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60908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林业局文件林场发197号国家林业局相关印发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林木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基础材料,是国家关键战略资源。为了有效保护中国林木种质资源,做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留、利用、管理工作,促进林木良种选育,提升林木种子质量,保障林业可连续发展,本局研究制订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附件: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二OO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专题词:种质资源 技术 规程 通知附件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1.范围本规程要求

2、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程序、方法,包含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管理及数据库建设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适用于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其它包含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能够参考本规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国种子法林木种质资源保留标准和方法 GB/T14072-1993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16620-1996关键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 GB10018-88林业地图图式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3.总则3.1调查目标、任务和作用3.1.1目标和任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依据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措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以县(市、区)为

3、调查单位。关键目标是掌握林木种质资源现实状况和动态,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制订种质资源长久保护和利用计划,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科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促进林业可连续发展服务。调查任务是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类别、数量和分布,客观反应林木种质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改变动态,分析和评价林木种质资源搜集、保留和利用现实状况,提出林木种质资源搜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提议。具体包含:a制订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及操作细则;b完成资料搜集、外业调查和辅助样地调查;c进行内业整理和林木种质资源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d提供全国和各省源调查结果;e建立国家、省、市、县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f对林木种质资源搜集、

4、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提议。3.1.2作用a制订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计划、编制管理方案依据;b加强育种材料合理保留和利用,进行品种选育基础和前提;c制订育种计划、种苗发展计划、生态建设计划,和其它部门发展计划关键依据;d建立或更新林木种质资源档案,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监测,评价保留效果,指导和规范种质资源保留和利用基础;e向社会公布可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目录。3.2调查对象和内容3.2.1调查对象行政区域内各类林木种质资源。包含: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2)林木良种基地(包含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优树搜集区、试验林等)种质资源;3)植物园、树木园等内林木种质资源;4)林木品种(包含林木良种、农家品种等)

5、;5)古树名木;6)引进树种、品种。3.2.2调查内容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植物园、树木园、物种园等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科属种、数量和分布及群体信息、生长情况;2)林木良种基地、试验林等保留林木种质资源类型、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3)林木品种分布、数量、生长情况;4)引进树种、品种起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5)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相关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3.3调查方法采取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踏查,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3.4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包含调查汇报、相关技术资料和数据库。3.5调查工作程序调查工作实施以下程序:1)制订调查实施方案;2)准备调查所需技术资料、仪器工

6、具、物资等;3)培训和教导技术人员;4)外业调查、资料整理;5)调查数据整理、录入绘编及图件绘编;6)编制调查结果汇报;7)审核验收,存档。4.调查准备4.1组织准备省林业主管部门成立调查领导小组,组成省级调查教授组、省级调查专业组、市县调查队、基地调查组四个层次调查队伍,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调查。4.2资料准备4.2.1基础资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植物园、树木园、品种园档案资料,历次林木良种公告,选优、优树搜集、引种驯化和各类子代测定林、种源试验材料、建园(场)材料等技术档案。树木志、植物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地方志、植物名目、植物资源、森林资源和古树名

7、木等资料。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计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档案、林相图和林业区划等相关资料。4.2.2其它资料气候(气候带、年及月平均气温、降水)、地理(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和社会经济等资料。4.3工具准备1)数码相机、电脑、围尺、钢卷(围)尺、皮尺(10米、50米)、土壤刀、测高器、罗盘仪、GPS、海拔仪、计算器、望远镜、生长锥等。 2)调查用表、调查用图、铅笔、粉笔或蜡笔、文具盒、工作包。3)标本采集器械:采集桶(袋)、标本夹、高枝剪、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等。4)其它: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4.4技术培训调查前,应组织相关

8、人员学习相关文件、技术规程和相关基础知识,统一技术要求,经过短期培训及试点,掌握外业、内业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外业工作安全常识等。5.外业调查5.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5.1.1资料查询查询已经有技术档案或出版书刊等资料,掌握该区域内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信息,了解树种分布及整体概况。5.1.2调查:a)踏查:依据现有资料和了解情况,确定当地需要调查树种,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按一定线路, 了解资源分布区树种、林分起源、组成、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如调查林分不是集中分布群落,可直接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b)线路调查:各关键树种株数调查总株数依据访问和查阅现有资料,根据调

