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构建探究——以畜牧类专业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434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7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构建探究——以畜牧类专业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构建探究——以畜牧类专业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构建探究——以畜牧类专业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8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构建探究以畜牧类专业为例李富宁,韦梦媚,黄懿洁,张洁玉,蒙浩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 530007)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义,是“五育并举”要求中的关键一环,并强调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价值,高校须围绕创新创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1。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及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乡村区域对“双创”型人才在量与质双维度需求

2、的提升,推动了各涉农院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创新改革,也为进一步探索“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提供了的目标要求与前期支撑。1劳动教育与野双创冶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1.1劳创融合的价值内涵首先,“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构建“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2。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都具有培养正确价值观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双育人功能,也具有提升人才在“德”与“智”提升的有效路径。其次,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构建“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是解决乡村人才紧缺的关键路径。涉农院校是培养“一懂两爱

3、”人才队伍的摇篮,新时代的服务“三农”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崇尚劳动与扎根基层的精神品质;同时,现阶段现代农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注重服务“三农”人才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培育。再次,在落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新阶段,构建“劳-创”双育融合模式是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改革的探索方向。面对现阶段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育人成效不足等问题,要实现学生掌握创新性劳动能力,并实现劳动精神与创新精神双促进,就必须将双育有机融合起来,为实现育人功能提质增效。1.2劳创融合的内在基础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基金项目:2022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

4、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22MSZ008);2022 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专项课题(2022ZJY2069)第一作者简介:李富宁(198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农业经济。摘要:乡村区域对“双创”型人才需求全面提升,推动涉农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运用的探索。基于双育融合的价值内涵、内在基础、现实困境等分析,该文提出“劳-创”双育融合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以畜牧类专业为初探实例,实施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载体拓展、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队伍重构等优化,创新构建双育多维融合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涉农院校;劳动教育;“双创”教育;融

5、合模式;畜牧类专业中图分类号院G710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8-0143-04Abstract:The overall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n rural areas has promoted the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c

6、olleges and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connotation,internal basis and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dual-education integ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labor-innovation dual-education integration model,taking animal husbandry majors as anexample.We should implement th

7、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he expansion ofteaching carrier,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and innovate to construct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model of double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8、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labor education;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integrationmodel;animal husbandry majorDOI:10.20028/j.zhnydk.2024.08.035143-2024 年 8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方法、教学载体等维度具有互补性、关联性、一致性和匹配性3。在双育教育目标上,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9、是培养富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劳动者;“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精神、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创新者;双育的教育目标统一且互补,满足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在双育教学内容上,劳动教育主要围绕劳动维度的思想培育、知识灌输、实践锻炼 3 个维度开展,“双创”教育是以专业知识为出发点的传导思想、能力培养、应用实践3 个内容实施;双育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都注重思想与能力双维塑造,并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强化。在双育教学方法上,都注重理实结合的运用,都将实践环节作为教学重要手段,意图通过实践让学生知行合一,实现全面成长。在双育教学载体上,围绕校内外实践或实训平台开展教学,双育可共同搭建育人平台,可实

10、现双育资源共享、协同共育人才。2涉农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野双创冶教育的现实困境2.1相关理论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涉农高校“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在多育融合应用上,主要围绕专创、专劳、思专等双融合模式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围绕“劳-创”双育融合运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偏薄弱,实践路径不够明确4;相关的教学过程、教学载体、教学方法等构建上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及标准;同时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作用及价值认知局限,仅单一在劳动教育课程实训环节中加入少量“双创”元素,较难突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2.2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现阶段双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呈现出: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分离、专属课程重理论

11、轻实践、缺乏个性化教学等现实问题。双育的课程设置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并由不同教学部门或教研室各自制订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较难形成连贯与融合机制;同时,相比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而言,大部分高校对“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足够支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配套教学资源建设。2.3教学实施过程局限性现高校围绕双育融合的教师队伍、实践平台、实施载体等建设不足,制约了双育的教学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高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对双育的教学理念与知识体系认知受限,较难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双育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仅在课程思政中有限运用。同时,各高校“双创”教育现阶段把实践过程关注重点放在创新创业

12、竞赛及创业项目孵化上,存在着学生覆盖面较窄、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也难以与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形成并联。2.4涉农专业需求点不一涉农专业与其他专业在双育需求上存在显著不同,特别是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到实训场地、季节气候、时间长度等因素制约。在开展农业种养方面的劳动课程与“双创”课程因课时等原因,较难让学生参与生产全过程环节。而各涉农专业的需求也存在不同,校内实训场地条件限制因素,较难满足双育有机融合实施;导致结合专业的劳动实践环节主要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结合专业的“双创”实践环节主要以创新性实验为主,形成双育实践教学过程的分离。3涉农职业院校野劳-创冶双育融合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有效化解上述涉农院校

