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1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特的夜生活。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
2、间谈论的热点。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ABCD答案:B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注意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符合语境。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
3、语境。故选B。小提示: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
4、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薄言:随便说,轻言。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D多博村酤劳苦辛村酤:农家自酿的酒。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A项,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故选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
5、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D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
6、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中,A项,结构混乱;句子偷换了主语,应为“自我们组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B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C项,结构混乱,“目的是为了赚钱”句式杂糅,应该删去“为了”。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八十多年前,我爷爷正在南开大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就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这栋十二层高的大楼无与伦比,而且里面的装饰也别具一格,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席远丘为
7、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他在任十年,致力整顿吏治,发硎新试,百姓深获其利。王经理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张担任研发部主任,主要负责芯片的研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喊冤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罚不当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其他人没有被揪出来,相比之下他觉得“不公平”。ABCD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洒自如。用在此处属对象误用。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用在此处使用正确。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
8、处该用“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家庭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发硎新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用在此处不合逻辑,与前文的“在任十年”相矛盾。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在此处运用正确。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选A。小提示: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
9、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下列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如果一个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A废寝(qn)忘食B臻(zhn)
10、于至善C卓(zhu)越D笃(d)实答案:C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能力。C项,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卓越”的“卓”读音是“zhu”,“卓”的本义是:超然独立,高明,不平凡。6、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织布插秧车水打稻B织布车水插秧打稻C打稻插秧车水织布D打稻车水插秧织布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中“连枷”是脱粒
11、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选C。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时代。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应该有足够
12、的勇气去直面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周老伯从事石雕工作三十多年了,他的雕刻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雕刻的作品栩栩如生。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堂而皇之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传统建筑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者,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ABCD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13、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句意为褒义,不合语境。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和“雕刻技术”搭配。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幸福指数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为褒义,不合语境。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能修饰“传统建筑”,不合语境。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此处修饰“劳动英雄”正确。故选A。8、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
14、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传达了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作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详尽地彰显了袁隆平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B钟扬妻子回忆“被胁迫”领结婚证一幕,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钟扬性格上的外向热情,为人处世的雷厉风行,也为后文写钟扬执着于植物学事业做了铺垫。C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不知累”,可下班后“有时连上楼都要扶着墙”,这一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突出了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对平凡工作的热情、耐心与周到。D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文章结合时代特点阐释了
15、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对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予以了批判。答案:C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突出了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对平凡工作的热情、耐心与周到”错误,从文中来看,“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不知累,可下班后有时连上楼都要扶着墙”的细节描写并非彰显张秉贵的热情、耐心与周到,更多体现的是张秉贵对工作的忘我与坚守。故选C。9、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
16、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C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D插秧歌的五六句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写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
17、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故选C。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收敛(lin)奇葩(b)原核(h)拟南芥(ji)B调侃(kn)撰写(zhun)奠定(jin)脑溢血(y)C悲怆(cng)婉拒(wn)担当(dng)毛坯房(pi)D跌宕(dng)戛然(ji)屋脊(j)超负荷(h)答案:D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
18、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奇葩”的“葩”应读“p”;B项,“奠定”的“奠”应读“din”;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ng”,“毛坯房”的“坯”应读“p”。故选D。小提示: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课内阅读11、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段落意思第一段第二段解释工匠精神第三
19、段第四段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第五段答案: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坚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影响深远本题考查的是概况文段大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听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找到段落所陈述的对象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很好的概况段落大意。例如本题中的第一段段意,第一段主要陈述的对象是:企业,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工匠精神。第三段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坚守。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12、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完成下表。姓名职业主要生活时代劳动贡献劳动精神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答案:答案:姓名职业主要生活时代劳动贡献劳动精神袁
20、隆平农业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发现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献身科学,勇于实践、创新,尊重事实,捍卫真理,不忘初心,为国分忧、争光。张秉贵售货员上世纪50-60年代把售货员的工作发挥到极致,温暖了顾客。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钟扬大学教授改革开放后在植物学研究所工作,在科研、援藏、教育等方面贡献巨大。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职业:作为研究水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职业可以界定为农业科学家;张秉贵,本职工作就是售货员;钟扬,可能有很多身份,比如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等等,但只有大学教授能够兼容
