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教师教育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于梦迪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下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换言之,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
2、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引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引入环节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或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
3、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往往能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调动起来,这才能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少教多学”有一定的保证。 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少
5、教多学”的重要途径。 如我在讲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作者是如何把“老人爱海鸥”的亲人感情写具体时,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认真读课文中描写老人去世前的段落(1-13节),画出让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的句子,并说说这属于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最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地讨论、交流,从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真切体会出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三、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美丽的转身”由老师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
6、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而不要牵着学生走。教师从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教师不是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要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他们。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如何阅读的方法,复习巩固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积累、梳理、归纳、提问的方法,等等。学生有了这把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那么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思考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认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才能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少教多学”,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语文课内容是丰富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肯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地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2团小学)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