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
新建年产3万吨高纯电解锰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株洲市环境保护研究院
协作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2012年12月
目 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1.1项目建设地点 1
1.1.2建设背景 2
1.2项目概况 2
1.2.1建设内容及规模 2
1.2.2生产工艺 2
1.2.3建设周期和投资 4
1.3项目选址合理性及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4
1.3.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4
1.3.2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5
1.3.3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5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6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6
2.1.1地表水环境 6
2.1.2地下水环境 6
2.1.3大气环境 6
2.1.4声环境 6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
2.2.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6
2.2.2地下水评价范围 6
2.2.3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7
2.2.4声环境评价范围 7
2.2.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7
2.2.6风险评价范围 8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9
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9
3.1.1污染物类型 9
3.2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 12
3.2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 12
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4
3.3.1地表水环境 14
3.3.2地下水环境 14
3.3.3生态环境 14
3.3.4大气环境 14
3.3.5声环境 15
3.3.6固体废弃物 15
3.4污染防治措施 16
3.4.1废气 16
3.4.2废水 16
3.4.3噪声 20
3.4.4固废 21
3.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1
3.5.1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 21
3.5.2风险防范措施 22
3.5.3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24
3.6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24
3.7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24
3.8防护距离内涉及的搬迁问题 24
3.9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5
3.9.1环境监测计划 25
3.9.2环境管理制度 27
4公众参与 29
4.1公开环境信息情况 29
4.1.1信息公开次数 29
4.1.3信息公开方式 31
4.2公众意见征求 31
4.2.1公众意见征求形式 31
4.2.2公众意见征求次数 32
4.2.3公众意见征求范围 32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32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32
4.4.1环评信息公示调查统计 32
4.4.2问卷调查统计 32
4.4.3公众意见归纳及处理 35
4.4.4对公众调查意见的回应 36
4.4.5公示反馈情况 37
4.5结论与意见 37
4.5.1结论的合理性分析 37
4.5.2公众参与调查小结 38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9
6联系方式 40
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万吨高纯电解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项目建设地点
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5日,拟建厂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境内的循环经济园综合园区的硫化工区内,是一家新成立的以电解锰及锰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股份制公司。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详见图1.1-1。
1.1.2建设背景
为了保持中国电解锰工业持续、稳定地发展,近年来,我国研究开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两矿一步法”生产工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二矿一步法”是用二氧化锰矿粉和硫铁矿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硫酸锰的一种方法。环科实业有限公司联合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对两矿一步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小试、中试,目前两矿一步法浸出工艺技术成熟。广西桂平等地储藏着大量的低品位氧化锰矿,通过先进的选矿技术可提高品位,再加上项目建设地云浮储藏有丰富的优质硫铁矿资源,如果采用“两矿一步法”生产工艺技术,将其通过湿法浸出并制备出合格的电解液,进行高纯电解锰的生产无疑将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使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利用氧化锰矿制取高纯电解金属锰的小试、中试,目前试验已获得成功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专利号:CN101787546 B),该技术成果将作为年产3万吨高纯电解锰生产工厂设计的技术依据。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内容及规模
