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1321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3-0 9 7 2.2 0 2 4.0 1.0 0 2 文章编号:1 0 0 3-0 9 7 2(2 0 2 4)0 1-0 0 1 1-0 7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陈 亮1,孙钰蘅2*(1.信阳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乡治理所,北京 1 0 0 0 4 4)摘 要:基于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的L a n d s a t-8 O L I/T I R 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

2、态指数(R S E 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 S E 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的R S E I平均值分别为0.2 5 1、0.3 9 7和0.5 9 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均衡发展趋势加重,实验区则趋于平衡。(2)R S E I变化以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为主,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净改善面积为7 9.6 7 k m2,占比7 5.3 0%。(3)中海拔(3 0 94 6 4 m)、坡度5 3 5 以及阳坡(南、西南、西、西北)区域是R S E I降低的

3、主要区域,建议加大该区域的保护治理力度,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生态指数;地形效应;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X 8 7 文献标识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 i n H e n a n 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4、e r v e B a s e d o n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C H E N L i a n g1,S U N Y u h e n g2*(1.C o l l e g e o f T o u r i s m,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X i n y a n g 4 6 4 0 0 0,C h i n a;2.I n s t i t u t e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G o v e r n a n c

5、e,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 o n L a n d s a t-8 O L I/T I R S i m a g e s i n 2 0 1 3,2 0 1 7 a n d 2 0 2 1,t h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R S E I)o f H e n a n

6、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 i n t h r e e p e r i o d s,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R S E I c h a n g e a n d t o p o g r a p h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a s e x p l o r e d b y c o m b i n i n g

7、e l e v a t i o n,s l o p e a n d a s p e c t d a t a.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1)T h e a v e r a g e R S E I v a l u e s o f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i n 2 0 1 3,2 0 1 7 a n d 2 0 2 1 w e r e 0.2 5 1,0.3 9 7 a n d 0.5 9 7,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h o w i n g a g r a d u a l u p w a r

8、 d t r e n d,a n d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 c o n t i n u e d t o b e i m p r o v e d.T h e u n b a l a n c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e c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i n t h e c o r e a r e a a n d b u f f e r z o n e h a s i n t e n s

9、 i f i e d,w h i l e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r e a h a s t e n d e d t o b e b a l a n c e d.(2)R S E I c h a n g e s w e r e d o m i n a t e d b y s l i g h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r o v e m e n t,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c e n t r a l a

10、n d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s o f t h e s t u d y a r e a,w i t h a n e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r e a o f 7 9.6 7 k m2,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7 5.3 0%.(3)M i d d l e e l e v a t i o n(3 0 94 6 4 m),s l o p e(5 3 5)a n d s u n n y s l o p e(s o u t h,s o u t h w e s t,w e s t a n d n o r t h w e

11、 s t)a r e t h e m a i n a r e a s f o r R S E I r e d u c t i o n,a n d i t i s r e c o mm e n d e d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g o v e r n a n c e o f t h i s a r e a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12、i t y o f t h e r e s e r v e.K e y w o r d s: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t e r r a i n e f f e c t s;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收稿日期:2 0 2 3-0 7-0 9;修回日期:2 0 2 3-0 8-2

13、4;*.通信联系人,E-m a i l:c h e n l i a n g 1 4m a i l s.u c a s.a c.c n;y u h s u n 2 01 6 3.c o 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2 2 0 7 5 3 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 2 A 1 7 0 0 1 1)作者简介:陈亮(1 9 9 3),男,河南信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应用方面的研究。引用格式:陈亮,孙钰蘅.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4,3 7(1):1 1-1 7.CHE N

14、 L i a n g,S UN Y u h e n g.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 i n H e n a n 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B a s e d o n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J.J o u

15、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2 0 2 4,3 7(1):1 1-1 7.1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3 7卷 第1期 2 0 2 4年1月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3 7 N o.1 J a n.2 0 2 40

16、引言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自然保护地改革,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科学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其生态保护修复与规划建设至关重要。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通过构建合理的环境要素指标体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评估其适宜人类生存的程度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2。遥感生态指数(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R S E I)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耦合了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等生态环境敏感参数3,有效解决了传统

