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341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7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现代农业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张丽华,黄自德(梧州职业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六堡茶来源于其原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镇。其他 20 多个县出产的茶叶,如贺县、藤县、岑溪、横县、灌阳、临桂和兴安等,也沿用了与六堡茶相同的加工工艺,其特点是经过堆闷、渥堆、发酵、蒸压及自然陈化等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手工操作,因此也被称为六堡茶1。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 500多年前。在明朝时期,六堡茶开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流传,并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

2、峰。六堡茶不仅有着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堡茶逐渐走向世界,并成为了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六堡茶因其“红、浓、陈、醇”的特质和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备受推崇,成为梧州市最具特色和最受欢迎的品牌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21年,梧州市的年产六堡茶达到 2.5 万 t,直接产值高达45 亿元,入库税收达到 6 823.4 万元。这使得六堡茶的综合产值在 2016 年的 38 亿元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已经达到110 亿元。根据“2021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广西梧州“六堡茶”区

3、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 32.34 亿元,比去年增加了 5.94 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名第 25 位,广西茶叶品牌中排名第一2。近年来,六堡茶的口感和品质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其销售市场已经遍布日本、东南亚及全国20 多个地区和省市,成为广西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1六堡茶群体种分布及种植现状目前,梧州市主要栽培的茶树品种包括六堡茶群体种、桂青种、福鼎白茶、福鼎大毫、福云 6 号和清心大冇等。其中,六堡茶群体种被广泛种植,而桂青种则是广西大中叶种的代表品种之一3。六堡茶群体种的种植区域广泛分布于岑溪市南渡镇、藤县金鸡镇、苍梧全县等地,其中以苍梧县六堡镇和狮寨镇为六堡茶的主要产区。

4、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地环境都十分适合六堡茶原种的种植,因此全市茶园面积的 80%以上都种植六堡茶4。梧州市茶园面积达 2.67 万亩(1 亩约等于 667 m2,下同),其中 1.96 万亩种植有性系的六堡种和云大种,占总茶园面积的 73.41%。而无性系良种如福鼎大毫、福云第一作者简介:张丽华(1987-),女,硕士,茶艺师,制茶师。研究方向为茶学。摘要:六堡茶群体种是广西梧州市广泛栽培的地方品种,发展六堡茶产业已成为梧州市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论述广西梧州六堡茶群体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及影响六堡茶独特品质的环境条件。同时指出人类活动是对六

5、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遗传资源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六堡茶;群体种;保护;开发;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院杂571.1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6-0077-05Abstract:Liubao tea is a widely cultivated local variety in Wuzhou,Guangxi,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ubao tea industry hasbecome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pillar industries in Wuzhou.On the

6、basis of consulting relevant dataand extensiveinvestig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enetic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uniquequality of Liubao tea in Wuzhou,Guangxi.At the same time,it is pointed out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threat to t

7、hespecies resources of Liubao tea population,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isvaluable genetic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Liubao tea;population species;protection;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DOI:10.20028/j.zhnydk.2024.06.01877-20

8、24 年 6 期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6 号、桂绿 1 号、台茶 12 号和台茶 13 号等仅占据 0.71万亩,仅占茶园面积的 26.59%。说明该市目前茶叶种植占主体地位的还是六堡茶群体种。尽管市场对于福鼎大毫等无性系良种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六堡种和云大种作为传统的种植品种,仍然受当地茶农的青睐,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5。六堡茶群体种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广西地方茶树品种,被广泛用于生产六堡茶,是其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在梧州,特别是苍梧县,人们广泛地种植这种茶树品种。这不仅有助于当地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也对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时间

9、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价值,这也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2六堡茶群体种及主要性状2.1生物学性状最早用于制作六堡茶的原材料,是六堡镇原产地的六堡群体种茶树。这种茶树的生态特征为小乔木或乔木型,叶子的形状像一个长椭圆形,颜色从绿色逐渐变化至深绿色,表面有光泽,角质层相对较厚,叶子触感柔软,叶面呈现锯齿状态,稀疏且深刻。叶子的长度大约为 1215 cm,茶芽头颜色多种多样,包括绿色、紫色、红色,芽头虽然比较粗壮,但茸毛相对较少。即使在春季,紫红色的芽叶也并不罕见6。在邓慧群等7的研究中,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 7 个县的 21 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比较。研

