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 7 卷第3 期2023年9 月中国韵文学刊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Vol.37.No.3Sep.2023中国近现代传媒与报刊拟赋赵俊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 10 0 6 6)摘要中国近现代辞赋以报刊之作为主,而报刊辞赋中,拟赋的大量出现又是非常突出的现象。本文将近现代报刊拟赋与古代拟赋相对比,并将其置于新媒体的视野下探讨其特点。报刊拟赋的语言、结构与原作高度雷同,其题材与新闻报道有密切的关联,其功能则有讽刺、宣传鼓动等。这些新特点都与新媒体有关,体现了辞赋创作的新变化。关键词?近现代;传媒;拟赋中图分类号:12 0 6.7 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 0 6-2 49 1(2 0 2 3)0 3-0 10 2-0 6近现代辞赋以报刊作为主要传播载体,本文将此类作品称为“报刊辞赋”。报刊辞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拟赋的大量涌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古代的拟赋相比,报刊上的拟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报刊这种新媒介又有什么关系?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已有关注,但多局限于对古代单篇作品的模拟现象,如常威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在民国的接受、笔者近现代拟哀江南赋浅论等论文。同时,相对于近现代报刊诗词等旧体文学的研究,目前对报刊辞赋的探讨尚嫌薄弱。因此,笔者拟从拟赋入手进行探讨,希望对近现代辞赋文学的研究有所禅益。所采用的方法,是将
3、报刊上的拟赋与古代拟赋进行比较,以凸显其特点。同时,由于这些作品以新媒介为传播载体,所以本文将借鉴传播学理论来审视这一问题。一近现代传媒促使拟赋大量出现近现代以来,报刊上登载的拟赋数量非常惊人。以模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作品而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报刊上登载的拟作在16 8 篇以上,剔除其重,也应超过140 篇。*收稿日期 2 0 2 3 -0 4-18【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近现代报刊辞赋研究”(2 2 XZW019)【作者简介 赵俊波(19 7 3 一),男,山西夏县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辞赋学。晚清民国报刊数量庞大,到底有多少种报刊,目前学界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相应的,
4、目前对报刊拟赋数量也只能做不完全的统计,难以十分精确,但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也不影响本文的论证。102近现代各时期报载拟归去来兮辞的数量多寡不一,较早的模拟之作是发表于19 0 0 年1月2 5日采风报上署名“淞城逸史”的劝从良辞,同年还有卧梅仙史的窃贼赋(游戏世界19 0 0年第4期)。其中19 16 年的拟作较多,有毓万杨度归去来辞、刘郎小赛花卷逃辞、遁翁反归去来辞、抱一新归去来辞、夜铎投稿来辞(分别见时报5月6、7、12、18 日及7 月13 日),爱楼逃去来辞、铁心袁项城归棕大梁、莲僧新归去来辞、瘦蝶新归去来辞(分别见新闻报5月5日、7 月17 日、10 月17 日、10 月2 7 日