9、查区域地形、地貌,树种分布范围,从山脚到山顶选择有代表性线路,按海拔每100米划分成段,作带状标准地调查。调查时,在沿线路区分段内,用测绳量出67米水平距,记载该段线路两侧各2.5米范围内全部乔木,有经济、药用价值灌木,藤本,草本植物(675米=335平方米,约为0.5亩),并实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2中所需数据。 树种组成百分比:以上方法适适用于林相整齐,林分组成基础一致天然次生林分调查。对林相不整齐、组成混乱林分,可采取沿路,沿山脊和沿山谷进行路线调查,目测能见范围内各树种因子,调查结束时按实际调查数量进行汇总。c)样方调查:在踏查和线路调查中如发觉珍稀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集中分布群落或优良

10、林分,可进行小标准地调查,依据群落大小标准地面积在50m2-400m2之间,长方形或正方形均可。5.1.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5.1.4 调绘面积对种质资源分布,调绘其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对坡勾绘,计算面积。5.2 林木良种基地(包含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优树搜集区、试验林等)5.2.1 资料查询查询已经有技术档案,掌握该基地种质资源信息。5.2.2 单株或样株调查按已经有资料对基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样率为20%;如抽查结果和已知资料不一致,必需进行每木调查,尤其是每份种质资源名称、起源、性状等一定要调查正确。5.3.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

11、1。5.3植物园、树木园、物种园等5.3.1资料查询查询建园档案等资料,掌握该园区内林木种质资源信息。5.3.2单株或样株调查按已经有资料对基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样率为20%;如抽查结果和已经有资料不一致,必需进行每木调查,尤其是每份种质资源名称、起源、性状等一定要调查正确。5.3.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5.4 林木品种(林木良种、农家品种)5.4.1 资料查询查询已经有技术档案等资料,掌握该品种信息。5.4.2 知情人访谈农户、林技员、相关教授等知情人访问或座谈等形式掌握品种信息。5.4.3 单株或样株调查依据掌握资料,实地调查林木品种名称、特征、分布范围,样株调查不

12、少于50株。5.4.4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和1-2。5.5古树名木5.5.1资料查询搜集已出版或调查整理树木及植物资料和书籍,包含地方树木志、植物志、古树志和其它相关资料,分析整理,列出目录。5.5.2单株或样株调查对不认识树种,填表时可注明暂定名,并进行拍照。调查结束后,依据拍摄照片,由技术顾问组教授判定并确定树种名称。5.5.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和1-2。5.6引进树种、品种5.6.1资料查询查询引种档案等资料,掌握该树种、品种信息。5.6.2单株或样株调查依据掌握资料,实地调查引进品种名称、起源、树(品)种特征、分布范围,引进数量等内容,样株调查

13、不少于50株。5.6.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和1-2。5.7影象和标本技术要求5.7.1林木种质照片拍摄对象:林相、整株和叶、花、果实等器官和突出种质特征部位。摄像:对树体高大古树名木可摄像。精度要求:1)统计正确:种质名称、地点、拍摄者(姓名和单位)、拍摄时间;2)采取数码相机,要求拍摄物主体突出,图像清楚,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5.7.2种质资源标本无法确定树木种类,依据搜集到标本和野外采集统计进行判定。应用已出版工具书,如植物志、树木志、树木检索表或图鉴并请植物分类教授判定。6.内业整理6.1外业调查材料整理6.1.1外业调查表整理按本规程标准和计算方法,查对外业工

14、作调查内容、范围及多种调查表,发觉错误立即纠正。内业不能处理,要进行补充调查,不能随意改动外业调查数据和基础文字材料。以树种为单位,将外业调查表整理成册。统计后全部应保原始统计,方便查对。外业调查中确定种质资源、优良乡土树种集中分布群落、优良林分分布范围,面积在图上为1cm2以上,用求积仪计算面积;在1 cm2以下,用方格计算面积。用求积仪计算面积要求反复三次,取最靠近两次数值平均值。6.1.2照片整理数码照片必需在照片名中注明种质名称、地点、拍摄时间,同时将照片编号,和对应外业调查表编号相一致。冲印照片,检验照片质量,在照片后面注明种质名称、地点、拍摄时间,同时将照片编号,附于对应外业调查表

