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755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 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04月前a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 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要求,保证二 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在专 家研讨、专题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对国 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修订版)(以下 简称操作手册(2020修订版)进行部分修订,形成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现将 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修订背景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各省和各医院提出的意见建议、文件更新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 手册,优化细化操作手册指标解释及文字表述,为绩效考 核工作提供精准、有效的参考依据。二、修订原则(一)稳定性。延续操作手册(2020修订版)中明 确的绩效考核范围、指标架构和顺序。指标名称、指标属 性、计算公式、指标来源和指标导向等内容基本不变。(二)统一性。为规范数据采集,统一指标说明、指 标意义和相同数据的统计口径。(三)准确性。确认有关指标定义、指标说明和指标 意义中涉及的数字、年份、内容、依据和脚注等,以最新 政策文件和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对其进 行补充完善,保证权威性和准确性。(四)简洁性。修订文字表述,将需要阐明的概念以 脚注形式标注,使“指标说明”更直接清晰,便于使用者 查找核对。三、修订内容(一)增设或修订延伸指标。一是在指标7原有内容之 上,增设对于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 物处方使用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的考核内容;在指标8原有内容之上,增设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 药品完成比例的考核内容;在指标24原有内容之上,增设 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占比的考核内容。二是在指标20延伸指 标基础上,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用于反映剔除 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医疗 机构中药制剂、罕见病用药收入,长期处方产生的药品收 入,以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谈判类药物收入后的医疗收 入增幅情况,并将剔除项应用于指标21-22。(二)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将最新规范性文件 作为指标统计依据,如加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关于印 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号)、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医改发20212 号)等文件。涉及指标 6-8、11-12、15-16、18-20、23、27-28共13个指标。(三)进一步明确指标内涵。根据医院在填报中提出 的相关问题,一是指标10中分母由“同期耗材总收入”修 订为“同期卫生材料收入”,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保持一致。二是根据工作情况,进一步细化指标说明,涉及指标6-8、10、14-16、18-25共15个指标;更新或增加指标脚注,涉 及指标2、4、7、8、18-20共7个;更新指标来源,涉及指 标7、8、18、20、22共5个;更新指标解释,涉及指标8 共1个。为使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实施动态监测,针对各省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对考核指标产生较大影 响的,需提供说明材料。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考核的定量 指标数据在既往基础上增加2021年度数据。各地应按照属 地化管理原则加强数据质控,提升数据质量,不断探索运 用数据质量作为系数对指标结果进行调整的应用机制。用于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术目录、三 级手术目录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 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 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操作手册,协同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高质量开展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另行制定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04月目录一、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框架.1二、医疗质量相关指标.4(一)功能定位(指标-3).4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4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上.7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上.9(二)质量安全(指标4-5).11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11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13(三)合理用药(指标6-1 0).15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5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18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23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261 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8(四)医疗服务(指标1 1-1 3).301 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301 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331 3.平均住院日.37三、运营效率相关指标.39(五)收支结构(指标1 4-1 9).391 4.医疗盈余率.391 5.资产负债率.411 6.人员经费占比.421 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441 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461 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50(六)费用控制(指标2 0-2 2).532 0.医疗收入增幅.532 1.次均费用增幅.562 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59四、持续发展相关指标.62(七)人员结构(指标2 3-2 4).622 3.医护比.622 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64(八)学科建设(指标25-26).672 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672 6.专科能力建设.70五、满意度评价相关指标.73(九)患者满意度(指标27).7327.患者满意度.73(十)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28).752 8.医务人员满意度上.75六、附件.77附件1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77附件2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78附件3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自评报告.82一、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框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8个(均为定量指标),其中国 家监测指标21个。1 一二级指标及指标导向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指标来源指标导向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病案首页逐步提高T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上病案首页逐步提高T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上病案首页逐步提高t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病案首页逐步降低1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病案首页逐步降低1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医院填报逐步降低1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省级招采平台逐步提高t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医院填报逐步提高t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医院填报监测比较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医院填报监测比较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国家卫生健康委逐步提高t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 格率省级卫生健康委逐步提高T13平均住院日病案首页监测比较14医疗盈余率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15资产负债率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16人员经费占比财务年报表逐步提高t1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1序号指标名称指标来源指标导向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包括门 诊、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1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 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上财务年报表逐步提高t20医疗收入增幅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21次均费用增幅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1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123医护比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 化注册系统监测比较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逐步提高T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医院填报逐步提高T26专科能力上病案首页监测比较27患者满意度国家公立医院满 意度调查平台逐步提高t28医务人员满意度上国家公立医院满 意度调查平台逐步提高t注:1.指标中加“”的为国家监测指标。2.指标导向指该指标应当发生变化的趋势,供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指标分值时使用,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基准值或合理基准区间。二、医疗质量相关指标医疗质量指标部分,共有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13 个,其中8个国家监测指标,均为定量指标。(一)功能定位(指标1-3)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手术1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人数的比 例。【计算方法】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手术人数XI。