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23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DB34∕T 1800-20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发 布DBDB安徽省地方标准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工 程 技 术 规 程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工 程 技 术 规 程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2022023 09 013 03 01 发布 实施-DB34/T 1800 2023-J202316539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2、 理 局公告第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关于批准发布“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范”等 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范”等 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月日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地源 热 泵 系 统 工 程 技术规程 太阳 能 光 伏 与 建 筑 一体化技术规程 城市 地 下 工 程 周 边 环境风险评估规范 园区 及 建 筑 智 慧 运 维技术标准 装配 式 建 筑 工 程 项 目管理规程 花境营造技术导则 城市 轨 道 交 通 结 构 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物业 管 理 区 域 安 全 管理规范

3、 中小 学 校 园 智 慧 化 设计标准 前言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 号)文件要求,由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对安徽省地方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进行修订。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总结了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本规程。本规程共分章。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检验与验收;监测与控制;运维与能效评价。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基本规定章节,突

4、出环保和可行性评估的重要性;增加了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和污水源热泵换热系统内容;完善系统运行监测与运维管理的要求,并按监测与控制、运维与能效评价章节分别作出规定。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地址:安徽省合肥花园大道 号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邮编:主编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安徽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协会合肥市绿色建筑与勘察设计协

5、会参编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设计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中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地矿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方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利新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威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美的楼宇设备销售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张勇陈必喜杨孝鹏韩非朱力王晏平官煜鲁长权张抗林凡胡浩威甄茂盛叶长青祖国全谢宝良汤佳佳吴建兵毛雨生张勇(金涛科技)刘森陈国栋高德刚余根姜苏陶全胜黄太松张捍东张宁王东红王浩余红海续红军刘坤姜

6、子健陈丽娟刘水张燕杨爱芝孟庆海秦爽许康章琛刘亚军谢宗标主要审查人员:夏卓平路宾郁云涛余弢林宾陈雷丰建国目次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勘察 一般规定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工程设计 一般规定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热泵机房系统 管材 工程施工 一般规定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热泵机房系统 检验与验收 一般规定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热泵机房系

7、统 监测与控制 一般规定 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 系统监测与控制 运维与能效评价 一般规定 节能运行 维护与管理 能效评价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流程 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录 专项勘察报告 附录 岩土热响应试验 附录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方法 附录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计算 附录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 附录 同轴套管式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分析模型 附录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设计吸热量与设计释热量计算 附录 污水源热泵系统换热温差推荐值 附录 地埋管及地表水换热器用管材外径及壁厚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水压试验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

8、名录 条文说明 ,总则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在建筑领域的“双碳”目标,规范我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监测与控制、运维与能效评价,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保证工程质量,并符合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要求,修订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以岩土体、地表水(江、河、湖水)、城市污水、地下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供冷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监测与控制、运维与能效评价。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地热能资源、建筑用能特性和系统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做到合理设计、规

9、范施工及科学运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监测与控制、运维与能效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 地源热泵系统 以岩土体、地表水(江、河、湖水)、城市污水、地下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热能资源 蕴藏在岩土体、地表水(江、河、湖水)、城市污水或地下水中,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热能资源。岩土体 指岩体、土体及其组合。岩体是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的岩石集合体,土体

10、是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土质堆积物。中深层换热孔 用于与中深层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井。测试孔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勘探孔称为测试孔。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浅层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主要是指地壳浅层(指恒温带至 以浅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岩土热响应试验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的场区内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地埋管换热系统 传热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和中深层地埋

11、管换热系统。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采用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浅层岩土体进行热交换,可通过热泵供冷、供热的换热系统。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与 的中深层岩土体进行热交换,通过热泵用于供热的换热系统。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管路埋置在垂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地表水换热系统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污水换热系统 与城市污水进行热交换的热能交换系统,可分为直接式污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式污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

