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顾(1935—1949年)_何志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08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顾(1935—1949年)_何志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顾(1935—1949年)_何志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顾(1935—1949年)_何志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12 月第24 卷增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Dec 2022Vol24Supplement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大学阶段回顾(19351949 年)何志方刘岐山程守勤杜恩刘必成(东南大学 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摘要东南大学医学院自 1935 年在南京创建已经走过 87 个年头,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19351949)。过去的 87 年中大医学院在我校办医办学的历史中虽不算长,但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此东南大学建

2、校 120 周年之际,抚往追昔,缅怀医学院办学初期这段辉煌的历史,旨在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的力量,秉承传统,继往开来,为东南大学特色医科建设和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关键词医学院办学历史文化作者简介何志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立医院管理。教育部:教育部训令中央大学指示改进校务各点 ,中央日报 1935 年 5 月 19 日第四版。朱斐:东南大学史 19021949(第一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230 页。一、医学院创办基本历程(一)国之所需,再办医学1927 年,原国民政府以国立东南大学(即原南京高师)为核心,合并江苏省九所公立高

3、校,组建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 年更名为江苏大学,后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其中江苏医科大学合并后作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迁至上海,更名为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 年,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1935 年,在医学院停办 3 年之后,中央大学以“南京为首都所在,而无一完善之医学教育机关,诚属憾事”,呈报国民政府申请再办医学院。同年 5 月 18 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中央大学添办医学院,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并于下年度开始招生。同年又接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创办国立牙医专科学校,由罗家伦亲自任校长。医学院和牙科学校选址在四牌楼校区,医学院 1936年落成,牙科大楼及牙

4、科医院 1937 年建成。医学院首任院长是著名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戚寿南教授。他与来自上海医学院的生理学家蔡翘、中央大学的生化学家郑集教授等合力创办了医学院。医学院初设解剖学科、生物化学科,1937 年春开设生理学科。(二)抗战爆发,迁蓉发展1937 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 年 8 月 15 日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 3 个多月的轰炸,中央大学是重要轰炸目标。面对日机的狂轰滥炸和严峻局势,1937 年 9 月 3 日开始,中央大学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将校本部迁往重庆,医学院因医学生实习教学考虑迁至成都。1937 年 10 月,中大医学院到达成

5、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大学的校舍,与华西、齐鲁三校联合办学,中大医学院的药理学科、细菌学科、病理学科、寄生虫学科相继成立。由于四年级医学生开始临诊实习,成都原有的教学医院不能满足三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实习需要,1938 年 7 月 1 日,“中大、华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正式挂牌并开始运作,由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任总院长,开设内、外、妇、儿等主干科室。由于三校的四年级医学生人数不断增加,1941 年中央大学医学院退出联合医院,与四川省政府合办附属教学医院(成都公立医院),作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实习医院,由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任院长,胡懋廉任副院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兼任董事长。(三)抗战胜利,复员重

6、建1945 年抗战胜利后,四牌楼和丁家桥校舍陆续返还给中央大学,1946 年 5 月,中大医学院在四牌楼校区的四平院(现为金陵院)恢复教学,原牙科大楼改为附设大学医院(中大医院前身),设床位 150 张,附属于医学院。因附设大学医院床位数不能满足医学生实习需要,故在丁家桥修建房舍及改建医院(拟建病床 350 张),医学院和附设大学医院先后于 1946 年 11 月和 1948 年 8 月搬迁至丁家桥。戚寿南教授任中大医学院院长一职直到1948 年,由蔡翘接任医学院院长,附属医院院长由康锡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22.s2.006荣接任,阴毓璋任副院长。(

7、四)南京解放,改制重组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接管工作当即启动,6 月 10 日分别在四牌楼和丁家桥二部正式举行了接管仪式。8 月 8 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 月 12 日,国立南京大学成立校务委员会,蔡翘担任医学院院长,高学勤(内科传染病学家)担任大学医院院长。10 月 10 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通知,学校名字去掉“国立”两字,称为“南京大学”。1951年元旦医学院建制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经费供给由军区卫生部负责。1952 年中央军委命令更名为第五军医大学,校长蔡翘(原中研院院士,解放后首批中科院学部委员),政委万恩甫,附属医院院长

