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53424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0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名师选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辍学/阔绰 纯粹/猝然 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 拘泥/忸怩 拗断/执拗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 项,chu,cu/c,qio/k;B 项,c/ch,n/n,o/ni;C 项,qin/xin,po,p/b;D 项,j/j,j/z,bng

2、。故选 B。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雕琢(zhu)墓志铭(m ng)感慨(ki)挑剔(t)B造诣(zh)精湛(zhn)内涵(hn)一把锉(cu)2 C拔萃(cu)发自肺腑(f)铸魂(zh)顾客盈门(y ng)D边疆(jing)不懈追求(xi)赋予(y)卓越(zhu)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

3、,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A 项,“剔”应读 ti;B 项,“诣”应读 y;D 项,“卓”应读 zhu。故选 C。3、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C一竿晴日舞比邻。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D多博村酤劳苦辛。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3 行翻译。本题中,D 项,

4、应翻译为:多带村酿好去犒劳辛苦劳动的人们。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安土重迁,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在异地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辛的生活。B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出类拔萃地浪费一生。C1945 年,声名显赫的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D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答案: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5、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A 项,“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里是大批农民告别家乡,外出打工,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B 项,“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此处说他以后无所作为,应该用“碌碌无为;C 项,“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一般用作褒义词。此处形容集中营,使用错误;D 项,“雕虫小技”是一个成语,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使用正确。故选 D。小提示: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

6、、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5、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山东省著名景点一一东岳泰山将迎来旅游高峰,有关人士说,泰安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4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隐于花丛,如坐春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

7、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ABCD 答案: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文句中的对象为旅游景点,属于用错对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文句中说

8、到我们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属于取舍不当,使用正确。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文句中是说有人倾心隐于花丛,如同坐在春风里一样。属于望文生义。吐故纳新: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文句中是说文化是城市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的精神原动力。使用正确。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文句中说到是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献计献策,而不是对下属。属于用错对象。5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文句中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没有瑕疵的人或事,所以不必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使用正

9、确。故选 C。小提示: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2 月 2 日,一座寺庙由于香火燃烧幔帐引发火灾,消防员_,将火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资料显示,从 2008 年至 2012 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 140 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_。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

10、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答案:D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本题中的,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偏重“不顾危险”,适用于。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强调“不能退缩”,适用于。当仁不

11、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突出“主动性”,适用于。故选 D。6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劳动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先民们怀着美好的心愿,踏上田野,唱出那“采采芣苢”的歌儿。一“采”,一“有”,一“掇”,一“捋”,一“祜”,一“撷”,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

12、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而杨万里在看到农民农忙时,也体验到了别样的劳动乐趣。当看到农人们身披蓑衣,头顶箬笠“笠是兜鍪蓑是甲”,犹如戴盔挂甲的战士,在雨中抢种“雨从头上湿到胛”时,一幅劳动人民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繁忙劳作景象鲜活地展示了出来。于是,农忙抢种的一首作品就诞生了。Agn du l mu ji Bgng zhu lu mo ji Cgn du lu mu ji Dgng zhu l mo ji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亘,应读“gn”,易误读成“hun”或是“hng”;掇,应读“du”,易误读成“chu”;捋,应读“lu”,易误读成“l”;鍪,应读“mu”,意思是:古代

13、武士的头盔;胛,应读“ji”,意思是:背脊上部跟两胳膊接连的部分。故选 C。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火箭院,记者对这句话的体会格外深刻。如“火箭人”所说,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刻骨铭心地难忘。B最终孙权凭借着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的支持力排众议,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C军令在军人的心中无比神圣,不听到号角就不能擅离职守,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7 D国家危亡之际,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答案: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 项,“刻

14、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语境中修饰“难忘”,“刻骨铭心”不能和“难忘”搭配,使用错误。B 项,“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语境中指孙权“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 项,“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语境中说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使用正确。D 项,“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语境中“奔赴抗日救亡前线”是一种道义上的勇往直前,使用正确。故选 A。小提示: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