21、以上身份。主要生活年代:类别表述为“主要生活年代”,要关注“主要”两字,同时要结合文本。袁隆平,文本基本从他60年代当老师开始到90年代成为“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所以概括为“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张秉贵,文本表述他是1955年到百货大楼工作,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因此概括为“上世纪50-60年代”。钟扬,生卒年月为1964-2017年,但文本“英雄少年”开始表述时间就是1978年,他的主要生活年代概括为“改革开放后”比较合适。劳动贡献:这个可以结合人物的职业成就进行表述和评价。袁隆平,农业科学家,其职业成就主要就是发现了杂交水稻,其意义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张秉贵,一
22、个普通的售货员能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足见其将这一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关键还在于他“温暖了众人心”;钟扬,植物学研究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职业经历还有援藏以及对年轻人的培养等等。劳动精神:表述为“劳动精神”,在于本单元的关键词就是“劳动”,对劳动的崇尚,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身上都有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科学家,袁隆平有“到中流击水”捍卫真理的勇气,有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坚持,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为国奉献的初心。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爱岗敬业则是他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个文本有直接的表述。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钟扬执著于
23、科学研究是他的特点,但他还要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可见他淡泊名利,献身科学。1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精神。(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答案:【示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树立的劳动观念。优秀的劳动者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他们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作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坚守工匠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探界者”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他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降至最低,深入植物学家的无人区,只为突破科研
24、的“边界”。他从事科普工作不求回报,以高度的责任心滋养教育事业。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激励着千千万万优秀的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能力。袁隆平,从科研室到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东方魔稻”,让人民的幸福生活再也无温饱之忧。张秉贵全天高强度工作,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进了柜台却“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劳动是辛苦的,可劳动也能带给人充实的喜悦和无尽的精神财富。“探界者”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他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降至最低,深入植物学家的无人
25、区,只为突破科研的“边界”。他从事科普工作不求回报,以高度的责任心滋养教育事业。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作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坚守工匠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他们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激励着千千万万优秀的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1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答案:(1)本文选材具体、典型。(2)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形象生动,个性丰满,如立面前。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写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写作方法,分析其实
26、际意义或效果。本文在选材上以时间为线索,列举了几个时间节点上袁隆平身上的典型事件,如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代,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本文选材具体、典型。本文记述袁隆平的事件,详细而富有真实性,具体而富有典型性,对突出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主题主要内容的显现上都有较大的好处和作用。15、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本,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答案:本文开宗明
27、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本文共有5段。第1段,“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开篇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第2段,“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从说文里引出“匠”的概念,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第3段,“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
28、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第4段,“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第5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回扣中心,升华主旨。16、下列对课文“探界者”钟杨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
29、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钟扬自己”错,由文中“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
30、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可知,还有学生。故选B。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芣苢一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C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
31、容的能力。A.“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故选A。18、这首插秧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这首插秧歌写全家齐动员冒雨插秧,把江南农村日家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生气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插秧歌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语言明快,行文简洁,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接下来的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
32、。他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这段文字所写的人有什么特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
33、:一个穷苦卑微的“老王”形象。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分析文本主旨的能力。“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从中可见老王是一个卑微穷苦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老王送“我”鸡蛋,“我”想给老王钱,老王却使劲推脱,最终老王去世了。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
34、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20、分析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一节的结构思路。答案:第一层:由细节引出袁隆平对“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梦想: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第二层: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和远大目标。成就一: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成就二:1997年发表重要论文,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21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贡献: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从根本
35、上解决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难题。影响: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研究成功杂交稻;从国内到国际推广杂交稻;培育超级稻的成果等。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分层次概括要点。“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一节共分两层,第1-3段为第一层,其中,1-2段从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引出袁隆平的梦想,第3段主要写他“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第4-11段为第二层,第4段,主要写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首;第5段,1997年发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论文,并进行科学预计;第6-7段,主要写他对中国的贡献,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难题;第8-11段,主要写他的国际影响,美国学者称赞“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杂交稻的国际推广。整个第二层主要写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和影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