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的组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99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的组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的组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的组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3 3卷 第2期 2 0 2 4年3月系 统 管 理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S y s t e m s&M a n a g e m e n tV o l.3 3 N o.2M a r.2 0 2 4 文章编号:1 0 0 5-2 5 4 2(2 0 2 4)0 2-0 3 6 8-1 3收稿日期:2 0 2 2-0 1-1 2 修订日期:2 0 2 2-1 1-1 2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 S KQ 2 0 1 9 D 0 1 5)作者简介:刘 林(1 9 8 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安全领导力与行为安全管理。通信作者:吴金南(1 9 8 1

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 a i l:j i n n a n w u a h u t.e d u.c n 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的组态分析 刘 林1,2,梅 强2,吴金南3,刘素霞2(1.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 4 3 0 3 2;2.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 1 2 0 1 3;3.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 4 3 0 3 2)【摘要】为了揭示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和情境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结合组态思想和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 s Q

3、C A)方法分析1 2 9 4份员工调查数据,探究个体(雇佣形式和性别)和情境(同事安全违规频率、企业安全投入、企业员工规模和行业危险程度)因素构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构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必要条件。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存在3种不同驱动模式:非高危行业同事低频安全违规模式、高安全投入与同事低频安全违规共驱模式以及非高危行业大型企业高安全投入模式。同事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在4种组态解中均是实现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核心条件。本研究引入f s Q C A探究个体与情境因素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组态效应,不仅拓展了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驱动模式的理

4、解,还有助于倡导组态方法在行为安全领域的应用。关键词:安全违规;个体-情境互动;安全投入;雇佣形式;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C 9 3 9 文献标志码:A D O I:1 0.3 9 6 9/j.i s s n 1 0 0 5-2 5 4 2.2 0 2 4.0 2.0 0 7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E f f e c t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 A n t e c e d e n t s o n E m p l o y e e L o w-F r e q u e n

5、c y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A P e r s p e c t i v e f r o m I n d i v i d u a l-S i t u a t i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T h e o r y L I U L i n1,2,ME I Q i a n g2,WU J i n n a n3,L I U S u x i a2(1.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h u i U n i v

6、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M aa n s h a n 2 4 3 0 3 2,A n h u i,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j i a n g 2 1 2 0 1 3,J i a n g s u,C h i n a;3.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M a

7、a n s h a n 2 4 3 0 3 2,A n h u i,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r e v e a l h o w t h e c o m p l e x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s o c i a l d e m o g r a p h i c f a c t o r s 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s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e m p l o y e e l o w-f r e q u

8、 e n c y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L S V),t h i s p a p e r,i n t e g r a t i n g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i n t o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s i t u a t i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t h e o r y,a n d u s i n g t h e f u z z y-s e t q u a l i t a t i v e c o m p a r a t i v

9、e a n a l y s i s(f s Q C A),e x p l o r e s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e f f e c t s o f b o t h i n d i v i d u a l(e m p l o y m e n t t y p e a n d g e n d e r)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 f r e q u e n c y o f c o w o r k e r s,e n t e r p r i s e s a f e t

10、 y i n v e s t m e n t,e n t e r p r i s e e m p l o y e e s i z e,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h a z a r d l e v e l)a n t e c e d e n t s o n e m p l o y e e L S V w i t h t h e 第2期刘 林,等: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3 6 9 s u r v e y d a t a f r o m 1 2 9 4 e m p l o y e e s.T h e 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11、t t h a t n o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c o n s t i t u t e s a n e c e s s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e m p l o y e e L S V.T h e e m p l o y e e L S V c a n b e m o t i v a t e d b y t h r e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c o n s i s t e d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 a n t

12、e c e d e n t s,i.e.,l o w f r e q u e n c y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 o f c o w o r k e r s i n n o n-h i g h-r i s k i n d u s t r i e s,h i g h s a f e t y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d l o w f r e q u e n c y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 o f c o w o r k e r s,a n d h i g h s a f e t y i n v e s

13、 t m e n t f r o m l a r g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n n o n-h i g h-r i s k i n d u s t r i e s.I n f o u r o u t o f f i v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s o l u t i o n s,c o w o r k e r l o w f r e q u e n c y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 i s f o u n d t o b e t h e c o r e c o n d i t i o n t

