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选择与留任意愿研究张才丰,杨玲琳*,蔡婷婷,肖婧逸,罗娟(武汉轻工大学,武汉 430040)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乡村教育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教育之兴,重在教师。早在 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5 年,国家出台了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等政策,以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2022 年 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 新
2、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1。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在客观上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乡村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据教育部统计,截至 2020 年,35 岁以下的乡村青年教师占全国乡村教师总数的 43.4%2。然而,“下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使乡村教师一职更富吸引力,让任教于乡村的青年教师留得下,教得好,是当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难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白茆镇某乡村中小学的实地访谈进行个案研究,以深入了解一线乡村教师的任教心理与职业发展路径。1绪论1.1相关概念界定1.1.1新生代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目前在学界的概念解释主要分为地理维度与编制维度两
3、种方式,前者指任教于我国乡镇中心及以下的村级(完全或不完全中小学)学校或教学点任教的乡村教师;后者是包含带有正式编制的乡村教师以及非正式编制(临聘、代课等)的教师3。在此基础上,新生代教师被定义为 80 年代以后出生,工作于乡镇及以下学校的青年教师4。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教师占比较高,同时具有传统乡村教师所不具备的城市化特征,即有较为丰富的城市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 2023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0496033)*通信作者:杨玲琳(1994-),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先决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带给乡
4、村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在此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更为深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然而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面临着“去本土化”与“空心化”的处境。近年来,新生代教师积极投身乡村,逐渐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仍存在“下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等现实问题。针对此种现象,该文通过对安徽省白茆镇一线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田野调查,探寻其职业选择与留任意愿,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供思路。关键词:乡村教师;乡村振兴;职业选择;职业认同;留任意愿中图分类号院G451.2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5-0043-0
5、4Abstract:The rev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In this strategic context,rural teachers,as the key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6、 of rural education,bear a deeper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However,with the rapid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is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de-localization and hollowing out.Inrecent years,the new generation of teachers have actively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
7、e countryside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force of rural teacher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problems,such as inability to come down inabilityto stay inability toteach well,and so on.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this paper makes a field surve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teachers inBaimao
8、Town,Anhui Province,explores their career choice and willingness to stay,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in order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Keywords:rural teachers;rural revitalization;career choice;career identity;willingness to stayDOI:10.20028/j.
9、zhnydk.2024.05.01143-2024 年 5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1.1.2教师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一种特定的情感联系,它与一定的职业相关,是指认同的主体对客体的认可、承认、接受和赞赏,表现出了认同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同一性。有学者认为职业认同表现了个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喜爱以及对于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并且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心里认为它真正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同时能够在这个职业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认同被定义为在从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能给予任教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与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内在源泉5。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的高低,会直接影
10、响教师本身的积极性、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职业倦怠感。1.2关于安徽省白茆镇教师队伍的田野调查安徽省白茆镇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是当地较为典型的农业大镇,本文通过对特色乡镇白茆镇的部分学校进行田野调查,选取部分新生代教师的入职故事与职业心理进行研究。1.2.1新生代教师群像C 教师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之一,2018 年入职的她方才满 5 年教龄,C 教师出生于安徽农村,身在白茆镇进行教学工作的她居住于邻市的泉塘镇,两地相隔 40余公里,其丈夫同为教师,任教于安徽无为一中,有一个3 岁的女儿,于当地实验幼儿园就读小班。C 教师与其丈夫于读研期间相识,师范专业出身的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在毕业后便