采用改进的“两矿一步”法,建设电解锰生产线2条,形成主产品金属锰30000吨/年、副产品石膏186077吨/年和阳极泥1667吨/年的生产能力。
1.2.2生产工艺
1.2.2.1电解锰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以二氧化锰矿为主要原料生产高纯电解锰。
传统电解锰生产基本采用的是以碳酸锰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对金属锰的需求连年攀升,使得碳酸锰资源日渐枯竭,目前碳酸锰矿源的Mn含量从以前18~20%下降到了9%~14%之间,每吨产品产生的废渣达到10吨以上,大大高于国家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标准Ⅲ级7.5吨/吨的最低标准。因此寻找新的高锰含量的矿源替代较低锰含量的碳酸锰已成为金属锰发展新的方向。而根据我国锰矿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二氧化锰矿资源替代碳酸锰生产电解锰的“二矿一步法”是电解锰发展的趋势。“二矿一步法”是用二氧化锰矿粉和硫铁矿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硫酸锰的方法。由于二氧化锰矿粉和硫铁矿在常温下反应速率较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浸出率,必须在较高温度下反应(≥90℃),而带来的问题是高温蒸汽带来的外来水造成水系膨胀,而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本项目对传统的“二矿一步法”进行改进,采用高浓度制液及石灰中和阳极液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自有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010142996.1)的独特工艺。本项目可溶性锰回收率达到85%,每吨产品产生的废渣量约5吨,大大降低了废渣量。
本项目采用改进的“两矿一步法”工艺生产。利用硫铁矿作为二氧化锰矿的还原剂,经浸出、中和、压滤、电解、钝化清洗等过程制得产品。
具体生产工艺和产污流程见图1.2-1。
锰产品
废水
烘干、剥离
氨
废水
净化
废水
石灰石粉
阳极液
阳极泥
钝化、清洗
金属锰
净化剂
石膏
去化合
阳极液
中和
阳极液
过滤
去中和
阳极液
阳极液
合格液
FeS2矿粉
滤渣
直接蒸汽
电解
石灰石粉
硫酸雾、粉尘
中和
混合
压滤
中和
浸出液
浸出、化合
MnO2矿粉
浓硫酸
图1.2-1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
1.2.2.2锰渣预处理工艺
电解锰渣在送到水泥厂作原料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车间位于压滤车间一层。
锰渣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图1.2-2 锰渣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本项目产生的电解锰渣量为147899t/a(含水率25%),折合干渣约为11万t/a,电解锰渣的预处理包括洗渣和固化两个工序。
洗渣回收硫酸锰采用硫酸锰高温结晶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92604.0。固化采用行业内成熟的用石灰除铵固锰技术。
1.2.3建设周期和投资
本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本项目建设投资30597万元,环保投资为9700万元,占总投资的18.3%。
1.3项目选址合理性及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1.3.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境内,属于《云浮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综合园区的硫化工工业区的用地范围。项目位于循环经济示范区综合园区东南角,与原来规划位置相一致,符合相关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1.3.2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云安县“年产20万吨电解锰和100万吨硫酸项目”已列入2011年12月31日发布的《印发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通知》(粤府〔2011〕153号)中《粤北规划》省重点项目,属于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且远离西江水源保护区陆域保护区。本项目符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26号)文件要求。
项目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可控制运营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各类污染物均实现达标排放,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也能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项目实施与《云浮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是相协调的。
本项目位于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属硫化工的补链产业,符合《云安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云浮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
