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41376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经典知识题库1单选题1、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现的“天下为家”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制产生,B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排除A项;私有制的产生才有“天下为家”,王位世袭制是国家形成的一个特征,不能说王位世袭制是“天下为家”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先有私

2、有制产生才有国家的建立,而不是先有国家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王震中在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中认为:“商代的政区既然可以划分为内服与外服,即王畿与四土,商王对其的管理和支配也有着王畿和四土的区别。在四土范围内,侯伯领地由侯伯自己进行统治和管理,商王主要通过贡纳关系来控制这些附属国族。”据此可知商朝时期A内外服制削弱了商朝的统治B四土地区不接受商王的统治C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王畿地区都是商直接控制区答案:C解析:从材料“商王主要通过贡纳关系来控制这些附属国族。”可知商王对地方没有实现垂直管理,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商王通过内外服制来管理国家,体现不出削弱了商的统治,排

3、除A项;根据材料“在四土范围内,侯伯领地由侯伯自己进行统治和管理,商王主要通过贡纳关系来控制这些附属国族。”可知四土地区间接接受商王的统治,排除B项;商朝早期王畿地区都是商直接控制区,晚期出现了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3、西汉初年,由丞相随时委派的“丞相史”分刺诸州。汉武帝时在全国十三个监察区(当时称十三州部)设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为准则进行监督。这些史实表明,西汉A已建立严密的地方监察体系B地方监察官的职权不断扩大C注重对地方军政的监督控制D皇帝可以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建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一方面监督了百官的行为,有利于吏治清明,另一方面也制衡了

4、地方军政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信息只能说明西汉建立了监察体系,但是并不能反映这个体系很严密,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西汉地方监察官的职权范围,不能说明地方监察官职权的扩大与否,排除B项;材料中的监察机构是皇权制衡地方的工具,但皇帝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4、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和南方都出现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主要代表有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其中下列图示中表示的是良渚文化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

5、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符合题意,C项正确;黄河中游的应该是仰韶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是位于长江下游,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5、“生民”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生民”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对待“生民”态度的分歧A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C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和建立大一统制度的需要,尊君的思想越来越突出,各诸侯国的改革都纷纷加强

6、君主权力,而加强君主权力就意味着“君”的地位上升和“民”之地位的下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民”及其代表的政治理念就显得不合时宜。这也是韩非子没有提到“生民”甚至认为“生民”“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及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都代表的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儒家和法家对待“生民”态度的不同,并未涉及文化间的对立及诸子学说的多样性,排除C、D两项。故选A项。6、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吃熟食,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合工具或复合武器。这一时期最早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A解析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吃熟食,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A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属于新时期时代,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7、王文剑在分割的迷局一文中指出:“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看起来还是“施惠”而按照汉朝制度规定,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从此这片土地就直接从诸侯国里被划进中央直辖地了。”在这里作者描述的是皇帝A采取武力平乱B实行推恩令C设立封国D重用尚书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从此这片土地就直接从诸侯国里被划进中央直辖地了”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推

8、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控制,并未使用武力,排除A项;汉武帝利用推恩令削弱封国,并非设立封国,排除C项;尚书令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是黄河流域某遗址发掘出的文物。该遗址的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属母系氏族公社与龙山文化同时期有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ABCD答案:C解析:由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

9、鱼纹彩陶盆,它是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由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的原始人类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学会制造骨器等生产工具,过上了定居生活,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半坡遗址是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是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所以符合题意,C项正确;龙山文化出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并不与半坡遗址同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因为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9、孔子的学生中既有将军、也有商人、农夫,甚至还有盗贼等。这种现象能够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为政以德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孔子的学

10、生中既有将军、也有商人、农夫,甚至还有盗贼等”可知,孔子对不同身份和职业的学生,推行无差别的教育,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仁者爱人”的主张,排除B项;因材施教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排除C项。故选D项。10、考古工作发现距窦皇后陵800米的江村大墓为“亞”字形(汉代当时是帝后配置),地表无封土,这与史记孝文帝本纪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的记载十分吻合。符合汉代帝后合葬的“同茔异穴”。墓室四周外藏坑出土了许多分别刻着“中司空印”“车府”等等字样印