14、 o m o t i v a t e e m p l o y e e L S V.B y e x p l o r i n g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e f f e c t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 a n t e c e d e n t s o n e m p l o y e e L S V b y i n t r o d u c i n g t h e f s Q C A,t h i s p a p e r n o t o n l y e x p a n d s t

15、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s p e c i f i c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t h a t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e m p l o y e e L S V,b u t a l s o h e l p s t o a d v o c a t e f o r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a p p r o a c h i n s a f e t y b e h a v i o r

16、 r e s e a r c h.K e y w o r d s: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o n;i n d i v i d u a l-s i t u a t i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s a f e t y i n v e s t m e n t;e m p l o y m e n t t y p e;f u z z y-s e t q u a l i t a t i v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生产安全事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备受社会关

17、注的公共事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2 0 1 9年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4 6 4起,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 9 5 1 9人。2 0 2 0年4月1 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违规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不安全行为,在我国高危行业中广泛存在,被认为是生产安全事故最重要的直接触发因素之一1-2。因此,最大程度降低工作场所中员工安全违规行为频率,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进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是学界、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的行为是个

18、体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现有文献从个体和情境两个视角,探讨了安全违规行为的前因变量。其中,安全知识、安全动机、生理疲劳和心理资本被证实是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重要的个体因素3-5,作业环境、工作压力、安全氛围、安全投入、安全文化、安全领导力和群体规范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重要的情境因素6-9。少数研究在分析安全违规行为形成机制时发现,情境因素作为影响安全违规行为的远端变量,通过影响近端的个体 因素间接 作用于 员 工 安 全 违 规 行为8,1 0。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员工安全违规行为的形成机理提供了重要启示,但该领域仍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在个体因素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关

19、注安全知识与动机、生理与心理状态等个体因素,较少考虑性别、雇佣形式等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安全违规行为。(2)在情境因素方面,当前研究更多聚焦组织因素对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很少探究同事安全违规行 为 等 群 体 因 素 对 员 工 安 全 违 规 行 为 的影响2,1 1。(3)个体与情境因素既非两个独立的实体,也不是单向因果关系(情境对个体的单向影响)1 2,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复杂联系。然而,现有文献研究主要关注情境因素如何通过个体因素间接影响安全违规行为,尚未探寻多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如何影响安全违规行为9,1 3。(4)在研究方法方面,以往研究主要使用传统回归分析和结

20、构方程建模等定量方法,检验解释变量对安全违规行为的净效应,难以解释多个前因条件变量对安全违规行为的综合效应,也无法探索触发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多样化等效路径1 4-1 5。鉴于上述理论不足,本文基于组态思想和个体-情境 互 动 理 论1 6,使 用 模 糊 集 定 性 比 较 分 析(F u z z y-S e t Q u a l i t a t i v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f s Q C A)方法对1 2 9 4份一线员工调查数据进行组态分析,探讨由员工个体因素(员工性别和雇佣形式)与情境因素(同事安全违规、企业员工规模、企业安全

21、投入和行业危险程度)构成的条件组态如何触发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通过对这些个体与情境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组态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前因条件及其组合如何与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相关,有助于更加细粒度地揭示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与其多种前因条件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1 文献回顾及研究框架1.1 安全违规行为和个体-情境互动理论 安全违规行为是安全遵守行为的反面,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流程、标准、规则的行为,3 7 0 系 统 管 理 学 报第3 3卷根据行为动机差异,又可分为有意的安全违规行为和无意的安全违规行为1 7。考虑到有意的安全违规行为是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且对企业造成更大潜在危害的不安全行为

22、1 8-1 9,本研究聚焦企业生产活动中员工有意的安全违规行为。已有研究发现,员工安全违规行为受到个体、情境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4,7。B e u s等2 0构建了一个工作场所安全的整合模型,将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体层面的近端变量和情境层面的远端变量。尽管人与不同情境的匹配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2 1,但至今尚未有研究从整体论视角探究个体和情境因素构成的前因组态如何影响安全违规行为。本研究依据个体-情境互动理论1 6,分析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的前因条件组态,探索触发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等效路径。个体-情境互动理论认为,人与情境之间并不是隔绝与独立的关系,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整合、复杂

