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203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7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张扬陈雨露王兴平李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文章编号:1 0 0 9-6 0 0 0(2 0 2 4)0 3-0 0 4 7-0 7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24.03.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 0 7 8 1 1 5);四川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2023JDR0094)作者简介:张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陈雨露,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注册城乡

2、规划师;王兴平,通信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李娟,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Study on 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of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Based on the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pace Linkage张扬陈雨露王兴平李娟ZHANG Yang CHEN Yulu WANG Xingping LI Juan摘

3、要:文章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出发,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并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 0 1 0 年、2 0 2 0 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和对外联系强度最大,且在研究期内提升幅度较大,1 4 个地级市之间产业发展层级结构不明显;产业空间联系网络表现为以重庆市、成都市为核心区,以1 4 个地级市为边缘区的核心一边缘结构,且在研究期内重庆市、成都市的中心性得到加强;在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从提升产业空间联系的角度给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4、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的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投入产出模型;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pace linkage,the research calculates the external radiation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input-output model,and applies the gravit

5、y mode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economicspa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pace linkage in 2010 and 2020.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that:Chongqing and Chengdu have the greatest external radiation capability and external connectionstrength in terms of industri

6、al development,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industrialdevelopment hierarchy among the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s not pronounced.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p a t i a lconnection net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re-periphery structure,with Chongqing and Chengdu as the cor

7、eand the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s the periphery;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centrality of Chongqing andChengdu has been strengthened.During the study period,a preliminary patter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in the Chengdu-Chongqing dual-city economic circle has emerged.On this basis,relevant suggest

8、ions for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of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are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space linkage.Key words: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space linkage;input-output model;gravitymodel;social networka

9、nalysis48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2024.030引言2020年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 0 2 1 年1 0 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及相关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步进人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与东部沿海3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存在较为突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1-2 1

10、。因此,科学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布局空间优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反映了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1 3,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和重要研究课题 4-8。近期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以下3个趋势:一是在研究区域方面,从传统的行政区域向经济圈、城市群等热点区域转变1-,体现了经济圈、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如王胜今等1 2 分析了1 9 9 52 0 1 5年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二是在研究视角上,随着“流空间”理论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

11、要素流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经济空间格局的新视角 1 3-1 4,如胡国建等1 1 5基于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数据,从企业间资金联系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及其变化特征;三是在研究指标方面,GDP、人均GDP仍是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优选变量U6-171,但针对由多元统计数据构成的复合指标1 8-1 9 1 及近年来兴起的地理大数据相关指标(如百度指数 2 0、抖音电商指数 2 1、夜间灯光强度)的研究不断增多,丰富了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的内涵,如曾冰(2 2)使用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刻画了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四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以数理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为主 37.

12、2 3,并引人社会网络方法、断裂点模型等 2 4-2 5,使得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刻画更加细致,如彭芳梅 2 6 在城市综合质量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识别了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核心一半边缘一边缘”的空间圈层结构。已有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相较于东部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的研究偏少。同时,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2 7,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少有研究聚焦产业发展并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区域内部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可映射出区域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为区

13、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角 2 8-30。本文基于“流空间”理论,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出发,引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的优化建议。1研究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不包括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武隆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及开州区、云阳县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不

14、包括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不包括万源市)雅安市(不包括天全县、宝兴县)资阳市,总面积1 8.5万km,形成菱形结构的经济格局。其中,重庆市为直辖市,成都市为副省级城市,其余1 4 个城市为隶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该区域2 0 1 9 年常住人口9 6 0 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9%、6.3%,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成渝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独特而突出,早在2 0 1 1 年国务院便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了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作为其战略定位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

15、略小于成渝经济区,可视为成渝经济区的升级版。本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及的1 6 个城市为研究区,不区分各城市是否完全纳入经济圈规划范围。1.2研究方法1.2.1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主要是通过编制投人产出表及以数学模型的方式来体现区域产业生产关联关系1 31-2。宋吉涛等 2 9 将投人产出模型引人产业空间联系计算中,在假定各产业“大类”对地区联系贡献率相同、各行业克服空间成本能力相同且仅考虑扩展扩散每个企业以“经济人”身份出现、研究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的情况下,反映某一城市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的总和比较优势度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Cik=Zm-iE=i(St;Tti)Scmam