17、生态环境指数存在的计算复杂、适用范围有限等弊端3,能够及时准确地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已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4、公园5、城市6、流域7等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因子众多,大量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除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外,还与地形因子关系密切8-1 1。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了区域的人类活动强度,同时影响局地气候条件的空间差异,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和干扰9-1 0,因此,分析生态环境质量随海拔、坡度、坡向的变化对于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形特征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有重要意义。河南连康山

1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不仅是长江、淮河许多一级、二级支流的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还是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其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区域乃至整个江淮流域的生态安全。此外,保护区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管理水平,本文基于L a n d s a t-8 O L I/T I R S影像,采用R S E I评价方法对2 0 1 32 0 2 1年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数据分析保护区生态的时空

19、变化特征,以期为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方向指引与科学参考。1 研究区概况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1 4 4 5 1 1 4 5 5 E;3 1 3 1 3 1 4 0)位于河南南部新县境内(图1),地处大别山北麓,总面积1 0 5.8 0 k m2,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面积分别为4 7.0 0、1 5.2 0和4 3.6 0 k m2。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峰位大风尖(海拔7 7 5 m)。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 5.1,平均年降水量1 3 1 3.8 mm,日照时数1 7 4 2.3 h,相对湿度7 7%,无霜期2 4 3.7 d1 2。气候

20、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光照充足,优越的水热条件为各种动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图1 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F i g.1 L o c a t i o n d i a g r a m o f 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2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源及处理选取三期季节相同、云量少的高质量L a n d s a t-8 O L I/T I R S遥感影像,用以计算研究区的R S E I,具体成像时间分别为 2 0 1 3年9月

21、1 7日、2 0 1 7年1 0月3 0日、2 0 2 1年9月2 3日,行列号为1 2 3/3 8。地形数据为NA S A提供的3 0 m分辨率 的G D EM V 2版本的D EM数据,由该数据提取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和坡向数据(图2)。以上所有数据均经裁剪、重采样、投影为具有相同分辨率和投影的栅格数据。21第3 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j o u r n a l.x y n u.e d u.c n2 0 2 4年1月图2 研究区高程、坡度及坡向F i g.2 E l e v a t i o n,s l o p e a n d a s p e c t o

22、f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2.2 遥感生态指数R S E I模型由徐涵秋3基于4个自然因子提出,为区域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客观的技术,公式为:R S E I0=P C AfN D V I,W E T,L S T,N D B S I ,式中:N D V 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WE T为湿度分量,L S T为地表温度,N D B S I为干度指标,各参数按照文献3-4 中的方法进行计算。P C A是空间主成分分析,对R S E I0的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获取R S E I,值域为0,1,R S E I值越大,代表生态环境质量越好3。3 结果与分析3.1

23、各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由表1可 知,3个 时 期(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研究区各环境指标对第一主成分(P C 1)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 6.8 5 9 8%、7 7.5 3 2 4%和7 1.5 4 5 7%。各指数相对稳定,表明第一主成分集中了4个指数的大部分特征。在第一个主成分中,N D V I、WE T和L S T为正值,表明它们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共同发挥着积极作用。N D B S I值则由0.5 4 0 8变为-0.0 0 1 6,反映干度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由正转负。其他主成分(P C 2、P C 3和P C 4)的符号和大小不稳定,难以解释生态现象4

24、。因此,R S E I是通过P C 1对4个指标进行整合形成。表1 主成分分析结果T a b.1 R e s u l t o f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年份指标P C 1P C 2P C 3P C 42 0 1 3N D V I0.2 7 7 30.6 4 6 60.1 4 2 60.6 9 6 2WE T0.2 6 4 40.3 9 1 00.7 7 6 8-0.4 1 7 0N D B S I0.5 4 0 8-0.4 7 8 70.3 7 0 40.5 8 4 1L S T0.7 4 8 80.4 4 7 1