23、和动态的系统1 6。在该系统内,个体行为决策(如安全违规决策)表现为一个动态、复杂和整合的过程1 2,即个体因素与情境因素的整体双向交互作用能够更好地解释复杂社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在安全行为科学领域,叶贵等9和C h r i s t i a n等4提出,员工安全违规行为同时受到个体与情境因素的复杂交互影响,但由于研究方法局限,这种多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究竟如何影响安全违规行为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整体论视角探讨个体与情境因素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组态影响。1.2 个体因素与安全违规行为 员工性别和雇佣形式等个体特征会影响员工对违规行为的收益与

24、成本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其违规行为倾向1 9。L i a n g等2 2和L i n等2 3发现,雇佣形式和性别是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因此,选择员工的雇佣形式和性别作为反映个体差异的个体因素,探究它们与员工安全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1)雇佣形式。雇佣形式主要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同的正式雇佣以及签订短期合同、临时合同、劳务派遣合同或劳务外包合同的非正式雇佣。与正式员工相比,非正式员工很少或更难获得来自企业的安全资源支持和职业安全保障2 2,2 4-2 5,而且面临更大的生产压力2 6,这迫使他们采用偷工减料、跳过安全检查等安全违规行为来完成工作任务5。已有研究表明,非正式员

25、工在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倾向更高 1 9,受到工伤伤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更高2 6。因此,本文提出员工的雇佣形式与其安全违规行为具有相关关系。(2)员工性别。对于违规作业,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在违规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上差异显著2 7。男性员工的风险认知弱于女性,对风险的接受性明显比女性高,在很多领域,男性更倾向于做出冒险行为,更偏好违规作业2 8。一项早期综述研究显示,男性的平均事故率是女性的3倍2 9。L i n等2 3对1 8 9 0份与工作有关的致命职业伤害报告分析也表明,男性的事故率更高。因此,本文提出员工性 别与其安全 违 规 行 为 具 有 相 关关系。1.3 情境因素

26、与安全违规行为 员工安全违规行为不仅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群体、组织和行业环境等多层面情境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同事安全违规行为2,1 1,3 0、企业员工规模1 8,3 1、企业安全投入2,3 2和行业危险程度3 3-3 4等群体、组织和行业情境因素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对员工安全违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择这4个情境因素作为安全违规行为的情境前因条件。(1)群体情境因素 同事安全违规。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榜样示范的结果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相似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和工作经历使 得同事成为 员 工 可 信 的 学 习 榜样3 5。C h o u d h r y等3 6较早提出员工安

27、全违规行为受到他人言行、从众心理、模仿效应等群体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当员工观察到同事从安全违规活动中获得一定收益时,他们会在知觉、判断和认知上学习或模仿这种行为1 7。同事与员工之间存在安全违规行为传染效应2,1 1,3 7,这种社会传染会在团队和组织社会网络中传播扩散3 0。因此,同事安全违规通过社会学习机制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2)组织情境因素 企业安全投入和企业员工规模。安全投入是企业投入到安全活动中的一切人、财、物等资源总和3 8,是决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要素。安全投入不足会导致员工被工作流程中的情境约束,从而倾向于通过安全违规来完成既定生产任务2。相反,增加安全投入有利于提升员

28、工安 全 遵 守 动 机,约 束 作 业 人 员 的 安 全 违 规 行为3 2。尽管安全投入作为一种工作资源被视为促进安全工作目标实现的“正向因素”2 5,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安全投入的增加会给员工造成“安全幻觉”,使其容易对企业安全资源形成依赖,进而产生减少自身安全努力的违规行为3 9。企业规模对员工安全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有直第2期刘 林,等: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3 7 1 接影响2 6。应急管理部公布的事故查处报告显示,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7 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1 0。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普遍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不 到

29、 位,已 经 成 为 安 全 事 故 的 多 发 区 和 重 灾区1 8,2 6。刘林等1 1和L i a n g等2对钢铁工人和建筑工人的研究均发现,中小企业员工比大型企业员工更易发生安全违规行为。尽管大量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企业规模与安全违规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但是一项针对中国煤矿2 0年间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早期研究发现,大型国有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违规导致的重大事故发生率高达4 8.7 8%,甚至高于行业平均事故发生率4 0。上述研究表明,企业安全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员工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尚存不一致结论,但是至今未见关于这种矛盾结论的学理阐释。复杂性理论强调“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非对称