5、)、寄恨妓女从良辞(小说新报19 16 年第2 卷第3 期)等。其他各个时期的拟作也层出不穷。杜牧阿房宫赋也是众人热捧的拟仿对象。初步统计,现存拟赋在8 0 篇以上。最早的拟作是1871年发表于中国教会新报第16 6 期、署名“醒世子”的洋场赋。此后拟作越来越多,仅19 14 年就有十余篇,如诗隐夜花园赋、新树登坑赋、小梵余兴部赋、天籁洋烟赋、秋圃余兴部赋(分别见时报7 月5、9、10、19 日及12 月13 日)、温柔乡赋、海上妓女赋(分别见消闲钟第1集第1、7 期)、赌场赋(商余杂志第2 期)、澍棠海上青楼赋(白相朋友第7 册)、师伶妓馆赋(江东杂志第3 期)、倪桂初南方乱事赋(最新滑稽杂
6、志第3 期)、竺仙小人赋(小说丛报第1期)、丘民商业场赋(娱闲录第2期)、卧云学堂赋(江东杂志第1期)等。单以申报上模仿阿房宫赋的情况而言,申报于18 7 2 年4月3 0 日创刊,当年就有葛古心村馆赋、江左布衣洋烟馆赋、六泉居士旧大桥赋、爱月仙子钱庄赋、佚名打押店赋五篇拟作(分别见8 月3 日、8 月2 6 日、11月2 6 日、12 月16日、12 月2 0 日)。截至19 19 年,仅申报就刊载了30篇拟仿阿房宫赋的作品。此外,模仿梁元帝荡妇秋思赋、江淹的别赋与恨赋、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的送穷文与进学解、柳宗元乞巧文、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的作品也非常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同前代
7、相比,这些拟作的数量大大增加。以拟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作品而言,有学者曾列表统计宋代的拟作,结果一共45篇,其中现存2 6篇(-,远远低于近代报刊上的拟作数量。其他拟仿秋声赋吊古战场文阿房宫赋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近现代拟赋出现井喷式的爆发,与以报刊为主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有密切关系。有学者称:“从1895年到19 49 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4万种杂志创刊。”2 1(P6s)很多报刊都设置了文学栏目,发表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因此,报刊的大量出现,客观上为拟赋的涌现提供了条件。报刊是要追求商业利益的,其文章必须能吸引读者,而拟赋就是一种可以吸引读者的形式。拟赋的模仿对象全部是经典作品。这些经
8、典作品,世代流传,脍炙人口,有许多被选入辞赋选本或学校教材,从而促使其更迅速、广泛地传播,进一步为广大知识分子所熟悉。因此,对作者来说,模拟起来并不困难;对读者来说,接受这些作品也比较容易。这不仅能使作者获得稿酬,也能扩大报刊的发行量,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近代以来,报刊上的拟赋如许国英、张元济编的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第一册选人秋声赋,第二册收阿房宫赋进学解,第三册收归去来辞等。该教材19 13 年8 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当年12 月就出了第三版。而次年即19 14年,许国英评注、蒋维乔校订的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评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又多次印刷,流传广泛。又如19 3 3 年由
9、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孙很工编高级中学用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也收了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秋声赋等。因此,这些经典名作广为流传,深入人心。103大量涌现。二近现代传媒促使各篇拟赋的语言、结构高度雷同古代拟赋之“拟”,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方面的接近或相反;近现代的拟作则体现在语言和结构方面而与原作的主题或内容相差较远。因此,虽然同为模拟,但两者明显不同。主题或内容方面的差异详见下文,本节只讨论语言、结构方面的雷同。以归去来兮辞而言,民国报刊上的拟赋,多数步趋原作的语言,高者能脱胎换骨,其下者粘皮带骨,如影随形。相应的,其结构也与原作保持一致。例如:逃去来兮!枪炮将及胡不逃?既自以身为总理,奚狼颁而若斯