25、-0.4 8 9 0-0.0 1 6 8特征值0.0 0 9 90.0 0 3 90.0 0 2 00.0 0 0 4贡献率(%)7 6.8 5 9 81 4.2 0 7 97.5 3 6 01.3 9 6 32 0 1 7N D V I0.1 8 2 10.4 8 3 90.5 9 1 90.6 1 8 4WE T0.3 8 6 80.0 4 3 10.5 8 7 2-0.7 0 9 7N D B S I0.3 2 5 0-0.8 5 0 10.2 4 8 80.3 3 1 3L S T0.8 4 3 60.2 0 3 2-0.4 9 2 90.0 6 4 3特征值0.0 1 3 30.0

26、0 6 20.0 0 1 70.0 0 0 4贡献率(%)7 7.5 3 2 41 8.7 6 0 22.8 0 1 70.9 0 5 72 0 2 1N D V I0.1 2 2 00.5 3 8 00.3 3 2 80.7 6 4 8WE T0.1 6 0 50.0 1 4 30.8 9 1 4-0.4 2 3 6N D B S I-0.0 0 1 6-0.8 3 9 90.2 4 4 10.4 8 4 8L S T0.9 7 9 5-0.0 7 0 8-0.1 8 7 1-0.0 2 5 1特征值0.0 0 7 80.0 0 4 10.0 0 1 80.0 0 0 3贡献率(%)7 1.

27、5 4 5 71 9.2 8 5 67.8 6 7 71.3 0 1 03.2 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为了进 行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比 较,需 对 研 究 区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的R S E I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计算了R S E I和4个指标的平均值(表2)。此外,还计算了不同功能区的R S E I值(图3)。由表2可知,研究区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的R S E I平均值分别为0.2 5 1、0.3 9 7和0.5 9 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稳步提升。其中,N D V I和WE T呈现先下降后上

28、升的趋势,L S T呈现逐渐上升趋势,N D B S I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与2 0 1 3年相比,2 0 2 1年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R S E I的上四分位数、平均值、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均有所提升。2 0 1 3年和2 0 2 131陈亮,孙钰蘅.基于R S E I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年,实验区R S E I的上四分位数、平均值、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而2 0 1 7年缓冲区R S E I的平均值、中位数、下四分位数稍高于实验区。2 0 1 32 0 2 1年,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的差值有所增大,表明

29、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不均衡发展趋势。试验区的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的差值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表明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由早期的不均衡逐渐趋于均衡状态。总体而言,2 0 1 32 0 2 1年,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R S E I呈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表2 各指标及遥感生态指数(R S E I)的平均值T a b.2 T h e m e a n v a l u e s o f t h e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30、 x(R S E I)年份指标N D V IWE TL S TN D B S IR S E I2 0 1 30.8 3 30.2 3 50.3 3 80.1 8 20.2 5 12 0 1 70.7 5 30.2 0 20.4 1 60.3 6 40.3 9 72 0 2 10.8 4 40.2 3 10.5 8 60.2 7 30.5 9 7图3 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R S E I的变化F i g.3 C h a n g e s o f R S E I i n d i f f e r e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 a s o f L i a n

31、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3.3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参考 生 态 环 境 评 价 技 术 规 范 的 规 定,将R S E I以0.2为间隔,分成为5个等级:差0,0.2)、低0.2,0.4)、中0.4,0.6)、良0.6,0.8)、优0.8,1.0)3。分级统计结果表明,2 0 1 3年、2 0 1 7年和2 0 2 1年,差、低等级R S E I整体占比分别为9 0.1 8%、5 0.8 3%和8.0 2%,呈大幅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良和优等级R S E I整体占比分别为1.3 9%、

32、6.2 1%和5 4.0 5%,呈现 上 升 的 趋 势。2 0 1 3年,研 究 区R S E I以低、差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 3.0 6%和3 7.1 2%。差等级在研究区的中部及南部有大面积连片分布,低等级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东部及南部,等级为优和良的区域面积很小,主要零星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北部、东部和中南部。2 0 1 7年,研 究 区R S E I以 低、中 等 级 为 主,分 别 占 比4 5.2 3%和4 2.9 5%。低等级主要成片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及中部,等级为中的区域分布较为广泛,等级为优和良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东部和中南部。2 0 2 1年,研究区R S E I

