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指南1报告提纲n需求分析概需求分析概览览n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分析n项项目目目目标标分析分析n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分析分析n系系统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的总总体思路体思路贡献献能力能力发展展能力能力支撑支撑能力能力信息信息监测行政行政政法政法内部内部管理管理财政政管理管理应急急处置置决策决策支持支持政政务公开公开并并发事件响事件响应能力指能力指标并并发会会话维护能力指能力指标并并发交易交易处理理能力指能力指标并并发计算算处理理能力指能力指标信息通信信息通信能力指能力指标结构化存构化存储能力指能力指标信息聚合信息聚合能力指能力指标知知识发现能力指能
2、力指标政政务目目标业务目目标操作操作目目标系系统目目标收益收益成本成本优势劣劣势机遇机遇风险正正确确性性时间性性普普及及性性创新新性性3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的总总体思路体思路n电子政子政务的四的四层目目标n支持目支持目标的三种能力的三种能力n贡献构成的四大要素献构成的四大要素n贡献献评估的六个估的六个问题n政政务工作的七工作的七类事事务n信息系信息系统的八的八项指指标4报告提纲n需求分析概需求分析概览览n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分析n项项目目目目标标分析分析n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分析分析n系系统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5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分析要求n本节主要目的在于选择并分析相关社会问题,阐述问题的突出表现。
3、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职能定位、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分析当前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相关社会问题和弊端,进行定性描述并采用定量指标加以表达和说明。n对社会问题进行定量指标分析的方法是:选取与当前社会问题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以及要素或事件相关的属性,进行数量或结构统计分析,选取具有突出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表达社会问题。表达社会问题的量化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但应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情况。6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一n(要求)分析当前经济经济和社会运行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相关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和弊端和弊端,进行定性描述并采用定量指标加以表达和说明。n(
4、分析)第一,电子政务要能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第二,推行电子政务主要针对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而不是仅针对政府部门办公效率问题。7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二n(要求)选取与当前社会问题显显著相关的各著相关的各类类要素或者行要素或者行为为事件事件,以及要素或事件相关的属性相关的属性;n(分析)能够最直接表征问题变化情况的要素或行为事件与问题显著相关。要素包括人员、机构、资源、商品、货币、信用、单证、票据等,行为事件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流通、金融运行、生活消费、社会安全、行政政法等;人员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生活消费的价格指数、消费安全
5、等,都是可以表征问题的相关属性。8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三n(要求)选取具有突出表突出表现现的统计统计分析分析结结果果来表达社会表达社会问题问题。n(分析)第一,要用量化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说明问题;第二,统计分析数据要有确实能表征问题的突出表现;第三,本电子政务项目应能对解决该问题有突出的贡献,贡献也可以突出表现在统计分析数据上。9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求n本节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表述相关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n对相关社会问题发生根源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
6、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等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然后,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题相关的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析其统计数量或统计结构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表达相关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10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一n(要求)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经济和社会活和社会活动动机制机制,表述相关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根源及其演化规规律律。n(分析)第一,除在不可抗力(如重大自然灾害)下突然发生的问题外,社会问题通常是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的;第二,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成长机制(健
7、康)、行为规范机制(有序)和属性维护机制(保真);第三,通过分析机制弊端与问题间的内在关系,以及问题突出表现随机制调整的变化规律,阐述问题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11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二n(要求)用“机制运行机制运行实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实例的比重例的比重”,作为“机制效能指机制效能指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n(分析)一旦在机制运行中出现失败的实例,就会导致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成功实例的比重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12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三n(要求)用“有效运行周期与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运行周期的
