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689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Feb.,2024Vol.45 No.198收稿日期:2023-01-0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研究”(22JDSZK076);2021 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 2021 29 号,NO.517)作者简介:杨红英(1970),女,湖北孝感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杨红英(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

2、5)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精神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精神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培育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二是涵养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用真理伟力开创美好未来;三是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建党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73.2024.01.019在中共中央关于

3、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它标志着“对我们党思想精神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大贡献”1 73。当前,探讨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及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

4、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概念,并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 2精辟概括揭示了其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道德情怀,是过去百年党经受得住各种困难考验的精神支柱,深刻揭示了我党百年来成功开辟中国道路的基因密码。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逻辑、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治逻辑以及为此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文化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在内涵上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从知、行、意、情四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

5、体。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认知层面体现了追求真理和理想的精神,展现了我们党的强大思想优势,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许多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如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赛先生”救中国;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一个个所谓的真理,都接受不了革命的洗礼,最终以失败而终,真理之光荡然无存。中国共产党习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并且坚持真理,为真理甘愿牺牲生命,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因为有一批批仁人志士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

6、了胜利,并且让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取得成功还是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理想是指路明灯,照亮前方的路,我们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9杨红英: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中共二大召开,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实现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也正因为有了最高纲领的指引,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前进

7、的方向。一批又一批革命烈士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下,抛头颅、洒热血,甘愿为理想信念牺牲自己。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就会走偏、走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行为层面体现了实践和担当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锐意进取,走上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以说,一部党史就是

8、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革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无数焦裕禄式的优秀党员“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走进千家万户,经历千难万险,为人民发家致富出谋划策,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决定性基础。面对地震救灾、抗寒抢险工作,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一同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打赢疫情防控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9、中,中国共产党更要保持清醒的大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幸福,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意志层面体现了奉献和斗争精神,展现了我们党的强大精神优势。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正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斗争精神,我们党才能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勃勃。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等各种敌人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批革命志士不怕流血牺牲,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

10、后,又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印战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西沙群岛战争、中越战争。建党 100 多年、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改革开放 40 多年,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在与各种困难、挑战作斗争中成长起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衰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盛行。国内也面临各种问题、困难,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解决台湾问题需要与“台独”分子斗智斗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机遇与困难挑战并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我党必须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善

11、于斗争的精神。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情感层面体现了忠诚和立场的精神,展现我们党的强大道德优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高度一致。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大批革命烈士舍生忘死、一大批英雄人物无私忘我、一大批先进模范忠诚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即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建党初期,党的一大确定的党纲明确要求申请入党者必须为“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3 3。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明确申请入党必须“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9 93,并详细规定了党员应遵

12、守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对党忠诚都是共产党人的应有之义。无数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流血牺牲,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理解和坚守。江竹筠面对敌人名种酷刑拷打时:“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中,同样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党员干部。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日夜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1 800多位党员干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 436全面建

13、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100 湘南学院学报2024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大是大非面前,共产党人要站稳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涵育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价值追求,有着强大的思想引领作用,蕴含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彰显了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涵育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的精神养分。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14、,可谓生逢盛世,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等各种错误思潮却极力“拉拢”着我们的青年。有人热衷于“去历史化”“去价值化”“去中国化”“去意识形态化”那一套,其目的就是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史、歪曲中国共产党历史,抹黑党的英雄、诋毁革命领袖。这对大学生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警惕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前,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四史”教育,结合 180 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用历史事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推动伟大

15、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促进学生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历史,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求生存、谋独立、图富强的波澜壮阔的艰难奋斗历程,勿忘苦难,增强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进而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更有助于培育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宿。2.涵养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用真理伟力开创美好未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分析为重点,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生成逻辑为主线,通过以理服人和以

16、情感人相结合的讲授,引导大学生从精神维度感知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充分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格,是涵养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坚实之力。教师通过深刻分析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大学生赓续和传承这一伟大精神,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深入领会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充分认识马

17、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性力量,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增强他们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从而激励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3.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建党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 44伟大建党精