10、究结果显示,不同株系的叶脉、叶片、上表皮角质层、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厚度存在差异。栅栏组织的厚度范围在 49.92131.54 滋m,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六堡 01 和六堡 02 体现出最高的综合抗性,接下来是白牛 01、开山茶 01、开山茶 02,其综合抗性都达到110.00 滋m 以上,表明这些茶树株系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栅栏组织是叶片中的一种特殊细胞组织,由排列紧密的长柱形栅栏细胞构成。栅栏组织的厚度在植物的适应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干旱的环境下,厚实的栅栏组织可以帮助防止水分过多蒸腾,从而保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而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较厚的栅栏组织也有利于吸收更多的

11、光能,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强壮,以抵御各种干旱环境因子的胁迫。2.2生化成分桂青种是广西地方群体品种,该品种在广西茶科所品种园内引种 5 年后,经生化分析表明:春季采茶的鲜叶含水浸出物为 44.35%,茶多酚含量为 28.98%,氨基酸总含量为 3.83%,咖啡碱含量为 4.32%,儿茶素总含量为 157.93 mg,结果表明构成该品种品质的生化成分含量较高,制作茶叶的品质优良,口味醇厚,适宜于制作红茶、绿茶、六堡茶。观察这个品种的形态特点,其中一个显著优势是许多植株的叶子是斜向生长的,具有较高的发芽密度,达到 180 个/33.3 cm2,并且叶片相对较厚,细胞结构排列较为紧密,表明其抗逆性能

12、力强,环境适应性较强,且产量也较高。此外,该品种具有独特性品质,如氨基酸含量大于 6%,茶多酚含量大于 45%,咖啡碱含量分布在 1%5%,红茶株系所含茶黄素高于 1.3%。与对照种相比较,桂青种比对照种发芽期早 10 d 以上,生发快,但品质和产量相当于对照种。除此之外,这一品种还展示了出色的抗旱、抗寒、抗病虫等逆境抗性,其品质和产量也与参照品种相当接近8。六堡茶群体种的某些植株中,高光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具有高的发芽密度、众多的芽叶和斜向生长的叶片,这些都是高产的明显标志;另一些植株的叶片较厚,平均厚度为294.8 滋m,栅栏组织由 2 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一层的细胞布局相当紧凑,具有显著

13、的抗逆能力。这种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制成的六堡茶的品质也相当出色。部分芽叶展现出如红色、紫红色、黄色及翠绿色等多种色彩,即使在春季,紫红色的芽叶也普遍可见到。这些五彩缤纷的叶色和紫红色的芽叶是六堡茶优质的特点之一。一些株系呈三维空间分枝,叶片着生呈轮状、节间缩短紧凑等,这些特异性状在茶叶产业上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前景9。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能使茶树品种产生红紫色芽叶,是茶树抗逆性生理表现的一种形式。在夏季强光和高温条件下,高海拔群体茶园红紫芽叶的发生率较高。此外,还有一些茶树品种一年四季新芽上都有红紫色的芽,是茶树品种遗传特征的表现10。紫色芽叶品种的形成,与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含量有

14、关。由于其高花青素含量使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如消炎、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和抗氧化等,因此具有更加独特的开发特色及健康茶产品的发展前景11。2.3遗传多样性姚明哲12依据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和基因多样性(H)值的大小,对不同地理来源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广西大于云南大于广东大于福建大于浙江大于湖北大于江西大于重庆大于贵州大于陕西大于四川大于安徽大于湖南;表明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广西境内生长和保存有大量的野生茶树和古茶树,是中国茶树资源种类和分布面积最多的地区之一。这78-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