10、?幸前途之无阻,惧后来之将追。听枪声其未远,觉逃是而守非。心摇摇以轻飚,步急急而衣。问更夫以前路,喜晨光之熹微。乃开脚步,载惧载奔。草木惊心,挨出城门。回首遥望,内阁犹存.3 逃去来兮,民军起义胡不逃?既自以九五之,奚惆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赚。实财源其未,觉今是而昨非。步沈沈如鼓声,风潇潇若追兵。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故穴,载欣载奔。狐狸欢迎,鼠警候门。数年经营,扣头犹存.4归去来兮,阁下已倒胡不归?既难以身为袁役,真惆帐而独悲。悟来者之不谏,知往者之可追。实迷汤之未灌,觉今昨而俱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岱翁以前路,恨人才之熹微。乃瞻衡宇,载哭载奔。少爷欢迎,太
11、太候门。三径就荒,古董犹存.5(P2)多数拟归去来兮辞之作,其语言都是这样的高度雷同。拟作的结构也常常步趋原作。陶渊明原作可分为三个部分:归去的决心、归田后的快乐、抒发乐天安命的情怀。而如上引第三篇首段“归去来兮,阁下已倒胡不归觉今昨而俱非”写归去的决心。以下写归家后的快乐:“乃瞻衡宇,载哭载奔,少爷欢迎,太太候门景以休人,搓腻掌而盘桓。”其末则写企图东山再起的决心:“已矣乎,寓形阁内复几时,安忍割心任去留,真成湟湟无所之,富贵本吾愿,帝乡况可期”其结构与原作相同。相信看到这些作品后,读者会有重读原作的感觉。近现代报刊上的拟归去来兮辞之作,基本都是这样。再以拟秋声赋而言,各篇拟作均模拟欧阳修原
12、作,虚构二人问答:先写听到某种声音,于是主人遣客视之,并详细铺写此种声音。如薛宜耕枪声赋感叹民初战乱频仍,首段称:“伤时子方夜属文,闻有声自西北来者,骇然而听之日:奇哉!初砰磅而磕,忽轰隆而霹雳。如山岳颓倾,雷霆乍震.”于是“余谓侍者此何声也?其出视之。侍者日:火光遍野,烟焰弥天。四无人声,声在站间”。以下详细描写枪声:“余日:吁嵯悲哉!此枪声也。为而来乎?盖夫枪之为物也,其质坚强,纯钢精铁;其体黑,不见文饰;其机猛烈,冲胸陷腹;其威飞扬,激越战场。故其为声也,乒乓劈拍夫枪凶器也,为用在刑;又险象也,为害在争”最后,“侍者不答,悚然而立,但闻鬼哭之声侧侧,竞终宵而莫息 6 (P14-125)全
13、文结构与欧阳修原作如出一辙,而句式、语言也大致相同。晚清民国报刊拟赋的模拟情况,大率如此。因此,拟作总给人一种若旧识之感,让读者仿佛重读原作,又找到了那种熟悉的感觉。当然,其主题、内容等与原作大不相同,参见下文。近现代报刊拟赋的这种特点,也与新媒体有关。新媒体的出现,使文学的生产机制发生了变化。古代的诗文作品,靠作家个人认真打磨,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新媒体则不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提出“文化工业”一词,指出大众传媒中,由于追求商业利益等原因,文化的生产具有标准化、统一化的特点,可以机械复制、批量生产。具体到拟赋,这也是一种标准化的批量生产
14、。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所拟的对象相同,那么尽管拟作很多,且主题或者内容等各有差异,但从形式或外表来看,其语言、句式、结构等却都大致相同,类似现代化工厂里制造出来的模式相同的产品,缺少多样性。三近现代传媒促使拟赋反映新闻古代的拟赋,多为作者个人体物写志之作。而报刊拟赋则出现了不少反映政治、社会新闻的作品。这些作品密切关注现实,及时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上至皇帝、总统、军阀们的军国大事,下至一些普通的社会新闻,细大不捐,皆被纳人笔下。以拟归去来兮辞而言,前代的拟作均表达“归去”之意,抒发作者个人归隐田园的悠闲之情,而近现代的报刊拟赋则不同。1912年2 月,清廷颁布宣统退位诏书,许多报纸对