15、后。6.1.3标本整理检验标本制作情况,妥善保留并组织判定。6.1.4数据录入统计国家林业局统一编制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软件,各地按软件要求录入数据。以树(品)种为单位,统计出每个树(品)种种质资源分布点、分布总面积、株(份)数、优良林分数量和面积、优树数量等内容。6.3图件编绘以树(品)种为单位绘制种质资源分布示意图。以县为单位,用1/50000地形图绘制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示意图,一式四份,国家、省、地、县各一份,其内容包含: 县乡村行政界,村镇、林场、关键山峰位置等; 水陆交通线,包含河流、公路、铁路等;树种编号面积 种质资源、优良林分或优良乡土树种集中分布群落位置及其界线,小面积可不依百分比示

16、意其位置。濒编号树种优编号树种 注记: 优良单株或濒危树种,用注记: 或 标识到图上。6.4调查结果6.4.1调查汇报根据附录A要求撰写。6.4.2调查技术资料1) 管理和文书资料,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照片、管理规章制度、技术经济责任合相同;2) 外业调查资料,调查簿、调查统计、外业记录表等;3)图件资料: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照片;4)上述材料、图片和文字电子文档;5)为清查工作准备各类档案材料;6)各级管理部门要求其它结果材料。7.质量管理7.1检验监督7.1.1小组自查每完成一阶段工作,要对清查、样地测设等调查图、外业统计资料进行全方面检验,依据情况进行必需现场核查。7.1.2监

17、督检验国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质量核查组,对调查工作进行检验,发觉问题立即纠正。7.1.3检验数量1)省级核查:省质量核查组对辖区内各市、区、县组织核查,核查数量不少于该地域清查总量2-3%。2)国家级抽查:国家质量核查组对各省清查结果进行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该省清查总量2-3%。7.1.4检验内容调查因子正确率定量调查因子:各项定量调查因子,包含经纬度、坡度、海拔、树龄、树高、胸(地)径、冠幅、树种分布面积等,测量误差要求小于5%。误差许可范围之内者,以调查值为准;反之,则以检 (抽)查值为准。定性调查因子:各项定性调查因子定性正确,填写无误。资料内业检验:调查表格是否齐全,项目填写是否符

18、合要求,计算是否正确;文字资料有没有错、漏;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基础数据和文字资料。7.1.5具体技术质量要求种质判定正确率95%以上;调查因子正确率95%以上;种质信息漏登率小于5%。7.1.6工作质量评定清查工作质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工作质量评定标准以下表所表示:质量评定表质量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种质判定正确率95%90-95%90%调查因子正确率95%90-95%90%种质信息漏登率5%5-10%10%三项评定标准中,若有一项指标属于不合格,质量等级即判定为不合格;如三项均达成合格以上,则按最低一项标准评定。7.2结果处理对外业调查(包含实测和记载)

19、达不到调查要求,应重新调查。数据录入不合格,重新录入。7.3验收内外业检验合格、资料齐全,达成调查要求经过验收。附表1-1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省份: 调查日期: 调查单位: 调查人: 编号: 目标树种:汉字名 , 科 属 种俗名: 拉丁名 照片编号: 植物种类:常绿针叶乔木 落叶针叶乔木 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散生竹类 丛生竹类 藤类 其它 用 途:用材 生态 观赏 化工原料 药用 食用 其它 种质类型:野生群体 野生个体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遗传材料 古树名木 其它 引进品种(树种) 起源 种质归类:国家濒危树种(级 级 ) 关键造林树种 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 中国特有

20、树种 其它树种 (此项可多选)调查地点: 县(市) 区(镇) 乡 村 林场小地名(或基地、森林公园、植物园、树木园等) 调查地种群面积(公顷): 种群数量(株):1-10 11-50 51-100 101-1000 1000 地 形:经度 纬度 海拔 坡 向 坡 位 坡度 人为活动:频繁 不频繁 土壤类型: 动物活动情况:关键动物种类 数量 目标树种分布方法:集中分布 片状分布 散生 零星分布 生长周期:坚固年纪 花期 种子(果实)成熟期 采种期 病虫害情况:有 (严重 轻度 关键种类 )无 保留价值: 保留方法提议:原地保留 异地保留 设施保留 附表1-2调查方法:踏查 样线(样带)调查 长