11、报考了教师编制,出于对乡村的独特情感归属,C 教师选择了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的乡镇岗位,从此踏上了乡村教学的职业道路,成为白茆镇 Y 初中的英语组教师(在编)。在 C 教师的帮助之下,共计走访 8 位一线乡村教师,包含 C 教师在内共计 3 名来自 Y 中学,其余来自其他中小学,8 名新生代乡村教师中,仅有 1 名男性教师担任镇里某小学的语文教学。在 C 教师的介绍之下,对两位已经调任离开白茆镇的教师进行了线上访谈,其中一位现于省内一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一位调任芜湖市一市属中学任教。1.2.2当地任教环境考察C 教师所任教的 Y 中学位于无为市西南,交通较为便利,全校共计约 10 个教学班(实
12、际班级数随新生数上下浮动),在校学生约 400 名左右,在编教师 30 余人,代课教师 7 人。Y 中学的教师团队中,年龄超过 45 岁的教师超过 20 人,其中有两三人临近退休,新生代教师占比不高,普遍为入职 5 年以内的新晋教师或前往乡镇实习或代课的临时教师。镇上其他中小学的情况也同 Y 中学大同小异,以年长教师为主、新生代教师为补。2为何而来院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选择的动因分析2.1个人发展与政策支持根据对安徽省白茆镇一线教师的走访,通过考察与交流,选择乡村教师的岗位的一种原因是出于“无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社会竞争,要想获得好的就业机会或发展路径难度较大。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
13、不断推进,我国对乡村事业发展的支持越来越大,使许多青年学子将目光放到了竞争压力较小的乡镇。在参与调查的 8 名教师中,其中 3 人来自“特岗计划”,在任教满 3 年后已顺利入编,留教于本校,而就业压力是其最初选择乡村教师的重要因素。3 人的本科院校皆为二本院校,其自身竞争力缺失,为谋求自身发展,他们选择报考相对容易的“特岗计划”作为个人发展的跳板,以观望是否有其他发展机遇。2.2乡土情怀与个人志趣乡土情感是个体对乡村人事自然、社会生活及文化伦理持久而稳定的自我感受和态度体验,主要表现为对乡村的热爱感、认同感、责任感和满足感6。C 教师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对待乡村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感情,她认为工作
14、在乡村,她有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这种情感是她胜任乡村教师的重要依靠。除 C 教师以外,英语组的另一名教师,大学之前,她几乎没有见过农田,仅仅只是大三期间的一次下乡考察,使得她感受到了乡土的质朴,随后便投身于此。在她看来,城市是“快而喧嚣的”,乡村是“慢而祥和的”,在这里,她感到轻松与畅快。2.3社会观念与职业认同社会观念,即人的意识的一种观念化、模式化。其表现为一定社会群体意志、愿望、情绪等,还表现为一定的风尚、习俗,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一种时代精神、时代风尚。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层面传播了许多动人的执教故事,使得人们对待乡村教师有着新的认识,投身乡村教育,实际上也赢得了社
15、会的尊重与敬意。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教师职业及内化教师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是教师个体经验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6。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受到个人、家庭或是社会的影响,将对教师职业的情感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意义,从而选择加入乡村教师队伍以实现自我价值,奉献自我力量。3去留与否院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二次选择绝大部分的新生代教师并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他们选择入职乡村教师或许有多种动机,但无44-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论为何,在加入之初,他们定然会对这份职业及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怀
16、有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新生代教师选择留任乡村,而有些则选择了离开。根据调查,将面临二次选择的教师们分为 4 种类别。3.1不忘初心院农村孩童的野守护者冶这类新生代乡村教师饱以热爱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在乡村任教的他们积极融入乡村生活,作为外来的新鲜血液,他们带来了乡村环境难以接触到的城市元素。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形式给予农村孩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新生代乡村教师代表着乡村教师队伍中青春和活跃的力量,乡村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关心和呵护,他们视这些教师为“大哥哥大姐姐”,愿意与之交心并打成一片。在 Y 中学,C 教师担任八年一班班主任,同时兼顾英语课程的教学,除此之外,作为
17、班主任的她还需充当家长的身份,处理好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情绪起伏等问题。如 C 教师这般投入的教师并不在少数,她们已然成为了乡村元素的一环,守护着乡村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2苦于生计院现实压力的野妥协者冶尽管新生代教师们满怀热忱,但乡村教师队伍的流失情况也十分严重,许多才华横溢的优秀教师最终脱离了队伍,选择了调任或是从事其他职业。而这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是由于现实的压力而不得不做出职业上的“妥协”。在薪资方面,乡镇的许多一线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为低下。尽管已经有许多扶助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出台,但城乡差距依然巨大。即便是 Y 中学这种在镇上条件较好的中学,C 教师也仅能拿到三千出头的工资,即
18、便是当上班主任,也仅有 200 元的补贴,而餐补与交通补助也是“时有时无”,被调查的 8 人中有 6 人都曾开辟副业以补贴家用。在住房方面,全镇仅有 Y 中学有配套的教师周转房,由于新入职教师不多,所谓周转房大多也是周边居民腾出的房子,而在其他学校的教师,甚至不得不选择和居民进行合租,生活极其不便。在这种条件之下,家庭压力随之而来。调查显示,全国将近有 70.82%的乡村青年教师未婚7,教师同样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结婚生子,赡养父母,微薄的工资使其往往力不从心,进而成为了婚恋市场上的弱势群体,而已婚家庭也可能面临亲子分离,夫妻异地相隔的窘境。在事业发展方面,弱势的教育资源必然导致了乡村教师所能获
19、得的发展资源不如城市教师,其晋升相较而言也更具难度,许多教师勤恳工作,但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最终也选择了离开。3.3蓄势待飞院职业发展的野蛰伏者冶一个教师的入职动机,往往决定了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因在人才市场上竞争不占优势而选择乡村教师岗位,希望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路。他们难以安心教学、融入乡村教育,“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把乡村教师当做未来选择的跳板,一旦条件允许或时机成熟,便会回到城市,继续求学或是谋求其他的岗位。笔者对离开白茆镇的 2 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于 4 年前报考“特岗计划”,任教满 3 年后通过研究生招考对“特岗计划”的分数支持以及 3 年中自己的“不懈努力
20、”,他方才能进入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一位在白茆镇任教 5 年后通过自己的资源与人脉调任芜湖市某中学。经他们介绍,诸如此类情况在白茆镇并不罕见,乡镇被当做一个“中转站”,将人才收纳又送出。而如今在任的乡镇教师,同样有许多“蛰伏待飞”的教师,但其终究不能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3.4情感落差院乡土生活的野逃离者冶对于新生代乡村教师而言,从事陌生环境的教学工作,本身便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职业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选择,工作任务的繁重、考核机制不合理、职业情感逐渐缺失等都会进一步加剧其厌烦心理,最终导致对职业产生倦怠感。在调查中,乡村教师每日工作时间在 10 小时以