16、l(1)式中:总和比较优势度即Ci为城市k的类产业的内部联系强度,Scm为各产业的就业人口规模,am为第m类产业的权重,Tt,是影响系数,St.为感应系数。感应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城市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感应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就越大。St,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St=Zr-1bu/r=1Zr=bu(i,j=1,2,3,n)(2)式中:n为产业数量,bj为列昂天赋逆矩阵中第i行和第j列的系数。影响系数Tt,反映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49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张扬陈雨露王兴平李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7、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即城市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影响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Tt,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Tt;=Zr,bj/Zr=1Zy-,bj(i,j=1,2,3,n)(3)1.2.2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用以衡量区域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近年来在空间联系研究中应用广泛 3-35。本文对经典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基于城市总和比较优势度和城市间地理距离来测度城市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以反映不同城市间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程度。修正引力模型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表达:CikiCik2Ciki-k2Dk1-k2(4)式中:Cil-2表示城

18、市kj与k2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Cii和Cik2分别代表城市k和城市kz的总和比较优势度,D1-k2为两个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1.2.3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描述网络整体形态、特性和结构的分析方法,近年来被引人区域网络组织结构分析,考察区域内部节点间的关系、位置、角色等特性 2 6.6-37。本文选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核心一边缘模型及凝聚子群等指标进一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的结构与演变特征。其中,中心性从城市单体和城市网络两个尺度进行考察,分别通过点度中心度和点度中心势衡量城市单体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城市网络的整体紧凑程度。核心一边缘模型用以反映城市单体在城

19、市网络中的核心程度。凝聚子群主要用于寻找城市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经常的或者积极的关系所构成的成员子集,在本研究中主要通过CONCOR算法,利用外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度度量凝聚子群。以上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参见文献 38。1.3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中产业门类、大类的划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保持一致研究涉及的各产业就业人口规模数据来源于2 0 1 1 年、2 0 2 1 年的四川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考虑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公路,地理距离数据用在高德地图上查到的两个城市间最短公路里程表示。本研究数据处理平台主要为ArcGIS

20、 10.2 和 Ucinet 6.0。2研究结果2.1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采用公式(1)一(3)对1 6 个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2 0 1 0年、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个城市总和比较优势度(图1)。可以看出,重庆市、成都市总和比较优势度分别达到2 4 0 0 和1 2 0 0 以上,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名。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基础雄厚、产业发展水平高,具有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重庆市更是凭借其体量大的优势位居总和比较优势度第一名。达州市、宜宾市、绵阳市、南充市、泸州市、广安市、德阳市、内江市、自贡市、遂宁市、乐山市、眉山市、资阳市等

21、1 3个地级市的总和比较优势度均在2 0 0 50 0 之间,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与重庆市、成都市存在较大幅度的差距,反映出该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缺少次级中心城市。雅安市总和比较优势度低于2 0 0,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最弱主要原因是雅安市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小,且部分地区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2 0 1 0 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整体呈现增强趋势,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在内的1 3个城市的综合比较优势度有所提高。重庆市、成都市综合比较优势度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表明产业发展仍处于向核心城市集聚的阶段。仅自贡市、内江市、资阳市3

22、个地级市的总和比较优势度略有降低。其中,自贡市、内江市作为西部老工业城市的代表,其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的降低反映了两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阵痛”;而资阳市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降低的部分原因是2 0 1 7 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原资阳市代管的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2产业空间联系强度采用公式(4)计算2 0 1 0 年、2 0 2 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分别得到1 2 0个关联区间,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由图2 和图3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城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产业空间联系密度高的地区主要为重庆市、成都市及与两市相邻的地级市