同期出院患者人数【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手术以人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即 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 术者,按1人统计。总数为手术和介入治疗2人数累加求和。(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即出院人数,指考核年1手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 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 断或者治疗措施。参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 发201294 号)。2介入治疗即不切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 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 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包括:心血管疾病介入、综合介入、外周血管、神经血管介入。度内所有住院后出院患者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 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3人数,不含家庭 病床撤床人数。(3)手术和介入治疗统计按照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 家临床版3.0的目录实施。【指标意义】卫生部关于印发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 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3号)和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 号)等文件均对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功能和任务做 了相应规定,承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部分 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诊疗服务。手 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含介入治疗)患者 的数量和质量与医院综合诊疗技术能力(规模、人员、设 备、设施等)、临床管理流程、有限资源的效率和效益相关。住院患者手术占比情况可以反映二级医院的技术能力和水 平。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3统计界定原则是(1)“死亡”:包括已办住院手续后死亡者、未办理住院手续而实际上已 收容入院的死亡者。(2)“其他”:指正常分娩和未产出院者、未治和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 者、无并发症的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出院者。(卫办医政发201294号)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其中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 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上【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实施微创手术4的人数占同期出院患 者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人数XI。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以人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即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 微创手术者,按1人统计。(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为手术和介入治疗 人数累加求和。(3)本年度纳入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 术目录,结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和大数 据统计结果形成,由国家统一制定,仅用于国家二级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并嵌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指标意义】4微创手术指出院患者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的内科和外科腔镜手 术、血管内和实质脏器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微创手术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 的不便和痛苦,更注重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 神、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合理选择 微创技术适应症、控制相关技术风险,促进微创技术发展。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 知(国卫医发201448号)中推荐县级医院住院患者 微创手术比例20%。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 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 37号)要求,县级医院提升微创等技术能力。【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上【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施行三级手术5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 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二出院患者三级手术人数XI。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三级手术人数为出院患者住院期 间实施三级手术(含介入治疗)的人数。同一次住院就诊 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术或介入者,按1 人统计。(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为手术和介入治疗 人数累加求和。(3)纳入本次考核的三级手术(含介入治疗)目录结 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和大数据统计结果 形成,由国家统一制定,仅用于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 核,并嵌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5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参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 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指标意义】通过考核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衡量医院实施难度 较大手术的情况,以体现二级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关于印 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 发201294号)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 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介入等4个介 入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9828号),对心血管疾病介入、综合介入、外周血 管介入和神经血管介入4个介入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 范进行了修订。该修订强化了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 了对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要求医 疗机构将相关技术纳入手术分级管理。【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二)质量安全(指标4-5)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择期手术6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数占同期出院患 者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XI。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为择期手 术和择期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统计住院病案首 页中出院诊断符合“手术并发症诊断相关名称”且该诊断 入院病情为“无”(代码为4)的病例。同一患者在同一次 住院发生多个入院病情为“无”的择期手术(含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按1人统计。6择期手术指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的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允许 术前充分准备或观察,再选择时机实施手术。7手术并发症指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本年度仅统计择期手术后,并发于手 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的人数,包括: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 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猝死、手术中发生或由于手术造成的休克、手术后血 管并发症、痿、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等。参阅卫生部办 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 函201154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6号)。(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指同期出院患者择 期手术和择期介入治疗人数累加求和。不包括妊娠、分娩、围产期、新生儿患者。【指标意义】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也是患者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医疗技术能力和管 理水平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二 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 办医管发201257号)对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 防措施提出明确要求:(1)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 症。(2)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3)对骨 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 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同时提出 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有 重大手术并发症的案例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术后质量管理,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上【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运用DRGs8分组器测算产生低风险组9病例,其死亡率是该组死亡的病例数占低风险组全部病例数量的比例。【计算方法】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低风险组死亡例数 低风险组病例数x 100%【指标说明】(1)分子:低风险组死亡例数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 患者死亡人数之和。(2)分母:低风险组病例数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人 数之和。(3)利用各DRGs组病例的住院患者病死率对不同DRG 组进行死亡风险分级。8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以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 式,年龄、性别、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出院转归和住院时间等信息为关键变量,将临床诊 疗过程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似的出院患者归类到同一个诊断相关组(DRG)。