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416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9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其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适应存量时代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发展演变趋势,对未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未来以人本视角为研究主体,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探索“空间感知需求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营造方法应极具潜力;(2)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的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的方法和工具

2、研究具有重要价值;(3)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协同决策水平和平衡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CiteSpaceAbstract:Historic districts,serving as the central carriers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face the challenge of balancing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heritage with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ontemporary

3、 society during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This paper employs a systemic review method and the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CiteSpace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storic districts research progress,content,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In lig

4、ht of the future urban regeneration context,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1)The space-making method of historical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is auspicious to explore the space-perception needs-behavior pattern fro

5、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 orientation.(2)The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tool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to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of historic area regeneration is of great value.(3)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and balancing the in

6、terests of historic district regeneration.朱玄戈,甘文泉,王 蔚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genera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Research Progress Domestic and AbroadZHU Xuange,GAN Wenquan,WANG WeiKey words:urban regener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7、 districts;protection;renewal;CiteSpace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引言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下半程1。在从高速增长的“增量扩张”阶段转向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存量更新”转型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未来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形式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4-5。在这一背景

8、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探索了多类型、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更新实践,包括通过以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老工业区振兴、通过棚户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通过对历史地段的整治与更新推动历史文化保护等,逐渐形成了以老城区内的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为主要更新对象的城市更新模式6。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文章编号:1674-4144(2024)003-0039-10 DOI:10.19924/ki.1674-4144.2024.003.006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9、“基于空地机器人协同SLAM的历史建筑三维重建方法研究”(编号:62173132)。作者简介:朱玄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甘文泉,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王 蔚(通信作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40与维护、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补充建设和改造提升而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缺乏社会资本和社区作为更新主体的参与的模式下,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模式难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13。随着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的深化和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以提升城市品质和空间活力、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相关

10、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城市更新的推进作出指导。例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单体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城市历史和塑造在地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工作。2021年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应保持历史文化街区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和城市记忆,同时探索可持续的更新模式14-15。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活态遗存,如何在实现保护历史记忆的同时延续其社会经济功能,如何弘扬历史

11、文化街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以实现文化复兴和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以上研究问题,回顾中外学者对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研究,将文献计量学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将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来对比中外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研究进程与热点,进而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CiteSpace应用程序作为文献分析的研究工具。该程序以知识域为对象,通过实现多元、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揭示文献研究中知识脉络的演变过程与结构关系,并可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展示知识领域的全景与演变规律1

12、6。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内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使用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突发检测和高频词分析等功能。通过对比中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高频词、突现词和共现的变化,以可视化的形式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结构关系。1.3 数据搜集与整理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http:/ of Science数据库(http:/ 概述1.1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存在拆除重建的失真式保护、僵化式保护等问题11,实践的发展难以与理论相结合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更新道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12

13、。具体而言,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在适应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不断推进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1)更新实践中历史文化脉络的整体性难以保证。由于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和短期收益,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部分丧失。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以遗产旅游发展为目的采取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更新,对历史建筑进行拆旧建新,原有街区肌理逐渐被现代空间格局所取代;另一方面,以旅游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置换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生产、生活空间,迁出原住民,导致历史建筑和文化传承遭到破坏11。(2)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缺乏整体统筹意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实践往往以节点更新为主要模式,然而在节点选择、更新方案及更新模式方面

14、缺乏统筹意识,难以形成合力。具体表现为:未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规划和价值梳理,以节点为更新干预切入点的策略难以确保街区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对整体风貌的把控10。(3)更新模式单一且缺乏更新主体的参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因涉及大量历史建筑的修缮朱玄戈,甘文泉,王 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41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由于在不同时期受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目标和对象的影响,对城市更新的讨论经历多次演变导致其应用术语略有变化,包括城市重建(urban recons

