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
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试用)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二○一二·四·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试用)
分 类 总 目 录
一、《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试用)
编制与实施说明
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目录
三、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试用)条目
1 专业设置与管理
2 专业师资
3 专业设施设备
4 教学改革与创新
5 质量与效益
四、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汇总表
五、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申报表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试用)
编 制 与 实 施 说 明
一、《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试用,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结合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在遵循科学性、导向性、示范性、可操作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下,对申报重点专业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指标体系》分为二级,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9项,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各指标得分取小数点后1位,最终得分按四舍五入取整。
三、评价时限:定性指标时限一般为3学年,定量指标以评估现状为准(指标中有明确时限要求者除外)。
四、评价结论: 90—100分为优秀,达标;80—89分为良好、基本达标;79分以下为不达标。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目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总分值
1
专业设置与管理
1-1 培养目标
1-2 专业规划
1-3管理机制
1-4专业规模
10分
2
专业师资
2-1 专业负责人
2-2 师资结构
2-3 队伍建设
2-4 教师能力
28分
3
专业设施设备
3-1 校内实训基地
3-2 校外实训基地
3-3 信息资源
24分
4
教学改革与创新
4-1培养模式改革
4-2课程体系改革
4-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4-4评价模式改革
16分
5
质量与效益
5-1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5-2学生质量与社会评价
5-3社会服务效益
5-4示范作用
22分
总 分
100分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试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标 内 涵 与 分 值
评 分 说 明
资 料 要 求
1
专业设置与管理
(10分)
1-1培养目标
(3分)
1.专业方向正确、培养目标明确、重视综合能力培养;(1分)
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突出技能培养,操作性强。(2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近三年专业需求调研、论证材料;
2.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专业规划
(2分)
1.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行业企业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作用明显;(1分)
2.规划内容详实、科学、合理,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专业发展规划;
2.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及原始材料;
3.执行情况。
1-3管理机制
(2分)
1.建立了有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1分)
2.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2.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3.有关规章制度;
4.执行情况。
1-4专业规模
(3分)
1.本专业学历教育在籍学生人数为500人以上(特殊专业除外);(2分)
2.本专业面向社会的相关职业培训年均培训人次在300人次以上。(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学籍库,现场检查;
2.近三年培训名册、过程性记录等资料。
2
专业师资
(28分)
2-1专业负责人
(4分)
1.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1分)、高级技术职称(0.5分)、双师型教师;(0.5分)
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5年以上,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1分)
3.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专业发展计划方向明确,注重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教材,主动适应市场需求。(1分)
1.内涵1达标得分,不达标不得分;
2.内涵2、3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学校提供专业负责人任职和专业技术职务证明材料;
2.教科研成果证书及资料;
3.继续教育、培训等证明材料;
4.专业负责人答辩;
5.召开专业教师座谈会进行调查了解。
2-2师资结构
(8分)
1. 生师比:本专业学历教育在籍学生与专任专业教师总数之比k为30:1(可上下浮动10%),艺体类专业生师比为k为15:1;(2分)
2. 学历职称:专任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20%;(2分)
3. 双师比:专业理论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n达到80%;(2分)
4. 兼职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能手承担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兼职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10-25%,聘用时间在一年以上。(2分)
注:1.理论课教师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中职及以上学历。
2.高级技师可计入高级职称,技师可计入中级职称。
3.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含实习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同时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等可认定为“双师型”。
4.专业负责人以外的中层以上干部不计入专任教师。
1.内涵1、2、4达标得分,
不达标不得分;
2.内涵3:
A.n≥80% 得2分,
B. 60%≤n≤80% 得1分。
1.学历证书、职称证书、技能证书等原件;
2.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3.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3.学校学期总课表。
2-3队伍建设
(10分)
1. 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师资培养经费充足;(2分)
2.建立并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效果好(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2分)
3、建立并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效果好;(1.5分)
4、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深入、教师教改力度大、成效显著;(1.5分)
5. 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师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5分)
6.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梯队结构合理。(1.5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师资建设规划;
2.制度、实践记录、实践报告、培训学习记录等;
3.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资料。
2-4教师能力
(6分)
1、教师理论教学能力;(2分)
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2分)
3. 教师近5年有公开发表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主持或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主编参编正式出版专业教材。(2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听课;
2.技能考核;
3.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统计及相关材料;
4.获奖统计及相关原始材料。
3
专业设施设备
(24分)
3-1校内实训
基 地
(15分)
1.具有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且布局合理;基地功能与课程改革需求相匹配;(2分)
2.设备种类满足专业设置要求,台套数(工位数)能满足一个班学生同时演练;(4分)
3.生均教学设备值不低于:一产2000元、二产4000元、三产2000元;(不含三年级学生)(3分)
4.设备水平接近或达到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体现优秀企业文化;(2分)
5.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2分)
6.专业实验、实习开出符合大纲要求。(2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状况(含面积、功能);
2.专业实训设备一览表(设备总值、设备台数、先进性等);
3.设备使用记录、学生实训手册;
4.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验实训开出率统计表;相关学生作业;
5.实验实训设备价值清单;设备帐、卡等相关资料。
3-2校外实习
