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卷KAIJUAN马氏文通的主要贡献及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黎周佳诺文建设2 0 2 4.0 3清末学者马建忠是一位有深厚国学基础且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汉语语法学家,他撰写的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近代中国首部成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建忠同时又是一位外交家,他立足于印欧语法框架,在吸纳和批判清代训学关于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论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汉语语法框架,系统论述了自已关于语法的见解,并搭建了中西方语法沟通的桥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文通的内容及贡献,总结其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一、文通的主要贡献我国汉语的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直到封建社会末期
2、都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语法科学,但事实上,语法长期渗透在汉语实践中,人们对语法也有特殊的感受。譬如,在经传释词的过程中,古人对句子结构、语序、虚词、实词、动词等内容都有论及。2 马建忠在总结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参照西方语法理论,完成了文通一书。全书结构完备、内容丰富,分为上下两册,共计十卷,主要包括“正名”“字类”“句读”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建忠以自已掌握的拉丁文法知识来研究汉语典籍蕴含的语言规律,从而成就了中国首部语法学著作。其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详细的字类划分。文通有述:“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神情也。而经传中实字易训,虚字难释。”3 1 马建忠重点强调
3、了字类划分对语法的重要性,基于语法角度将汉语的字类划分为实字和虚字两类,并指出两类字不同的作用。4 纵观文通全书,作者针对字类作了重要的界说,这对后世的语言研究有重要影响。马建忠将实字分为“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类,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四类,并在这些类别下面又细分了更多字类。可见,文通中创建的汉语词类系统包含的内容已经非常完备,其关于字类的阐述很好地把握住了汉语的特点。二是关于句读的开创性研究。在汉语句子中,“句”是指语意相对完整的一段,而“读”则是指还未表达完意思且能停顿的更小一段。从文通中关于句读的论述来看,作者将句读置于更高的地位,我们甚至可以将句
4、读理论视作整本书的核心。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句读的“奥秘”所在。从汉语表达来看,要将各个分散的字、词组成语句,才能够表达人的思想内容。语言要成为表达意思的工具,除了将词语链接成语句外,还要使不同的概念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使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因为句法通过句读来体现,而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集中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所以文通用了大量篇幅论述句读。三是系统揭示了语法研究的规律。马建忠撰写文通的主要动机在于探索自有文字以来还开卷吧二口没有解决的语言方面的“奥秘”,即深不可见的语法研究规律,因而文通在整个语法史上作出了竿路蓝缕的开创之功。马建忠认为语法并不神秘且有规律可循,因而语法知识的学习
5、也是有规律的,文通所讲的语法知识都是“可授受”的。他在文通的序中明确提出要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来研究语法,并借鉴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归纳了汉语语法的规律。这些规律都在文通中有所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语法学新道路。二、文通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一是要树立“语法有用”的意识。文通的问世,意味着汉语语法体系已经建立,不仅能够解释汉语语法事实,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语法意识得到了强化。随着汉语语法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人建设人们对汉语语法也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5 启功先生曾在汉语现象论丛中讲述语法的价值,他讲道:“那些一读就感觉非常别扭的句子在讲课中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用语法知识向学生解释,
6、不仅学生听懂了,我自已也提升了,所以我始终相信语法知识是真有用的。”6 对于当代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不能弱化语法教学,更不能丢弃语法,而要树立“语法有用”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二是传授语法知识而不盲从语法。文通的出现,是人们理性认识语言领域客观存在的规律的具体体现。这一认识的改变,是质的飞跃的过程,而这种认识又能反作用于语言实践,使感性的语言交际上升为理性的语言交际。但要意识到,理性认识不能脱离感性认识,二者各具优势,只有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汉语本身就更强调语感的培养,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而忽视语感,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可见,教师既不能盲从语法的价值
7、,又不能轻视语法教学,而是要结合课标、教材关于语法教学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将语法知识合理渗透于中学语文教学。三是引导学生总结语法规律。文通的后序中讲道:“西文有一定之规矩,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经籍虽亦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遂使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才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而道无由载,理不暇明。”7 这段话充分表明:海量的典籍中蕴含了大量的“规矩”,但因为长期不重视从经典中揭示规律,导致祖先的智慧结晶被消磨掉。因此,教师除了重视语法教学,更要善于总结语法规律,通过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知识。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教不教语法知
8、识,而在于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讲授知识。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时代,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其他素养的基础所在,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汉语语法的规律,最终达到顺利运用语法知识的目标。留参考文献白兆麟马氏文通对清代经学家语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1(4).2彭传华马氏文通与中国近代语言哲学的开新J.社会科学战线,2 0 2 1(8).37马建忠.马氏文通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245.4唐子恒.马氏文通研究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5:1 7 4.5戚晓杰.马氏文通语言学价值的现代反思 .东方论坛,2 0 1 0(6).6启功.汉语现象论丛 C.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2.8贾君芳,王盛苗.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法知识教学观 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 0 2 2(1)【本文系2 0 2 0 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社会公益服务实践类一般资助项目“推普助力脱贫一一湖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编号:2 0 2 0 SJPD3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