15、truction)、城市复兴(urban revitalization)、城市重生(urban renewal)、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等3。因此,本研究将以上不同术语作为城市更新的同义词于2023年6月23日进行文献检索。在CNKI中通过高级检索设置“主题”或“篇名”包含“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检索条件,在人工清洗无关数据后最终将1 435篇文献纳入研究分析。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设置检索关键词为:#1=(Urban Reconstruction OR Urban Revitalization OR Urban Renewal O

16、R Urban Regeneration),#2=(Historical Districts OR Historical Areas OR Historical Blocks),设置检索式为TS=#1 AND#2,其中TS为主题。在同义词替换后进行多次组合搜索,去除重复数据后最终纳入726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991年。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对比分析2.1 研究进展统计和比较分析研究利用CiteSpace应用程序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进行了总体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对该领域研究的初步认识,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年际变化及代表期刊分析、发文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2.1.

17、1 发文量年际变化及代表期刊分析如图1所示,近30年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中文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自1996年出现首篇后到2022年相关文献已超过160篇,表明该主题的研究热度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从发文量变化来看,2004年以前,关于该主题的文献数量较少,每年出版文献不超过8篇,但2004年以后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以CNKI提供的“学科专题期刊”体系为分析结构,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该主题下的研究涉及工程科技、经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呈现出广泛的学科交叉和深入的领域融合特征。其中,建筑科学与工程是该主题下研究的主体学科,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与景观学领

18、域下对保护内容与方法、更新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索;经济管理学科下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市场机制改革、公众参与方法进行了讨论,探索了保护与更新过程中的参与实施机制。从相关文献的出版源来看,核心期刊主要以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为主,发文量前10的核心期刊如表1所示。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但呈现出一定的起伏,其文献最早发表于1991年,19912000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20002008年文献数量逐渐下降,呈现出短暂的停滞期,而2011年之后文献数量增长加快。从研究领域来看,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Architecture(建筑学)、Environme

19、ntal Studies(环境研究)、Regional Urban Planning(区域城市规划)、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Green Sustainable Science Technology(绿色可持续科技)、Geography(地理学)、Engineering Civil(土木工程)和Art(艺术),呈现出更注重生态环境、建筑工程技术和社会领域的特征,发文量较多的期刊来源如表1所示。2.1.2 发文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图1 国内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发表文献的年际变化统计表1 国内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核心期刊来源统计序号中文期刊

20、名称发文量(篇)英文期刊名称发文量(篇)1规划师38Sustainablity672城市发展研究24Cities543现代城市研究21Urban Studies234建筑学报14Buildings215城市规划13Land206城市规划学刊8Habitat International197工业建筑8Land Use Policy198上海城市规划8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89中国园林5Architecture Heritage and Design1610国际城市规划5Journal

21、 of Cultural Heritage15年份 发文量(篇)42图4 国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作者分析图5 国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利用CiteSpace应用程序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得到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3)。汪海鸥、戴俭、张杰、王勇和关瑞明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从研究机构来看,国内在此领域中取得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以高校为主,其中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科研成果显著,发文量较高且在图谱中节点半径较大,是该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其中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中心度为0.01,高于其他

22、院校,在机构合作网络中相对占有重要地位。除高校外其他科研机构主要以设计研究院为主,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除此之外,高校附属的设计研究院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的分析结果,揭示出中国研究机构之间联系合作较少且各领域研究相对独立的特征。对英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Aigwi、Itohan Esther、图2 国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作者分析图3 国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Bace、Radek、Aakala、Tuomas是发文

23、量较多的核心研究者(图4)。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来看(图5),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美国林业局(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和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等机构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是该研究领域下

24、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从研究机构的属性看,国外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机构类型较为丰富,包括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组织等多方参与主体,且政府部门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相较于其他科研机构,圣保罗大学(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和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在合作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分别是0.08、0.07和0.05,证明其在机构合作中具有重要的连接作用。通过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对比分析发现,国朱玄戈,甘文泉,王 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