12、接地下水换热系统。抽水试验 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回灌试验 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 地源热泵系统总制冷量(制热量)与热泵系统总耗电量的比值,热泵系统总耗电量包括热泵机组、各级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基本规定 有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利用时,除技术经济合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及要求。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应调查拟利用的工程场地状况

13、,勘察场地地质条件及地热能资源,并进行工程可行性评估。工程场地状况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场地及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已有水井的位置、水质、水位、水温和涌水量;水源性质与条件、水源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地表水水文资料;地热资源资料。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流程可按本规程附录 执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用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可按本规程附录要求进行编制。地源热泵系统勘察和施工时,各项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工程勘察 一般规定 场地地质条件及地热能资源勘察应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评估阶段应提供相关的热物性参数及必要的地质条件,施工图阶段应编制专项勘察报告,专项勘察报告可参照本规程附录执行。地质条件及地热能资源勘察的试验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及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岩土体地质条件勘察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及行业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15、勘察标准 的规定执行。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岩土层的地质年代、岩性特征、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岩土体热物性;钻孔范围内岩土体的原始温度及其平均温度;岩土体含水量、饱和度;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关含水层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地下水径流方向、渗流速度、水力坡度;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钻探及成井工艺;场地水、土对工程管道材料等的腐蚀性。地埋管换热系统场地勘察应进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的规定。岩土现场热响应测试孔应通过全孔取芯钻进和物探等方法,获取地层岩性等相关资料;测试孔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用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时,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个;应用建筑面积在 时,测试

16、孔数量不应少于个;应用建筑面积大于 时,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个;地质情况较复杂时,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应适当增加测试孔数量。采用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时,应通过钻探进行岩土体地质勘察;钻探方案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勘探及试验孔深度应比拟设计钻孔深度深。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时,宜通过槽探、坑探或钎探进行岩土体地质勘察;勘探方案应根据场地及地质条件确定,勘探深度宜比拟设计的埋管深度深。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中深层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中深层地质条件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的规定。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地

17、层结构、断裂分布和性质;地热增温率;岩性、厚度、温度平面及剖面分布情况;地下流体温度、压力及化学组分;地下热储的岩性、埋深、厚度及分布;热储盖层的岩性、厚度及分布;岩土体热物性分析及地热储层热物性分析;开凿地热井所需的全部地质参数;钻探方法。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状况、地表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勘察。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水源性质、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水温、水位的变化;流速、流量的变化;水质及其变化;取水和退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换热器布置适宜区域及干管路线;分析取用地表水时对水体水质、生态环境的影响;航运情况、附近取排水构筑物情况。污水换热系

18、统 污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周边的污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勘察。污水换热系统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污水的性质、来源、污水管网的布局、走向、埋深和处理工艺;水温、水质、流速、流量(平均值、峰值、谷值)的变化规律;取水及利用方式,取水和退水的地点和路由;污水管渠的管径及材质;施工场地与条件等因素;污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地下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进行勘察与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管井技术规范 规定执行。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与分布特征;含水层埋藏条件、取水层

19、中地下水类型;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岩之间水力联系和各隔水岩的隔水性能;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分布与动态特征。地下水换热系统应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抽水及回灌试验,并提供以下成果:取水层的抽水试验,并提供钻孔柱状图,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取水层的回灌试验,并提供钻孔柱状图,回灌试验综合成果图;取水层的水量、水质分析试验报告。地下水换热系统,必须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相应的取水层位,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地下水换热系统,应对抽水和回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技术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抽水方案:包括取水层、抽水井结构、抽水井数量与平面布局、各井

20、的抽水量计划;回灌方案:包括回灌至取水层、回灌井结构、回灌井数量与平面布局、各井的回灌量计划;地下水换热系统运行对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与水温的影响范围、程度与过程。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的规定。工程设计 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包括地源侧换热系统、热泵机房系统等设计内容。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设计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项勘察报告进行。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结合冷(热)负荷、埋管面积、岩土结构、热物性参数及钻孔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所负担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及吸、热、释热量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应小于年。建筑面积 以上大规

