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22637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试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七)1选择题1、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D贬官词句乐曲,歌唱的遍数答案:B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词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左迁:贬官,降职。与后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长句:指七言诗。言:字。凡六百一十六言,句意为:共六百一十

2、六个字。行: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一体,与乐府相近,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形式富于变化。故选B。小提示:关于歌、行、引。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B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眼泪D寻声暗问弹者谁暗:悄悄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

3、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A.项,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B项,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C项,满座重闻皆掩泣: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掩泣:掩面哭泣。泣:哭泣。D项,寻声暗问弹者谁: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暗:悄悄。故选C。小提示: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

4、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3、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D词基本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

5、、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为豪放派的代表。答案:A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错,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他最先提出了古文的概念。故选A。4、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江山如画”中,把“江山”比作“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樯橹”借代战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卷起千堆雪”中,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

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人生如梦”中,把“人生”比作“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答案:B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

7、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故选B。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指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

8、活的向往之情。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D.“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两句诗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写鸡和狗,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而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故垒(li)公瑾(jn)纶巾(ln)樯橹(l)B堆积(j)酹江月(li)梧桐(tng)乍暖还寒(z)C舞榭(xi)佛狸祠(b)狼居胥(x)金戈铁马(g)D浪淘尽(to)港陌(m)神鸦(y)早生华发(f)答案:C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

9、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熟能生巧,形成语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项,“纶”应读gun;B项,“乍”应读zh;D项,“港陌”应为“巷陌”,“发”应读f。故选C。小提示:汉字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8、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

10、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并评价其情感的能力。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整洁清幽”分析错误,“尘杂”实际上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指静室;这两句诗写的

11、是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繁杂琐事,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故选D。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可译作“向”。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C项,前一个“言”是语气助词,可不译;后一个“言”是动词,可译作“说”。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对”。故选A。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声声慢

12、【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作者用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便层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B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C作者通过自比黄花,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D声声慢这首词作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

13、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B.“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错。应当是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故选B。11、下列关于琵琶行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B“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一般指被贬谪。D“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答案:B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14、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错误。六幺并非“相传为唐玄宗所制”。故选B。12、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

15、,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C项,“相逢何必曾相识”多用在第一次见面的场合,而不能用于“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的熟人语境。故选C。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16、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答案:D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D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D。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

17、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答案:D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故选D。15、下列句中对课文相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借赞美大自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折射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意境壮阔,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B百合花中的百合花并不是实指,而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指“我”与通讯员之间、新媳妇与通讯之间纯洁与感情的花,也使小说具有浪漫抒情色彩。C同样遭逢乱世,曹操的短歌行积极进取,表达求贤才建功业的愿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消极避世,表

18、达仕途失意无奈躬耕田园的淡泊之情。D同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句式灵活,不用押韵,描绘了一个梦中世界;琵琶行情节曲折,语言华美隐晦,展现了一个动人的音乐世界。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并不是实指,而是采用象征的手法”说法有误。“百合花”,一方面实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我”与通讯员之间、新媳妇与通讯之间纯洁与感情的花。C.“消极避世,表达仕途失意无奈躬耕田园的淡泊之情”说法有误。陶渊明并不是因为仕途失意无奈归隐,而是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选择

19、归隐田园。故选D。16、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答案:A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舒徐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

20、幽咽泉流冰下滩。”是逐渐沉咽;“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间歇停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激越雄壮。故选A。小提示:解答本题要正确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B

21、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答案:D此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错误,“山水田园”应该是“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故选D。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在,保存C契阔谈,心念旧恩:同“宴”,宴饮D去日苦多去:过去

22、的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存:存在,保存”错误。本句意为“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思念。故选B。19、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马之千里者D狗吠深巷中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省略句,“误落(于)尘网中”,省略了介词“于”。B.省略句,“开荒(于)南野际”,省略介词“于”。C.定语后置句,“千里”修饰“马”,为定语后置。D.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省略介词“于”。故选C。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B可堪回首,佛

23、狸祠下可堪:哪堪,怎堪C憔悴损损: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D这次第次第:依次答案:D此题考查把握实词意思的能力。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其中,次第,即为情形,光景。这次第,即为这情景。故选D。2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掇:动词,拾取,摘取;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荫:名词作动词,遮蔽。故选A。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C洞天石扉,訇然中

24、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C.“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句子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选C。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因:介词,

25、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选C。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A.“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B.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C.“整顿”,古义:整理,理一理,用在小方面;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用在大的方面。D.“明年”,古义:第二年,过去式;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将来时。故选B。25、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A爱爱远人村,依依

26、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暧”“墟”“烟”。故选D。2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故:原因B池鱼思故渊故:从前的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官任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过去的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C项,“去:离开官任”错误。去:离开田园,做官。故选C。2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27、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答案: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想当年”三句赞扬的不是孙仲谋,而是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作者用刘裕的典故,写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

28、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故选C。28、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关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B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C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D忽魂悸以魄动悸:因惊惧而心跳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绵接天际的天姥山遮住天空。“横”,遮蔽。解释正确。B句意:溪水清澈荡漾,猿猴叫声凄清。“清”,凄清。解释错误。C句意: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暮色已经降临。“暝”,昏暗。解释正确。D句意:忽然惊魂动魄。“悸”,心惊、因惊惧而心跳。解释正确。故选B。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9、,完成问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

30、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

31、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答案:B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

32、的并称。故选B。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

33、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

34、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

35、。”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3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故垒(li)公瑾(jn)纶巾(ln)樯橹(l)B舞榭(xi)佛狸祠(b)狼居胥(x)金戈铁马(g)C堆积(j)酹江月(li)梧桐(tng)乍暖还寒(z)D浪淘尽(to)巷陌(m)神鸦(y)早生华发(f)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纶巾(ln)”的“纶”应读为“gun”;C.“乍暖还寒(z)”的“乍”应读为“zh”;D.“早生华发(f)”的“发”应读为“f”。故选B。课内阅读3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

36、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答案: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错

37、误,“人道是”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故选B。32、下列选项中,对文本中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互换位置也十分的和谐妥帖。C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和绿叶,使云雀更为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D百合花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起到了正衬作用。答案:B本题考

38、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B.“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互换位置也十分的和谐妥帖”错。“暧暧”“依依”都有隐约、模糊的意思,但诗句中的“暧暧”是形容远处村庄的隐约可见,远处村庄是静止的,所以“暧暧”形容的静止的模糊;而“依依”是形容炊烟的隐约可见,炊烟是飘动的,所以“依依”形容的是运动的模糊。因此两者不可互换。故选B。3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夸张的修辞。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

39、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用了夸张的修辞”说法不正确。“小弦切切如私语”意思为:小弦的声音就像是两个人在小声聊天的声音。从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将弦音比作了人们聊天的声音,所以是比喻。故选B。34、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答案:诗作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

40、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诗歌最后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对作品进

41、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需要多角度理解曹操的英雄主义。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全诗开头就有所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待我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开篇就让人一震,曹操一定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为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旧消愁,没想到借酒销愁愁更愁。这种

42、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这种愁实则是一种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借用“呦呦鹿鸣“几句,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归顺自己。经过中间巧妙的过渡。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最末四句借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卒章显志,把自己与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求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

43、立业的远大抱负。他以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广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各位贤才,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忧患意识愈强,更看出他的只争朝夕,他的惜时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诗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之势,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35、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

44、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C.“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错误。“户庭”指门户庭院。故选C。36、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答案:明确: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政治家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短歌行,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短歌行塑造了塑造了一位忧思百端、愁肠满腹、求贤若渴的的政治家形象。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