25、分析43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研究机构相对均衡,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组织均作为重要的研究主体主导了大量研究实践,且不同研究主体之间合作较为密切,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网络。而国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的研究主要以高校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设计研究院为主,缺乏政府部门、公司、机构和市民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参与,且各研究机构缺乏有效的合作网络。未来,政府、市场组织和居民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更新实践中的参与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1.3 研究

26、热点分析关键词是研究论文中最主要、最核心的信息,是论文主旨的高度凝练和研究主题的集中体现,而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研究热度通常具有正相关关系17。因此,对关键词的分析被认为是研究领域科研变化和热点聚焦的重要手段18。研究利用CiteSpace对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探索相关研究热点。中文文献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所示,出现频率大于50次的高频词有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与更新、更新、保护、保护更新和有机更新。其中,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更新的中心性分别为0.86、0.43和0.31,在中文的研究文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突现值代表关键词的突现率(特定

27、时间内研究增多的关键词),可以反映每个时期内研究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是揭示研究热点演变的重要依据。利用CiteSpace应用程序中的Burst Terms功能对中文文献的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个突现词(表2)。其中“城市更新”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17.37。此外,更新改造、更新策略等突现词的突现强度也比较高,分别为7.59和5.63。而空间形态、城市触媒、微更新等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突现词,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图6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关键词共现序号区位特征驱动因素开始年份结束年份1城市更新17.37202120232更新改造7.59202120233更新7.362

28、00820114微更新6.43202020235保护5.71200820126更新策略5.63201920237策略4.13201820208保护规划3.36200020079旧城更新3.242017202010城市触媒2.972020202311传统风貌2.872009201112空间形态2.762020202313有机更新2.732010201514微改造2.722018201915活力复兴2.7220162017表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国内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统计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研究结果如图7所示。统计结果中出现频率大于50次的高频词有更新(Regeneratio

29、n)、动态(Dynamics)、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植物(vegetation)、模式(Patterns)、保护(Conservation)、土地利用(Land Use)和多样性(Diversity)。利用Burst Terms功能对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共检测到8个突现词(表3)。其中“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7.92,其他突现值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土地利用(Land Use)、生态(Ecolog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其突现强度分别为5.2、4.16和3

30、.76。而可持续性和自然更新(Natural Regeneration)是近几年国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中重要的突现词。通过对国内外研究中高频词和突现词所对应的高被引文献进行回顾后发现,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更新决策模式、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技术方法和工具4个方面。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发现,44值Q0.3时认为聚类是显著的,当轮廓值S0.7时,说明聚类结果具有说服力16。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聚类分析结果为Q=0.493 6,S=0.789 5,证明聚类效果显著、类别特征明显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将结果相近的聚类归类为4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31、(图8)。图7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8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关键词聚类时序表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国外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统计序号关键词强度开始年份结束年份1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7.92201620202土地利用(Land use)5.2201220153扰乱(Disturbance)4.55199920064生态(Ecology)4.16201120175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3.98201020186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3.76201920217自然更新(Natural rege

32、neration)3.61201920218历史(History)3.5919992000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都形成了初步的合作网络关系,但相较于国外,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从研究热点来看,基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是两边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且国内外学者均对于数据驱动的分析和决策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未来基于多源大数据开发“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量化技术方法和工具将会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然而,相较于国内的研究内容,国外学者在更新决策过程中对促进公众参与和协商、界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边界等进行了更多的探索。而且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涉及经济、环境、社会、

33、制度等方面,相较于国内研究则更为全面。2.2 研究内容比较分析2.2.1 国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内容分析CiteSpace具有通过LLR聚类算法将相似类型的研究方向自动聚类的功能,其结果可根据模块值(Modularity)和轮廓值(Silhouette)进行验证,当模块#1、#8聚类:历史建筑与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其更新与发展的基础,位于老城区内具有城市历史风貌的建筑和街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为延续城市传统景观和风貌、保护历史文脉,学者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定义和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阮仪三、孙萌在回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