21、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进行 年以上地源侧热平衡计算。在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总吸热量相平衡,不平衡时,应采取可靠的热平衡措施。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长度应满足热泵系统最大释(吸)热量的要求,最大释(吸)热量应按热泵系统承担的冷(热)负荷计算确定。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和埋管深度应通过专业软件计算或参照本规程附录的方法确定,且宜符合下列规定: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 ;冬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 ,且距地面不宜小于 。单层管埋设深度宜

22、为 ,双层管宜为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 ,单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双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 。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 ,且应在冻土层以下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单 形管内流速不宜小于 ,双形管不宜小于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地埋管换热器的环路压力损失宜控制在 。地埋管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录 计算。大型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进行分区设计,且与机组设置相对应。竖直地埋管宜直接连接至检查井内的分集水器,水平管宜采取同程式布置;当采用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时,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且

23、每组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环路数不宜超过个,各分区环路集管的接口处应设二级分集水器;水平供回水干管宜采取同程式布置,布置间距不宜小于 ,坡度不宜小于 。地埋管环路采取二级分、集水器连接时,二级分、集水器应有平衡和调节各地埋管环路流量的措施,设置在室外的二级分、集水器应设检查井。检查井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查井内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保温措施;检查井应设集水及排水装置;检查井应有足够的检修空间。地库底板下方布置地埋管时水平埋管宜设计沟槽,且应避开地下结构构件密集区域。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且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地埋管换

24、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地埋管管材的承压能力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要求。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地温监测,监测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监测孔数量根据换热孔的布置方式及数量确定,换热孔群内部区域不应少于个,外围区域不宜少于个;监测孔内温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个,可根据埋管区岩土层结构确定。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应结合可使用场地面积、岩土结构、岩土竖向温度分布、钻孔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型式。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建筑物供热负荷和地热换热系统取热量进行设计,应进行供暖季动态热负荷计算和热平衡分析,系统模拟最小计算周期不应少于两年。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选取代表孔监测

25、循环介质进出口温度及流量,并应采用现场测试结合本规程附录理论建模的方法计算换热孔换热能力。地埋管换热器应设置于中深层热储层。中深层换热孔孔径不宜小于 ,孔间距不宜小于 ,水平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 ,且距地面不宜小于 。采用深度为 左右的同轴套管换热器时,地源侧循环介质流量宜为 。同轴套管换热器宜外管进水,内管出水;并宜控制换热器入口水温维持在以上,外管流速宜小于 。同轴套管换热器,宜优先确定外套管直径,内套管直径宜以埋管系统流动阻力相对较小的原则确定。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大温差设计。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并应考虑自然压头的作用。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补水应

26、进行除氧及软化处理。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水质、水位、水温、水体面积及深度、环保要求等因素选择开式或闭式换热系统。对地表水体的温度影响,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周平均最大温降的范围内。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换热量宜同时满足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与吸热量要求。设计吸热量与设计释热量可按本规程附录计算。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退水口应避免热短路,且符合下列规定: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外围应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取水口应有沉淀、过滤等除泥、除砂、除藻等物理水处理措施;流动水域取水口应位于退水口的上游且远离退水口;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退水口的位置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取水构筑物设计应符合现

27、行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中的规定。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选用便于拆洗的热交换器作中间换热器,中间热交换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时,设计接近温度不应大于;换热器阻力不应大于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选型计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器的设计接近温度宜取 ,冬季工况换热器设计接近温度宜为 ,换热器进水温度:夏季应不高于 ,冬季宜不低于。当地表水换热系统有冻结的可能性时,换热器内工质应有防冻措施,流速宜控制在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力不应大于 ,各组换热器单元(组)的环路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每个环路集管内的换热环路数宜相同。环路集管比摩阻不宜大于 ,流速不宜大于 ;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不宜大于 ,流速不大