30、关系,即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相同的结果或相同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4 1。因此,本文聚焦企业安全投入和企业规模两个代表性组织情境因素,探讨它们与其他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如何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3)行业情境因素 行业危险程度。行业危险程度是指行业的内生风险水平,主要反映某个行业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程度。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自然条件的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故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煤矿、建筑、化工等高危行业员工安全违规行为8,1 0,4 0。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行业危险程度高

31、的高危行业风险因素复杂,危险损害性大,其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成为工作中消耗个体精力进而诱发安全违规行为的“负向因素”3 3。而且,高危行业面临着多重工作目标和多种高强度工作要求,容易导致投入安全活动的自我控制资源不足,从而引发安全违规行为3 4。因此,本文认为行业危险程度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1.4 研究框架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结合组态思想和个体-情境互动理论认为,个体因素(雇佣形式和员工性别)与情境因素(同事安全违规、企业安全投入、企业员工规模和行业危险程度)通过联动匹配而非相互独立的方式影响员工安全违规行为,并构建图1所示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导致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多种

32、前因条件组态,不仅有助于弥补现有安全违规行为研究忽视因果关系复杂性的理论不足,并解决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问题,还能从一个全新视角为企业减少员工安全违规行为提供异质的实现路径,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图1 个体与情境因素影响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组态模型F i g.1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c o n t e x t u a l p r e d i c t o r s o n e m p l o y e e s s a f e t y v i o l a t i

33、o n s2 研究设计2.1 数据收集及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江苏大学2 0 1 9年7月实施的“中国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与员工安全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同事安全违规频率、焦点员工安全违规频率、企业安全投入、公司安全氛围、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员设置、焦点员工安全事故经历等。此次调查对象是第二、三产业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调查方式是通过第三方网络调查平台对目标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样。研究案例分布于全国2 5个省和直辖市。在剔除模型中所有变量的缺失值以及来自其他行业的案例后,共得到1 2 9 4份有效案例,案例样本特征统计如表1所示。2.2 研究方法 以集合论和布尔运算为基础的定性比较分析(

34、Q u a l i t a t i v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Q C A)方法,采取整体和系统的分析思路,有助于探究多个前因条件如何通过联动匹配共同引致被解释结果出现,非常适用于解决具有条件依赖性和因果复杂性特征的管理研究问题4 2-4 3。组态理论和Q C A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多要素组态效应的范式,能够较好地分析多要素并发的因果复杂性问题,已经在管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4。本文选取Q C A方法探究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多种组态,主要因为结果变量与多种前因条件之间的因果复杂 性要求向复 杂 系 统 思 维 范 式 转移4 5-4 6

35、。员工安全违规行为是由复杂前因形成的,传统回归分析注重变量间的净效应,难以解释3 7 2 系 统 管 理 学 报第3 3卷 表1 案例样本特征统计T a b.1 D e m o g r a p h i c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a m p l e变量类别频数占比/%变量类别频数占比/%行业危险程度企业产权类型企业员工规模员工月均收入员工年龄高危行业5 1 33 9.6非高危行业7 8 16 0.4国有企业4 7 13 6.4非国有企业8 2 36 3.65 0人2 0 81 6.1 5 11 0 0人2 2 01 7.0 1 0 12 0 0人1 7

36、41 3.4 2 0 13 0 0人1 4 21 1.0 3 0 11 0 0 0人2 7 52 1.3 1 0 0 1人2 7 52 1.3 3 0 0 0元8 66.6 3 0 0 15 0 0 0元3 4 22 6.4 5 0 0 17 0 0 0元3 5 62 7.5 7 0 0 11 0 0 0 0元3 1 22 4.1 1 0 0 0 1元1 9 81 5.3 2 0岁1 81.4 2 13 0岁4 9 33 8.1 3 14 0岁5 6 24 3.4 4 15 0岁1 5 91 2.3 5 1岁6 24.8 员工性别教育水平员工工龄员工职位雇佣形式男6 4 34 9.7 女6 5

