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汇报为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区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根据自治区党委相关“民生建设促进周”布署,白志杰常委、钱智副主席组织农办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农民增收专题调研。在深入基层总结农民增收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听取各方意见,研究对策方法基础上,分别召开了自治区农口和涉农部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听取她们助农增收意见,提出了和以后几年农民人均增收千元意见提议。一、全区农民收入基础情况,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相关“三农”工作决议布署,强化强农惠农富民政策方法,加大农民增收工作力度,实现了农民增收新突破。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提供数据,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2、5000元大关,达5442.2元,较上年增加799.4元,增加17.2%,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列西北五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3位,在上年往前排1位基础上再上升了1位。昌吉州、塔城地域、克拉玛依市农民人均增收超出1200元,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出万元地州市,35个县市人均增收超出1000元,11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出万元(含石河子市),17个县市人均纯收入超出9000元,29个县市超出8000元,35个县市超出7000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组成是:1、人均工资性收入804.7元(全国平均2963元),同比增加248.5元(全国平均532元),增加44.7%(
3、全国平均21.9%)。工资性收入对整年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31.09%(全国平均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达14.79%(全国平均42.5%),同比提升2.81个百分点。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887.2元(全国平均3222元),增加237.1元(全国平均390元),增加6.5%(全国平均13.77)。家庭经营纯收入对整年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29.66%(全国平均36.9%)。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达71.43%(全国平均46.2%),同比下降7.19个百分点(全国平均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3498.01元(全国平均2520元),增加1
4、86.25元(全国平均289元),增加5.6%(全国平均12.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64.28%(全国平均36.1%),同比下降7.0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纯收入76.94元(全国平均193元),增加19.59元(全国平均11元),增加34.1%(全国平均5.8%);第三产业纯收入312.20元(全国平均509元),增加31.27元(全国平均90元),增加11.1%(全国平均21.4%)。3、人均财产性收入147.1元(全国平均229元),增加20.6元(全国平均26元),增加16.3%(全国平均13.0%)。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达2.7%(全国
5、平均3.2%),同比略降。4、人均转移性收入603.1元(全国平均563元),增加293.2元(全国平均110元),增加94.6%(全国平均24.4%)。转移性收入对整年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36.68%(全国平均10.4%)。转移性纯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达11.08%(全国平均8.1%),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提升0.4个百分点)。另据农经部门提供数据,全区农民纯收入达6108元,较上年增加775元,增加15.4%。其中种植业增收115元,增加4.6%,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由47.35%下降到43.22%;林业增收134元,增加28.5%,林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由8.
6、81%提升到9.89%;畜牧业增收236元,增加26.4%,畜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由16.8%提升到18.52%;二三产业增收入增收114元,增加15.4%,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由13.91%提升到14.01%;外出劳务收入增收170元,增加26.0%,外出劳务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由12.28%提升到13.51%。二、我区农民增收特点和态势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关键目标来抓,主攻农民增收微弱步骤和关键区域,努力开拓增收领域,推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实现了“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目标,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82元增
7、加至4643元,年平均增收432元/人。在上年农民增收19.6%基础上再实现17.2%快速增加。分析我区农民增收情况,关键展现以下三个特点:(一)农民收入进入连续快速大幅增收新阶段。、我区农民增收额分别达760元、799元,显著高于“十一五”时期432元(其中包含大幅增收)。,政策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增收关键动力。1、农民增收产业基础牢靠。农业产业结构不停优化,现代农业加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紧形成,“四大基地”、六大产业成为农民稳定增收关键基础。即使农民增收关键是因棉花收购价格大幅上涨,而棉花价格大幅下跌减收,但第一产业仍然人均增收186.25元,畜牧业、特色
8、林果业、设施农业、区域特色农业产品增量和价格上涨是关键增收原因。同时,在农业经济加紧向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能够预见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含有较大增收空间,以确保家庭经营产业收入稳定增加。2、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显著加速。不停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加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二三产和进城务工经商步伐。,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达253.8万人次,劳务创收80多亿元。伴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劳动力工资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紧,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正在成为农民快速大幅增收关键增加极。3、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助推农民增收。中央和自治区加大对“三农”投入,不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社会保
9、障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扎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提升,优化了农民增收环境,很多政策性补助、补助成了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收入。,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包含农业生产和农村民生各项补助、补助多达50项,补助、补助金额265.25亿元,农民因各类惠农富农政策取得转移性收入514.53元(存在漏记漏项问题),增加285.35元,增加88.8%,成为农民转移性收入最大增收亮点。伴随中央支持新疆发展各项政策方法全方面深入地落实落实,自治区财力增加对“三农”配套支持力度不停加大,政策性转移收入也必将成为农民增收关键原因。(二)贫困地域和牧区增收步伐加紧。自治区坚持加强扶贫开发,改造提升传统
10、畜牧业,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域和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快速增收打下了基础。南疆三地州农民增收幅度展现加紧态势。据农经部门提供农民增收数据,喀什地域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加16.3%;和田地域农民人均增收293元,增加9.3%;过去农民年人均增收仅百元左右克州,增收额达成524元,增加27.5%。扶贫开发关键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成4074元,增加531元。牧民增收也开始步入快车道。据畜牧部门统计,近两年牧业县、半农半牧县农牧民纯收入平均以550元以上增量增加。(三)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镇统筹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新局面开始显现,自以来,城镇居