13、双育融合运用的现实困境,在构建“劳-创”双育融合模式过程中,应围绕以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一懂两爱”人才队伍为核心目标,应以“学生为本”理念为基本原点,紧密贴合各涉农专业的特点,实施”的教学目标、内容、载体、师资等关键要素的全面融合与优化。3.1价值引领袁培育野一懂两爱冶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双育的德育功能,深度挖掘双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树立学生良好劳动品质目标嵌入“双创”教育,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目标融入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精神、劳动价值观念等内化于心,通过正向的价值体验生成相对稳定的道德人格5。同时,要通过双育全面强化涉农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服务基层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

14、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从亲身参与创造性劳动过程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以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和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解决现阶段涉农专业学子职业生涯迷茫、返乡创业能力弱、扎根基层意愿偏低等实际问题。3.2拓展平台袁形成全开放式育人空间结合学生全面发展所需,构建软硬结合的开放方式劳创融合平台。在育人实体平台构建上,围绕双育融合教学的实际所需,在原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功能基础上,拓展与升级劳动教育、“双创”教育等教学功能,构建多育融合的实训及实践基地。在育人活动载体上,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等资源,与第一课堂构建有效衔接,让学生走出校园与课堂,到企业、基层、乡村等空间开展

15、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围绕产业中的实际技术困点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与有效转化。同时发挥好职业技能竞赛、“双创”孵化项目、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等载体,将双育有机融入其中,增强双育的教学成效。144-2024 年 8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3.3贴合专业袁实现劳创融通专业教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则,符合涉农专业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转化生产技能的有效途径6。在构建双育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围绕专业课程体系与思政课程体系进行组织构建,形成“思-专-劳-创”融合的课程

16、体系。在双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构建上,紧密贴合专业知识,注重与产业、岗位实际来实施构建,强化双育相关课程的专业化属性。在育人实践环节设计上,双育实践环节紧密与学科知识结合,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促进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突破等核心职业能力。3.4优化路径袁提升劳创融合育人成效涉农院校“劳-创”双育融合模式应突出“理实一体化”属性,重点在优化教学路径下足功夫,基于在不同年级学情实际,构建连贯教学环节,实现循序渐进提升路径。在认知专业阶段中,多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起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意识,明确未来职业的劳动属性,以及创新思维对社会

17、与个人发展的核心作用。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中,紧密贴合行业前沿,在筑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注重专业维度的劳动素养养成、创新思维养成教育。在实践检验阶段中,通过生产性实训、“双创”竞赛项目、顶岗跟岗实习等环节强化理论与实践转化,使学生真正养成“专业技能-劳动技能-创新技能”融合的综合应用能力。4围绕畜牧类专业野劳-创冶双育融合模式的探索结合上述“劳-创”双育融合模式的构建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探索双育融合的实际应用,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畜牧类专业实施“劳-创”双育融合模式的初步探索,形成了双育“目标-内容-载体-方法-师资”多维度融合体系,为其他专业“劳-创”双育融合模式及实施

18、路径提供参考。4.1教学目标的重设针对产业各环节岗位的职业素养维度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以调研指导畜牧类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等的修订。调研中发现,随着现代畜牧产业全链模式的构建,对从业者技能和知识需求更为综合性;而畜牧行业在社会普遍认知上仍属于“艰苦行业”,工作生活环境相对于其他行业较差,需要从业者具备吃苦耐劳与服务基层精神;基于以上调研分析开展培养目标的重设。首先,在人才培育方案中,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一步明确双育的功能作用,紧密围绕培育服务乡村振兴“一懂两爱”人才队伍的基本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劳动价值观树立与“双创”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要求所培养人才应具备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

19、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就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对培养阶段及路径制定上,结合学生在各阶段的学情实际,全面制定学生“双创”能力与劳动素养循序渐进的提升目标与具体要求。再次,在双育课程标准制定上,实施双育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合,将劳动价值观培育与创新意识培育全面融合,明确树立正确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创新精神为首要任务;并围绕人才培养的实际所需,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 个方面形成高度统一。4.2教学内容的优化在原有已建设的双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基于“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协同的双育融合模式。在双育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把双