15、此都有报道。3 月2 9 日,时报发表代清帝和归去来兮辞,模仿清帝口吻,自嘲自解,写退位之凄?。民国肇建,国库亏空,政府急需向外国财团借债,而后者趁机胁迫中国出卖主权。无奈之下,19 12年5月间,黄兴等发起国民捐,5月8 日起,新闻报时报等又陆续刊登了教育界、商界、军界、梨园界等拥护、认捐的消息。健行借债辞正出现于此时,刊登于惜阴周刊19 12 年第6 期。民初内阁更换频繁,总理频繁下台,署名为“楼”的逃去来兮辞(新闻报19 12 年6 月2 7日)、张丹斧熊故总理归去来辞(新闻报19 14年2 月2 5日)分别讽刺唐绍仪、熊希龄内阁之倒台。袁世凯称帝,但旋即取消,并于19 16 年6 月6
16、日去世。抱一新归去来辞(时报5月12 日)、遁翁反归去来辞(时报5月18 日)、铁心袁项城归棕大梁(时报7 月17 日)讽刺其帝制阴谋失败。民初军阀混战,势力此消彼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19 16 年10 月,盘踞广东的军阀龙济光败退琼州,即海南岛。瘦蝶新归去来辞(新闻报10月2 7 日)即反映此事。再以拟吊古战场文而言,新内阁(时报1912年10 月2 5日)讽刺赵秉钧内阁。罗骚吊今见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著,渠敬东等译启蒙辩证法之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另外,在此之前,本雅明就认为,现代艺术以机械复制为主,见德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
17、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国城市出版社2 0 0 2 年版。见时事新报19 12 年2 月14日第1版清帝退位之谕旨,第2 版前日(二十五日)清廷宣诏退位,自大内午门至正阳门以及其他街市均有重兵弹压,故并无暴动及时报2 月2 1日第3 版清帝退位之谕旨等。见新闻报5月2 日第3 版“黄留守劝募国民捐要电”时报同日第6 版“黄留守主张劝募国民捐以减外债电”等的报道。104战场文(新闻报19 18 年4月8 日)哀叹民国以来,连年战争不断。周辅成吊湘战场文(兴华1920年第17 卷第3 0 期)哀悼护法战争中两次湘战给百姓带来的惨痛。19 2 4年,江苏督军齐燮元和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发生江浙战争,张荣培、
18、邹、萧亮飞吊新战场文(希社丛编19 2 5年第8 册)、朱世模哀新战场(汇学杂志19 2 5年第7 期)、曹舜臣吊新战场文(工业学生自治会会刊19 2 6年第1期)指责其茶毒生灵。赋家们甚至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19 14年一战爆发,8 月2 3 日,日本对德宣战,企图占领青岛、济南,北洋政府宣告中立,醉生吊新战场文(小说丛报19 15年第8 期)即反映日军登陆后的烧杀抢掠,迷信吊欧洲战场文(笑林杂志19 15第1卷第1期)则痛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的浩劫。拟阿房宫赋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涉及重大事件如洪宪帝制、二次革命、张勋复辟、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等,从中也可见赋作与新闻报道的
19、密切关系。如独清辽阳劫赋(军事杂志(南京)19 3 2 年第45期)控诉日军侵占东北、烧杀抢掠的暴行,文中“累箱之收藏”句下注:“报载某氏有三百十七箱私产,为日运。”7 无名氏戴墅赋模仿杜牧阿房宫赋,讽刺国难当头时,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在南京汤山修筑了豪华别墅,内供佛像。当时许多报纸刊载这一消息,并配发戴墅赋予以讽刺。如益世报有汤山戴别墅赋之作,前言讽刺说:“阅五月十二报纸悉,戴院长筑室汤山,费资十余万,富丽如宫殿,内供奉佛像甚多。大哉居乎!当此国难日呕,诸要人咸劳痒过甚,人山调养,不可缓也!.8 其他如倪桂初南方乱事赋(时报1913年9 月2 8 日)涉及二次革命,铁民新华宫赋(时报19 16