21、度 m 宽度 m 调查株数 (株)目标树种所占百分比 样方调查 面积 m 调查株数 (株)目标树种所占百分比 目标树种(序号)层次树龄树高(m)胸径(cm)生长情况目标树种(序号)层次树龄树高(m)胸径(cm)生长情况12422532642752862973083193210331134123513361437153816391740184119422043214422452346平均值伴生树种(名称)百分比树龄树高(m)胸径(cm)生长情况伴生树种(名称)百分比树龄树高(m)胸径(cm)生长情况灌木(名称)生长情况草本(名称)生长情况附录A 省林木种质资源汇报(参考提要)第一章 基础情况一、

22、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和野生动植物、土壤。二、社会经济条件: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基础设施。三、调查概况:汇总现实状况关键指标,方便了解总体概貌。第二章 调查工作介绍调查用图准备、组织准备、调查技术资料、用具和文具准备、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室内区划和外业调查、外业教导和质量检验验收、统计汇总和结果汇报编制、结果评审验收等工作过程起止时间、具体做法。第三章 资源现实状况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二、林木良种基地(包含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优树搜集区、试验林等)内种质资源。三、植物园、树木园、物种园等内林木种质资源。四、林木品种(包含林木良种、农家品种等)。五、古树名木。六、引进树

23、种、品种。第四章 综合分析总体情况比较,突出优势、特色;对本省林木种质资源搜集、保留和利用现实状况、利用潜力进行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第五章 提议一、原地和异地保护总体设想。二、关键树种种质利用计划设想。附录B(资料性附录)环境因子分类标准1、地形因子 11地貌 按大地形确定所在地貌,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几大类。1极高山:海拔5000m山地; 2高山:海拔为35004999m山地;3中山:海拔为10003499m山地; 4低山:海拔1000m山地;5丘陵:没有显著脉络,坡度较缓解,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6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12坡向: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1.北坡:

24、方位角338360,022; 2.东北坡:方位角 23 67;3.东坡:方位角68112; 4.东南坡:方位角113157;5.南坡:方位角158202; 6.西南坡:方位角203247;7.西坡:方位角248292; 8.西北坡:方位角293337;9.无坡向:坡度5地段。13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1.脊部:山脉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范围;2.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山坡三等分后最上等分部位;3.中坡:三等分中坡位;4.下坡:三等分下坡位;5.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谷地,若处于其它部位中出现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6.平地:处于平原和台地上部位。14

25、坡度:级为平坡5度;级为缓坡5-14度;级为斜坡15-24度;级为陡坡25-34度;级为急坡35-44度;级为险坡45度以上。表1 地形因子代码表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极高山1北1脊1平1高山2东北2上2缓2中山3东3中3斜3低山4东南4下4陡4丘陵5南5谷5急5平原6西南6平地6险6西7西北8无坡向92、土壤因子21土壤名称:依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记载到土类,代码见表2。表2 土类名称代码表土纲土 类代码 土纲土 类代码 铁铝土纲砖红壤101半水成土纲黑 土161赤红壤102白浆土162红 壤103潮 土163黄 壤104砂姜黑土164淋溶土纲黄棕壤111灌淤土165棕 壤112绿洲土166暗棕壤

26、113草甸土167灰黑土114盐碱土纲盐 土171漂灰土115碱 土172半淋溶土纲燥红土121岩成土纲紫色土181褐 土122石灰土182塿 土123磷质石灰土183灰褐土124黄绵土184钙成土纲黑垆土131风沙土185黑钙土132火山灰土186栗钙土133高山土纲山地草甸土191棕钙土134亚高山草甸土192灰钙土135高山草甸土193石膏岩成土纲灰漠土141亚高山草原土194灰棕漠土142高山草原土195棕漠土143亚高山漠土196水成土纲沼泽土151高山漠土197水稻土152高山寒冻土19822土壤厚度:种质生长土壤A+B层厚度,当有BC过渡层时,应为A+B+BC/2厚度,厚度等级见表3。表3 土层厚度等级表等级土层厚度(cm)代码亚热带山地丘陵、热带亚热带高山、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厚80601中407930592薄4030323腐殖质厚度:种质生长土壤A层厚度,当有AB层时,应为A+AB/2厚度,厚度等级见表4。表4 腐殖质厚度等级表等 级腐殖质厚度(cm)代 码厚201中10192薄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