33、以良、中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 0.2 7%和3 7.9 3%。等级为良的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等级为中、低、差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北部,尤其在核心区和实验区分布集中(图4)。图4 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 S E I等级分布F i g.4 R S E I l e v e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为了分 析 保 护 区 的 生 态 质 量 变 化 特 征,对2 0 1 32 0 2 1时间段内的R

34、 S E I差值进行计算,并经过归一化处理,将计算结果按0.2为间距等距划分为5种变化类型,分别是显著变差、轻微变差、基本不变、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图5)。2 0 1 32 0 2 1年间,研究区R S E I显著变差和轻微变差的面积分别只有0.1 5 k m2和2.6 3 k m2,变化比例分别为0.1 4%和2.4 9%,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核心区的北端。而R S E I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的面积分别达到5 3.9 8 k m2和2 8.4 8 k m2,变化比例分别为5 1.0 2%和2 6.9 2%,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总体而言,研究区R S E I净改善面积为7 9.6

35、 7 k m2,比例为7 5.3 0%,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这一结果主要归功于,在2 0 0 5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保护区加强了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人类活动相对减少,森林和草地得到恢复。尤其在2 0 1 3年以来,保护区被纳入国家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 0 1 32 0 2 0年)1 3,实施了一系列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有力促进了保护41第3 7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j o u r n a l.x y n u.e d u.c n2 0 2 4年1月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图5 2 0 1 32 0 2

36、 1年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 S E I变化检测F i g.5 D e t e c t i o n o f R S E I c h a n g e s i n L i a n k a n g M o u n t a i n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f r o m 2 0 1 3 t o 2 0 2 14 讨论4.1 R S E I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为了更加准确地揭示2 0 1 32 0 2 1年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 S E I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合研究区的高程频率分布特点,采用标准差分级法1 0,对断点值采取四舍五入,将其

37、高程分成5级:8 4,1 7 4)m、1 7 4,3 0 9)m、3 0 9,4 6 4)m、4 6 4,6 0 8)m、6 0 8,7 7 5)m(图6 a)。可以看出,各高程R S E I均以改善为主,净改善区域的面积随高程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高程1 7 46 0 8 m之间,面积为6 8.4 8 k m2,占比8 5.9 5%。各高程R S E I显著变差和轻微变差区域的面积小,均集中在海拔3 0 96 0 8 m处,分别为0.1 k m2和1.5 8 k m2,所占比例分别为6 6.6 7%和6 0.0 8%。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区域的面积均在海拔3 0 94 6

38、4 m处 最 大,分 别 为1 7.5 7 k m2和1 0.5 9 k m2,所占比例分别为3 2.5 5%和3 7.1 8%。同时,显著变差、轻微变差、轻微改善、显著改善及净改善区域的面积均在高程3 0 94 6 4 m处最大。因此,中海拔区域(3 0 94 6 4 m)的R S E I变化相对剧烈,既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改善区,也是主要恶化区,应加大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根据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中的坡度分级法1 4,将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坡度划分成为6个等级:0,5)、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7)。由图6

39、b可知,各坡度R S E I净改善区域的面积随坡度的增大同样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坡度5 3 5 之间,面积为7 3.9 2 k m2,占比9 2.7 8%。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净改善区域的面积分布特点相似,坡度5 3 5 之间也是R S E I显著变差和轻微变差的 主 要 分 布 区 域,面 积 分 别 为1.2 k m2和2.3 7 k m2,所占比例分别为8 0.0 0%和9 0.1 1%。因此,坡度5 3 5 是R S E I“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区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措施,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区域的面积均在坡度5 1 5 处最大,分别

40、为2 1.0 0 k m2和1 2.6 0 k m2;在坡度4 5 5 7 处最小,分别只有0.0 8 k m2和0.0 2 k m2。图6 R S E I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F i g.6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R S E I c h a n g e s a n d t e r r a i n f a c t o r s 由图6 c可知,各坡向上R S E I变化不尽相同。就净改善区域的面积而言,西南坡的净改善面积最小(8.7 0 k m2),其次是东北坡(8.9 1 k m2);东南坡的净 改 善 面 积 最 大(1 1.7