1.3.3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生产规模达到30000吨/年(B 级产品),化合槽有效容积为350 m3,滤渣中水溶锰浓度为1.2%,电耗7000千瓦·时/吨,可溶性锰回收率达到85%,生产新水耗量2.99吨/吨产品,滤渣量产生量4.93吨/吨产品。本项目各项指标符合《电解金属锰行业准入条件(2008 年修订)》相关规定。
本项目是以低品位二氧化锰矿为原料, 硫铁矿作为还原剂,属鼓励推广的新技术。本项目电解锰二氧化硒用量为1.2千克/吨产品,滤渣中水溶锰浓度1.2%,锰渣二次压榨含水率低于25%,采用废水处理工艺为硫酸亚铁法+离子交换法回收铬、锰资源,以锰渣为原料制砖和生产水泥辅料,对锰渣进行综合利用,可见,本项目符合《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关规定。但是建议该项目加快实现无钝化或无铬钝化、无硒电解等工艺。
本项目不属于《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中的鼓励、限制、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地表水环境
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本项目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各评价水体能符合水环境功能要求,即蓬远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项目附近西江段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要求。
2.1.2地下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为西江云浮云安地下水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水质目标为II类。通过历史资料及现状补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大多数监测点位中氨氮、锰指标超出II类水质标准,锌、总硬度、镉、铅在个别点位超标,其他指标基本能达到II类水质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
2.1.3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该评价区内各测点SO2、NO2的小时浓度和PM10的日均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NH3、硫酸雾的小时浓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要求,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其他指标如TVOC、氟化物等远低于评价标准。
另外,从2010年至2012年云安县城区常规监测资料可知,近三年来云安县TSP月均值维持在0.022-0.04之间,年均值维持在0.031-0.35之间; SO2月均值维持在0.014-0.019之间,年均值维持在0.016-0.018之间;NO2月均值维持在0.03-0.038之间,年均值维持在0.033-0.37之间。对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TSP、SO2及NO2年均值均能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月均值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近三年云安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不大,能保持稳定达标的状态。
通过现场调查,近两年评价区域没有新上马同类型的大型工业企业项目,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不大,本报告采用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
2.1.4声环境
由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可知,拟建址周围边界、项目中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茅坪坑村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可见项目拟建址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2.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蓬远河:循环经济示范区综合污水处理厂上游 500m至西江口;
西江:蓬远河汇入口上游 500m至下游1000m。
2.2.2地下水评价范围
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范围内。
2.2.3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锅炉排气筒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范围内。详见图2.2-1所示。
图2.2-1 大气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2.2.4声环境评价范围
声环境评价范围厂区边界外200m包络线以内的范围。
2.2.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 19-2011)的规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本项目的占地范围。
2.2.6风险评价范围
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则》(HJ/T169-2004)有关规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一级,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5km的圆形范围,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与地表水评价范围一致。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3.1.1污染物类型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3.1.1.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大气污染源包括有组织排放的燃煤锅炉废气、化合废气、洗渣排氨气、油烟废气,无组织排放的氨气、粉尘。