8、差异率”,作为“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n(分析)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的时效性决定了机制有效运行周期,当机制运行周期产生较大差异时,也会导致机制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实际运行周期与有效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13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四n(要求)用“有效运行有效运行边际边际成本与成本与实际实际运行运行边际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成本的差异率”,作为“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n(分析)确保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的成本是机制有效运行边际成本,如果机制实际运行边际成本过高,且在机制普及运行时无
9、法保障,也会导致机制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14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五n(要求)用“机制机制实实例集合中例集合中创创新增新增值实值实例的比重例的比重”,作为“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n(分析)针对要素成长、行为规范、属性维护的创新,所收获的要素更健康、行为更有序、属性更保真的回报,是机制运行中的创新增值;创新增值比重小,系统竞争能力弱,外部竞争压力会导致机制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
10、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15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六n(要求)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题相关的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析其统计数量或统计结构跟随机制效能指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标发生生变变化的客化的客观规观规律律,并以此表达相关社会问题的本本质质症症结结及其演化及其演化规规律律。n(分析)从对社会问题突出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到衡量保障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状态的机制效能指标,建立合理的映射关系,是阐述问题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的有效方法。16与职能相关社会问题界定要点n(要求)对照项目建设单位机构机构职职能能以及当前社会问题管理事事权权划分划分,界定项目建设所要解
11、决和改善的社会问题的范围。n(分析)第一,要确定解决当前问题是否是政府机构职能范围内的事情;第二,要确定基于本部门职能是否能抓住当前问题的主要症结;第三,针对问题症结的政务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哪些政务职能相互协同。17报告提纲n需求分析概需求分析概览览n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分析n项项目目目目标标分析分析n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分析分析n系系统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8政务目标分析要点n(要求)阐述通过政务业务解决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的政务目标。分析实实施各施各项项政政务业务务业务后相关社会后相关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程度的解决程度,体现政务业务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社会可量化的社会贡贡献能力指献能力指
12、标标。n(分析)第一,针对基于本部门职能可以抓住主要症结的问题,设定解决问题的政务目标;第二,政务目标应该定量地明确问题的解决程度(包括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状态的改善程度),作为电子政务社会贡献能力的指标。19业务目标分析要点n(要求)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政政务务目目标标的相关的相关业务业务目目标标及其相互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并提出各项业务业务可量化的指可量化的指标标。n(分析)第一,业务目标应能充分支持政务目标,即能有效支持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第二,应针对问题症结设定业务目标,即能有效改善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成本
13、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等,并通过量化改善程度设定电子政务的业务贡献评价指标。20作业目标分析要求 n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业务目标的相关作业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各项作业可量化的指标。n作业目标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各项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关键成功要素,刻画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并从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时间效率、边际成本、创新回报等特征,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21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一n(要求)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业务业务目目标标的相关作的相关作业业目
14、目标标及其相互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并提出各项作作业业可量化的指可量化的指标标。n(分析)第一,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是能够最有效支持业务目标的优化作业方式;第二,要为所采取的作业方式设定作业目标和量化评价指标。22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二n(要求)分析各项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关关键键成功要素成功要素,刻画各项政务业务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内容和形的内容和形态态。n(分析)第一,通过实施政务业务来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是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清晰定义其关键成功要素;第二,确保政务业务成功的关键作业要紧紧围绕关键成功要素展开,要清晰刻画作业对象、作业方式、作业流程等关键作
15、业的内容和形态。23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三n(要求)从“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成功概率的成功概率”,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机制效能指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可量化的指标标。n(分析)只有当关键作业成功概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务业务拟改善的机制效能指标值才能满足要求,社会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因此,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化指标。24作业目标分析要点四n(要求)从“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的时间时间效率效率”,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