11、民收入差距开始连续收窄,、农民增收幅度,分别高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3.62个百分点、8.2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之比也由3.16:1下降为2.85:1。在“三化”同时协调推进中,新型工业化和城镇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将连续增强。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性还很显著,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深入扩大。农经部门提供数据表明,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地州集中在北疆,南疆仅巴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已靠近万元。过万元县(市)也关键集中在昌吉州、巴州和塔城地域。农民人均增收最高地(州、市)为克拉玛依市(1439元),最低地(州、市)为和田地域(293
12、元),二者相差11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地(州、市)为克拉玛依市(11735元),最低地(州、市)为克州(2426元),二者相差93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县(市)为若羌县(17080元),最低县(市)为阿克陶县(2211元),二者相差14869元。贫困地域和牧区农牧民增收仍然是难点,也是要着力抓好关键区域。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相比较,差距由773元扩大到1535元。新疆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关键在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达42.5%,增收1058元,二分之一以上来自工资性收入增加。我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即使展现
13、较快增加,但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还不到15%,差距甚远。目前影响农牧民增收原因关键有:一是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涨,尤其是农业用工和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连续上升,挤压农业效益空间。二是农业贷款机制不活,贷款额度较低,手续较为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扩大再生产。三是对农牧民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较为滞后,农牧民缺乏权威、提前农产品价格走势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盲目性。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微弱,尤其普遍反应高效节水补助标准低,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足。五是现在在农村从事种养业劳动力年纪普遍较大,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较弱,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深入提升。三、和以后几年实现我区农民人均增收
14、1000元以上目标工作思绪和意见根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后5年实现我区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任务,今年和以后几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十二个月必需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实现翻一番,努力争取超出1万元,每十二个月增收绝对数和增收幅度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山北坡经济带县市,每十二个月增收1200-1600元,天山南坡产业带县市每十二个月增收1200-1400元,南疆三地州和牧区县市每十二个月增收600-1000元,其它县市每十二个月增收1100元以上。到,努力争取全区有三分之一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出1.5万元,出现一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出2万元县市和乡镇,确保到我区农民收
15、入水平达成全国农村全方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实现上述目标,总思绪是坚持“四抓”,即农内抓、农外抓、关键抓、综合抓。农内抓,就是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和转变发展方法,把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充足挖掘出来;农外抓,就是要大力开辟农民劳务增收和非农产业增收渠道,努力形成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关键抓,就是要主攻制约农民增收微弱步骤和关键区域,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贫困地域和牧区;综合抓,就是要根据统筹城镇发展要求,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目前增收和长远增收方法结合起来,综合施策促增收。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多个方面工作:(一)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做足农业内部
16、增收文章。一是要抓好结构优化升级支撑增收。要集中扶持发展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粮食产业,巩固提升棉花产业,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做优现代设施农业、区域性特色农业,培植发展制种、苗木花卉产业,优化农民来自农业收入组成,努力争取到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纯收入中,特色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区域特色农业收入比重超出50%。二是要抓好科技创新服务提质增收。加紧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不停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突出科技结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提升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依靠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要围绕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以节水节种节地节肥等为主
17、节省型农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多熟高效种植,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高产优质高效。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基地。三是要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实现优价促增收。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发展由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加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向转型升级。继续强化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使新疆特色农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形成全方面铺开之势。主动支持发展面向中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周围国际市场为主外向型农业。继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名牌建设,探索品牌富农、品牌强农路子。四是要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增值促增收。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强势龙头企业群体,依靠建
18、设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不停提升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能力。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建立有效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分享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增值收益。(二)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突破性增加。一是要努力提升农民劳务创收技能。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城镇培训资源整协力度,强化订单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专长、有技能产业工人。支持用工企业直接开展培训,增强培训实际效果。重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激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传帮带,开