表3.1-1 项目有组织废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污染源名称
废气量
(Nm3/h)
污染物
产生情况
排放情况
去除率
(%)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量(t/a)
化合废气
12000
硫酸雾
(以H2SO4计)
464
44
23
2.2
95
锅炉废气(平均)
36605
SO2
916
265.7
137
39.6
85
NO2
320
92.7
128
37.08
60
烟尘
13814
4006.1
13.8
4
99.9
洗渣排氨气
24000
NH3
108.8
20.68
1.09
0.207
99
表3.1-2 项目油烟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人数
用油指标
(g/人•d)
耗油量(t/a)
油烟产生量(t/a)
油烟排放量(t/a)
600
30
5.94
0.17
0.025
根据工艺设计,无组织废气污染负荷汇总见表2.4-7。
表3.1-3 项目无组织排放量
编号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
产生量(t/a)
治理措施与效率
排放量(t/a)
1
氨水制备
氨气
1.59
抽风排放
1.59
2
电解槽
氨气
0.33
抽风排放
0.33
3
矿粉进料扬尘
粉尘
43860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99%
4.39
4
煤场扬尘
粉尘
1.21
洒水保湿
1.21
3.1.1.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水污染源包括生产废水、洗渣废水和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包括工艺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抛光和洗板废水、钝化废水、阴极板冲洗废水、锰渣渣场渗滤液、锅炉外排水、冷却水,可分为三部分废水:高浓度钝化废水、中浓度阴极板冲洗废水及其它废水。第一股钝化废水产生量30 m3/d,主要污染成分为高浓度的Cr6+及较高浓度的Mn2+和NH3等;第二股阴极板洗涤水产生量182 m3/d,主要污染成分为较高浓度的Cr6+、Mn2+和NH3等;第三股车间产生的地面冲洗水、工艺清洗水、抛光洗板废水、渣场渗滤液、锅炉废水等其它废水总量为388 m3/d,主要污染成分为较低浓度的Cr6+、Mn2+和NH3-N等。
锰渣预处理时将产生高浓度洗渣水,主要来源于两次洗渣工艺和固化压滤工艺,每部分用水量为200 m3/d,各自循环使用,待人工监测硫酸铵浓度达到100-110g/L,锰含量达到11.5-12g/L时间断排放,排水周期为3天,平均每天排水量200 m3/d,主要含有硫酸锰和硫酸铵,经高温结晶后全部回用于洗渣工艺,不外排,硫酸锰回收率为99.3%,硫酸铵回收率为98.2%。
表3.1-4 生产废水污染负荷
来源
水量
COD
SS
Cr6+
Mn2+
NH3
钝化废水
产生量(t/a)
9900
1.0
1.5
9.9
0.5
0.5
排放量(t/a)
0
0
0
0
0
0
阴极板洗涤水
产生量(t/a)
60060
18.0
6.0
3
3
1.2
排放量(t/a)
0
0
0
0
0
0
其它废水
产生量(t/a)
128040
64.0
12.8
1.3
3.8
0.6
排放量(t/a)
0
0
0
/
0
0
表3.1-5 洗渣废水污染负荷情况
污染物
COD
SS
NH3
锰
处理前
产生浓度(mg/L)
150
200
14875
20864
产生量(t/a)
9.9
13.2
981.8
1377
处理后
排放浓度(mg/L)
0
0
0
0
排放量(t/a)
0
0
0
0
表3.1-6 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
污染物
COD
BOD5
SS
氨氮
处理前
产生浓度(mg/L)
250
150
200
20
产生量(t/a)
4.46
2.67
3.56
0.36
园区污水厂处理后
排放浓度(mg/L)
40
20
20
8
排放量(t/a)
0
0
0
0
3.1.1.3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
主要噪声源有鼓风机、引风机和各种泵类电机、锅炉等,噪声强度在70~90 dB(A)之间
表3.1-7 项目主要噪声源情况
设备名称
噪声值,dB(A)
数量(台)
位置
鼓风机
85-90
1
锅炉房
引风机
85-90
1
锅炉房
冷却塔
70-80
3
循环水站
锅炉
70-85
1
锅炉房
各类生产用泵
70-90
19
生产车间
3.1.1.4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
固体废物主要是锰渣、铬泥、废水处理站污泥、锅炉灰渣和员工生活垃圾等。
表3.1-8 固体废物类别及处置措施
序号
项 目
产生量(t/a)
固废性质
排放量(t/a)
处理处置措施
1
锰渣
147899
II类一般工业固废
0
建立渣库、单独堆放定期供给水泥厂综合利用
2
含铬污泥
12.5
危废(HW21)
0
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
生产废水处理站污泥
212
一般固废
0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
4
锅炉粉煤灰、炉渣
8571
一般固废
0
水泥厂利用,或外售砖厂
5
生活垃圾
99
一般固废
0
交环卫部门处置
3.1.1.5污染物排放汇总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见表3.1-9。
表3.1-9 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污染物
产生量(t/a)
消减量(t/a)
排放量(t/a)
大气污染物
SO2
265.7
226.1
39.6
NO2
92.7
55.62
37.08
烟尘
4006.1
4002.1
4
硫酸雾
44
41.8
2.2
NH3
22.6
20.473
2.127
水污染物
COD
97.4
97.4
0
SS
37.1
37.1
0
六价铬
14.2
14.2
0
总锰
1384.3
1384.3
0
NH3
984.1
984.1
0
NH3-N
0.36
0.36
0
固废
锰渣
147899
147899
0
含铬污泥
12.5
12.5
0
废水处理站污泥
212
212
0
锅炉灰渣
8571
8571
0
生活垃圾
99
99
0
3.2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汇总情况见表3.2-1。
