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二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课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565654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二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课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青岛版二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课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二年级(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1. 图中的数学信息,不仅有图中告诉我们的,还有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2. 你能把获得信息和提出的问题组合在一起说说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辆小车上有几个人?” 1.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吗? 1) 独立列出算式,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 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能画出图来说明么? 3) 自己完成后,与组内同学交流 4) 全班展示交流 5) 回顾问题解决过程,完成右面填空 6) 你能完成右边的填空: 3. 整理5的乘法口诀 完成后你发现了什么? 3辆独轮车( )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1辆小车(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 口诀是( ) 2辆小车(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 口诀是( )3辆小车(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 口诀是( ) 4辆小车(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 口诀是( )5辆小车(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 口诀是( ) 填写表格 辆数 人数 意义 算式 口诀 1 2 3 4 5 1. 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2.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探求乘法计算的结果,注意学会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理解转化思想。 3.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你能自己试着说出 利用研究的知识进行拓展。发现规律。 4. 规律的发现,需要“求同存异” 三 识记口诀,巩固练习 1. 识记口诀 1) 编儿歌 2) 填表读表 你会读这个表吗? 3) 对口令 2. 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1 3. 解决问题:课本3页绿点问题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一行( )个字, 两行( )个字 行数 1 2 3 4 5 6 字数 填写完成这张表格后,你有怎样的发现? 课堂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5的乘法口诀。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课型 练习课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复习 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回忆你所知道的乘法口诀以及每句口诀所对应的乘法算式。 二 基础练习 1.第4页自主练习第2题。 完成这道题目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解决问题 每盘有( )块,有( )盘,一共有( )块。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口诀:( ) 你记忆口诀的方法,对算式的发现。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 三 拓展练习 1、你能找到生活中数量用5表示的东西么? 你能根据你所找到的物品,根据数量的不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 2、填一填 说一说你有怎样的发现? 你还能根据你的发现继续写下去么? ×5 1 2 3 4 5 举例:1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两双手呢?你也找一找这样的例子,相信你能行! 你会填写这张表格么?按照1×5,2×5这样完成 你会算么?你用了哪句口诀? 对于结果又有怎样的发现?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5的乘法口诀。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2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课本第5页情境图,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1.图中的数学信息,不仅有图中告诉我们的,还有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2.你能把获得信息和提出的问题组合在一起说说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3根竿上有几个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吗?独立列出算式,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列?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能画出图来说明么? 2.完成后,与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回顾问题解决过程,完成右面填空 3.你能完成填空: 4. 整理2的乘法口诀 完成后你发现了什么? 3根竿上( )人,表示意义( )算式( )口诀( ) 1根竿上(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口诀是( ) 2根竿上(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口诀是( ) 3根竿上(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口诀是( ) 4根竿上(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口诀是( ) 5根竿上( )人,表示( )个( )算式是( )口诀是( ) 填写表格 根数 人数 意义 算式 口诀 1 2 3 4 5 1. 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2.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探求乘法计算的结果,注意学会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理解转化思想。 3.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你能自己试着说出 利用研究的知识进行拓展。发现规律。 4. 规律的发现,需要“求同存异” 三 识记口诀,巩固练习 4. 识记口诀 1) 编儿歌 2) 填表读表 你会读这个表吗? 3) 对口令 5. 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6. 解决问题:课本6页绿点问题 一只小鸡( )脚。 两只小鸡( )脚 三只小鸡( )脚 四只小鸡( )脚 五只小鸡( )脚 只数 1 2 3 4 5 6 脚的个数 继续说下去 可以交流填表的方法。 课堂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2的乘法口诀。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2的乘法口诀 课型 练习课 班级 二年级( 一)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复习 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回忆你所知道的乘法口诀以及每句口诀所对应的乘法算式。 二 基础练习 1.看口诀写算式 2.照样子填一填 第7页第2题。 完成这道题目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3.解决问题 口诀:二三得六 算式:1. 2. 口诀:二四得八 算式:1. 2. 一共有多少根筷子? 求( )个( )相加的和是多少。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口诀:( ) 你记忆口诀的方法,对算式的发现。 三 拓展练习 1、你能找到生活中数量用2表示的东西么? 你能根据你所找到的物品,根据数量的不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 2、完成课本第7页自主练习 2、填一填 说一说你有怎样的发现? 你还能根据你的发现继续写下去么? × 1 2 3 4 5 2 举例:1个小朋友有2只手,两个小朋友有几只手?三个小朋友呢? 看看最后的结果比较一下。 