23、。在2 0 1 0年、2 0 2 0 年产业空间联系各个关联区间中,重庆市一成都市关联区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最大,分别达到9 555和12684;除了重庆市一成都市关联区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超过50 0 0 的关联区间均为重庆市、成都市与其相邻的地级市,如重庆市一广安市、成都市一眉山市;在经济圈内部1 6 个城市中,30002010年25002020年2000150010005000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达州市雅安市资阳市安市图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总和比较优势度50PLANNINGANDCONSTRUCTION规划与建设现代城市研究

24、2024.039个城市(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的首位联系城市是重庆市,7 个城市(重庆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的首位联系城市是成都市。1 4 个地级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较弱。除了空间距离较小(约50km)的绵阳市一德阳市关联区间,其余关联区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均在2500以下,且除了宜宾市一内江市关联区间,空间不相邻的地级市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均低于1 2 50;位于经济圈菱形结构东北和西南顶点处的达州市和雅安市与其他地级市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均低于1 2 50。以上结果表明,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主要受产业结构、规模以

25、及城市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组成关联区间的城市对的产业辐射能力越强、空间距离越近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动。2010一2 0 2 0 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增加的关联区间有8 8 个,其中增幅超过2 0%的有2 0 个,分别是重庆市一成都市、成都市一绵阳市、成都市一南充市、成都市一德阳市、成都市一达州市、成都市一雅安市、重庆市一达州市、成都市一遂宁市、成都市一广安市、成都市一眉山市、重庆市一南充市、成都市一乐山市、成都市一泸州市、南充市一达州市、重庆市一雅安市、南充市一雅安市、绵阳市一达州市、绵阳市一雅安市、广安市一达州市、广安市一雅安市。增幅明显的关联区间主要涉及成都市(1 1 次)雅安市(5

26、次)、达州市(5次)重庆市(4 次)南充市(4 次),表明伴随着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以上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空间联系得到加强。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的增加最为显著,说明成都市在产业发展N075150km重庆市E达州市雅安市资阳市S绵阳市达州市德阳市南充市成都市文市成都市周山市眉山市雅安市重庆市乐山市自安南充市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内江市产业空间联系强度泸州市-0625625125012505000遂宁市绵阳市德阳市图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产业空间联系强度(2 0 1 0 年)注:地图来源为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审图号为GS(2 0 2 3)

27、2 7 6 7 号。下同。重庆市075150kmE达州市雅安市资阳市S绵阳市达州市德阳市南充市耳成都市安市周山市眉山市成都市雅安市重庆市乐山市南充市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内江市产业空间联系强度泸州市遂宁市0625625125012505000绵阳市德阳市图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产业空间联系强度(2 0 2 0 年)51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张扬陈雨露王兴平李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方面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联系强度降低的关联区间有32个,降幅明显(下降超过1 0%)的有8个,分别是内江市一自贡市、内江市一资阳市、宜宾市一内江市、自贡市一资阳市、泸州市一内江市、

28、乐山市一内江市、眉山市一内江市、德阳市一内江市。降幅较大的关联区间主要涉及内江市(7 次)、自贡市(2 次)和资阳市(2 次)等人口流失率较高的持续收缩型城市 39。这些城市在该阶段的产业发展出现一定的衰退,与其他部分城市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略有下降,与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下降的成因类似,内江市与自贡市在该阶段经历了产业转型的困境,而资阳市主要受经济强县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的影响。2.3产业空间联系网络结构2.3.1网络中心性在城市网络尺度,2 0 1 0 年、2 0 2 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点度中心势分别为334 1.4 7 和38 9 2.1 6,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网络

29、趋于紧凑,其整体中心性在2 0 1 0 一2 0 2 0 年期间得到提高。在城市单体尺度,2 0 1 0 年、2 0 2 0年点度中心度最高的城市为重庆市和成都市,均在4 50 0 0 以上,与第3名的南充市拉开较大差距(表1),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表现为以重庆市、成都市为中心节点的增长极辐射模式。雅安市2 0 1 0 年、2020年的点度中心度分别为5331.4 5和6 4 8 2.38,远低于重庆市、成都市及其他地级市,其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除雅安市以外的1 3个地级市的点度中心度均在1 0 0 0 0 2 50 0 0 之间,中心性位于中间层级。在研究期内,仅自贡市、资阳