34、风貌完整性为衡量指标的历史文化街区规模范围核定方法论19。汪德华、吴良镛等在研究中对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保护要素和审定原则20-21。#6、#9聚类:保护。在明确了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风貌的重要性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式展开了积极探索。王瑞珠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国际案例,提出脱离老城区建立新城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调整城市布局和空间发展模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22。王景慧、阮仪三在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项研究、分级控制和分类保护的操作方法,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构了基础方法体系、提供了保护思路23-24。#2、#4、#7聚类:更新理论研究

35、。旧城改造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推动了更新理论研究的发展,使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在保护的前提下建构了包括物质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资源在内的多维度更新理论体系。以吴良镛、张剑涛为代表的学者基于类型学和形态学提出了从街坊、组团、院落等不同尺度提取街区形态基因以传承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操作方法25-26。汪坚朱玄戈,甘文泉,王 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45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强、张松等基于社会学和管理学从多元主体参与、行为目的和价值立场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动态

36、治理方法27-28。#0、#3、#5聚类:更新策略。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中问题的复杂性,城市设计、定量技术研究等手段逐渐被引入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研究中,开启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新时代。胡明星、董卫提出结合GIS技术手段建立街巷、街坊、院落、建筑等不同尺度的规划信息管理系统29。陈仲光等引入空间句法的分析手段,提出了街区肌理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定量测度方法,为更新策略提供了科学数据方面的支持30。2.2.2 国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内容分析国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分析结果的Q=0.591 9,S=0.823 3,均高于门槛值且聚类效果显著,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归纳分析,分4个部分进

37、行阐述(图9)。图9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关键词聚类时序“物质空间”的关注转变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探索。此阶段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基于生态保护的城市更新”33,且与生态、气候相关的关键词数目猛增。其中“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演替”(Succession)和“植被”(Vegetation)等3个关键词中心度最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关注建成环境中的土地再利用和再开发,基于生态系统维度对多维生态和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也成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这一观点也与黄婷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一致34。#4、#8聚类: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此聚类中相关研究在“生态

38、系统”(Ecosystem)之外进一步诠释了“可持续”社会层面的含义。这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侧重于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意义,通过在就业、教育、住房改造和社区卫生等方面进行更新干预,提高当地居民的福祉35。“中产阶级化”(Gentrification)在这一时期成为研究讨论的重点。如何基于既有资源使当地社区受益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最新话题之一。以社区为基础的规划策略,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更新为人们提升经济、环境和社会福祉是该时期的研究热点,且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6。#3、#6聚类: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历史文化街区

39、的保护与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新决策过程涉及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私人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历史文化重视程度不同、更新需求不同,导致其在如何制定更新策略以及如何进行具体实施方面有不同的想法。然而,政府和开发商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当地居民和公众尚未能充分地参与决策过程37。在这一阶段,大量研究从更新政策制定、利益相关者协调和决策支持工具开发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建议,以更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促进公众参与37-39。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基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均已形成了较为系统

40、的研究体系,但国内研究多为保护与更新的实证类研究,而国外研究内容则在理论与实证结合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国外相关研究不仅早于国内研究,在研究热点的探索层面也更多元,为国内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2.3 研究演变比较分析2.3.1 国内研究内容的演变和趋势分析时区图谱分析能基于关键词出现的时间顺序,呈现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得到国内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时区图谱(图10),其#0、#1、#5聚类:保护与更新(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相辅相成,此聚类中“更新”(Regeneration)、“保护”(Con

41、servation)和“历史”(History)等关键词存在共生关系,表明保护与更新是这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研究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探讨了多样化的元素,包括城市规划、住房、交通和基础设施等物质因素,也包括经济学、社区发展、可持续性和文化研究等要素31。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涉及详细而全面的实践探索,推动了研究内容广度的发展,促进了更新、恢复、保护、再开发、改善、翻新、重建和复兴等术语的出现32。#2、#7、#9聚类:气候变化与生态(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y)。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内容逐渐从对46图10 国内历史文