28、于 。地表水换热系统室外部分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污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质、水温、管渠污水水量变化及环保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原生污水换热系统应采用间接式换热。原生污水换热系统宜采用重力取水,取水口应设置在污水渠最低水位以下,距污水取水设施底板不宜小于 ,取水口处宜设阀门井和冲洗设施。原生污水进入污水取水管路前宜设置粗格栅。原生污水退水应符合当地市政排水规定,并排放至取水点下游不小于 的距离。原生污水取退水管线的流速不宜低于,取退水管径不宜小于 。原生污水取水管上应设置调节池,其容积应不小于污水泵分钟出水量要求。污水换热系统退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原

29、生污水应满足污水处理厂工艺要求;再生污水应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要求。污水换热系统换热温差应依据污水取水温度确定,不同取水温度的换热温差,可按本规程附录 取值。污水换热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原生污水换热器应具有耐腐蚀、污水通道截面积大、不易积污的特性;再生污水换热器应具有耐腐蚀、便捷拆卸及清洗的特性。原生污水取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污水潜污泵或虹吸泵;水泵进出口不应设底阀或止回阀;水泵出口设电动闸阀;设置检修平台。原生污水专用换热器接管阀门宜使用闸阀,不应选用蝶阀。地下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或最大吸热量的要求,设计吸热量与设计释热量可按本规程附录计

30、算。水量及井数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井出水量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抽、回水试验数据确定;抽水井数量应根据空调系统的使用工况、负荷峰值、最小值、平均值等需求计算设计总出水量,并根据单井出水量确定抽水井的数量;回灌井数量应根据勘察成果及回灌试验资料确定,并确保地下水能够实现同层回灌;地源热泵系统的抽水量,应不大于所有抽水井在热泵系统运行期所能提供的最小出水总量,并要考虑周边工程对工程区地下水位和水资源量的干扰。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集中设置的水源热泵机组时宜设间接换热器;采用分散小型单元机组时,应设中间换热器;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使用功能及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温度参数,确

31、定机组合理的运行工况,提高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抽水井、回灌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管井技术规范 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以下内容:抽水井、回灌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抽水井、回灌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应设置排气装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抽水井、回灌井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抽水井、回灌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抽水井和回灌井应安装计量水表。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大温差设计,并根据空调负荷变化调节地下水用

32、量,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宜小于。热泵机房系统 水源热泵机组的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水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应符合表 的规定:表 水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机组类型制冷工况进入冷凝器的水温()制热工况进入蒸发器的水温()地埋管系统 地表(污)水系统 地下水系统 水源热泵机组设计或运行工况与名义工况不一致时,应根据性能曲线对水源热泵机组制冷量、制热量及实际电机输出功率等参数进行修正。对计量管理有要求或项目分期实施时,水源热泵机房宜采用分散布置方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冷却塔作为辅助散热设备时,宜采用闭式冷却塔;当采用开式冷

33、却塔时,冷却水侧宜设置板式换热器。地表水、污水、地下水直接进水源热泵机组时应设过滤、除砂等处理措施,并应采用在线自动清洗装置。地源热泵系统应设防超压措施和冬、夏季便于操作及控制的手动或电动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设置明显标识。热泵机组连接地源侧的进、出水管上应设旁通管(阀)及冲洗设施,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倍。热泵机组连接闭式换热系统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设置排气、定压、膨胀、自动及补水装置;定压、补水应独立设置。原生污水换热器机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平时通风量不小于次小时,换热器保养操作通风量不应小于 次小时。管材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选用的管材、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

34、对环境造成污染。地源热泵系统设计选用的管材应符合系统承压和使用温度的要求。浅层地埋管换热器的管材及管件宜符合下列规定: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或 )或聚丁烯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埋管及地表水换热器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程附录的规定选用。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化学性稳定、耐腐蚀、耐承压、耐高温、比摩阻小的管材及管件;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外管应采用导热系数大、承压能力强的材料;内管宜采用导热系数小、承压能力较强的材料;管件与管材应选用相同材料。地下水供、回水管宜采用无