30、市的点度中心度有所下降,两市存在产业发展受阻的问题。重庆市、成都市点度中心度提高幅度高于其他1 2 个地级市,表明在该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网络中心节点(重庆市、成都市)的中心性持续增强。2.3.2核心一边缘结构2010年、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核心度如表2 所示。按照核心度大小,可以将整个网络划分为2 个圈层:一是核心区(核心度 0.4),包括重庆市、成都市这两个城市;二是边缘区(核心度0.4),包括绵阳市、自贡市、南充市、宜宾市、内江市、资阳市眉山市、广安市、达州市、泸州市、德阳市、遂宁市、雅安市、乐山市等1 4个地级市。位于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城市核心度差距较

31、大,与其他经济区相比,缺少位于半边缘区的次级城市 2 3.4 0。在研究期内,重庆市、成都市的核心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而除绵阳市以外的1 3个地级市核心度均有所下降,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一边缘结构相对稳定,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界限变得更加明显。2.3.3凝聚子群根据产业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应用凝聚子群分析将经济圈内各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群,每个子群是联系紧密的经济组团。如图4 所示,2 0 1 0 年、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均可划分为4 个子群组织,以重庆市和成都市为核心的2 个子群城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高于其他2 个子群。2 0 1 0 年划分的4 个子群中“重庆市一南充市一广

32、安市一泸州市一达州市一内江市”为“重庆+川东北+部分川南城市组团,以重庆市为核心,表明川东北地区城市和部分川南地区城市在产业空间联系方面与重庆市的联系更为紧密。“成都市一乐山市一宜宾市一雅表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点度中心度2010年2020年点度中心点度中心点度中心点度中心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度度度度1重庆市64240.029德阳市16227.89一重庆市74006.119眉山市16648.452成都市47866.0010自贡市15686.612成都市59904.7810内江市16641.543南充市19745.9311广安市15377.493南充市23556.6311

33、资阳市16130.134宜宾市19189.2512眉山市15064.604绵阳市20975.4012达州市15630.975内江市16227.8913达州市12862.545宜宾市19860.8513自贡市15031.986绵阳市17998.8014遂宁市12625.046德阳市18372.8414遂宁市14367.227泸州市12625.0415乐山市12344.207泸州市18078.9115乐山市13361.098资阳市18505.3416雅安市5331.458广安市17695.4816雅安市6482.38表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核心度2010年2020年排序城市核心度排序城

34、市核心度排序城市核心度排序城市核心度1重庆市0.5669眉山市0.1981重庆市0.6569德阳市0.1542成都市0.42110广安市0.1972成都市0.48410自贡市0.1523绵阳市0.20711达州市0.1923绵阳市0.21611遂宁市0.1434自贡市0.20612泸州市0.1884内江市0.19012泸州市0.1425南充市0.20513德阳市0.1785宜宾市0.17413眉山市0.1316宜宾市0.20314遂宁市0.1766南充市0.16714资阳市0.1307内江市0.20115雅安市0.1547广安市0.16415雅安市0.1258资阳市0.19916乐山市0.13

35、68达州市0.16016乐山市0.075221重庆市重庆市南充市南充市广安市广安市泸州市泸州市达州市达州市内江市自贡市自贡市遂宁市遂宁市内江市眉山市宜宾市成都市乐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宜宾市成都市雅安市绵阳市绵阳市德阳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资阳市图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 6 个城市凝聚子群(左:2 0 1 0 年;右:2 0 2 0 年)52PLANNINGANDCONSTRUCTION规划与建设现代城市研究2024.03安市一绵阳市”子群为“成都平原城市+部分川南城市组团”,以成都市为核心,囊括了成都平原地区的4 个城市和川南地区的宜宾市;“德阳市一资阳市”子群虽然位于成都平原地区,但两市产业发展水

