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考点大全笔记1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薄:靠近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酤:通沽,买酒D赋诗怜汝足精神怜:可怜,表同情答案:B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A.“薄:靠近”错误。薄:助词,无实义。C.“酤:通沽,买酒”错误。酤:酒。D.“怜:可怜,表同情”错误。怜:怜爱,表喜爱。故选B。2、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田埂(gng)贬斥(bin)饥馑
2、(jn)颁发B淤泥(y)花蕊(li)山麓(l)撼卫C籼稻(shn)稻菽(sh)蕴藏(yn)签署D分蘖(ni)一蔸(du)掖着(y)陨落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B项,“花蕊”的“蕊”应读“ru”,“撼卫”应为“捍卫”;C项,“籼稻”的“籼”应读“xin”;D项,“掖着”的“掖”应读“y”。故选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
3、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工作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B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C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D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语段内容,压缩语段,概括语段中心意思能力。文段首先指出匠心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接着阐述如何树匠心,即“坚守初心、执着专注坐得住、做得好”;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的问题,并给出回答
4、“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做到极致”。所以文段强调的是“树匠心要坚守初心、专心专注”。故选C。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阴霪(yn)场圃(p)村酤(g)B闭廪(ln)了事(le)赋诗(f)C芣苢(fy)薄言(b)掇之(du)D捋之(lu)袺之(ji)襭之(xi)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项,“了(le)事”应为“了(lio)事”。故选B。小提示: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
5、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B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C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D这篇文章五大三粗,故事情节漏洞百出,病句连篇,不可能发表。答案:D本题考
6、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而止。使用正确。B项,雷厉风行: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使用正确。C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使用正确。D项,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这里是说“文章”,使用对象不当。故选D。小提示:对于成
7、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6、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
8、,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新闻就是事实”错。真实性是前提,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性。故选D。7、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
9、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n),拂(f)去尘世的喧嚣(xio);她似千年的佳酿(ni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孜求索中变得深邃。A璀(cu)璨喧嚣(xio)B天籁(ln)闪烁(shu)C拂(f)去徜(shng)徉D佳酿(ning)孜(z)孜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璀”应读“cu”;B项,“籁”应读“li”;C项,“
10、拂”应读“f”,“徜”应读“chng”。故选D。8、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皇宫外面的街道上车辆熙熙攘攘,公交车、私家车还有五颜六色的突突车到处都是,非常热闹。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相同,真可说是不约而同。C中央城社区举办道德讲座,现场座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D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答案:D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熙熙攘攘”指的是人来人往,这里使用对象是“车辆”,
11、错误;B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此处指两人的主张相同,应该改为“不谋而合”;C项,“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和前面的“座位”重复。D项,“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正确。故选D。9、对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
12、,丝毫没有长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项,“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对分号用法分析错误,此处分号是用于句内的较大停顿,没有递进关系。故选B。1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B顾客被张
13、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答案:D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A项,“祥细”应为“详细”。B项,“报谦”应为“抱歉”。C项,“糖份”应为“糖分”。故选D。课内阅读11、观看舞蹈芣苢视频,给芣苢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14、答案:示例:诗歌在结构上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和谐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鉴赏诗歌主要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比如芣苢的结构比较特别。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
15、还可以从细节描写入手。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这六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节,把隐藏在生活中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将一瞬间的动作用文字定格成经典,将动作中的细节美展现得细致、丰富。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这首热情洋溢的诗歌。此外,诗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
16、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12、下列对芣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B“有”“捋”“襭”等一系列动词,细腻描绘劳动过程,富于诗情画意。C重章叠唱,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回环往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D这首民
17、歌素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生动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错。采采:茂盛的样子。故选A。13、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概括第二部分(2-4段)大意并分析第3.4两段的思路和论证方法。答案:(2-4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深入的拓展、探讨。第3段,正确认识工匠精神。思路:从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状况写起。接着讲清对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解不是“雕虫小技”“拜手工教”“离群索居”,指出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最后明确坚守工匠精神对于树立劳动观念以及对时代和国家的意义。最后几句论述坚守工匠精神的实质和意义,采用“并不是也
18、不是而是”的句式,由破到立,从个人价值、市场风尚、时代精神、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力量的角度,层层深入地论述。第4段,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思路:先分析当代工匠精神的思想品格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笃实。再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进而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疗治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出希望。这一段的重要作用是指出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为倡导发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也体现了新闻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采用“倘若没有,怎能有”的句式,假设论证,引发读者深思。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梳理
19、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段落内容,明确段落都写了什么,再结合段落在结构上所处位置和段内的句间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第二部分是深入论述部分,这三段对于“工匠精神”“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二段从“匠”的本义谈到当今时代“匠”的含义已“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从而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定义,同时指出工匠精神对企业、国家的重要意义“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第三段“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先写“工匠”的具体工作场景;接着写“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
20、即他人对工匠精神的误解;“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其中,“同世界脱节”“雕虫小技”“离群索居”是一般人对工匠精神的误解,而真正的工匠精神则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能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能为中国文化添砖加瓦,增添力量等,拥有巨大的意义,厘清“工匠精神”的含义,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第四段“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揭示出,本段主要是进一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些内涵包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21、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等,除此之外,工匠精神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制作”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因此,“工匠精神”的作用就不仅仅只限于工厂制作,还有广阔的社会意义,“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工匠精神”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能够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能在现实中广泛倡导、发扬,体现了新闻的现实意义。第四段采用一连串排比“没有怎能有”,加强语气,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更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思考。14、请分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七言律诗与芣苢在手法上有何不同。答案:芣苢句式整齐