37、 15 0.3初中及以下5 44.2 高中或中专1 5 91 2.3 本科或大专9 8 27 5.9 硕士及以上9 97.7 1年4 53.5 12年1 0 58.1 24年1 9 61 5.1 46年2 1 41 6.5 61 0年3 0 32 3.4 1 01 5年2 0 21 5.6 1 5年2 2 91 7.7 普通员工5 4 04 1.7 基层管理人员4 1 43 2.0 中层管理人员2 8 72 2.2 高层管理人员5 34.1 非正式员工2 6 62 0.6 正式员工1 0 2 87 9.4 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以及3个以上变量的交互效应,而f s Q C A方法可以分析和解释多个前

38、因条件的综合效应。日常工作中引致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条件组态并非唯一。f s Q C A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多个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等效关系4 3,有助于揭示实现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不同条件组态。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存在因果非对称性,f s Q C A方法的非对称性假设能够更加聚焦和贴近管理实践问题。Q C A包括清晰集Q C A、模糊集Q C A以及多值集Q C A。相较于另外两种Q C A只适合处理类别问题,f s Q C A还能够进一步处理有关程度变化和部分隶属的问题2 4,而且适合大样本研究4 2。因此,本文基于图1所示组态模型,使用f s Q C A方法探索个体因

39、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不同组态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2.3 变量定义及校准 以往研究表明,如果测量变量的概念明确且范围 较 窄,可 使 用 单 一 题 项 收 集 数 据4 7。D i a m a n t o p o u l o s等4 8指出,如果一个构念没有4个以上测量题项,唯一值得考虑的替代方法是使用单个题项来测量。由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变量均有明确的概念界定,故使用单一问题测量6个条件变量和1个结果变量,同样可以有效地确保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变量。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本研究使用员工安全违规频率(F I V)测量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即单一题项来测量。调查问题是“您在日常工作中违反

40、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的频率?”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告知受访者“违反公司安全规章制度”是指员 工从事违反 国家安全生 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或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偷工减料、未持证上岗等。调查时使用李克特7点量表(“从来没有”“很少”“较少”“一般”“较多”“很多”或“总是”)评价受访者从事安全违规活动的频率。由于本文关注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故在数据分析之前对变量采取反向计分,即选择“从来没有”计7分,选择“总是”计1分,得分越高表明员工低频安全违规程度越高。条件变量(自

41、变量)。雇佣形式(E F)。如果受访者是同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E F被赋值1,否则被赋值0。性别(G E)。如果受访者是男性员工,G E被赋值1,女性员工则被赋值0。同事安全违规频率。本研究使用同事安全违规频率(F C V)测量同事安全违规,调查问题是“您的同事在日常工作中违反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的频率?”同样,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告知受访者什么是“违反公司安全规章制度”。调查时使用李克特7点量表评价受访者报告其同事从事安全违规活动的第2期刘 林,等:个体与情境因素如何促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3 7 3 频率,得分越高表明同事安全违规频率越高。企业安全投入(S I)。调查问题是“

42、据您所知,公司对安全工作投入多少资源?”S I是16连续变量,得分越高说明公司安全投入越高。企业员工规模(S Z)。使用公司员工人数测量企业员工规模,S Z是16连续变量,参考依据是工信部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得分越高说明企业员工规模越大。行业危险程度(I D)。如果受访者所在企业属于煤矿、非煤矿山、机械制造、建筑材料与施工、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烟花爆竹和武器研制生产与试验等高危行业,I D被赋值1,否则被赋值0。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表2 研究变量定义及样本分布(N=1 2 9 4)T a b.2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r e s e a r c

43、 h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t h e s a m p l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N=1 2 9 4)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定义及样本分布行业危险程度H I01虚拟变量:1=高危行业(3 9.6%),0=非高危行业(6 0.4%)企业员工规模S Z16连续变量:5 0人(1 6.0%)、5 11 0 0(1 7.0%)、1 0 12 0 0(1 3.4%)、2 0 13 0 0(1 1.0%)、3 0 11 0 0 0(2 1.3%)、1 0 0 0(2 1.3%)企业安全投入S I16连续变量:没有(1.8%)、很少(0.0%)、较少(1

44、 7.2%)、一般(3 0.1%)、较多(5 0.9%)、很多(0.0%)员工性别ME01虚拟变量:1=男性(5 0.3%),0=女性(4 9.7%)雇佣形式F E01虚拟变量:1=正式员工(7 9.4%),0=非正式员工(2 0.6%)同事安全违规F C V17连续变量:从来没有(2 8.6%)、很少(3 6.6%)、较少(1 7.8%)、一般(8.3%)、较多(4.3%)、很多(2.6%)、总是(0.8%)员工低频安全违规F I V17连续变量:总是(0.5%)、很多(1.7%)、较多(2.0%)、一般(2.7%)、较少(6.6%)、很少(2 7.2%)、从来没有(5 9.3%)注:括号内