36、平相对较低,与“成都平原城市”联系不够紧密。而“自贡市一遂宁市一眉山市”子群涉及成渝中轴、成都平原地区、川南地区的3个地级市,地理位置较近,相互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较大。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了以川南地区城市为主的“自贡市一遂宁市一内江市一宜宾市”子群,为“遂宁+部分川南城市组团”。“重庆+川东北+部分川南城市组团”范围由于内江市被划出而有所减小。成都平原地区的7个城市被划分为“成都市一乐山市一雅安市一绵阳市”和“德阳市一眉山市一资阳市”2 个子群。在研究期内,四川省内的1 5个城市子群划分逐渐与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 0 1 4 一2030)城镇空间结构趋于一致,重

37、庆市与川南地区的产业空间联系紧密程度略有下降。2 0 2 1 年1 1 月印发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德阳市一眉山市一资阳市”子群整体纳人成都都市圈,有助于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2 0 2 2 年8 月印发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也将川东北的广安市纳人,将有利于广安市接受来自重庆市的经济辐射。3结论与讨论通过对2 0 1 0 年、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城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产业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的一系列分析,总结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演变的特点: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与相邻地级市之间具有较大的产业发展联系强度,

38、且在研究期间仍有较大幅度提升;1 4 个地级市之间产业发展层级结构不明显且提升幅度较小,自贡市、内江市、资阳市等3市的产业发展对外辐射能力与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甚至略有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空间联系网络表现为以重庆市、成都市为中心节点的增长极辐射模式,在研究期内趋于紧凑,重庆市、成都市的中心性得到加强;以重庆市、成都市为核心区,1 4 个地级市为边缘区的核心一边缘结构相对稳定,但缺少位于半边缘区的次级中心城市。2 0 1 0 年、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均可划分为4 个子群,以重庆市和成都市为核心的2 个子群内部产业空间联系更为紧密;在研究期内,四川省内1 5个城市的子群划分逐渐

39、与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 0 1 4 一2030)所规划的城镇空间结构趋于一致,随着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实施,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担负着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重要使命。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对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的优化,从提升产业空间联系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成都市产业对外辐射能力,带动经济圈内部其他城市产业发展;培育成渝中轴、川南地区次级中心城市,促进经济圈发展由增长极模式转向点一轴发展模式;完善跨行政

40、区城市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产业空间联系紧密的重庆与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应对城市收缩,引导自贡市、内江市等收缩型城市进行科学的合理定位与产业升级,融人区域协同发展。作为一种紧密的经济网络组织,经济圈的经济产出不仅取决于城市个体的产业发展,还体现在城市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等网络结构形式。本文基于“流空间”理论,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出发,应用投人产出模型、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 0 1 0 2 0 2 0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弥补了已有研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缺少关注的不足,也可为产业空间联系视角下经济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然而,基于重庆市特殊的行政区划及部分

41、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进行产业空间联系相关指标测算时未对重庆市进行进一步的区域划分,可能会对重庆市内部区域及其与四川省1 5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有所忽略。此外,本文虽然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探究,但未对影响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驱动因子进行深人分析,在未来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I涂建军,况人瑞,毛凯,等.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J.经济地理,2 0 2 1,4 1(7):50-6 0.2黎小龙.人均GDP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化探究【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 0 2 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 4区域规划与城市

42、经济).2 0 2 1:4 58-4 7 1.3冯兴华,钟业喜,陈琳,等.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J.经济地理,2 0 1 6,36(6):1 8-2 5.4GARRISON C B,PAULSON A S.An entropymeasure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economic activityJ.Economic geography,1973,49(4):319-324.5NEFFKE F,HENNING M,BOSCHMA R.How do regions diversify over time?Industryrelatedn