41、 0 k m2),其 次 是 北 坡(1 0.6 8 k m2)和 西 北 坡(1 0.6 7 k m2)。各 坡 向R S E I显著变差和轻微变差区域的面积均在南坡最大,分别为0.1 k m2和0.5 6 k m2,总体上阳坡(南、西南、西、西北)所占面积比例分别比阴坡(北、东51陈亮,孙钰蘅.基于R S E I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北、东、东南)高4 6.6 7%和3 6.8 8%,呈现阳坡大幅领先阴坡的特点。因此,阳坡是研究区R S E I降低的主要区域,应当加强阳坡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轻微改善区域面积在北坡最大(8.4 7

42、k m2),西北坡(8.2 3 k m2)次之,西南坡(5.4 2 k m2)和东坡(5.8 6 k m2)则明显偏小。显著改善区域的面积在东南坡最大(4.9 6 k m2),南坡(4.2 0 k m2)次之,而北坡(2.4 7 k m2)则最小。4.2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计划利用R S E I模型监测2 0 1 32 0 2 1年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这与王雅婷等1 5在大别山西段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建设、生态治理等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8-1 1,本文仅分析了地形

43、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未来应考虑多种因素,综合探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研究区属季风气候区,受云量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在2 0 1 32 0 2 1年间选择了3期数据进行研究,未来可耦合多源数据进行长时序监测。此外,R S E I虽能有效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可视化3,但在指标选取、指数构建方法方面具有局限性1 6,并且不同传感器计算的R S E I可能具有差异性1 5。随着遥感数据的丰富和分析模型的改进,相关研究结果将在未来持续改善。5 结论基于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 区 的L a n d s a t-8 O L I/T

44、I R S数 据,构 建R S E I,调查分析了2 0 1 32 0 2 1年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D EM数据探讨了R S E I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2 0 1 3、2 0 1 7和2 0 2 1年R S E I平均值分别为0.2 5 1、0.3 9 7和0.5 9 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均衡发展趋势加重,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剧烈波动后,又逐渐回到平衡状态。(2)2 0 1 32 0 2 1年间,R S E I显著变差和轻微变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核

45、心区的北端。而R S E I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3)中海拔(3 0 94 6 4 m)、坡度5 3 5 区域是研究区R S E I变化相对剧烈的区域,既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改善区,也是主要恶化区。此外,阳坡(南、西南、西、西北)是研究区R S E I降低的主要区域。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加大中海拔、中低坡度以及阳坡恶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 0 1 9(1 9):1 6-2 1.T h e G

46、 e n e r a l O f f i c e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C o mm i t t e e o f t h e C P C a n d t h e G e n e r a l O f f i c e o f t h e S t a t e C o u n c i l p r i n t a n d i s s u e t h e g u i d i n g o p i n i o n s o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s y s t e m o f n a t u r a l r e s e r v e s w i t h

47、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 a s t h e m a i n b o d yJ.G a z e t t e o f t h e S t a t e C o u n c i l o f t h e P e o p l es 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2 0 1 9(1 9):1 6-2 1.2 赵国强,陈立文,穆佳,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讨J.气象与环境科学,2 0 1 8,4 1(1):1-1 1.Z HA O G u o q i a n g,C H E N L i w e n,MU J i a,e t a l.D i s

48、c u s s i o n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J.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2 0 1 8,4 1(1):1-1 1.3 徐涵秋.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 0 1 3,3 3(2 4):7 8 5 3-7 8 6 2.X U H a

49、 n q i u.A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e x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 0 1 3,3 3(2 4):7 8 5 3-7 8 6 2.4 J I N G Y u n q i n g,Z HA N G F e i,H E Y u f e n g,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50、r a l v a r i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 i n E b i n u r L a k e W e t l a n d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X i n j i a n g,C h i n aJ.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2 0 2 0,1 1 0:1 0 5 8 7 4.5 张华,宋金岳,李明,等.基于G E E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J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