16、化的指标。n(分析)针对机制运行实例的关键作业,只有在可能导致实例失败的情况发生前完成作业,才能阻止失败实例的产生,因此,关键作业的时间效率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化指标。25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五n(要求)从“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的边际边际成本成本”,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n(分析)只有当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时,关键作业的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才能在机制运行实例中广泛普及,确保关键政务业务成功的关键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化指标。26作
17、业目标分析要点六n(要求)从“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的创创新回新回报报”,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n(分析)关键作业的作业对象有着广泛而丰富的个性,作业创新能够更好地兼容作业对象的个性,提高作业方式的效率,优化作业流程的结构,因此,关键作业的创新回报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化指标。27信息化必要性分析要点n(要求)基于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论述通过信信息化手段息化手段实现关键作业目标的必要性。n(分析)第一,此前的目标分析虽然与业务信息有关,但不一定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处理,因此与信息化作业无关
18、;第二,如果关键作业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并且要通过提高信息和知识处理的效率,提高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时间效率、创新回报,降低关键作业的普及成本,那么信息化手段是必要的。28报告提纲n需求分析概需求分析概览览n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分析n项项目目目目标标分析分析n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分析分析n系系统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29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求 n业务功能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建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业务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实现,提出业务功能的内容、结构、流程及相关指标。政务业务逻辑一般可分解为信息监测作业、行政执法作业、内部管理作业、财政功能作业、宏观决策作业、社会应急作业和政务公开作业等。n业务功
19、能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是:以充分发挥政务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为准则,分析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组成、流程及逻辑关系,用信息规范程度、逻辑知识紧致程度、作业集约程度定义该业务功能结构的发展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业务发展能力指标。30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一n(要求)业务功能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建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有效支撑业务业务目目标标和作和作业业目目标标的实现,提出业务功能的内容、结构、流程及相关指标。n(分析)根据关键作业的作业对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分析信息化业务的功能结构,论述其作业目标的符合性、信息组织的规范性、功能结构的集约性。31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二n(要求)以充分发挥政务作
20、作业对业对政政务业务务业务的的贡贡献能力献能力为准则,分析政务业务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的组组成成(一般可分解为信息监测作业、行政执法作业、内部管理作业、财政功能作业、宏观决策作业、社会应急作业和政务公开作业等)。n(分析)第一,施行政务总是要通过信息监测获取信息,要通过行政执法规范社会行为,通过内部管理规范政务作业,通过财政功能提供公共产品,通过宏观决策产生公共政策,通过社会应急处理公共危机,通过政务公开支持公共监督;第二,各项政务业务通常总能由这七类关键作业组成。32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三n(要求)以充分发挥政务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为准则,分析政务业务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流程的流程。n(分析
21、)可以用时序图刻画关键作业的流程。33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四n(要求)以充分发挥政务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为准则,分析政务业务关关键键作作业业的的逻辑逻辑关系关系。n(分析)可以用IPO图刻画关键作业的逻辑关系。34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五n(要求)用信息信息规规范程度范程度定义该业务功能结构的发展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业务发业务发展能力指展能力指标标。n(分析)第一,受信息组织规范支持的信息量与信息总量的比值可以衡量信息规范程度;第二,信息规范程度是重要的信息化政务业务发展能力指标。(信息规范程度越高,发展能力越强)35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六n(要求)用逻辑逻辑知知识紧识紧致程度致程度定义该业
22、务功能结构的发展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业务发展能力指标。n(分析)第一,用受结构化模式支持的知识量与知识总量的比值可以衡量知识紧致程度;第二,知识紧致程度是重要的信息化政务业务发展能力指标。(知识紧致程度越高,发展能力越强)36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点七n(要求)用作作业业集集约约程度程度定义该业务功能结构的发展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业务发展能力指标。n(分析)第一,用受集约化模式支持的作业量与作业总量的比值可以衡量作业集约程度;第二,作业集约程度是重要的信息化政务业务发展能力指标。(作业集约程度越高,发展能力越强)37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求 n业务量和信息量(存量和增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务业务
23、所需的系统支撑能力。n业务量和信息量分析的方法是:基于政务业务功能的需要,分析业务所涉及的作业量,以及人员劳动量、作业处理量(如离线服务量、在线服务量、利用外部服务量、外部利用服务量、利用公共服务量、公共利用服务量、在线服务周期、业务计算量)、信息量(如静态信息量、动态信息量、利用外部信息量、外部利用信息量、利用公共信息量、公共利用信息量、信息变动速率、信息刷新频度)、作业品质(如服务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级、安全等级、信息资源效率)等各作业量的内部构成,计算并提出数据分类存储量、数据交易处理量、数据计算处理量和数据通信传输量。用量化可测量的方法分析信息资源开放程度和信息服务开放程度,作为业务发