18、神是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养料。“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涵、理论基础、价值目标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伟大建党精神包含的爱国、担当等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相一致,且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都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征程,历经沧桑而理想信念始终不改、价值目标始终不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奋斗、为了谁而奋斗,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

19、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矢志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忠诚担当、艰苦奋斗精神融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中汲取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力量,进而引导学 101 生用责任、担当、奋斗精神鞭策自己,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内在学习规律,将“价值信仰”理念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上,结合百年党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引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调研,激发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反思自己该如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而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

20、,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三、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价值引领,并将其所蕴藏的丰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材体系融入是前提,教学体系融入是关键,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融入是归宿。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1.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素,加强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课堂偏向沉闷的一个原因就是理论和现实脱节,教师找不到和新思想有机衔接的点。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21、100 周年大会首次提出的,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突出强调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时政教学资源”。当前,教育部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把习近平论述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写进教材。这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为一线教师制定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标准和依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可以及时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材之间的内在逻辑、相互联系,梳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榜样精神等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身边的榜样人物等红色资源,向学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讲好共产党人的英雄故事,让学生追寻革命

22、先辈的奋斗足迹,通过真人真事,切实体会建党精神,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进一步完善思政学科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利用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斗争精神、政治情怀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出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高校广大师生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从而及时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拓展教育载体。基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总体目标,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甄选、红色资源的应用、实践教学的安排来丰富和充实。为进一步使学生获得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与支撑,接受启发、汲取力量,我们要落

23、实“大思政课”理念,创新高校思政课程“配方”,将思政小课堂的“知”和社会大课堂的“行”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好“行走的思政课”,在革命圣地、田间地头、博物馆和生产生活中感悟革命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感受有温度的思政课,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营造“文化浸润”的育人氛围,建立思政课程融媒体平台,完善本校思政课的线上资源库,建设包含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建党精神资源库,构建有关建党精神的微平台,生产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等,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建党精神的弘扬者。另外,还需联合高校党团组织、学工、社团等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开展相关志

24、愿服务活动、红色资源社会调查活动等,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促进建党精神教育外化。2.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6 6。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其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设定、融入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际教学环境等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度融入起着重要影响作用,而影响融入效果的关键因素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思政课必须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中汲取养分、丰富

25、思想,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7 151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当前与未来结合的高度,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对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杨红英: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下转第 119 页)119 取其他方式,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利益置之度外,即使为国牺牲也在所不惜。国家是每个国人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保障,一旦国家有难,个人的一切安危都将难以预测。此外,今人从儒家的生命智慧寻求启迪的过程中,还应积

26、极修为儒家的“慎独”精神,即使在无人监督之时,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谨慎从事。生命教育内容的灌输最终都必须要外化于行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升华。儒家的生命智慧对丰富当今时代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在社会中的可接受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积极传承和发扬儒家的生命智慧,将其充分融入我国的生命教育中,并引导人们努力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在当今社会喧嚣浮躁的浪潮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参考文献:1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 M.成都:天地出版社,2022.2 来知德.周易集注:易经来注图解 M.张万彬,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3 金良年.论语译注 M.上

27、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4 杨伯峻.孟子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19.5 张法祥,柯美成.荀子解说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 贾德永.礼记 孝经译注 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礼记:节选 M.郭齐勇,解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8 张载.张载集 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9 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 周振甫.诗经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20.11 沈从文.中国人的病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胡娟)刘伟杰,戴祯:儒家生命智慧及其对当代生命教育的启示首先,要把伟大建

28、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形成机理与核心要义阐释清,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阐释透,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魅力把伟大建党精神宣传好,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年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最后,要充分借助丰富多样的形式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好,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借助丰富的形式、技术、手段,生动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夯实学科基本功、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常学常新,更好地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学行稳致远,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高校思

29、政课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通过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积极进行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使学生从情感和心理上产生强烈认同感,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毛天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22(4).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 7 月 1 日)N.人民日报,2021-07-02.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7 肖鑫.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若干思考 J.文化月刊,2021(11).(责任编辑:胡娟)(上接第10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