对于2的乘法算式的结果又有怎样的发现?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3、4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二年级(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课本第8页情境图,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之前所学你能根据数量的不同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分类么? 3. 图中的数学信息,不仅有图中告诉我们的,还有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4. 你能把获得信息和提出的问题组合在一起说说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3个小丑耍几个球? 2、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吗?独立列出算式,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 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能画出图来说明么? 3) 回顾问题解决过程,完成右面填空 4)你能完成右边的填空:如果有困难你可以问问同学? 一个独轮车上有三个小丑,根据这个信息完成表格。 5. 整理3的乘法口诀。完成后你发现了什么? 5个小丑耍( )球,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1个小丑耍( )球,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2个小丑耍( )球,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3个小丑耍( )球,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4个小丑耍( )球,表示意义( ) 算式( ) 口诀( ) 填写表格 辆数 小丑数 算式 口诀 1 3 2 3 9 4 1.你是怎样列式的? 2.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3.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探求乘法计算的结果,注意学会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理解转化思想。 4.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你能自己试着说出 利用研究的知识进行拓展。发现规律。 1. 规律的发现,需要“求同存异” 三 拓展 预习 巩固 1. 根据2、3、5的口诀的学习你能自己解决3个小丑顶多少碗么? 2.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完成填空 1个小丑4个碗,1个4,1×4=4,一四得四; 2个小丑8个碗,2个4相加,2×4=8,口诀( ); 3个小丑( )个碗,表示( )个4相加,算式( ),口诀( ); 4个小丑( )个碗,表示( )个4相加,算式( ),口诀( ); 5个小丑( )个碗,表示( )个4相加,算式( ),口诀( ); 1个小丑顶几个,有几个这样的小丑?你可以先完成第二题,在尝试完成第一题。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3、4的乘法口诀。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3、4的乘法口诀 课型 练习课 班级 二年级(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3、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整理1-----5的乘法口诀,发现其规律。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复习 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整理口诀表 整理之后你有怎样的发现,你是怎样记忆口诀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朋友。 重点回忆你所知道的乘法口诀以及每句口诀所对应的乘法算式。 你能像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整理一下乘法口诀呢? 横着看一看 竖着看一看 看看每行最右侧的口诀 二 基础练习 1. 课本11页自主练习第2题 2.11页自主练习第4题 3.11页自主练习第3题 你还能照样子写两组么? 在完成之后把你的发现说下来 完成后你能说出口诀对应的算式以及你的记忆方法 你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 拓展练习 11.完成11页自主练习第1题你能继续么? 2.你能把4的口诀也这样写一写么? 完成11页第5题 说说你的想法。 5个3呢? 2个4 画一画( ) 算式( ) 口诀( ) 3个4 画一画( ) 算式( ) 口诀( ) 4个4 画一画( ) 算式( ) 口诀( ) 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示。 课堂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相关链接 乘加乘减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图你有怎样的发现?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横看 可以竖看 从个数上 说一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如何解决?又有哪些方法?在右边的图上圈一圈? 根据的圈的列出算式 在一幅图上圈画出一种,可以圈一圈分组,也可以补上。 三 巩固 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 把你的想法在图上圈出来。 2、完成课本13页自主练习1题,说说你先算了什么? 3.完成课本13页自主练习4,把你的口算方法告诉大家。 一共有几个?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我学会了 课型 复习课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我学会了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你记住的口诀,你所理解的口诀的意义,你会解决怎样的问题,你所发现的规律 根据信息窗的内容有序的写出来 二 基础练习 1. 完成课本14页综合练习第1题 2. 完成课本14 页综合练习第3题 3. 完成课本14 页综合练习第5题 找一题说说你的想法 4.完成课本15 页综合练习第10题 你有怎样的发现? 你能说说上下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么? 你还记住了其他有关2、3、4的口诀么? 说说你的运算顺序。 上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思考一下乘法的意义。 三 知 识 应 用 1.完成课本14 页综合练习第2.题 2.完成课本15页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你的想法? 3.完成课本15页第12题,说说你根据问题找到了哪些相关信息? 思考:一个窝里几个蛋?有几个窝? 先统计,说说统计的方法,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 根据图仔细看看,数数一个路灯上有几个灯泡,根据你的发现写出算式。 四 课外拓展 说儿歌 你能继续说下去么?同你小组的成员比一比,看谁说的多。 学习 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月 日 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1 课型 新授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虎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 2、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二次设计 一 复习 铺垫 1、 回忆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二 设疑 导入 1、 在信息窗1中,你发现哪里有角? 2、 你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子的? 三 自主 探究 展示 交流 1、 小组内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2、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3、 你们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4、 你还能在哪些物体中找到角? 5、 小组展示自己认识的角和创作的角,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1、 课件演示角从实物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取出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2、 在命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道角的组成。 3、 学生独立做角,可以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折一折,想出不同的做角方法。 四 巩固 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描出图中的角。 