9低风险组:该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其死亡风险则称为低风险的DRG组,即一旦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相关度低,而与临床诊治管理过程相关度更 高。通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衡量医院对住院患者所提供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住院患者基于DRGs死亡风险评分分组评分分值描述无0分表示归属于这些DRGs的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低风险组1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注:因考核指标的分母是住院患者,而非全人口,故用病 死率来表述死亡患者所占比例更准确。中低风险组2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负一倍标准差之间。中高风险组3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高风险组4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高于正一倍标准差。【指标意义】体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医 院的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国家DRG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病 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三)合理用药(指标6-1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DDD【指标定义】考核年度通过成人抗菌药物的平均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s10)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 的限制。10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一治疗一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DDD指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11指同期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实际消耗量。【计算方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11(累计DDD数)=-x 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仅考核住院患者在院期间抗菌药物 应用情况,不包括住院患者出院带药。(2)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即出院者占用总床日 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和。包括正常分娩、未 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3)由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受多种因素影 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 合指数(CMI)校正。【指标意义】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某抗菌 药物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 择倾向性大。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要求医 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 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 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 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建立处方点评制 度,对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使用抗菌药的处方开展评价,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 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要求加强合 理用药,至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 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规定,二 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口 腔医院不超过40DDDs,肿瘤医院不超过30DDDs,儿童医 院不超过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精神 病医院不超过5DDDs,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不超过 40DDDs。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号)要求,合 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情 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考核中发现的 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 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 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 耐药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73号)指出,地方各 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 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 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基本药物已采购金额数占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二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 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x 100%延伸指标1: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二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 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x 100%延伸指标2: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二门诊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 同期门诊使用药品品种数量x 100%延伸指标3: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二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XI。同期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指标说明】(1)分子为本年度考核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指 医院配备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的金额总和。按照关于印 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12基本药物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进行统计,药品包括化学药品 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3部分。201831号)的药品品规进行统计;分母为医院同期采 购药物金额总数,指为医院同期配备使用的全部药品金额 总和。(2)延伸指标1:分子指在本考核年度,医院采购基 本药物品种数依据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进行统 计,即考核年度医院配备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分母指在本考核年度,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依据同 期医院配备使用药品品种总数进行统计,即同期医院配备 使用的全部药品品种总数。分子、分母均按照关于印发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 201831号)药品品规进行统计。(3)延伸指标2:考核年度门诊患者处方中使用基本 药物品种数量占同期门诊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的比例。其中,分子为门诊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按全部门诊处方中累 计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统计。分母为门诊使用药品品 种数量,按同期全部门诊处方累计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统计,不包括急诊患者、健康体检者、及未开具药物处方患者。(4)延伸指标3: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嘱 中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占同期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的 比例。其中,分子为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按 全部出院患者住院医嘱中累计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统 计。分母为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按同期全部出院患者 住院医嘱中累计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统计,不包括出院患者 在住院期间未使用药物者。(5)本年度统计的基本药物不包括仅作为药物溶媒使 用的葡萄糖、氯化钠等溶液13。【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号)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对国家基本 药物要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强化 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以省为单位明确公立医疗机 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量。公立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合理配备基本药 物,保障临床基本用药需求。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医疗机 构信息系统应对基本药物进行标注,提示医疗机构优先采 购、医生优先使用。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45号)要求,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和县 域医疗共同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做好基本药物供应 保障工作,以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基础,推进 实行统一的药品供应目录,实施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国13用于溶媒使用药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一2 01 8年版中的0.9%氯化钠注射液(lOOmk 2 50ml、500ml.1 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ml、2 50ml、500ml)和 5%、10%葡萄糖注射液(1 00ml、2 50mL 500mL 1 000ml)o一2 0一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 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 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医改发20193号)再一次强调坚 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推动优化用药结构。