8、姜泗长。1954 年与第四军医大学合并,大部分主力人员奉命迁至西安,留宁人员和解放军第五、第六、第七军医中学合并,在丁家桥校址成立第六军医学校,附属医院更名为陆军第 84 医院。1958 年,为支援国家铁路建设,中央决定第六军医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铁道部成立南京铁道医学院。二、主要办学成就中大医学院办学 14 年,医学院从无到有,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办学规模、教学科研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虽时间不长,但开创了我国医学教育的鼎盛之势。1学科设置齐全 医学院的学科设置由 1935 年创办之初的 3 个学科(解剖学科、生物化学科、生理学科),到1946 年重返时已建立了基本系和临床系 18 个

9、学科,基本系包括解剖学科、病理学科、生物化学课、生理学科、药理学科、细菌学科、寄生虫学科、卫生学科等 8 科;临床系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病科、生殖器及尿道科、精神病科、X 光科等 10 科,共开设 38 门课程,医学生需要学习上述所有学科方能毕业。并配置生化化学实验室、生物学实习室、人体结构实习室和组织胚胎实习室 5 个实验室。1938 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生理研究所(所长蔡翘)、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俞焕文),193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45 年成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郑集)并开始招收研究生。2医学大家云集 医学院 1935 年建立之初,有教授 4人、讲师 1

10、 人、助教 5 人,牙科学校有教授 3 人、讲师 5人、助教 1 人。在华西坝期间,陆续邀请来了一批医学界著名专家和教授,到 1947 年 1 月,医学院的师资队伍已经扩大至 110 人,其中教授 24 人、副教授 14 人、讲师27 人、助教 44 人,兼职教授 1 人,这些专家主要来自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齐鲁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等,各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具有美国和英国著名大学博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大学任教的专家有,内科学家戚寿南(教育部部聘教授)、高学勤,生理学家蔡翘,生物学家秉志、童第周(上述三人均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外科学家董秉奇,骨科学家陈恒义,妇产科学

11、家阴毓璋、刘天香,口腔医学家陈华、席应忠,耳鼻咽喉学家胡懋廉、姜泗长(工程院院士),眼科学家齐续哲,传染病学家杨宜,放射学家邱焕杨、丁德泮、张秉彝,核医学家王世真,儿科学家项全申,内分泌学家张致一,病理学家康锡荣、李佩琳、吴在东,精神病学家程玉麐,法医学家林几,生物化学家郑集、王应睐(中科院学部委员),神经病理学家黄克维,解剖学家潘铭紫、张查理,细菌学家李振翩,寄生虫学家郭绍周,药理学家周金黄,流行病学家俞焕文、毕天民,微生物学家白施恩,组织胚胎学家陆振山,公共卫生学家戴孚民等,这些人均为我国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3培养众多人才 医学院 1937 年招生 38 名,

12、到 1946年医学本科招生已增加到 107 名、牙科本科 8 名,在校医学生总人数已达 383 人。医学院招收规模 10 年间提升了 3 倍多。一批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学生成长为我国现代医学领军人才(其中后来成为两院院士 5 人,一级教授 10 余人)。包括:生理学家吴襄、易见龙,整形外科学家张涤生(工程院院士),老年心脏病学家牟善初、王士雯(工程院院士),公共卫生及统计学家郭祖超,外科学家孙传兴、陆裕朴,心血管外科学家苏鸿熙,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药理学家丁光生(美国科学院院士),口腔医学家史俊南、徐君伍,血液内科学家宋少章,生化药理学家孙曼霁(科学院院士),职业神经病学家何凤生(工程院院士)

