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001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道儒墨法,在先秦诸子中,某种程度都是政治哲学,有的还是帝王书。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儒墨法”的政治哲学,对于后世,它们是四条处于上游的水,在从它们诞生的时日起,便在偶们的历史中,交替运用,共同作用,推动历史的进程。按偶的理解,它们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的运用中,各有所专长,“道家应变、儒家守成、墨家生变、法家求变”,这其中,法家与道家为从人君的角度着手,儒家是从人臣的角度来辅佐,墨家自然是从下位者与劳苦大众的角度来运用的。道儒墨法,是先秦哲学留给后世思想演化的四根擎天大柱,在偶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几乎可以散漫到各个领域。这里,只就小说一论。(这里将主要针对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

2、想做主体进行比较研究.)一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四人的主要思想 1. 老子思想 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 他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小国寡民,其实质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 老子生活的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如果人民都能从事农业生产,耕而食织而衣,没有剥削,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安定 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要根本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念在老子看来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如果根本

3、没有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就不会有这些概念。他认为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生之有欲,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老子又提出思想,要寡欲前提是人们无知,人们无知才容易知足,才能最终达到寡欲。 在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中,老子也提倡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他们是所谓的“圣人”,圣人治理社会要做到愚民和无为。老子认为只有先愚民,社会才得以治理。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还要先“自愚”。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愚”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有社会管理人员而无剥削的社会,而且这个社会的人民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更没有社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4、圣人要“为无为”,这才符合于老子所谓之“道”。 老子是第一个论证剥削压迫不合理的思想家。2. 孔子的思想 孔子站在衰落的奴隶主阶级考察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 孔子处在用他自己的话说“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很多重大问题展现出来,如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的矛盾,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旧有社会模范失去其控制社会的能力,旧有的等级名分观念及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发生了紊乱。 孔子竭力提倡“礼治”,礼即社会的行为规范,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同等级的人都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办事,谁也不要“僭越”,这才是孔子认为的“天下有道”。 为恢复社会正常秩

5、序孔子的“正名”理论为其设计了一个有意义的方案,正名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角色的人都应按其行为规范去做。 孔子提倡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进行管理。 孔子所处的年代,贫富对立已严重地威胁着就有的统治和社会秩序。关于贫富对立问题形成的原因,孔子认为是人们利欲之心太强烈的缘故。对此,孔子提出了一个“安贫”的解决方案。 孔子理想的社会模式有两种,即“大同”和“小康”社会。 孔子所推崇的“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社会财富由社会中的各成员所共享。人们都自愿地努力从事生产劳动,而且目的是为了让全社会的各成员共同享受劳动成果,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且社会中有

6、自然而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能各尽所能。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很和谐的,社会中的公共事业有大家来办理,没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阶级区别,而是由社会成员来选举为大家所信赖的贤者、能者出来为全社会服务。 第二种社会模式是“小康”,它的主要表现有:社会是“天下为家”的,社会财富被私人占有,人们劳动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享受其成果。由于人们一切社会行为是为了自己人与人的关系显得并不和谐,为了整合社会组织秩序,解决社会冲突,社会中的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规范,这就是“礼”。进而,社会还需要有智、勇、谋”的杰出人物来管理,使人们都能效法仁义,讲求礼让,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 礼记的作者认为,春秋之世

7、是“天下无道”的社会,应当努力从这个混乱局面进步到“小康”之世,而后再由小康社会进一步达到“大同”理想社会的模式。3. 墨子思想 墨子是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 墨子认为社会中需要制定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这就是墨子所谓“义”。而要保证人们都按社会所公认的正当行为“义”办事,就又需要有一套社会组织,这就是墨子所谓的“政长”制。墨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出现,都是由人类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所决定的。 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但造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活动,动摇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墨子认

8、为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关系。 墨子对于小盗为“盗”,大盗为“义”的社会怪现象进行了批驳,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属于同一类型,就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评判,才能有利于人们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 墨子还认识到社会关系失调的原因在于各国家之间相互兼并侵夺;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者不可收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按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在于下层人民也争强斗勇,互相之间损人而利己。 墨子还认为社会统治集团的构成和继替的任人为亲,是造成社会赏罚不当、乱不得治的重要原因。 关于社会整合的方案,墨子提出了几项原则:一必须体察下情。二要有一定的步骤。三要制定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四要