22、,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细腻地描绘出了劳动的过程,赋予诗情和画意。文氏外孙人村收麦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人村写起以对比手法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中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侧面展现出劳动场面的热烈,令人感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快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与芣苢在手法上的不同
23、。芣苢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文氏外孙人村收麦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据此分析即可。15、下列对芣苢
24、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B通过“采”“有”“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唱。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D这首民歌素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生动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充满劳动的欢欣。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错。采采:茂盛的样子。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是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表
25、现的。故选A。16、阅读下列文段,体会张秉贵的心理变化过程。今夕对比提觉悟张秉贵有气往肚里咽,有泪朝心里流,挨了打,还要装出一副笑脸赔不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答案:遭到兵痞的暴打的遭遇与成为售货员后受到顾客感激的对比,通过心理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变化。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情节、人物的表现来分析心理的变化。文章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是第六个场景,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现在张秉贵当商店售货员,由于他对顾客十分热情,服务周到,受到了顾客的尊重,还给他送土特产。可在旧社会,张秉
26、贵给人当伙计时,却经常遭到兵痞的暴打。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张秉贵感到生活在新社会,在党的关怀下是多么幸福,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7、阅读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梳理具体事件,从中总结出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完成下列表格: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_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_“探界者”钟扬_答案:1.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2.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3.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4.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5.1986年以来
27、,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具有战略眼光,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赞扬1.接待抱小女孩的女顾客;2.照顾赶火车却排在队尾的顾客;3.开解绷着脸的女顾客;4.女儿病重仍满脸笑容接待顾客;5.照顾买的多的顾客而忽略了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6.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点心;7.被国民党兵痞打骂;8.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热情周到;体贴入微;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虚心改过;细心周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28、;勤奋刻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赞扬1.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胁迫”妻子结婚。2.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3.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4.学生延续探索之路;8.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不安分,坚定乐观,爱岗敬业,热爱科普,担当关爱,牺牲忘我。赞扬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以及理解作者立场的能力。概括具体事件需要纵观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信息区域,抓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在了解题干所给人物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事迹、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人物形象可看出作者的立场。考生在填表时务必结合原文进行概括,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29、获得者袁隆平中,由“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可知,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从中可看出袁隆平对实践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精神;由“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可知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从中可看出他对农科研事业的热爱和专注;由“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
30、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可知,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从中可看出他的创新精神;“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可知,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从中可看出袁隆平追求实事求是的精神;由“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可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
31、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从中可看出他的战略眼光,为世界人民做贡献的高尚精神。由此可看出作者的赞扬立场。18、阅读诗歌,完成题目。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结合全诗,赏析“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连续几夜阴雨毁坏了打场,太阳升到一竿高村民们欢欣雀跃。用天气陡然转好,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自己的喜悦之情。用对比手法。“败”“舞”对比,“败”突出了天气让农人失望、忧虑,“舞”突出了村民对天气放晴可以收麦的喜悦和积极劳动的态度,表现了农民对麦
32、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对比。连绵阴雨令人沮丧,雨过天晴令人欣喜。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意思是: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运用了对比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人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三夜”突出了“阴霪”之长,“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
33、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19、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袁隆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更是创造性劳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答案:【示例】创造性劳动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发展,是在劳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劳动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袁隆平和钟扬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创造性劳动,同样是创造性劳动,在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今天,不仅需要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脑力劳动中进行创造性劳动,而且需要在所有的劳动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使劳动在新时代更加光荣、崇高、伟大和美丽!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34、。袁隆平为杂交水稻科研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钟扬在青藏高原植物种子的研究中,突破极限,奋不顾身,最终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从事的是科研工作,与其他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的工作同样是辛苦的,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科研工作不容丝毫的弄虚作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使劳动在新时代更加光荣、崇高、伟大和美丽!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既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更是创造性劳动。20、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此段文字体现张秉贵怎样的性格特点?先卖给赶火车的顾客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答案
35、:表现了老张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
36、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本题张秉贵把糖卖给赶火车的顾客,“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不仅提前卖糖给顾客,而且“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体现张秉贵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小提示: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文中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