2、自主练习第二题,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巡视,展示,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出角,对于学困生进行辅导。 五 学习 评价 1、 学生评价 2、 组内互评 师点评。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2 课型 新授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虎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2、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知道角有大有小,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二次设计 一 复习 铺垫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2、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 设疑 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 2、这些角跟刚才同学们做的角有什么不同呢? 可以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 自主 探究 展示 交流 1、 观察教科书、练习本的四个角,这些角都相同吗? 2、 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3、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4、 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可以到课本中找一找答案。)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5、 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6、 小组合作,比较三个角的大小。 1、 在观察、比较中,感知直角的特点,知道这样的角都叫做直角,认识直角符号。 2、 比较三个角大小可以借助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也可以剪一剪,折一折。 四 巩固 练习 1、 自主练习四,找出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2、 自主练习六、八,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最后一组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 自主练习五,试着借用三角板和钉子图画一个直角。 巡视,展示,注意引导学生画直角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困生进行辅导。 五 学习 评价 1、 学生评价 2、 组内互评 师点评。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3 课型 新授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虎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 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二次设计 一 复习 铺垫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对角有了哪些认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直角等) 二 设疑 导入 1、 每个同学用活动角摆出一个角。 2、 你们小组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 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三 自主 探究 展示 交流 1、 小组合作,对不同的角进行分类。 2、 分类的过程中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并给每一类角起一个名字。 3、 小组汇报展示,产生“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4、 用活动角摆一摆锐角、直角和钝角,从而理清三种角的关系。 5、 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巡视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 四 巩固 练习 1、 自主练习一,判断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 自主练习二,用三角板判断每个角是什么角。 3、 自主练习三,同桌拨表,说说产生了什么角。 自主练习二的巡视中,注意提醒用三角板比较的方法: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要与三角板的一条边重合。 五 学习 评价 1、 学生评价 2、 组内互评 师点评。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4 课型 复习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虎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并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用正确的方法画角。 2、在复习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二次设计 一 复习 铺垫 二 设疑 导入 课件展示: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角的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比较难? 三 自主 探究 展示 交流 1、 独立整理回忆。 2、 小组互动,整理复习。 3、 课堂交流,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4、 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画角:示范角的画法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打开课本13-23页,先自己看一 看,学了哪些知识。看完的同学,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 2、小组汇报后,课件展示知识树,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填到大树里。 四 巩固 练习 1、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2、 自主练习四,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3、 自主练习五,试着在点子图上画出不同的角。 巡视指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五 学习 评价 1、 学生评价 2、 组内互评 师点评。 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智慧广场 课型 新授 班级 二年级( 一 )班 单位 虎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有顺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二次设计 一 复习 铺垫 1、 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几个“7”? 2、 小明周一背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到周五他一共背了几个? 3、 归纳方法。 怎样才能让结果不重复,不遗漏? 回忆“有顺序的列举”的方法。 二 设疑 导入 出示“智慧广场”情景图,窗户上有多少个长方形呢? 怎么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 自主 探究 展示 交流 1、 小组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 2、 小组汇报展示。 3、 归纳总结,想一想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数的? 巡视指导时,要提醒学生把每一种情况记录下来。如:3、2、1。 四 巩固 练习 1、 自主练习一,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 自主练习二,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 3、 自主练习三,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4、 通过这三个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巡视中,对于困难学生进行辅导。 五 学习 评价 1、 学生评价 2、 组内互评 师点评。 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 课题 缝沙包(1) —6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二年级(一 )班 单位 教师姓名 李士芳 学生姓名 学 习 目 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研究问题的本领。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学法指导 修改补充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观察课本27页情境图,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