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尔雅》中的兽畜类词汇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555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中的兽畜类词汇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尔雅》中的兽畜类词汇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尔雅》中的兽畜类词汇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崔畅(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尔雅 是我国辞书的始祖,为最早的训诂著作,汇总解说了先秦古籍中的古词古义,成为雅学著作的源头。尔雅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词语的解释翔实且合乎规范,被后人注疏时广泛采用,也为后人进行词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尔雅 作为我国语言学科方面的一部权威性著作,收集了不少古汉语动物词汇。本文着重对 尔雅中兽畜类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从生物科学和神兽文化两个角度对兽畜类词汇进行文化渊源探析。一、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的基本情况兽类词汇和畜类词汇是 尔雅 中动物词汇的两个分支,体现在 释兽 和 释畜 两大篇章中,二者既有重合之处,也存在差异。二者

2、重合之处在于,以现代生物学的划分标准来看,许多畜类从生命特质上讲同样符合兽类动物的特点。因此,部分动物既是畜类动物也是兽类动物,但由于诸多原因而另行划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畜类词汇以具体的社会功用进行分类,兽类词汇则是以物种的特征、特点、特性来划分。本文以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及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参考对照,探究 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的保存及使用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物种存在且词汇存在,代表词汇有躔、狼、迒、蹯、骊、牂等。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某一种动物的生命踪迹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灭绝,并且用于表示这类动物的词汇被保存下来并沿用至今。第二种情况是物种存在但

3、词汇不存在,代表词汇有麔、麚、麛、麌等。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某一类动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过去用于表示这类动物的词汇已不复存在。第三种情况是物种不存在但词汇存在,代表词汇有麐、魋、貙、駮等。这里的“物种不存在”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物种曾经被证明真实存在于世,但其生命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然界已经很难寻觅到;另一种情况是该物种自始至终并未被人类捕捉到实体,也未发现其活动踪迹,只是口耳相传,存在于人们的猜测和想象当中。但是无论该物种的情况属于二者中的哪一种,用于表示该物种的词汇至今仍然存在。根据梳理研究可知,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中物种存在而词汇不存在的情况最为普遍。这些词汇所对应的动物在今天依然存

4、在,但是词语本身却消失了。摘要 尔雅 是我国辞书的始祖,为最早的训诂著作,汇总解说了先秦古籍中的古词古义,成为雅学著作的源头。尔雅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词语的解释翔实且合乎规范,被后人注疏时广泛采用,也为后人进行词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 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进行梳理,分析这些词汇在现代的基本使用情况,从生物科学和神兽文化两个角度对兽畜类词汇进行文化渊源探析,进而归纳总结出这类词汇使用的严谨化、简便化、功能化特点。关键词 尔雅;兽畜类词汇;使用情况中图分类号:H13;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15-0023-03尔雅 中的兽畜类词汇研究

5、作者简介:崔畅(1998-),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研究232023 年第 15 期二、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文化渊源探析(一)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其实,在 尔雅 兽畜类词汇中,物种存在且词汇存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现代生物学的发现延续了古代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古代没有生物学这一确切的概念,但古人形成了生物种类划分意识。这一点从尔雅 中对于动物的词汇释义就能得知。如 尔雅中的这类动物词汇的释义:“貙,似貍”“兕,似牛”“犀,似豕”。古人在解释这些动物的意思时将要释义的动物与其他类似动物进行对比。那时的人们对于这些动物的

6、词义界定并未简单停留于特征层面上,而是朝着类型化的方向做了进一步的思考,虽然没有出现界定性的术语,但是能够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形成了物种类化的意识。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现代生物学在延续原有界定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与提升。以“狒狒”这一动物为例,尔雅 中对该动物的释义为:“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通过这一词条的描述语言可以看到,古人虽然对动物有了认识层面的提升,却依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知识,狒狒属于猴科灵长类动物。这种动物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食人的,但根据民间传说的记载,“山魈”会食人。神异经 聊斋志异 等古书里面就记载着关于“山魈”的相关信息。而 山海经 中更称“宁遇

7、豺狼,不遇山魈”。由于二者形体和习性相似,尔雅 中便将“山魈”与“狒狒”这两种动物对应起来,混为一谈。因此古人得出“狒狒食人”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伴随生物科学的进步,后人逐渐增加了对狒狒和山魈的认识,了解到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用科学事实打破了“狒狒食人”的传说,而山魈也逐渐褪去了身上的神秘面纱。山魈并不是古人凭空想象的一种怪物,而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这种动物虽然力气非比寻常,但也并不像古人臆想中那样神通广大、变化万千。古人因对其外貌与生活环境的片面认识,才将这一物种误认为是“山神”,进而流传出许多传说。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看似相反,实则是相辅相成的,都指向同一个内容,就是生物科学的继承与发展