11、章。据此可知A西汉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发展B江村大墓体现了汉初治国理念C西汉初女性地位有了一定改善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价值更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体现了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两种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B项。11、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2、西周的宗法制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而周王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种宗法和政治制度结合的格局,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宗教的信息,无法体现政教合一,排除B项;西周时期没有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材料是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而不是等级森严,排除D项。故选A项。12、史载,东汉章帝时大旱,侍御史孔子丰上疏说,皇帝像照顾伤病的人一样关心百姓,“而不幸耗旱,时运之会耳,非政教所致也。”建议皇帝像当年商汤遇到灾年时那样“因自责,省畋散积,减御损食”,“天子纳其言而从之,三日雨即降”。孔子丰的上疏A理清了时运与政教的关系B反映出统治集团重视民本思想C印证了

13、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意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孔子丰认为只要皇帝能够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行为就能化解干旱,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和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孔子丰的上疏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不是理清时运和政教的关系,也不是在印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更不是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排除ACD项。故选B项。13、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但是,在时间较晚的遗址中,大型房舍四周还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这说明A财产公有制强化B族长权威萎缩C原始社会解体D财产私有制萌芽答案:D

14、解析:考古发掘发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原始聚落的大型房舍四周,小型建筑的类型、数量和用途逐渐增多,说明原始社会后期,财产私有制萌芽,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财产公有制呈现弱化而非强化趋势,排除A项;原始社会末期族长权威逐渐加强而非日益萎缩,排除B项;仅有建筑类型的变化,不能说明原始社会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14、先秦一位思想家指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这些论述主要反映了A道家希冀无为而治的主张B儒家“为政以德”的主张C法家加强君主集权的主张D墨家崇尚“节用”的主张答案:D解析:“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

15、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指的是减少国家无用导致的财政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国家收入,这是墨家节用的主张,D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材料中“去其无用之费”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德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集权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5、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到:如果君主暴虐,上天就会责罚他,以一些灾害为警告,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但君主想要止其乱,“治乱”就需要用一些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法家手段使人民都能够听从于统治阶级的领导,来更好地治理人民、国家。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认为治理天下就是控制人民B体现了外儒内法的基本特点C提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D迎合了汉代

16、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B解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但他主张在“治乱”的时候运用法家手段,所以体现了外儒内法的基本特点,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外儒内法的观点,A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填空题16、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答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解析:元谋人北京人17、策略:秦国采取_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答案:远交近攻解析: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秦国采取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18、夏朝建立:约公元_,禹建立我国最早的_国家_。答案:前2070年奴隶制夏朝解析:由所学知

17、识可知,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19、(1)背景:_日趋剧烈。(2)目的:_。(3)代表:_。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_,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_;“废井田,开阡陌”;实行_;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_。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_奠定了基础。答案:兼并战争富国强兵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小家庭什伍连坐任免统一解析:根据所学(1)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当时兼并战争日趋剧烈。(2)目的:主要是富国强兵。(3)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

18、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变法使秦统一。20、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_所代替,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答案:龙山文化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

19、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2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和“_”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提出不再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答案: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以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即“春秋大一统”为依据,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两处对应的分别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巩固政治统治王国问题颂布“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

20、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选官制度确立以_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监察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_,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_、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答案:推恩令中朝察举刺史豪强解析: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汉武帝设置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员;汉武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汉武帝任用酷吏镇压豪强。23、西汉建立_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答案:公元前202解析: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2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

21、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答案:青铜农具极少奴隶主土地所制井田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所制;经营方式是井田制。25、王莽篡汉:_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_,西汉灭亡。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_年,_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答案:公元9年新23年绿林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篡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

22、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得出:公元9年新23年绿林军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前280前233)是法家代表人物。他把历史发展明确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并且认为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他还认为“事异则备变”,居今之世而重复过去的办法是愚蠢可笑的。韩非子的这种观点,对秦汉以后的历史进化思想有很大影响。材料二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中别具一格的史学家。他很早就重视史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19