20、育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链接,融入畜牧相关的耕读文化;双育教学内容围绕行业标准与专业特色而构建,并自建教学所需的校本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便于课程教与学的有效开展。在课程实训与实践模块设计上,构建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在不同年级建立创新性劳动、实践创新等教学模块,实现双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同时,课程实训及实践过程中,以团队或小组模式实施项目,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管理、团队协助、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学生在完成双育普及性课程学习之后,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现实需求,构建个性化的双育融合教学内容。对专业技术提升需求高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创新课题、师生共研项目等环节,构建

21、仿真工作岗位及生产流程,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敬岗爱业、专注工作的职业精神,也提升创新技术运用与探索的职业能力。对于创业意愿高的学生,通过创业项目孵化、创赛项目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体验创业全过程模式,培育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并掌握创业必要的理论与技能。4.3教学载体的拓展为突破原有双育教学载体的单一化且分离化现状,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实施双育教学载体的全面拓展与联合运用。第一,充分运用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的职业“头尾”环节,潜移默化地灌输双育的价值引领与有效应用。在入学教育环节聘请创业典型、技能能手入校开展讲座,介绍行业发展前沿、奋斗创业历程,以及组织参观农业展馆、现代养殖企业等,引导新生形

22、成专业认同与情感认同;在毕业教育环节开展主题班会、实习成效分享等,强化毕业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到乡村广阔空间去干145-2024 年 8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事创业。第二,全面开拓校外实践基地的类型,与养殖企业、脱贫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实践基地共建,通过科技帮扶、三下乡实践、创新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有效锤炼意志与技能。第三,充分运用好第二课堂资源,如服务型社团、公益劳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构建良好的育人情境与校园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志愿服务及专业大众科普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农趣

23、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劳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提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的兴趣。第四,充分发挥“课赛训证”模式的贯通作用,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基础上,推进“1+X”职业证书认定工作,拓展学生全产业链可运用的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4.4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双育的理论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实训教学环节形式较为单一”的关键问题,在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主动探索型的实践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提升知识转化技能的进度。首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关键作用。在专业课堂中,将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农耕文明等思政元素揉入专业教学内容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滋润思想作用。在双育课堂中,将创

24、新思维与劳动品德交织运用于课程思政中,灌输“创新始于劳动,劳动带动创新”的发展理念。其次,在双育实践环节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重新定位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将畜牧养殖行业各生产环节转化为实践教学任务项目,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促进实践环节紧贴行业实际。教师将项目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自行组织团队、收集信息、方案规划、过程管理等环节来开展,教师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再次,创新构建“开放型课堂”模式,在空间维度上,利用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将繁育场、养殖场等分配给各班级管理使用,学生严格按照企业标准来进行管理与生产劳动;在时间维度上,各班级每学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养殖生产实践,让所有学生全过程参与

25、“市场分析-引种育苗-养殖管理-市场销售”各环节,并针对生产过程遇到的技术难点实施创新研究与突破。4.5教学队伍的重构单一依靠专业教师队伍不足支撑双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构建“内外联动、专兼结合”形式的双育融合教学队伍,弥补双育教师队伍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第一,强化双育教师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养,在教师发展制度与政策引导下,鼓励教师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一线锻炼、职业证书考评等形式,让教师与现代畜牧行业前沿接轨,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标准、新管理方法;以专业技能提升带动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指导学生提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第二,吸纳优秀畜牧行业师资参与双

26、育教学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担任指导教师,促进双育实施过程紧贴社会需求与行业实际,把现代畜牧行业中的优秀劳动品质、首创精神等传递给学生。第三,发挥思政工作队伍的协同育人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创业指导”双引领型辅导员工作室、就创业指导与社会实践工作站等,结合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政教育,有效帮助学生厚植“三农”情怀,科学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度统一。5成效分析与启示初步构建“劳-创”双育融合模式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在职业素养、就创业能力、技赛成绩等方面成效显著,近几年,畜牧类专业学生技能及双创竞赛

27、获奖数量、毕业生基层就创业率稳居各学校前茅。同时对“双高”项目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产生促进作用。虽该模式初步有效运行且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体系整体与细节中进行全面优化,如双育融合模式的理论框架、教学资源、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等要素仍需要进一步建设与调整。基于以上双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下一步可需围绕 2 个方向实施深入研究:一是双育融合模式如何拓展至“思政-专业-劳动-双创”等多育的有效协同育人,实现体系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育人全过程应用。二是深入探索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专属课程设计,并探究与其匹配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参考文献院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3-12-25.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