19、展农民自主培训。继续实施“十二个月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农村“一户一人”转移就业培训工程。二是要努力扩大农民劳务创收规模。抓住目前用工担心、务工收入高有利时机,搞好用工需求衔接,支持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向就业容量大基础建设领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规模转移创收,并努力形成稳定农民转移就业队伍。努力争取以后几年,每十二个月农民转移就业达成200万人次以上,农民增收额中有60%以上来自劳务收入。三是要努力搞好农民劳务创收服务。要强化组织方法、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农民劳务创收实现新突破。要统筹城镇劳务市场,搞好用工信息服务,建立有利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条件,切实维护
20、农民工正当权益,协调处理好农民劳务创收中困难和问题。(三)扶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开辟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点。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计划和合理布局农村工业,关键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向园区集聚,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乡镇工业企业调结构、转方法,增强竞争力。引导一批特色村镇加大开发力度,发动千家万户搞特色加工,发展小微型工业企业,形成加工小群体,逐步聚集成为大产业。尤其是要重视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扩大产业规模,结合民俗风情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加紧形成一批特色专业乡镇。抓住目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利时机,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围绕当地重大建设项目,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主动发展农村
21、服务业。结合农民转移培训,推进农民以家庭经营形式从事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自己农产品营销组织和流通队伍。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完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切实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农产品运销通畅。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激励和支持有条件地方依靠自然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农民围绕旅游景点兴办服务业。(四)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紧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要经过城镇化加紧转移农民,努力争取到我区城镇化率超出50%,依靠降低农民数量,提升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要主动探索和推
22、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在昌吉州、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建设自治区统筹城镇改革发展试验区,关键探索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关键城镇一体化试点,推进农村居民城市化,促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实施农民和市民相同候遇。支持有条件地方探索新型农村户籍管理措施。采取方法激励含有条件农民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要强化计划指导,加紧完善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搞活县域经济,提升中小城市发展能力,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形成合理城镇体系和人口布局。高度重视维护农村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正当财产权利,让农民带着这些权利进城,自主处理这些权利。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
23、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紧建立合理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促进贫困地域和牧区农牧民大幅增收。以南疆三地州为主战场,全方面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好各项差异化政策方法,加紧改善贫困地域生产生活条件,加紧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努力控制贫困地域人口增加、提升人口素质,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不停扩大农民转移就业规模,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确保贫困地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全疆平均水平。牧区要以定居兴牧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变革传统畜牧业生产方法为根本,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中心,加紧优化畜牧业结构,走出一条依靠牧农结合,牧区和农区互动改造传统畜牧业、加紧发展
24、现代畜牧业路子,实现畜产品增产、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要继续推进实施百万牧民培训转移工程,努力争取五年内,经过有针对性培训和用工衔接,把牧区50万牧民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务工、经商,变牧民为农民和市民,使转移就业成为牧民增收关键渠道。(六)连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停强化政策性增收方法。要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已经明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让农民得实惠。要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助和农机具购置补助措施,确保补助让农民直接收益。自治区要加紧探索建立对应增加农业补助措施,关键用于支持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采取新技术、新品种,发展节省型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升高
25、新节水浇灌技术推广补助标准,南疆三地州和粮食主产县市由现在200元提升到400元,其它地州市提升到300元。要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努力把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农业增产不增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直补力度。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风险调控机制,完善关键农产品贮备体系,适时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经过采取财政贴息措施,深入增加信贷投入农业规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种类和覆盖面,立即把林果业、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继续实施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农村民生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无偿政策,提升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
26、实施好“少生快富”工程,扩大农民直接收益面,连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七)加强对农民增收工作组织领导。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事关全局大事放到愈加突出位置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新要求,坚持改变变革创新、勇于担当、务求实效,加紧转变传统增收观念、努力破解增收难题、强化增收方法、加紧增收步伐,尤其要转变保贫、显贫叫苦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主动营造促增收快致富光荣工作气氛,形成上下齐动员、各方共努力、全力抓增收工作局面。把农民增收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和相关产业,层层抓落实。加紧建立健全表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经济发展考评指标体系,把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关键标准,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干部考评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组织确保。要加紧建立促进农民增收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农民增收优异经典,主动营造各行各业服务农民增收社会气氛。对口援疆要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放到优先位置推进,经过扶持产业、落实项目、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人才智力支持等方法,加紧建立有利于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长久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