45、数值为样本百分比。5 1 2个属于高危行业的样本占总样本比例情况:煤矿(3.4 8%)、非煤矿山(4.6 4%)、机械制造(6.6 5%)、建筑材料与施工(3.6 3%)、危险化学品(7.8 1%)、金属冶炼(7.5 0%)、电力/燃气(3.8 6%)、交通运输(0%)、烟花爆竹(2.0 1%)、武器研制生产与试验(0%)在进行f s Q C A之前,首先通过变量校准将数据转换为 集 合(包 括 清 晰 集、多 值 集 和 模 糊 集)。根据变量测量方式,将行业危险程度、员工性别和雇佣关系界定为清晰集,将其他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界定为模糊集。清晰集的校准相对简单,当某个案例所在企业属于高危行业,

46、即被赋值为1,否则为0;当某个案例是男性员工或正式员工,即被赋值为1,否则为0。对于模糊集的校准,需要根据外部理论和实质性知识4 2,4 9,选择恰当的校准方法,给案例赋予集合隶属分数,从而使结果具有可解释性 4 3。本文首次采用单一题项测量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由于缺乏可借鉴的外部理论和实质性知识,而且安全投入这一条件变量分布与量表锚点不一致,数据分布是有偏的,故参考先前研究5 0-5 1,使用分位数断点作为定性锚点阈值,进行数据校准。具体地,将企业员工规模、企业安全投入、同事安全违规和员工低频安全违规等变量的完全隶属和完全不隶属校准点,分别设定为案例样本描述统计的1 0%分位数和9 0%分位

47、数,将集合隶属校准的交叉点设置为完全隶属与完全不隶属锚点的中间点。在确定3个校准锚点之后,利用f s Q C A 3.0软件进行校准,将变量转换成基于01之间的集合隶属值。各连续变量的最终校准锚点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 连续变量校准锚点及取值标准T a b.3 C a l i b r a t i o n a n c h o r s f o r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s u l t s变量目标集合模糊集校准描述性统计完全不隶属交叉点完全隶属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企业

48、员工规模大型企业13.563.6 81.7 9 616企业安全投入高安全投入3454.2 80.8 7 315同事安全违规同事高频安全违规12.542.3 41.3 0 117员工低频安全违规员工低频安全违规12.031.6 81.1 1 7173 结果分析3.1 必要条件分析 表4必要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条件变量及其非集的一致性水平均小于0.9,表明单一影响因素不构成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必要条件5 2,因此,需要进一步考察6种个体与情境因素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行为的组态效应。3.2 组态分析 使用f s Q C A进行多变量组态分析时,需要预先设定一致性、P R I和案例频数阈值。参考F

49、i s s5 0和杜运周等5 2的研究,将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8 0;参3 7 4 系 统 管 理 学 报第3 3卷 表4 单个条件变量对员工低频安全违规的必要性分析T a b.4 N e c e s s i t y t e s t o f a n t e c e d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条件变量员工低频安全违规一致性覆盖度员工性别男性员工0.4 6 90.6 1 2男性员工0.5 3 10.7 0 2雇佣形式正式员工0.8 0 60.6 6 6正式员工0.1 9 30.6 1 8同事安全违规频率同事高频安全违规0.3 6 30.5 5 2同事高频安全违规0.7

50、7 90.9 0 0企业员工规模大型企业0.5 5 20.7 3 9大型企业0.5 6 40.7 2 6企业安全投入高安全投入0.6 9 00.7 6 2高安全投入0.4 1 70.6 7 6行业危险程度高危行业0.3 1 90.5 2 9高危行业0.6 8 10.7 4 0 注:“”表示逻辑非考G r e c k h a m e r等4 9和杜运周等5 2的研究,将P R I设置为0.7 0。关于案例频数的选择,应该根据案例规模大小作出权衡,当案例规模较大时,案例频数阈值应该相应提高5 3,这样既可以让每个组态包含更多的案例,又能避免出现一些琐碎的组态5 4。且R a g i n4 2认为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