8、。由于人类对物种的认识趋于成熟,这部分词汇虽然保存至今,但绝大多数词汇在今天已经不再具有当时的含义,而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词义转移。(二)神兽文化成为历史在物种不存在但词汇存在的情况中,词汇保留下来的数量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灭绝。在 尔雅 释兽 中有“麋”“鹿”“麕”三种,“麋”即今之所谓“麋鹿”,其幼仔称为“”。在今天动物界里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科名,麋、鹿与麕皆隶属其中。“”作为麋的幼仔,出现在很多先秦两汉的典籍里。麋俗称“四不像”,曾经广布于亚洲东部地区,但在 20 世纪,随着自然环境发生改变,麋在野外已基本灭

9、绝,所以“”一词也就随之消失了。这种原因主要是针对曾经存在过的动物而言。第二个原因是这类动物并没有真实存在于世,只在神话传说中出现过。如麐、貙、駮、猰貐。这些动物在现实中大多无法对应找到实体,可这类形象的构成却与现实世界有关。猰貐,又称为“窫窳”。传说猰貐有虎爪,奔跑迅速,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又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人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在另一个版本的神话传说中,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古代中国对神兽文化的重视也是造成物种不存在词汇也不存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原始初民由于认知有

10、限,无法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奇异现象,加之其渴望征服自然、认识世界的心理促使神话诞生。神兽作为神话中神性、英雄性的重要载体,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如图腾崇拜等,使得初民对其更加敬畏,使其脱离现实的形象更加拉开神兽与初民的距离,使其象征意味更强。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神兽形象在文学文本内流传,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其为原型、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抑或以其为创作思路进行神兽创作,均是对神话及先秦典籍中神兽形象的借鉴和阐释。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虽然神兽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形象并未出现大的改变,但是神兽文化已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更多是作为一种历史传说被后人提及。后人围绕“神兽”主题从事的文学创作数

11、量与古代相比也少之又少。这就间接导致这类词汇的数量有所减少。三、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使用的现代性变革(一)词汇使用严谨化尔雅中兽畜类词汇的使用表现出严谨化趋势。其中,一些兽畜类词汇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24如:“熊虎丑,其子狗。”(尔雅 释兽)“未成毫,狗。”(尔雅释畜)熊、虎和狗的种类本不相同,但在这里却都用“狗”一词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一词概之”的现象,是因为古人未能对生物进行系统的认识。他们给动物下定义通常是以其外化特征为标准,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对应到书中则为“鸟兽鱼虫”。这种“以皮划分”的方法在其他古书如 淮南子周礼 及 吕氏春秋 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随着社

12、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不断提升。现代生物学提出了“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动物定义法,这种方法更加细致、多元、深入,不仅有详细的划分体系,还能顺应新生物的发现而随时增添新词。现在的一种动物只对应一个词汇,不再出现古代把蝾螈、蝘蜓、蜥蜴、守宫看成是同一动物不同名称的现象,词汇的使用日趋严谨。(二)词汇使用简便化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的使用呈简便化趋势。在古代,某个动物词汇的词义常常较为复杂。如 尔雅 释畜 中关于“马”有几种不同的词汇,騋:牝,骊;阴白杂毛,骃;白马黑鬣,骆。“骊”在古代指的是高七尺以上的毛为黑色的马,“骃”指毛色浅黑与白色相杂的马,“骆”指鬃毛是黑色的白马。这些不同的词表明了马

13、所具有的不同外化特征。今天人们在使用“马”这个词汇时,则统称为马,如要表述不同特征的马,多在前面加上修饰类的形容词。这种现象在 尔雅 释兽 中也较为常见。如其中有一段话:“豕子,猪。,豮。幺,幼。奏者豱。豕生三,豵;二,师;一,特。”古代的猪一胎生三子,猪仔称“豵”,猪胎生两子,猪仔称“师”,猪一胎生一子,猪仔称“特”。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多使用量词直接进行表达,不再根据动物产子数量的不同而进行词义上的区分。(三)词汇使用功能化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的使用还呈现出功能化趋势。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长期以畜牧社会、农耕社会为主导,而兽类和畜类作为古代劳动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

14、水平的发展和现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畜牧方式日益退居次要地位,新型农牧业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生命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物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后人渐渐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现实世界的动物区分开来,使得兽畜类词汇功能化逐渐凸显。除此之外,网络用语的盛行也让某些兽畜类词汇有了新的内涵。例如,人们在网聊中比较流行这样的说法:“你好狗啊!”“你真的是太狗了!”可以看出,这里的“狗”并不是指狗这种动物,而是具备了形容词的使用功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办事情不靠谱、行为比较离谱。这种情况也能够体现出词汇使用现代化、功能化的特点。四、结语尔雅 在中国语言学史和辞书史

15、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汇总、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首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尔雅 中的动物词汇十分丰富,了解这些词汇可以使读者“博物不惑,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探究这些词汇在今天的使用情况及其词汇背后所蕴含的奥秘,能够增强人们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对 尔雅 中兽畜类词汇进行渊源探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这类词汇的使用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功能和社会历史发展动态,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此外,从语言学角度对 尔雅 中兽类和畜类词汇的划分依据进行剖析与探讨,也是日后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任奇霖.先秦文献中的动物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3王宇航.尔雅 名物词释义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4曹燕.尔雅 动物专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5管锡华,译注.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4.6盛超.汉语动物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责任编辑张文丽周津晶)新研究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