43、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rowthpaths in regionsJ.Economic geography,201l,87(3):237-265.6MARCONE,PUECHF.Atypologyof distance-based measures of spatialconcentrationJ.Regional science&urbaneconomics,2017,62:56-67.7卓蓉蓉,余斌,曾菊新,等.湖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变与经济空间战略效应 J.经济地理,2 0 1 8,38(3):37-4 5.8米楠,卜晓燕,米文宝.宁夏六盘山区县域经

44、济空间结构演化 J.经济地理,2 0 1 5,35(4):4 0-4 6.9傅钰,钟业喜,冯兴华.中国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J.世界地理研究,2 0 1 6,2 5(4):1 1 1-1 2 1.10汪雪,葛幼松.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53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角1张扬陈雨露王兴平李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发,2 0 1 8,37(1):31-36.11郭恒梅,马晓冬,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准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中心性测度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 0 2 0,36(2):34-4 1.12王胜今,杨鸿儒.我国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

45、间格局演变研究 J.人口学刊,2 0 1 9,4 1(5):35-4 4.13JCASTELLS M.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MOxford:Blackwell,1996.14程利莎,王士君,田俊峰,等.基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数据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J.地理科学2 0 2 1,4 1(8):1 4 58-1 4 6 8.15胡国建,陆玉麒,吴小影,等.基于企业间联系视角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J.人文地理,2 0 2 1,36(2):1 4 6-154.16显静,赵新正,李同昇,等.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

46、较研究 J.经济地理,2 0 1 9,39(5):9 2-1 0 0.17敬博,李同昇,温伯清,等.基于地形因素的秦巴山区人口一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J.地理科学,2 0 2 0,4 0(5):7 9 3-8 0 3.18张雅杰,金海,谷兴,等.基于ESDA-CWR多变量影响的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J.经济地理,2 0 1 5,35(3):2 8-35.19沈惊宏,余兆旺,石张宇,等.多尺度的泛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J.经济地理,2 0 1 6,36(2):1 9-2 6.20丁志伟,黄茗,谢慧钰,等.中原城市群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经济地理,2 0

47、 1 9,39(1 1):6 0-6 8.21马芳芳,董俊骜,丁志伟.基于抖音电商指数的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1,51(2):1 4 9-160.22曾冰.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J.地理科学,2 0 2 0,4 0(6):9 0 0-9 0 7.23闫东升,杨槿.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J.地理科学进展,2 0 1 7,36(7):8 2 0 8 31.24吴常艳,黄贤金,陈博文,等.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 J.经济地理,2 0 1 7,37(7

48、):7 1-7 8.25姚作林,涂建军,牛慧敏,等.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 J.经济地理,2 0 1 7,37(1):8 2-8 9.26彭芳梅.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基于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的实证分析 J.经济地理,2017,37(12):5764.27龚亮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N.光明日报,2 0 2 0-1 1-0 9(0 5).28孙东琪,张京祥,胡毅,等.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J地理科学,2 0 1 3,33(9):1 0 4 3-1 0 50.29宋吉涛,赵晖,陆军,等,

49、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 J.地理科学进展,2 0 0 9,2 8(1 1):9 32-9 4 3.30吴培培,朱小川,王伟.长江经济带十大城市群内部城市间产业联系对经济产出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间投人产出引力模型方法 J.城市发展研究,2 0 1 7,33(2 4):4 7-55.31LEONTIEF W.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StatesJ.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36,18(3):105125.32宁思雨,黄晶

50、,汪志强,等.基于投人产出法的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湖北省为例 J.地理科学进展,2 0 2 0,39(3):4 2 0-4 32.33张艺川,胡萌,李红.基于CiteSpace的引力模型研究进展及其热点问题综述:经济地理视角下的文献对比分析 J.世界地理研究,2 0 2 3,32(1):1 30-1 4 0.34周园,曹威威,杨迅周,等,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黄河下游沿岸城市空间联系特征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2 1,4 0(6):6 3-6 8.35韩艳红,陆玉麒.南京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演化研究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1 4,2 3(1 2):1 6 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