23、02年后,他深感对中国历史重新研究的必要,提出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而编写中国通史的系统主张。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他更明确提出了“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的主张。这里所谓的“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他强调,民族主义“如稼穑然”,依存于“史籍”,能起灌溉作用。如“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衍申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历史观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太炎的史学观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认识。答

24、案:(1)韩非子:历史进化论,否定先王史观。背景:小农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法家变革思想的影响战国变法活动盛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2)评价: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观为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激情受传统经学的束缚,章太炎无法真正科学地解释中国历史。(3)认识: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解放学术思想吸取各家所长与时俱进等。解析:(1)历史观:根据材料“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居今之世而重复过去的办法是愚蠢可笑的”等概括出韩非子主张历史进化论,否定先王史观。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

25、、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可得出,小农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法家变革思想的影响,战国变法活动盛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2)观点:结合材料“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中别具一格的史学家”可知,章太炎的史学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观,对资产阶级史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他很早就重视史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可知,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根据材料“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可知,章太炎的史学研究能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激情;根据材料“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26、知受传统经学的束缚,他不可能真正科学地解释中国历史他一面激烈反孔,一面又大讲国粹,这使他不可能彻底反对封建文化。(3)启示认识类试题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解放学术思想吸取各家所长与时俱进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

27、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候,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高峰:儒家和道家。地位:“百家争鸣”局面,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意义:(当时)重建价值体系,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长远

28、)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贡献。(2)途径:传承先秦儒家经典;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参与政务,教授儒生;中央设太学,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儒学教育官方化;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影响: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统治者重视思想、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但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1)高峰:由材料“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座文化高峰”是指儒家和道家;地

29、位: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在当时重建了价值体系,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贡献。(2)途径:由材料“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可知,传承先秦儒家经典;由材料“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候,天下学士摩然向风”得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材料“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

30、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得出,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参与政务,教授儒生;中央设太学,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儒学教育官方化。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统治者重视思想、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但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

31、,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上卷等材料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利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

32、文化内涵,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传入欧洲的原因。答案:(1)内涵:仁,礼;时代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衰落;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形成;思想上私学出现,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儒学内容本身。解析:(1)内涵:根据“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是仁,礼。时代背景:时代背景综合所学内容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原因:根据材料“正当法国进步

33、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可知,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儒学内容本身具有优势。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所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汉政治制度在运行中所显示的利弊得失也给后来皇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如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监察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关系等等,都应有一个适度的界限,正确处理好类似关系,是保持政治稳定和纵横协和的重要条件。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

34、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百官志(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答案:(1)措施:

35、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制度,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巡查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答3点)(2)原因:避讳唐太宗三省长官不能轻易授予唐太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任答2点)影响: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任答2点)解析:(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制度,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巡查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2)原因:根据材料“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

36、职,”可分析出避讳唐太宗;根据此料“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可分析出三省长官不能轻易授予;根据材料“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可分析出唐太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皇权,削弱相权。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鞍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发,就要同

37、罪连坐。旅客必须有凭证才能留宿客舍。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客舍主人要问罪。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步过六尺者有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税额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经济变革。答案:(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社会动荡;诸侯国财政支出较多;

38、聚族而居的大家庭较多;(或答“按家庭征税不能满足政府需要”)民众迁徙流动、盗窃现象严重;从事工商业者较多,影响农业生产。(2)顺应了(封建制度形成、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鼓励、扶助秦国小农经济的成长(或答“形成了崇本抑末政策或重农抑商理念”);对后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影响深远。解析:(1)背景:依据材料“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并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阶层以及社会等角度分析,政治方面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社会动荡;经济方面从事工商业者较多,影响农业生产;诸侯国财政支出较多;阶层和社会方面聚族而居的大家庭较多;民众迁徙流动、盗窃现象严重;(2)评价:依据材料“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税额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等信息,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从顺应了历史潮流;鼓励、扶助秦国小农经济的成长;对后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