42、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时区图11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时区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1)以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制度建立阶段(19822002年)中国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探索源于1982年,在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将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能完整反映某一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特色的地方民居、城市风貌、街巷格局等纳入保护范畴,逐渐建立起了以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的保护层次,构建了多尺度协同保护的框架,确立了名城保护制度40。这一阶段的研究在城市性质和规划结构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立法建议。(2)以城市更新

43、为背景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探索阶段(19982009年)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1998年住房制度的调整,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逐渐从保护遗产转变为利益主导的再开发行为8,41。这一时期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实践开始增多,名城保护制度由构建转向在空间设计、经济调节等层面开展实践探索。(3)以多元维度为基础的精细化更新探索阶段(2004年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多源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运用的普及,定量技术手段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进入到了以多源大数据

44、为基础的精细化更新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包括运用多源大数据构建遗产价值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42,从经济、社会、物理环境等多元维度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价研究等43。2.3.2 国外研究内容的演变和趋势分析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演变过程如图11所示,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实践探索阶段(19901998年)由于国外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物质层面较为完整的更新改造策略,探索了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包括更新、恢复、再开发和重建在内的多元更新策略31-32。而且,这一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涉及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45、方面的内容。(2)以可持续性的多元维度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目标的实践探索阶段(19962012年)可持续性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探索的核心内容,在上一阶段物理、经济层面的探索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再生是物理、经济、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对可持续性的概念进行了升华并使其成为指导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整体方法。为了实现和发展这一核心概念,这一时期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的探索中,研究重点不仅包括有形维度,而且包括场所的无形维度。更新策略包括关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内部资产、对可持续复兴进行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本土和地方知识、地区和社区归属感、综合管理和品牌塑造等39。(3)以公众参与更新

46、决策为目的的决策制度和决策工具探索阶段(2010年至今)这一阶段以公众参与更新决策为目的的探索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策略的制定可以看作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做出最终决策的协同决策过程,旨在平衡遗产保护、经济朱玄戈,甘文泉,王 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47Vol.38 No.03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3期发展等以造福公众,因此公众的参与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核心要素。为了适应复杂且动态的决策过程,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探索更加灵活、严谨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或模式,以确保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历史文化

47、街区更新实践中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更加合理、有效44。3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展望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形态、文化价值、功能承载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因此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需要对其形态修复、业态治理、历史活化等复合系统进行研究45。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行为,街区的多重属性和复杂的利益相关涉及群体,决定了其在更新理论和实践方法上应遵循整体把控、因地制宜和动态调整的逻辑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演变趋势进行对比,发现国外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中,除关注物质空间外,更多侧重生态、社会和制度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多维性。而国内

48、研究更关注物质空间的更新改造和技术方法,包括更新策略、使用多源数据辅助精细化更新决策等,使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差异的原因与城镇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国内外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国外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更多的是解决逆城镇化的问题,而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则以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的。相较于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绅士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维角度在国内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差异反映出国内研究对于以人为行为主体的关注度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研究团队判断未来国内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可

49、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在历史文化街区形态设计与空间营造方面,研究重点应从关注物质空间逐渐向关注社会、文化、居民使用行为等方面转变。在此背景下,以人本视角为研究主体的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探索“空间感知需求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营造方法应极具潜力。(2)随着数据科学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未来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决策的支持方法和工具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例如使用多源异构数据结合物质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资源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开发更具适应性和适用性的决策支持评价方法和工具包。(3)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协同1234567赵万民,李震,李云燕.当代中国城市更新研究评述与展望暨制度供给与产

50、权挑战的协同思考 J.城市规划学刊,2021(5):92-100.阳建强,陈月.19492019 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J.城市规划,2020,44(2):9-19,31.陈冰,廖含文,姜冰,等.城市复兴下的旧城空间与景观重塑英国谢菲尔德火车站改建项目的启示 J.新建筑,2018(6):64-6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4-01-04.https:/ 年政府工作报告 EB/OL.(2021-03-05)2024-01-04.https:/ J.上海城市规划,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