基 地
(4分)
1.建立专业对口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2分)
2、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齐备;(1分)
3.制定并落实学生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
2.校外实训管理办法;
3.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
4.对学生实训质量评价的相关资料。
3-3信息资源
(5分)
1.校园网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使用有效;(2分)
2.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教学要求,基本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2分)
3.专业文本书刊资料总量充足,不少于2册/生,利用率高。(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校园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2.校园网专业教学资源明细、容量及使用状况;
3.专业图书台账、期刊统计表;
4.现场检查。
4
教学改革与创新
(16分)
4-1培养模式
改 革
(4分)
1、依据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积极开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分)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方案;(1分)
3、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校企合作深入有效。(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模式特点介绍;
2.人才培养方案、过程性材料;
3.活动记录;
4.相关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及相关资料(实习计划、手册、总结、指导记录等)。
4-2课程体系
改 革
(6分)
1.课程结构合理,与岗位对接密切,体现岗位核心能力;(2分)
2.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进课堂,积极开设与企业要求基本同步的新课程;(1分)
3.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与岗位密切对接的专业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1分)
4.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1分)
5.教材选用科学、规范。(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课程标准;
2.有关新的教学模式的资料;
3.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材料;
4.教材选用一览表。
4-3教学方法与
手段创新
(4分)
1.积极探索与实践“行动导向”等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衔接密切;(2分)
2.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数字仿真、模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2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教学设计、演示课件、电子教案;
2.教研教改相关记录;
3.相关论文;
4.听课。
4-4评价模式
改 革
(2分)
1.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1分)
2.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技能考核、学生自评和企业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评价机构、制度、标准及运行情况等材料。
5
质量与
效益
(22分)
5-1教学管理与
质量监控
(7分)
1.机构健全、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2分)
2.教学管理制度完善;(2分)
3.常规教学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高;(2分)
4.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反馈及时、指导有效。(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组织机构、管理队伍、质量监控人员的构成情况;
2.管理制度;
3.教学文件;
4.教学检查记录、汇总情况等;
5.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实施过程记录、分析等。
5-2学生质量与
社会评价
(11分)
1.学生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日常行为规范;就业单位认可度高,创业事例典型;(2分)
2.毕业生双证率达90%,并呈递增趋势;(2分)
3.二年级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好;(4分)
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对口就业率达到70%以上;(2分)
5.积极开展社会评价工作,毕业生质量跟踪工作具体、管理过程完整,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及时有效。(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企业及相关部门评价材料;
2.典型事例材料;
3.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4.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证明材料;
5.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原始材料;
6.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及对口就业率相关材料;
7.现场抽考学生技能。
5-3社会服务
效 益
(2分)
1.积极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培训;(1分)
2.为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服务支撑。(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开展社会培训的相关资料;
2.为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服务的相关资料。
5-4示范作用
(2分)
1.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在全省有引领示范作用;(1分)
2.教师、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及行业系统的各种竞赛中获奖多、级别高。(1分)
各内涵在所给分值内评分
1.专业示范作用材料;
2.师生在省部级以上及行业系统的各种专业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汇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分数
复评分数
1
专业设置与管理
(10分)
1-1 培养目标(3)
3
1-2 专业规划(2)
2
1-3 管理机制(2)
2
1-4 专业规模(3)
3
2
专业师资
(28分)
2-1 专业负责人(4)
3.5
2-2 师资结构(8)
8
2-3 队伍建设(10)
10
2-4 教师能力(6)
6
3
专业设施设备
(24分)
3-1 校内实训基地(15)
15
3-2 校外实训基地(4)
3
3-3 信息资源(5)
4
4
教学改革与创新
(16分)
4-1培养模式改革(4)
4
4-2课程体系改革(6)
5
4-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4)
3
4-4评价模式改革(2)
2
5
质量与效益
(22分)
5-1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7)
6
5-2学生质量与社会评价(11)
10
5-3社会服务效益(2)
2
5-4示范作用(2)
2
总 分
93.5
评估组组长:
201 年 月 日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
申 报 表
学 校 名 称 (公章)
主 管 单 位
申报专业名称
申报负责人
联 系 电 话
填 报 时 间
四川省教育厅制
2012年4月
填 表 说 明
1、认真逐项按要求填写并仔细核对。
2、除注明者外,只填近3年的数据或内容。
3、文字描述应说明时间、内容、结果,抓住重点,叙述简要。
4、请使用A4纸纸张双面印,左侧装订。
5、表格的式样、尺寸、页码不得自行调整,不需加附页。
一、基本情况
学 校 基 本 信 息
学校名称
重点学校级 别
国重□ 省重□
学校地址
邮 编
学校主管部门
校办Email
校 长
联系电话
手 机
申报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校园面积
万M2
校舍面积
万M2
现 开 设
专业名称
校内教师总数
实验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在校学生总数
生师比
生均占地面积
M2
生均设备值
元
申 报 专 业 情 况
申报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年
获市级重点时间
年 月
在校生数(含三年级学生)
人
校内实验实训室数
个
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面积
M2
校内专业教室数
个
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生均设备值
(不含三年级学生)
元/每生
生均专业图书
(含三年级学生)
册/每生
实验开出率
%
实训开出率
%
专任专业教师数
人
实训指导教师数
人
兼职教师数
人
双师型教师数
人
自评得分
专业设置与管理
专业师资
专业设施设备
教学改革与创新
质量与效益
总分:
分
分
分
分
分
二、申报专业发展规划
专 业 规 模
年份
招生人数
在校生数
培训人数
20 年
20 年
20 年
20 年
20 年
专
业
发
展
规
划
及
实
施
情
况
(限800字,不得加页)
三、申报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专
业
课
教
师
项目
人数
类别
人
数
学历情况
职称情况
研究生
本
科
专
科
其
他
高
级
中
级
初
级
无
理论课教师
人数
比例
实习指
导教师
人数
比例
合 计
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
%
生师比
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教师比例
%
专业
负责
人基
本情
况及
主要
业绩
四、申报专业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改措施
六、审核意见
学校
主 管
部 门
意 见
(公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公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