20、年6 月2 7 日)嘲讽洪宪帝制,赵仲熊印花税赋(时报19 16 年8 月2 0 日)遣责洪宪时代的苛捐杂税,遁翁筹安赋讽刺筹安会诸人“扰乱三千万方里,黯无天日”9 ,名五卅惨案按:赋中言相关报道见于该报5月12 日的报道,误,实应为5月11日,见5月11日第2 版非率民以廉之道,戴传贤筑室汤山.”的报道。沈氏大闹汪彭年宅,痛打郭同,被告上法庭,其事沸沸扬扬,各报刊如新闻报大共和日报民权素等竞相报道,时报更是连续多日予以刊登。19 14年7 月5日第5版,时报刊登“沈佩贞、刘四奶奶判决四等有期徒刑”的消息,此赋的写作正是基于以上新闻。见新闻报3 月2 3 日第12 版之新闻报道“蔓延一日夜之闸
21、北大火”小日报3 月2 3 日第3 版之新闻报道“闸北大火,至下午六时,救火车已驶来施救”等。新闻报19 18 年1月6 日第9 版有“普济轮船撞沉之警报”1月7 日第9 版有“普济轮船失事之续闻”,1月8 日起每天报道这一事件的后续,有“普济轮船被撞失事”三志、四志、五志、六志。事故导致普济轮沉没,全船六百余人,仅八十余人生还。其他如时报大舞台新世界等各种报刊均对此事件予以高度关注。105赋(新声月刊19 2 5年第1期)写惨案过程并铺叙惨案之状,都是明显的例子。此外,如平模军票赋拟梁元帝荡妇秋思赋,指责军阀搜刮民财,滥发军票,感叹军票一文不值。从作者的自注来看,赋文中有不少源自新闻者,如:
22、“重以利用沾多(见第七期钱票难),川张罗。活盘盘兮兑换(系见第七期钱票难),言彰彰而汉河。上愁消纳之策(见第三期),下读钱票之歌(见第七期)。相悲相泣,日后如何。男女杂而行乱(某报载福建馆换钱时,常有某在此吊膀子),掉换难而转叹。卵破青年患,蹄踏红粉漫(俱见第七期钱票难)。”10 拟赋也反映了一些社会新闻,在模仿李华吊古战场文的作品中,魏权予哀沈佩贞文(时报19 15年8 月1日)写民国初年女权活动家沈佩贞被判刑事,天台山农吊闸北火场文(新闻报19 2 7 年4月4日)反映新闻报3 月2 3 日报道的闸北火灾,瞻庐吊普济赋(新闻报19 18 年1月11日)的题材源自新闻报时报等对普济、新丰二船
23、相撞事故的报道?。报刊拟赋的这种变化同样与新媒体有关。最初的报刊没有明确、强烈的新闻报道意识,如方汉奇先生所指出的:“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多以政论为主,新闻并不占重要位置,信息量很少。”而辛亥革命前后,“报刊的新闻报道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新闻的比重加大,新闻的条数增多。”1(19 1)所以早期的拟赋多限于传统的劝诫。而民国以后,举凡军国大事乃至间巷琐闻皆被纳入笔下,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强,体现出了拟赋价值的一个侧面。四近现代传媒促使拟赋功能发生变化古代辞赋非常重视讽谏、劝诫功能,即“抒下情而通讽谕”12 (P3)、“其指讽谏 13 (PB31),但在创作时,常常秉持“温柔敦厚”的观念,
24、以致“劝百而风二”14(P260)。近现代报刊拟赋则不然,其讽刺直露无余、淋漓尽致。同时,报刊拟赋还非常重视宣传鼓动的功能。(一)讽刺与前代拟赋不同的是,近现代报刊拟赋最突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强烈的讽刺艺术。其讽刺对象主要是上层人物,包括皇帝、总统、达官贵人等。以拟归去来兮辞而言,古代的拟作一般是个人抒情,而上引代清帝和归去来兮辞熊故总理归去来辞讽刺皇帝、总理。19 16 年,抱一新归去来辞(时报5月12 日)、遁翁反归去来辞(时报5月18 日)、铁心袁项城归棕大梁(时报7月17 日讽刺袁世凯帝制阴谋失败,爱楼逃去来辞(新闻报5月5日)、毓万杨度归去来辞(时报5月6 日)讽刺筹安会诸人。