15、riculture现代农业些茶树资源类型丰富,遗传性状多样化,含有的主要成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扶绥野生茶富含高茶多酚,德保野生茶则咖啡碱含量较低,还有其他珍稀特异的野生茶品种。不过,这些资源目前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茶树资源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然生长和演化过程,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生态环境优势,潜力巨大。因此,对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当地的茶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13。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岑溪市拥有 20 多 hm2的野生古茶树,形成了迄今为止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连片生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这是宝贵的生态资源。这些野生古茶树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因此保留了原始品种的基因

16、,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还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特性。这些野生古茶树一般生长在海拔 800 m 左右的区域,与其他乔木、灌木生长在一起,构成了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群落。这些野生古茶树的成长过程较少受到人工干预,也没有经过任何基因改良,因此其茶叶品质纯正、自然健康。同时,野生古茶树还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能够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14。茶叶的香气和茶树品种紧密相关,不同的茶树品种之间存在显著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差异。在茶树内部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由此形成茶叶的香气。然而,不同的茶树品种之间存在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生物代谢通路产生的香气

17、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茶叶香气的特性。六堡茶原种茶与其他适制六堡茶的品种在基因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其茶叶香气也会有差别。这种基因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品种的茶树生产不同种类和含量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茶叶的香气特性。因此,对不同茶树品种之间基因表达量差异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茶叶香气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茶叶的生产技术15。在广西制茶的历史进程中,六堡、桂青、六洞、龙脊、安塘和宛田等都是制作六堡茶时经常使用的主导茶树种类。它们具有生长适应性强、抗逆性较强、品质好的特点。尤其是在六堡、六洞、龙脊等品种表现尤为出色。制作出的六堡茶呈现出鲜红的色泽,其香味浓郁,并且口

18、感十分醇厚。与六堡茶的品质有密切关联的遗传标识显示,这些茶叶品种主要是小乔木型的大叶种或灌木型的中叶种,它们的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都相对较厚,因此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含量。新鲜的叶子中富含与茶叶品质有关的主要生物化学物质,例如茶多酚、儿茶素的总量、氨基酸及水提取物的浓度都相对较高,不同种类茶树鲜叶所含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在这之中,茶多酚的含量范围是 28.77%34.94%,儿茶素的总量介于 137.93183.05 mg/g,氨基酸的含量在 2.83%3.83%之间,而水浸出物的含量则在 42.65%46.83%之间,另外还发现,茶树新梢上新出现的大量芽鳞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批新鲜的

19、叶子含有丰富的成分,为六堡茶的生产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氧化环境。尽管经历了湿堆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但六堡茶的茶叶中依然保留了与其品质紧密相连的某些成分,从而确保了其卓越的品质16。3影响六堡茶群体品种特征特性的自然环境条件六堡茶原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和大自然的淘汰筛选,形成具有其他地方品种没有的特性,如较强的自然抗旱性、抗逆性、适应性和抗寒性的独特地方品种17。这些特性的形成,与六堡茶产区苍梧县处在喀斯特地貌与丘陵平坡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梧州市是中国茶叶研究会确定的适宜种茶气候区之一,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南部为丘陵,地理环境从南北山地向中间丘陵和浔江谷地倾斜。在贺州和梧州相连

20、的山区,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景色壮美。梧州区域范围内有多条江河,包括浔江、桂江、西江、贺江及北流河等。据资料记载,85%以上的广西雨水会流经梧州的西江,注入珠江后流入大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云雾缭绕、山水环抱的地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北回归线横穿其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研究认为,地球上最适宜种茶的地方,就在北回归线中轴(约 23.5毅)的正负 10 个纬度左右,而且是越接近中轴的综合品位越高。在这个区域,年均气温 21.2 益,年降水量多达 1 500 mm,降雨水量充沛,无霜期长达 33 d。六堡镇区位于桂东大桂山脉的延展地带,其境内的地形从塘平延伸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桐到合口等多