13、,消化内科学家张学庸,外科学口腔医学周树夏,妇产科学家王荣光,烧伤整形学家汪良能,心血管内科学家张宁仔,病理学家刘彦仿等。4建立完备医疗体系 除日常教学外,中大医学院和三校联合医院还建立了一整套医院管理制度。从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到科主任,从助理护士、护士、护士长到总护士长,都有明确的职责制度。医院各科室有定期的各种业务会议,以及门诊病历制度等。业71增刊何志方,等东南大学医学办学历史之中央大学阶段回顾(19351949 年)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档案材料,第 074 卷、第 089 卷,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乌什布维奇:华东的院系调整以上海、南京两市为重点,以国立中央大学为例,(20170

14、107),https:/byokpgsmartappsbaiducom/pages/pb/pb?tid=4930484034_swebfr=1_swebFromHost=baiduboxapp。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档案材料 国立中央大学教职工名录(民国 35 年),1946 年 2 月,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档案材料 国立中央大学三十五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部学生统计表,1946 年 9 月,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务活动包括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杂志报告会、专题报告会、死亡病例讨论会、临床病理讨论会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医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很大作用。有的医学院教授同时还去中央医院(现东部战区

15、总医院)查房,江苏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授课)。三、启示1师资队伍是办好大学的根本办学最首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罗家伦校长曾说,聘人是我最留心最慎重的一件事。蒋介石曾问王世杰:“罗志希很好,为什么许多人批评他,攻击他,这是什么原因”。王答:“据我所知,罗志希做大学校长,政府中、党中许多人向他推荐教职员,倘资格不够,他不管是什么人都不接受,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中大医学院从1935 年再度创办到 1946 年回南京的 10 年时间中,在抗战时期极为困难的环境下,教职人员从 10 人到 110 人,教授、副教授从 4 人增加到 38 人,大部分人员是国内著名大学毕业并取得国际一流大学博士学位。中大

16、医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所取得一系列的成绩,最关键原因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校正处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中大医学院的办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一流医科的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时期人才成长的特点和需求,根据服务国家战略和特色医科建设的需要,大力引育高端人才。要力破“五唯”,不拘一格,大力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平台,营造有利于人才汇聚、创新创业的机制和环境。只有把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关心人才、理解人才,急人才之所急,把人才报效祖国的愿望与我们的支持条件匹配好,我们的人才工作才能做好,我们的事业才大有希望。2笃学重研,勇担使命罗家伦校长一直认为,没有研究工作的大学,

17、在教学上不但不能进步,而且一定会后退。戚寿南院长勉励大家“维我中大,学术是光”。在抗战时期,国家财力和物资极为匮乏,中大医学院仍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生理研究所和公共卫生研究所和生物化学研究所,支持开展科学研究,并招收研究生。当时国内教材短缺,中大医学院教授们积极编撰教材,内科学 人类生理学 体格检查学 妇产科学 运动生理学 生理学实验 实用营养学 等系列教材,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在国内外发表,热心学术团体建设,戚寿南教授创建中华内科学会,蔡翘教授创办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郑集教授参与创办中国营养学会和生物化学学会、秉志教授创立中国动物学会。医院定期举办临床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此传统中大医院迄今仍保留)

18、,为传播医学知识,总结临床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四、结语医学院成立之初正处于国内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办学伊始为躲避战火,学院被迫迁移至华西坝,颠沛流离,远离在重庆的大学本部,依靠借用校舍开展教学办医。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不惧困难,不仅能够保持正常的教学、临床实践,还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医学界翘楚和精英,办起了至今仍被传颂的国内顶级医学院。当时学科之齐全、人才队伍之强盛、培养人才之卓越均为国内医学院校之中少有,许多专家成为我国现代医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发展祖国的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精神令今人敬佩不已。诚如戚寿南院长在 1943年校庆致辞中所述“维我中大,学术是光。顾校风朴实,历沧桑曾未迁,忠学术而砥砺,衷融洽以相勉”。中央大学医学院时期所形成的笃学重研、学术为先、人才兴业、严谨求实,注重临床等优良传统和学风,至今仍是我们办学办医的宝贵精神财富。(责任编辑余敏)81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4 卷王世杰:我对罗先生三点特别的感想 ,纪传文学,1977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