表01污染物排放方式及途径
项目
污染源
排放方式
排放途径
达标情况
废气
排放
锅炉废气、化合废气、洗渣排氨气、油烟废气
有组织排放
直接排放
达标
氨水制备及电解车间氨气、粉尘
无组织排放
废水
排放
生产废水
回用
不外排
达标
洗渣废水
回用
生活污水
外排
进入循环经济示范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
噪声
排放
鼓风机、引风机和各种泵类电机、锅炉
直接排放
直接排放
达标
固废
排放
锰渣
---
建立渣库、单独堆放定期供给水泥厂综合利用
达标
含铬污泥
---
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污水处理站污泥
---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
锅炉灰渣
---
水泥厂利用,或外售砖厂
生活垃圾
---
交环卫部门处置
3.2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废水不外排,渣库下游涉及的水体为蓬远河和西江,蓬远河的水质保护目标为III类,西江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
根据《关于云浮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粤府函[1998]416号),云浮市区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西江蓬远河口上游约6km处,本园区不在陆域保护范围内。西江在蓬远河口下游最近的取水口为云城区都杨镇自来水厂的取水口,距离蓬远河河口距离约15km。从肇庆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肇庆悦城镇自来水取自水库,没有取自西江。
表3.2-1 水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相对渣库位置
与渣库边界最近距离(m)
保护目标
1
蓬远河
W
50
III类
2
西江
N
直线距5.36km
河道沿程11.1km
II类
3
云城区都杨镇自来水厂的取水口
NE
项目下游26km
饮用水源保护区
(2)大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云浮市环科实业有限公司拟在本项目旁边新建一个30万吨硫酸厂,硫酸在本项目旁边生产,不需要运输;硫精矿是由云硫集团提供,云硫集团的专用运输公路已修到本项目的边界;锰矿在广西磨粉后吨包装,由广西经西江水运到六都码头,再经园区专用公路运到厂区。液氨由市场采购,运输交由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路线使用企业无权自定,根据国家相关法规,需由公安消防部门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当时的公路状况制订运输路线和启运时间。因此除液氨运输线路目前无法确定,也无法确定路线两侧环境敏感点外,其他物质运输线路两侧都是通过专用公路运输和不用运输,运输路线两侧没有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噪声和大气环境敏感目标主要关注拟建项目选址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2和图2.2-1。
表3.2-2 大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相对项目位置
与本项目用地边界最近距离(m)
人口规模
影响因素
保护目标
1
冬城村(村委)
(冬瓜坳村)
W
1404
2286
大气
大气二类
2
大洞
W
1801
155
大气
大气二类
3
中洞围
W
1536
445
大气
大气二类
4
大塘尾
SW
1272
145
大气
大气二类
5
林屋
SW
1097
150
大气
大气二类
6
大庆(村委)
SW
2020
2302
大气
大气二类
7
西水塱
NW
2030
160
大气
大气二类
8
茅坪坑村
NE
55
106
大气及声
大气二类,声2类
9
新屋地
NW
1129
176
大气
大气二类
10
道成垌
N
545
250
大气
大气二类
11
大禾山
SE
830
160
大气
大气二类
其中新屋地搬迁工作已于2012年10月前全部完成,搬迁至大庆村委天台崖;茅坪坑计划在2013年6月底完成搬迁,25户,共106人,正在进行搬迁补偿、安置等搬迁事项的协商阶段。
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3.3.1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锰渣预处理产生的洗渣废水经结晶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洗渣工艺,不外排;冷却水循环使用;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园区综合污水厂处理达标后中水回用,不外排。
本项目废水零排放,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3.2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生产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渣库采取截洪、筑坝、防渗措施,后期锰渣全部综合利用,在做好全部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的运营对当地地下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3.3.3生态环境
本项目地块植被现状主要是荒草、果林及稀疏灌草丛,植被类型简单,因此施工操作、临时堆放、施工便道等工序对该地块的生态影响甚小。
3.3.4大气环境
针对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情况,采用导则推荐的AERMOD模式进行预测计算,结果显示:在2009年全年逐时气象条件下,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SO2、NO2、TSP、硫酸雾、NH3都不会使周边的大气环境敏感目标出现超标现象。SO2、TSP、硫酸雾、NH3等网格点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锅炉平均工况时NO2没有出现超标现象,但是锅炉最大工况时,将会使NO2部分网格点的小时落地浓度出现超标现象,网格点总数为870,其中超标点9个,超标率0.01,超标点平均占标率106%,超标区面积36(公顷),超标区X向最宽处200(m),Y向最宽处1400(m),最大点坐标(2500,-1000),占标率为117.63%,主要超标区域出现在项目东南边地势较高的区域(主要为山体),该区域没有村民居住,且最大工况影响较为短暂,因此本评价认为项目上马后不会引起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3.3.5声环境