35、缝钢管、聚乙烯管(或 )。地 表 水 换 热 器 宜 采 用 水 泥 管、聚 乙 烯 管(或 )。污水取、退水管宜采用水泥管、碳钢管、聚乙烯管(或 )。工程施工 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施工前,具备专项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做好管材、管件、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保护。当环境温度低于时,不宜进行地源热泵系统室外换热器的施工。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的规定。安装后应对管道进行试压,试压应符合本规程附录中相关规定。室外换热系统施工完成后,应对换热区域或管线位置做出标识,并采用两个现场的永久目标

36、进行定位。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场地清理。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 形弯管接头,应选用定型的 形弯头成品件;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 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管道连接按先地埋管,其次环路集管(水平管),最后连接机房分、集水器的顺序进行,不同阶段都应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并应有水压试验记录。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铺设水平地埋管前,将沟槽清理干净,沟槽误差不大于 ,水平埋管管沟标高误差不大于 ,并宜在沟槽底部先铺设厚度不小于

37、 的细砂,细砂铺设应平整;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槽底至管顶以上 ,不得含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实,严禁压实机具直接作用在管道上;水平干管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离管顶不得小于 ,且不能敷设在道路基础中。垂直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孔位误差不得大于 ,钻孔深度误差不大于 ;垂直钻孔的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钻孔深度的,且不得串孔;钻孔出现多层地下水时,应采取回填封闭措施;当

38、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冲洗试压合格后的地埋管内应充满传热介质并带压下管,压力检验应与下管同步进行并符合本规程附录 要求;下管应根据不同的钻孔深度和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当孔深大于 时,宜采用机械下管;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竖直管之间应有分隔措施,底部应设专用 型接头;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形管安装完毕后,应及时灌浆回填封孔;灌浆液应从孔底自下而上灌注封孔,确保钻孔灌浆密实,无空腔;灌浆时,应保证灌浆的连续性,应根据机械灌浆的速度将灌浆管匀速抽出;当埋管深度超过 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灌

39、浆回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调配灌浆回填料;灌浆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砂(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土壤、岩石内时,宜采用含水泥的基料灌浆。地埋管换热器钻孔时应设置专用泥浆池和排水沟,施工泥浆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地埋管换热器检查井应做好防渗漏处理,井盖应设永久性系统编号标志。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换热孔钻孔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不应损坏原有管线及构筑物,地基应平整、坚固、稳定;单个钻孔施工场地长度、宽度、平整度和坡度应满足钻孔设备需求;钻孔施工场地应修建废水、废渣回收池。中深层换热孔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 地热钻探技术规

40、程 和 钻孔孔身质量控制规范 相关规定。钻进过程中穿透的地下水层应进行及时封堵,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 相关规定。中深层换热孔固井施工,应符合 固井作业规程 第部分:常规固井 、固井作业规程 第部分:特殊固井 和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相关规定。中深层换热孔钻孔完成后应进行下套管作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套管作业前应进行检验,并应做检验记录;检验项目包括套管钢级、套管外径、套管壁厚、接头扣型等;宜在外管下入静置 后进行钻孔深度和温度测试,深度和温度测试后宜下入内管。中深层换热孔完工后应做好孔口保护,完善孔口装置,以确保换热孔循环介质循环量、温度监测的需要,同时为后续管道作

41、业做好准备。中深层换热孔的实物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相应的钻孔施工记录、套管购买及下管记录以便验证钻孔实际深度;孔口地面封闭硬化,按设计安装孔口装置及相应的测量仪表。地表水换热系统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取水构筑物的施工工艺应根据取水水体类型和取水构筑物固定形式及设计要求确定;管道的敷设、安装、固定和管道支墩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相关规定。闭式地表水换热器和衬垫物的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换热盘管不应有扭曲,制作前应对换热管进行水压试验;绑扎材料应选用有足够强度的耐腐蚀材料,各绑扎点必须牢固,且