21、个村镇,都有高耸的山峰,海拔范围在 1 000耀1 500 m 之间,且坡度较大。茶叶主要种植在山的中部或峡谷地带,与村落的距离远达 3耀10 km。从历史的角度看,六堡茶区曾经生产过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和蚕村茶等,其中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被公认为是最上乘的。该地区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分布广泛,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壤的 pH 一般在4.5耀6.5。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六堡镇的土壤主要由云斑石砂岩构成。风化过程使其转变成黄红色的沙土,并含有较多的磷、铁元素。而生长79-2024 年 6 期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

22、mart Agriculture在六堡镇黑石村的野生茶树,是经过人为砍伐后幸存下来的。在黑色石缝和泥土中生长缓慢的六堡茶树,根系比一般的茶树更为粗壮,能够吸收更多土壤中的养分。这不仅有利于茶多酚及其他内含物的形成,同时也为独特的岩韵风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六堡茶独特的槟榔香(岩韵)和特别耐冲的品质18。4六堡茶群体种受威胁情况广西的茶树稀有种质资源正在逐渐减少,一些古老的茶树正面临濒危的威胁,而野生茶树的数量也在持续下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首要因素是人类的干预,包括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不恰当的采摘方式。近年来,由于野生茶叶生产的增加,天然有机茶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越来

23、越多的关注。尽管野生茶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野生茶树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和采摘,这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破坏行为。部分茶农对于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意识,没有意识到这些茶树是珍贵的种质资源,并对其实行毁灭性、掠夺式的砍伐和采摘。为方便采摘野生茶树鲜叶,随意将高大的茶树砍倒,在开垦荒地时也将生长在林地间的野生茶树做为杂木清理掉。二是管理任务的滞后和管理职责的模糊性。野生茶的分布区域非常广泛,包括国有林地、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地及个体自留地,但其管理主体和职责尚未明确。三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地方政府在野生茶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资金19。四是过

24、度的农耕和不合理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了六堡茶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资源面对巨大的生存风险20。自然灾害还可直接造成资源的破坏,如一些野生种质资源与气候变化不相适应而遭到淘汰。因此,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威胁六堡茶群体种遗传资源的自身原因是树龄老化、生长衰退、病虫危害等,尤其是部分野生茶树和野放茶林由于长时间未进行管理,随着树木年龄的逐年增长,其生长状况逐渐恶化,抵抗力也在逐渐减弱,因此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21。5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建议广西具有茶树生长的优良自然条件和茶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茶叶已成为其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茶树优

25、质品种比较少,主要以外引为主。提高和改善茶叶品质的关键点在于改善品种结构,这是形成优质茶产品的基础。从地方群体茶树种质资源中选育出茶树新品种,将是广西茶叶发展的特色所在。5.1建立六堡茶种质资源库对已有的优良品种进行收集、保护、管理,以确保其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保障。在种质资源库中,应该制定完善的收集、保护、鉴定和利用规范,定期开展资源调查和更新工作,加强品种鉴定和筛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品质水平。除了加强收集和保护已有的优良品种,还应该特别注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野生茶树是茶树种质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六堡茶品种的选育和生

26、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积极开展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护工作,减少因掠夺式采摘、乱砍滥伐等行为对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破坏。加强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基因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的不断追求,对新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资源库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品种的交配、筛选、栽培,培育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并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5.2推广先进的育种技术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来加速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调节茶树中与生化成分含量、芽色相关的基因表达,这

27、将有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此外,也可以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抗病性更强的茶树品种,从而减少茶园的病虫害发生率。这些先进的育种技术可以让茶农获得更高的收益和更好的生产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5.3增加产品多样性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可以通过利用六堡茶种质资源中的特异性资源来实现。调查结果表明,六堡茶中存在着茶多酚含量高达49.7%,咖啡碱含量最高可达 6.6%,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 5.2%及紫色芽叶等特异性资源。利用这些特异性资源,可以开发出高氨基酸茶等特种茶、保健茶、深加工产品等多种产品,从而丰富产品目录,提高六堡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还可以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健康