本项目采取了一系列隔声降噪等措施,从预测结果来看,本项目运行时仍会使厂界噪声值有所增加,但项目边界、周边敏感点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值没有出现超标情况,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3.3.6固体废弃物
(1)锰渣
项目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锰渣,产生量约为14.8万t/a,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Ⅱ类)。锰渣拟建中转渣库堆放,定期供应中材享达水泥有限公司作为水泥辅材使用,最终实现锰渣100%综合利用。锰渣渣库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规范建设。
锰渣预处理后定期送水泥厂,实现锰渣的“变废为宝”,从而减少侵占土地、二次污染等环境问题。
(2)含铬污泥
含铬污泥产生量约为12.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目录》,属HW21类别的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在厂区内修建专用危险固废临时堆放池,对含铬污泥进行固化,然后定期由有相关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3)生产废水处理站污泥
生产废水处理站除含铬污泥外的其它污泥产生量212t/a, 属一般工业固废,应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进行暂存,定期送交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处置
(4)粉煤灰和炉渣
锅炉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约为8571t/a,属一般废物,可供园区内水泥厂利用或外售砖厂做原料或铺路材料等。
(5)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99t/a,在指定地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填埋处理。
在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均可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不会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4污染防治措施
3.4.1废气
本项目锅炉废气处理拟采用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袋式除尘+ SNCR脱硝”对锅炉烟气进行处理,治理设施的除尘效率为99.9%、脱硫效率为85%,脱硝率60%以上。经处理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2010)B区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SO2≤400 mg/m3、烟尘≤100 mg/m3、NOx≤300 mg/m3。
化合浸出工序在投入原料的过程中产生的化合废气,主要成份为硫酸雾,经管道进入净化塔,通过二经处理,一级为阳极液洗涤器,二级为水喷淋净化塔,将酸雾吸收,同时冷却,经处理后的硫酸雾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要求(硫酸雾≤35 mg/m3)后排放。
锰渣预处理过程固化工序及高浓度洗渣水结晶处理时产生的氨气,收集后一起经SST系列GLE3-2500-8氨氮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喷淋吸收率为99%,处理达标后经15米排气筒高空排放,可以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的排放限值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氨水制备过程、电解槽等将产生少量氨气,无组织排放量约1.92t/a,车间拟多点设置风机抽排,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4-1993)二级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采用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油烟废气,将其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油烟浓度小于2mg/m3、净化效率85%以上后高空排放。
二氧化锰矿粉、硫铁精矿、碳酸钙等粉料进出料将产生扬尘,料仓均为密闭仓,顶上装有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99%,经布袋除尘器收集除尘后,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储煤场在堆料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将产生扬尘。应采取路面硬化、半封闭式储煤场、堆料表层洒水保湿、加强绿化等综合抑尘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4.2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分为三股:钝化废水、电极板洗涤废水及其它废水,三部分废水采取分质分流方式,单独处理与回用,不外排;锰渣预处理产生的洗渣废水经结晶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洗渣工艺,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循环经济示范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中水回用。
三类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如下:
(1)A类钝化废水