25、作者嬉笑怒骂,极尽挪撤。如五四时期,空我归去来辞讽刺曹汝霖。作品中“矮客”“矮妾”云云,讽刺其投靠日本:“乃归私宇,载逃载奔。矮客欢迎,矮妾候门打扑克以取乐,享卖国之晏安。”作者代曹汝霖立言,模仿其口吻,斥其卖国:“策扶日之大计,时东望而遐观。”“念中国之终败,何匹夫之先忧。国人唾余为国贼,我何异乎昔畴。”“葵欣欣以向日,水滚滚而东流。羡万物之趁时,亡吾国其始休。”“登东山以遥祝,献天皇之颂诗。苟臣身之不死,卖完中国复奚疑。”15 讽刺十分辛辣。天醒逃去来辞讽刺皖系徐树铮。19 2 0 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通缉徐树铮等。徐先藏身于日本公馆,随后自天津逃亡日本。此赋嘲笑其“既有
26、矮人以保护,胡油然而先跑”。徐树诤逃往日本后,“党友欢迎,矮子候门”16 ,讽刺辛辣而谈谐。南屏吴大头归去来辞讽刺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离开北京、逃往天津。当年国会会议上演全武行,有议员大打出手。吴外号吴大头,故作品常常联系其外号进行讽刺:“归去来兮,头破血流胡不归。”“从者告余以祸及,将群打我大头。”“幸头颅之得保,天生予德复奚疑。”其国会因参与曹锟贿选,被称为“猪仔国会”故文中又称“鲲在宫而匿迹,猪被逐而逃还”“想包办之大选,乐金钱以忘忧”“猪仔横行能几时”17 ,嬉笑怒骂,淋漓尽致。作者还常用“反”的方式来讽刺,即与原作的意义完全相反,如张丹斧熊故总理归去来辞讽刺熊希龄内阁倒台。作者常反用
27、原作之意,如:“悟来者之不谏,知往者之可追。实迷汤之未灌,觉今昨而俱非。”“乃瞻衡宇,载哭载奔。”“倚南窗以致傲,审屈膝之未安。园日涉以何趣,门虽设而不关。”“云有106心以出,鸟正飞而使还。景以休人,措腻掌而盘桓。归去来兮!请广交以浪游。”“寓形宇内复几时,安忍割心任去留。”“富贵本吾愿,帝乡况可期。”17 (2)处处与陶渊明原作之意相反,讽刺熊希龄失败后的失意、不甘。其他如拟杜牧阿房宫赋、拟梁元帝荡妇秋思赋等的作品也常有讽刺,这里不再举例。(二)宣传、鼓动宣传鼓动功能也是报刊拟赋的突出特点,而古代拟赋多限于个人的议论、抒情,很少去鼓动他人。如健行借债辞模拟归去来兮辞,呼吁救国。民国肇建,国
28、库亏空,政府急需向外国财团借债,而后者趁机胁迫中国出卖主权,致使谈判破裂。1912年5月,黄兴等发起国民捐。此赋的写作正基于这一背景。作者揭露某些列强的险恶用意,号召全体民众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如其首即云:“借债裂矣!中国将亡胡不戚?”文中指出国家危急,民众有亡国为奴之危险:“友人告余以祸迫,将奴隶于全球。或要财政,或窥神州。既决裂以饮辱,亦汗颜而甘休。刀霍霍以及颈,泪岑而始流。叹万国之手辣,慨中国之魂悠。”故号召民众响应国民捐,同舟共济,振兴中国:“立国大地无主权,奚为甘心作马牛,胡为乎愤愤欲何之?借债非吾愿,奴隶不可期。怀毁家以难,或操管而忧时。登社会以呼号,临同胞而剖私。灭借债以奋进,驾
29、乎万国复奚疑。18 (P29)北洋时期的作品,讽刺袁世凯、讽刺军阀混战、讽刺政府黑暗等,嬉笑怒骂,激起的是大众的不满,已见上文。北洋时期还有反帝的内容,如五卅惨案赋模拟阿房宫赋,叙写惨案过程,描摹惨案之状,斥责列强之蛮横无理。文中写学生演讲之悲愤:“五语一呼,十语一哭汗水泪珠,直不知其几千万落。”指责租界警察随意开枪杀人:“西捕击枪,不告何轰独南京路,风雨凄凄。”又铺叙惨案之状:“商团水手,英捕印兵,戎装西迈,集议事厅。朝夕戒备,如待敌人。明星荧荧,舞手枪也;红云扰扰,驶火龙也;满地涨腻,流血水也;烟斜雾横,燃硝药也;雷霆乍惊,枪声发也;辗远听,曾不知其几何也。”19 (P58)当当时报刊如时
30、报新闻报等连续登载这一事件,揭露事件真相,指责列强,呼吁民众抗争,这篇拟赋也发挥了与新闻报道同等的作用。“九一八”之后的拟赋,则多鼓动抗战。如龚子扬哀东北文拟仿唐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向民众揭露“九一八”真相:“试览东北,弥天寇氛。肆其贪,因我忧。长驱三省,横扫千军。世事如此,公理何云。罪我维何?坏其铁路。事固细微,情更错误。一使未通,三军已布。虎狼之心,怀之有素。”并警告国人有当亡国奴的危险:“行见关外,所至殖民。取吾国土,充彼家珍。驰道车泽,章身衣新。招摇过市,威严若神。利源尽占,工商遭逐。无满无汉,和衣和服。经济渐穷,生计斯。其有幸存,永为臣仆。”2 0 (P67)作者龚子扬,为苏州中学教