28、发展。此外,为了实现增加产品多样性的目标,还需要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加强创新,注重研发和推广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六堡茶产业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80-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现代农业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通过加强对品牌的包装、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形象和品质,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还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协调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

29、发展。5.4提高认识袁加强保护六堡茶群体种质资源,尤其是其中的野生种质资源,是大自然赠予的礼物,连片生长的野生茶树都保留了其独有的遗传特性和当地历史文化价值,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挖掘当地的茶文化价值、提升茶叶产品的品牌价值及对茶树品种进行改良,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野生茶制成的天然有机茶优质产品,引起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重视,销售价格一路走高。由于制茶原料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造成茶叶采摘缺乏规划,出于个人经济收入的考虑,一部分村镇茶农实行了具有破坏性的过度采摘,野生茶树资源面临着人为毁灭的风险。因此,各级管理机构应加强对保护野生茶树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充分利用各种

30、宣传工具,例如媒体和手机等广泛宣传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致力于创造一个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的积极环境,以推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成片生长野生茶树的区域应该采用建立保护区的方法进行专门保护,并纳入封山护林工作的规划中,保护区内可以栽种和茶树生长有互惠生态作用的树种,构建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区域。对零散的野生茶树则采用挂牌标记、专人负责的方式进行保护。有些野生茶树分布在村民的自留地或村集体的山地,就需要将保护责任落实到野生茶树所在地的具体责任人身上,并要求保持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大致不变。6结束语六堡茶群体种历经自然进化,有很多优良品质基因保存

31、了下来,是保留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繁殖的茶种,其内在品质优秀,适应能力强,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对于丰富我国茶叶品种资源和提高其利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六堡茶群体种的保护和研究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其中原种茶树稀有资源群落的重要性还有待认识和强化,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管理,积极主动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在六堡茶群体种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及科研价值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院1 陈爱新.广西茶业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3-84.2 谢羲薇,唐艳.梧州六堡茶:小叶子种出强市富农大产业J.当代广西,2021(14):52-53.3 马士

32、成,龙志荣,杨麦,等援六堡茶大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3援4 邱瑞瑾,马士成,黄丽蕴,等.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J.茶叶,2017,43(1):28-31.5 覃秀菊,邱勇娟,陈佳.促进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4):5-6.6 周伟勤,农艳芳,苏淑梅,等.论六堡茶品质与六堡群体种茶树的关系J.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2013(6):34-35.7 邓慧群,全程,张炎生,等.广西野生茶树叶片横切结构及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9):47-53.8 覃秀菊,邓慧群,赖兆荣,等.桂青种的无性系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

33、科技,2009(5):43-45.9 陈佳,覃秀菊,赖兆荣,等.六堡茶原生种的改良技术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9):183-184.10 潘亚燕,吴华玲,李家贤,等援红紫芽茶利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5(1):8-12,17援11 邹振浩,李鑫,张丽平,等.紫色芽叶茶树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22,44(1):22-26.12 姚明哲援 利用 ISS砸 和 EST原SS砸 标记研究中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D援杭州:浙江大学,2009援13 黄厚宸,蒋维昕,梁彩霞,等.广西六堡茶古茶树及其子代遗传多样性的 EST-SSR 标记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1,1

34、9(7):2410-2418.14 滕翠琴,邱瑞瑾,于翠平,等.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J.南方农业,2020,14(4):45-48.15 宛晓春,夏涛.茶树次生代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4-155.16 刘晓东,杨春,汤周斌,等.适制六堡茶茶树品种部分遗传标记特征及其在六堡茶选育种中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4):136-140.17 苏伟忠.六堡镇核心产区六堡茶的优势与特点J.文史春秋,2019(8):9.18 王恺.茶有真香:懂茶的开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19 韦柳花,罗小梅,邓慧群.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51-52.20 李朝昌,邓慧群,诸葛天秋.广西野生古茶树现状、问题及保护利用建议J.广西农学报,2018,33(4):44-46.21 邱瑞瑾,龙志荣,于翠平,等.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调查、开发和保护J.中国茶叶加工,2020(3):15-19,26.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