21、上的教师占到了约七成,而所谓的工作时间更多时候用在“培训”与“创新”上,绝大多数教师无法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教学。以 Y 中学为例,其管理层多为本地年长教师,仍采取“成绩至上”的唯分数论,而教师的考核标准也局限为班级成绩的高低,对于师德师风、教学质量以及工作时间缺乏考量。乡村社会也是熟人社会或半熟人社会。在彼此有着血缘、地缘关系的村庄中,村民之间的人情和血缘关系浓厚8。制度规范在人情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也具有很强烈的松散性。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外来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上难以避免乡土制度的制约,在预期和现实的对位冲突下,教师们产生情感落差,逃离乡村。4路在何方院引导乡村教师野坚守冶的道路探索
22、在不断推行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的当下,不仅需要让新生代乡村教师能够下得来,更要扎根于乡村,让新生代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长久助力。要让乡村教师能够坚守乡村战线,便要加强教师自我认同、社会政策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与乡土文化浸润等方面的建设,做到多方面协同推进。4.1自我认同院心中有梦袁理想绽放要让新生代乡村教师扎根乡村首先需要其高度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即“个体对 我是谁 的不断追问反45-2024 年 5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思、接纳与确认并最终寻求自我实现的过程或结果”,教师的自我认同通常“关涉到自我意义感、身份感和归属感的获得、自我
23、与他者的互动交往、社会性自我与日常的生活世界以及主体性发展”9。在乡村教育建设的道路上,自我认同是坚守的基石。乡村教师需要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并且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让新生代乡村教师坚定职业认同、理想认同,激发其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建立崇高理想,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理想信念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自身理想信念为基础,融入乡村建设之中,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只有心中有梦,才能让教育事业在乡村的土壤中绽放。4.2社会支持院物质保障袁体系协同乡村教育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工作孤立的问题,因此社会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和
24、社会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确保乡村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应建立中央统筹、省级支持、县级补充的三级联动的专项资金支持制度,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发展水平适当扩大财政支付转移比例,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薪资差距,建立多样的教师津贴补助制度,如交通补助、就餐补助、医疗补助等以减小教师的经济压力。在住房方面,落实教师周转房制度,根据新生代的青年特征打造具有多功能性质的配套住所,加强乡村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与任教体验,切实提高职业幸福感。4.3制度确立院民主管理袁发展统筹乡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影响乡村教师是否留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陷入约束与限
25、制的漩涡之中,而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原则之上。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动力源泉,给予新生代教师创新与实践先进教育理论的机会与平台,打造民主的管理模式,引导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实践之中,让新生代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同时,要优化年轻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平衡城乡之间教师评教的名额分配。在教师成长方面,针对不同情况下不同学校发展困难,进行高效的教师培训,减少繁琐的形式会议。在考评上摒弃“唯成绩论”的考核标准,引入师生互评、家长参评与领导共评的多元考评机制,同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重点之一,真正筛选出有能力、有热情、受人好评的优秀教师。4.4文化浸润院
26、乡土情怀袁情感联结要加强新生代乡村教师对乡村地区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厚植乡土情怀,鼓励其广泛参与乡村集体活动,加深与当地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通过了解乡村文化,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学生们建立深厚情感。乡村教师作为当地知识水平高,见识广的代表群体,更需要承担起乡贤的身份去引领当地的发展,其本身入乡随俗,融入乡村社会;同时,要引导当地居民接纳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融入,展现乡村社会特有的厚重与朴实,加强乡村教师与乡土之间的情感联结,使其感受到温暖与归属,共同为了乡村教育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添砖加瓦。5结束语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推进器,也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支优秀的
27、师资团队是教育发展的源泉。近年来,通过乡村教师队伍流失的个案分析,去倾听教师们的职业发展故事,了解他们的理想与追求、苦恼与压力、坚守与离开。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扬长避短,培育教师个人职业认同,结合政策倾斜与社会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引导广大乡村教师融入乡村,实现和淳朴乡土的情感联结,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留在乡村。参考文献院1 方红,夏晶怡.21 世纪以来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与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探索,2023,41(5):4-11.2 深化强师举措 激发制度活力 用心书写教师队伍 建设新篇章EB/OL.http:/ 黄晓茜.从懵懂抉择到能动嵌 7 迁中乡村教师自我认同研究D.
28、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3.4 蔺海沣,谢敏敏.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及其塑造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6):60-69.5 郝小莉.坚守还是流失:关于山西省 A 镇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6 李斌辉,李诗慧.新生代优秀乡村教师主动入职动因与启示基于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0):25-33.7 郑新蓉.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 王成龙.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J.青年探索,2016(1):84-89.9 黄晓茜.嵌入乡土与自我提升一位乡村教师在社会变迁中自我认同的深化历程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4):118-1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