31、师。此赋被选为该校教材,面向学生。之后,此作很快又由申报转载,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其受众也更为广泛,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发挥了更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此外,如独清辽阳劫赋模拟阿房宫赋,斥责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带领日军侵占东北、烧杀抢掠,熙洽、溥仪等卖国,而民众失业、逃难、被杀,末以韩国之灭亡为警提醒民众有亡国的危险,呼吁抗日:“嵯夫!使三省各爱其人,则足以抗日;日不侵三省之人,则递昭和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干涉也?韩人不暇为自哀,而吾人哀之;吾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吾人而复为韩人也。”7 足展力排暴日赋模仿梁元帝荡妇秋思赋,文中指出中国危机:“虎狼近兮相逼,风云起兮变色。初则蚕食鲸吞,继则鹰睦莫测。
32、”故呼吁无分老幼,一起抗日:“重以老将伏波,志士甘罗。作中流之砥柱,固一统之山河。勾践以薪之志,靖康雪耻之歌。”“临风寄语浮槎客,不扫倭奴誓不归!”2 1 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拟赋的宣传、鼓动作用。发动民众,当用浅显易懂的形式,以便容易接受,而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等作品正为大家所熟悉,对其进行模拟,能有效发挥宣传鼓动功能,这也是拟赋流行的原因之一。结论近现代以来,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报刊辞赋同古代辞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拟赋而言,报刊上的拟赋大量涌现,其语言、结构与原作高度雷同,其题材与新闻报道有密切的关联,其功能有讽刺、劝诫、宣传鼓动等。拟赋的这些新变,也是辞赋创作由古代向近现代发生转变的一
33、个侧面。参考文献:1李成晴.宋人“和陶辞 考 J.北京社会科学,2 0 16(12。2汪家熔.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3楼.逃去来辞 N.新闻报,19 12-6-2 7(13):4显敏.逃去来辞 N.时报,19 13-3-14(15).5张丹斧.熊故总理归去来辞 J.神州,19 14(2)6薛宜耕.枪声赋 J.民立学期刊,19 2 8(1).【7 独清.辽阳劫赋 N.益世报(天津),19 3 1-11-2 6(10).【8 名.汤山戴别墅赋 N.益世报(天津),19 3 3-5-2 4(11).9遁翁.筹安赋 N.时报,19 16-4-16(7).10平模.军票
34、赋 J.娱闲录,19 14(8).【11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2 班固.两都赋序 M/萧统.文选.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 6.13司马迁.太史公自序M/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14班固.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 6 2.15空我.归去来辞 N.大世界,19 19-6-2 2(2).16天醒.逃去来辞 N.大世界,19 2 0-12-4(2.【17 南屏.吴大头归去来辞 N.新闻报,19 2 4115(17)。18健行.借债辞 J.惜阴周刊,19 12(6),19名,五卅惨案赋 J.新声月刊,19 2 5(1).20龚子扬.哀东北文 J.苏中校刊,19 3 1(55、56 两期合刊).21足展.力排暴日赋 N.中报,19 3 1-12-2 0(4).责任编辑舞赵成林申报于19 3 1年10 月2 1日转载此作,编者在前言中介绍说:“苏州中学史地教员龚子扬君,近撰哀东北文一篇,语甚悲痛。该校已采作教材,转授诸生。”见第17 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