点积,1,2,jm,从中选出点积最大的获胜节点*j。第四步,定义优胜邻域*()jNt以*j为中心确定 t 时刻的权值调整域,一般初始邻域*(0)jN较大,训练过程中*()jNt随训练时间逐渐收缩。第五步,调整权值,对优胜邻域 Nj*(t)内的所有节点调整权值:*(1)()(,)()1,2,()pijijiijjw tw tt Nxw tinjNt公式(1-2)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