加强对国家组 织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同一通用名未中选药品、中选药品 可替代品种的配备使用监测。2020年6月底前,制定实施合 理用药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公布监测情况,推进实施医师 约谈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 价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7号)要求通过加强用药 监管和考核、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目录和药品处方 集等措施,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提升基本药物使 用占比,并及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逐步实现政府办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 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由各地根据实 际确定)用药模式,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加强医疗机构 用药目录遴选、采购、使用等全流程管理,推动落实“能 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要求,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号)要求,合 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 物配备使用情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 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 疗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 价相结合。【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省级招采平台(本年度由医院填报)。【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省级招采部门。-2 2-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金额数占同 期医院同种药品采购金额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中标药品采购金额数 同期采购同种药品金额总数x 100%延伸指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中选药品采购完成品种数 中选药品品种总数x 100%【指标说明】(1)分子:中标药品采购金额指考核年度医院采购的 由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金额数之和。(2)分母:同期采购同种药品金额总数指包含国家组 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药品在内的所有同种药品采购金额 之和。(3)延伸指标:分子为考核年度医院完成国家组织药14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参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 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品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带量购销合同用量的品种数。分母 为同期医院应完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带量 购销合同用量的品种数。带量购销合同未到期的中选药品 不计入该延伸指标的考核。【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 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提出,通过国 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 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 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 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 购中选药品临床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 77号)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要配备和合理使用中选药品,切实保证用量。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 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医保发 20195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国 卫办医函2019889号)指出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 使用试点区域范围从“4+7”个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号)要求,合 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国家组织药 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配备使用情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 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 校验、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医院填报(其中延伸指标请医院依据省级招 采平台显示的情况进行填报)。【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省级医保部门。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同期药品总收入的 比例。【计算方法】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 同期药品总收入x 100%【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重点监控药品A收入指按照国家公布的20种药品16(见附件1)统计的收入之和。(2)分母:同期药品总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药品收入。【指标意义】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在第 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基础上,制定省级重 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15国家监控重点药品是为了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 理增长的明确要求,也是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举措。第一批 共20种药品。16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参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 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一26 一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药品临床使用监 测和超常预警制度,加强药品临床使用监测和绩效考核。重点将纳入目录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 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各医疗机构要建立重点监控合理用 药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目录内药品临床应用的全程管理。【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17收入占同期卫生 材料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 同期卫生材料收入x 100%【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指按照 国家公布的18种耗材18统计的收入之和(见附件2)。(2)分母:同期卫生材料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卫 生材料收入。【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的通知(国办发201937号)要求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 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7高值医用耗材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18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目录参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 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号)。-2 8-(国卫医发201943号)要求,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规范 化管理,明确治理范围,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 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 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 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国家卫生 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 清单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号)要求,各省级卫 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清单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适当 增加品种,形成省级清单,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定医 疗机构清单。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943号)有关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并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29(四)医疗服务(指标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级别【指标定义】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从系统功能实现、有效应用范围、数据质量三个维度对医 疗机构电子病历及相关临床系统的应用水平进行评价。【计算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标准 评估。具体计算方法:满足每一级别要求的基本项、选择 项实现的个数,且基本项的有效应用范围超过80%、数据质 量指数超过0.5;选择项的有效应用范围超过50%、数据质 量指数超过0.5。同时满足以上要求和前序级别的所有要求,即为达到该级别。【指标说明】按照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 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81079号)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0-8 共9个等级,10个角色,39个评价项目。(1)9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各个局部 系统的要求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电子病历系统的要求。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1级:独立医疗信息系统建立2级:医疗信息部门内部交换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4级:全院信息共享,初级医疗决策支持5级: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7级:医疗安全质量管控,区域医疗信息共享8级:健康信息整合,医疗安全质量持续提升(2)10个角色:病房医师、病房护士、门诊医师、检 查科室、检验处理、治疗信息处理、医疗保障、病历管理、电子病历基础、信息利用。(3)39个评价项目:病房医嘱处理、病房检验申请、病房检验报告、病房检查申请、病房检查报告、病房病历 记录、病人管理与评估、医嘱执行、护理记录、处方书写、门诊检验申请、门诊检验报告、门诊检查申请、门诊检查 报告、门诊病历记录、申请与预约、检查记录、检查报告、检查图像、标本处理、检验结果记录、报告生成、一般治 疗记录、手术预约与登记、麻醉信息、监护数据、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