42、不得对盘管造成损伤;夏季施工时换热盘管不得长时间曝晒;闭式地表水换热盘管固定在水体底部时,换热盘管下应安装衬垫物。衬垫物应平整、坚固,且应高出水体底部的淤泥。污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换热系统接入污水分界接口时,应保证原污水系统正常运行;重力引流的换热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等规定;换热系统管道与其他类管道并行或交叉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规定;换热系统管道应安装紧急泄空阀和紧急排空系统。污水调节池(箱)应做好防渗漏处理。地下水换热系统 抽水井、回灌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抽水井、回灌井施工过程

43、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剖面图;抽水井、回灌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管井技术规范 和行业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 等规定;抽水井、回灌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井,出水含砂量 为止,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 小时,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降深不应大于;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 小时以上,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当利用山前冲洪积含水层,且为较松散的砂砾、卵石和卵石夹小漂石等地层时,成孔深度 以内的宜采用冲抓成井工艺。热泵机房系统 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等安装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其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进行核对,并核查产品合格证书、产品

44、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等应按设计文件及现行国家标准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等有关要求进行安装。检验与验收 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应进行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热泵机房系统的检验与验收以及系统整体检验与验收,并填写工程验收记录。地源热泵系统的验收资料应单独组卷。地源热泵系统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系统主要组成设备、管材和管件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系统主要组成设备、管材和管件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45、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对系统主要组成设备、管材和管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地源热泵系统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等规定。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地埋管直径、壁厚及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无损伤与划痕;钻孔和水平埋管管沟的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回填

46、料及配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过程的检验与安装地埋管换热系统同步进行;水压试验应合格;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地源热泵系统验收时,应查验换热系统施工安装过程的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压力试验资料、热响应试验报告和设计图纸等资料。地源热泵系统验收时,应查验冷冻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选型、运行参数、调试记录,查验地埋管换热系统和冷冻侧的进出水温度、温差和末端换热效果,查验地埋管换热系统监测系统,查验地源热泵系统调试记录。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 中深层换热孔的实物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

47、位提供相应的钻孔施工记录、套管的采购合同及下孔记录以便验证钻孔实际深度;孔口地面封闭硬化,按设计安装孔口装置及相应的测量仪表。下套管之前,应进行下管前的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套管钢级、规格(外径、壁厚)、接头扣型,并做好检验记录。中深层地埋管与环路干管装配完成后,以及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中深层换热孔钻完后下套管前,套管应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严禁所有疑似问题的套管下孔。检验项目包括套管钢级、规格(外径、壁厚)、接头扣型确定,做好检验记录。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

48、告;换热盘管长度、布管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沟的挖掘、回填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换热系统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和管道冲洗,各环路流量应平衡并满足设计要求。污水换热系统 污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取、退水管路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压试验应合格;与污水直接接触的设备和管道应符合设计要求。污水调节池(箱)的满水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

49、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规定。地下水换热系统 抽水井、回灌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 管井技术规范 及行业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 等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抽水井、回灌井井身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抽水井、回灌井深度应现场测量;单井出水量(回灌量)及降深(上升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含砂量应小于 (体积比);井底沉淀物厚度应小于井深。抽水井、回灌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抽水井、回灌井成井报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

50、、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热泵机房系统 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单机试运行、整体试运行和调试。水源热泵机组和附属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应在设计图纸范围内,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要求。监测与控制 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应保证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及节能环保。地源热泵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应用建筑面积大于 公共建筑或 居住建筑的应设集中管理平台。地埋管换热系统 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监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地埋管总分、集水器的压力;地埋管总分、集水器上供回水支路的温度;地埋管换热器循环水总流量。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地温监测,并符合本规程第 条规定。浅层地埋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