9、鼓励人民自由竞争,努力成为强者贤者。五必须注重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墨子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贤”的社会。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爱无差等”的“兼相爱”的关系 ;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劳动,有财相分的社会。而且墨子主张按劳动来分取社会给予的待遇或报酬。墨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乱和纷争的和平社会,他倡导各级社会管理人员都由“贤者“担任,制定保持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为限制现实社会中不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墨子提出一套社会控制的手段。其形式分政治的和宗教的。4. 韩非思想 韩非是韩国的没落贵族,他的社会思想代表者战国末期日益壮大起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是一

10、个性恶论者。他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自利自为的,这是“人情”的本质,凡是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都是伪装出来的。 韩非认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他从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把地主阶级的行为动机夸大为人类一切社会行为的动机,把地主饥饿的的姿势自力的本性看作全人类的本性。 韩非认为人们需要有秩序的生活。这就必要采取一定手段维持社会秩序,并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控制,而最奏效的办法就是法和威。韩非主张思想控制,以此大盗控制社会越轨行为的目的。 关于社会治理,韩非认为社会控制要用法,治理当今社会的策略也必须以法为核心。韩非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一)遵循社会进化的规律,从当时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发

11、,寻求相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二)要以法用人。(三)要以法制定社会契约。(四)反对以仁义惠爱治理社会。(五)要以封建君主作为社会治理的主持者。他认为封建君主要治理社会,必须掌握一条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 韩非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有专制主义封建同意社会的特点,这个社会以“法”作为维系群体生活至于的唯一纽带;在社会中,人们都将守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都严格守法而毫无怨言。按照认得本性是自利自为的理论,社会将是饿“计算社会”。整个社会是一个“各处其宜”、“无为”、“无事”的社会。 可见,这是一个以法治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这个社会的人与人关系是以地主阶级自私自利的心里为依据的

12、。二四人思想相同点 四人都生活在春秋战国相似状态下的动荡时期,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十分疾苦。社会急剧转型.他们都对当时的社会局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筹划着怎样使社会变得有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其中老、孔、墨三人都主张以温和的方式来治理社会,孔、墨同时主张恢复社会行动规范。这是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 三.四位思想家社会理论的不同之处比较 老子、孔子、墨子、韩非的思想都涉及到了理想社会模式的构建,由于他们代表着不同阶级的社会利益,他们提出的理想社会类型也有显著差异;他们对于造成社会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并由此提出了不同的社会整合方案,对于治理社会,他们也各有一套控制手段。具体来说,四人的不同点在

13、于:1 思想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老子代表着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 孔子,站在衰落的奴隶主阶级考察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墨子是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韩非是没落贵族,他的社会思想代表者战国末期日益壮大起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2关于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们见解不同。 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而争霸及一切社会冲突和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 孔子处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很多重大问题展现出来,如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的矛盾,诸侯

14、间的兼并战争,孔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旧有社会模范失去其控制社会的能力,旧有的等级名分观念及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发生了紊乱。 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墨子认为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关系。 韩非是一个性恶论者,他认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按照他的理论,社会的各阶层、各个人,都在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奔波争夺。这导致了冲突和问题。3四人所倡导的理想社会模式有所差异 老子:小国寡民封闭社区,“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所倡导的社会模式有两种“大同”和“小康”社会。墨子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尚贤”的社会。 韩非构

15、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是一个以法治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4 四人主张的控制社会的手段不同 老子倡导“无为”而治,倡导抛弃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要人们寡欲和无知。他认为圣人治理社会的重要策略是愚民。 而孔子和墨子都提倡社会道德规范,提倡以仁义惠爱治理社会。孔子提倡“礼治”、“正名”,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墨子倡导制定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以此规范人们行为,主张任人唯贤,贤者治理。 韩非认为社会控制要用法,治理当今社会的策略也必须以法为核心。倡导遵循社会进化的规律,从当时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发,寻求相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倡导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反对以仁义惠爱治理社会。5 一些词语的概念含义不同 老、孔都曾提到过“道”,但含义不同。按老子所说,统治者“无为而治”,“愚民”才符合“道”。而孔子所谓之“道”是一种社会规范,意思是“社会所允许的正当行为”。 老子倡导“无为”,是指为那些管理社会的“圣人”们设计的一套以退求进、以无为求有为的策略。而韩非也曾提到“无为”这一概念,是指人们不会去做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