生产车间排放的钝化废水进入废水调匀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后,经提升泵提升至初沉池,去除悬浮颗粒物后进入缓冲池经泵提升至袋式过滤器,进行预过滤,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等。通过袋式过滤器后,出水进入到离子交换系统。离子交换系统由前置阳床+阴床+阴床+后置阳床组成,经过离子交换系统净化的废水进入回用水池回用。离子交换系统饱和后需要再生,阴床再生液可回收重铬酸,阳床再生液可回收Mn2+和Cr3+,再生废水进入B类废水处理系统。
A类钝化废水
初沉池
袋式过滤器
阳床
阴床
钝化废水调匀池
提升泵
提升泵
缓冲池
阴床
阳床
袋式过滤器
回用水池
(2)B类阴极板洗涤废水
A类离子交换再生水与阴极板洗涤水、C类浓水等一起进入废水调匀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后,经提升泵提升至pH调节池,将pH值调节至工艺控制范围,然后进入还原池,将Cr6+还原成Cr3+。再经过pH调节池调节,使废水的pH值控制要3.5-4.0,进入到循环池,再经TFS-OF膜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定时进行排泥,TFS-OF膜系统产生的浓水回流到循环池进行再次过滤,过滤液则进入缓冲池,出水进入到精密过滤器进行预过滤,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有机物杂质及颗粒物等,减低后续反应的负荷。通过精密过滤器后,出水进入到NF系统,去除高阶态的离子和微小的有机物杂质。
NF产水通过精密过滤器后,出水进入到SI-RO反渗透系统,进一步去除各类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以及溶解的无机盐类,还可截留粒径几个纳米以上的溶质。系统的浓水自流到NF工序前段的缓冲池,系统的渗透液则自流入水箱储存,出水已经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在水箱中储存后即可通过提升泵提升至车间进行回用。
NF浓水通过精密过滤器后,出水进入到SI-RO反渗透系统,进一步去除各类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以及溶解的无机盐类,还可截留粒径几个纳米以上的溶质。系统的产水自流到NF工序后段的缓冲池,系统的浓水则再经过一级SI-RO系统处理。系统的浓水自流到NF工序后段的缓冲池,浓水委外处理或蒸发脱盐。
A类再生水、B类阴极板洗涤废水、C类浓水
提升泵
废水调匀池
pH调节池
还原池
pH调节池
循环池
TFS-OF
缓冲池
提升泵
精密过滤器
循
环
液
NF
缓冲池
精密过滤器
SI-RO
提升泵
回用水池
产水
浓水
提升泵
缓冲池
浓水
产水
精密过滤器
SI-RO
提升泵
缓冲池
浓水
产水
精密过滤器
SI-RO
回收或蒸发
浓水
产水
(3)C类其它废水
车间产生的地面冲洗水、工艺清洗水、抛光洗板废水、渣场渗滤液、锅炉废水等其它废水进入废水调匀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后,经提升泵提升至pH调节池,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后进入混凝池,加入混凝剂,使其充分混凝后的废水进入到循环池,再经TFS-OF膜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定时进行排泥,TFS-OF膜系统产生的浓水回流到循环池进行再次过滤,过滤液则进入中和池和缓冲池,出水进入到精密过滤器进行预过滤,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有机物杂质及颗粒物等,减低后续反应的负荷。通过两级精密过滤器后,出水进入到SI-RO反渗透系统,进一步去除各类更微小的有机物杂质,以及溶解的无机盐类,还可截留粒径几个纳米以上的溶质。系统的浓水自流到B类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缓冲池,和B类废水一并进行后续的处理;系统的渗透液则自流入水箱储存,出水已经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在水箱中储存后即可通过提升泵提升至车间进行回用。
C类其它废水
提升泵
废水调匀池
pH调节池
混凝池
循环池
提升泵
TFS-OF
循
环
液
中和池
缓冲池
精密过滤器
SI-RO
提升泵
回用水池
产水
进入B类废水处理系统
浓水
3.4.3噪声
项目拟采用低噪机型、减振基础、消音器、变频电机、围墙等综合减振降噪措施,并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绿化树木吸声降噪,同时加强生产管理,规范操作,避免产生较大的突发性噪声。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不会对区域声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3.4.4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锰渣、含铬污泥、废水处理站污泥、锅炉灰渣和员工生活垃圾等。
(1)锰渣
项目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锰渣,产生量约为14.8万t/a,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Ⅱ类)。锰渣拟建中转渣库临时堆放,定期供应中材享达水泥有限公司作为水泥辅材使用,最终实现锰渣100%综合利用。锰渣渣库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规范建设。
(2)含铬污泥
含铬污泥产生量约为12.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目录》,属HW21类别的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在厂区内修建专用危险固废临时堆放池,对含铬污泥进行固化,然后定期由有相关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3)生产废水处理站污泥
生产废水处理站除含铬污泥外的其它污泥产生量212t/a, 属一般工业固废,应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进行暂存,定期送交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处置
(4)粉煤灰和炉渣
锅炉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约为85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