24、展能力指标的必要补充。38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一n(要求)业务量和信息量(存量和增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政务业务务业务所需的系所需的系统统支撑能力支撑能力。n(分析)在业务作业层面分析业务发生量和信息处理量,为计算政务业务所需的系统支撑能力做准备。39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二n(要求)基于政务业务功能的需要,分析业务业务所涉及的作所涉及的作业业量量。n(分析)基于业务的完整性和服务的可信性,构造所需作业的完全集合并统计集合内的作业量,作为计算人机协同信息系统工作量的原始依据。40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三n(要求)基于政务业务功能的需要,分析业务所涉及的人人员劳动员劳动量量。n(分析)统计
25、分析作业集合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料准备和人机交互等人员劳动量,作为评价信息系统释放人力资源的指标。41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四n(要求)基于政务业务功能的需要,分析业务所涉及的作作业处业处理理量量(如离线服务量、在线服务量、利用外部服务量、外部利用服务量、利用公共服务量、公共利用服务量、在线服务周期、业务计算量)和信息量信息量(如静态信息量、动态信息量、利用外部信息量、外部利用信息量、利用公共信息量、公共利用信息量、信息变动速率、信息刷新频度)。n(分析)根据作业类型、作业方式、作业流程、作业间的逻辑关系,计算单例作业引发的作业处理量和信息量;既用于分析由此产生的信息系统负载,也用于分析信息系
26、统的协同共享水平。42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五n(要求)基于政务业务功能的需要,分析业务所涉及的作作业业品品质质(如服务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级、安全等级、信息资源效率)。n(分析)略。43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六n(要求)计算并提出数据分数据分类类存存储储量量、数据交易数据交易处处理量理量、数据数据计计算算处处理量理量和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传输传输量量。n(分析)依据信息量分析,计算单例作业引发的数据分类存储量和数据通信传输量等信息系统负载;依据作业处理量分析,计算单例作业引发的数据交易处理量和数据计算处理量等信息系统负载。44业务量、信息量分析要点七n(要求)用量化可测量的方法分析信息信息资资源
27、开放程度源开放程度和信息服信息服务务开放程度开放程度,作为业务发展能力指标的必要补充。n(分析)依据信息量分析,计算信息资源开放程度;依据作业处理量分析,计算信息服务开放程度。45报告提纲n需求分析概需求分析概览览n社会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分析n项项目目目目标标分析分析n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分析分析n系系统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46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求 n基于对各作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主机设备、存贮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终端外设、安全系统等信息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支撑能力的需求,包括并发事件响应能力、并发会话维护能力、并发交易处理能力、并发计算执行能
28、力、信息传输通信能力、数据分类存储能力、海量信息聚合能力、客观知识发现能力等,结合政务信息化现状,找出实现政务目标支撑能力的差距,确定需要新增的支撑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系统支撑能力指标。47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一n(要求)基于对各作各作业业量内部构成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主机设备的并并发发事件响事件响应应能力能力、并并发发会会话维护话维护能力能力、并并发发交易交易处处理能力理能力、并并发发计计算算执执行能力行能力需求。n(分析)依据数据交易处理量和数据计算处理量,结合作业流程和作业间逻辑关系,以及作业实例发生规律,计算实例作业对主机设备能力的需求。48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二n(要求)基于对各作
29、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存贮设备的数据数据分分类类存存储储能力能力需求。n(分析)依据数据分类存储量,结合作业流程和作业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业实例发生规律,计算实例作业对存贮设备能力的需求。49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三n(要求)基于对各作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的信息信息传输传输通信能力通信能力需求。n(分析)依据数据通信传输量,结合作业流程和作业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业实例发生规律,计算实例作业对网络通信设备能力的需求。50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四n(要求)基于对各作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的并并发发事件响事件响应应能力、并能力、并发发会会
30、话话维护维护能力、并能力、并发发交易交易处处理能力、并理能力、并发计发计算算执执行能力、海量信息行能力、海量信息聚合能力聚合能力需求。n(分析)依据数据交易处理量和数据计算处理量,结合作业流程和作业间逻辑关系,以及作业实例发生规律,计算实例作业对系统软件能力的需求。51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五n(要求)基于对各作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应用软件的客客观观知知识发现识发现能力能力需求。n(分析)依据数据计算处理量,结合作业流程和作业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业实例发生规律,计算实例作业对应用软件知识发现能力的需求。52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六n(要求)基于对各作业量内部构成的分析,提出终终端外端外设设的并
31、发事件响应能力、并发会话维护能力,及安全系安全系统统支撑能力的需求。n(分析)略。53系统能力需求分析要点七n(要求)找出实现实现政政务务目目标标支撑能力的差距,确定需要新增的支新增的支撑能力撑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系系统统支撑能力指支撑能力指标标。n(分析)略。54系统框架结构分析要求 n总体描述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内部关系(含系统总体结构图),分别概要描述网络系统、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架构。55系统框架结构分析要点一n(要求)总体描述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内部关系(含系系统总统总体体结结构构图图)。n(分析)略。56系统框架结构分析要点二n(要求)分别概要描述网络系统、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架构基本架构。n(分析)略。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