15、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6.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雾霾天数屈指可数,人们垂爱的碧水蓝天终于回到了日常生活中。B借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本市将推进生猪、奶牛、肉羊等主导畜种的三地联合育种,提高良种繁殖和供种能力。8 C很多大学生生毕业后,希望在大企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屈就。D网店老板奉告我,这款上衣款式新颖,性价比高,销售火爆,如果错过时机,可能要后悔。答案:B 试题

16、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A 项,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B 项,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多用作敬辞;C 项,屈就:用于请某人担任职务;D 项,奉告:敬辞,告诉。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

17、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B 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没有乐。“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故选 B。课内阅读 9 11、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完成下表。姓名 职

18、业 主要生活时代 劳动贡献 劳动精神 袁隆平 张秉贵 钟扬 答案:答案:姓名 职业 主 要 生 活 时代 劳动贡献 劳动精神 袁隆平 农业科学家 上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发现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献身科学,勇于实践、创新,尊重事实,捍卫真理,不忘初心,为国分忧、争光。张秉贵 售货员 上 世 纪 50-60 年代 把售货员的工作发挥到极致,温暖了顾客。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钟扬 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后 在植物学研究所工作,在科研、援藏、教育等方面贡献巨大。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职业:作为研究水稻的国家

19、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职业可以界定为农业科学家;张秉贵,本职工作就是售货员;钟扬,可能有很多身份,比如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等等,但只有大学教授能够兼容以上身份。主要生活年代:类别表述为“主要生活年代”,要关注“主要”两字,同时要结合文本。袁隆平,文本基本从他 60 年代当老师开始到 90 年代成为“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所以概括为“上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张秉贵,文本表述他是 1955 年到百货大楼工作,在 1957 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因此概括为“上世纪 50-60 年代”。钟扬,生卒年月为1964-2017 年,但文本“英雄少年”开始表述时间就是 1978 年,

20、他的主要生活年代概括为“改革开放后”比较合适。劳动贡献:这个可以结合人物的职业成就进行表述和评价。袁隆平,农业科学家,其职业成就主要就是发现了杂交水稻,其意义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张秉贵,一个普通的售货员能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足见其将这一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关键还在于他“温暖了众人心”;钟扬,植物学研究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职业经历还有援藏以及对年轻人的培养等等。劳动精神:10 表述为“劳动精神”,在于本单元的关键词就是“劳动”,对劳动的崇尚,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身上都有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科学家,袁隆平有“到中流击水”捍卫真理的勇气,有尊重事实勇

21、于创新的坚持,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为国奉献的初心。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爱岗敬业则是他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个文本有直接的表述。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钟扬执著于科学研究是他的特点,但他还要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可见他淡泊名利,献身科学。1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以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为例,进行说明。答案:【示例】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如第一部分开头写自己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第三部分开头写袁隆平“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都来自亲

22、历者的视角。而第一部分中发现“一株奇特的稻禾”,第二部分中发现“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当时作者并不在场,相关的描写应来源于采访中袁隆平的回忆。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具有“在场”感,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在“接盘导师”中,引用他以采集种子的标准来比喻培养学生的原则,切合他植物学家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在这篇通讯的结束部分,引用钟扬说的话“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

23、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表现了他从专业角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注意以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为例,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举例分析说明。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主要是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主要是人物语言。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细节主要来采访过程中作者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如第一部分开头“2001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

24、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吗?”写自己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还有第三部分开头“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11 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都来自亲历者的视角。第二部分如“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 16 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当时作者并不在场,相关的描写应来源于采访中袁隆平的回忆。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具有“在场”感,也有利于表现人物

25、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阳人物语言个性化特点突出,能够很好地表现钟扬的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王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 1/7 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 100 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再如“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菠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 200 颗。我最过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 颗的样本数量,

26、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还有“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 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在“接盘导师”中,引用他以采集种子的标准来比喻培养学生的原则,切合他植物学家和教育专家的双重身份。在这篇通讯的结束部分,引用钟扬说的话“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表现了他从专业角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13、有人评价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淡静有味,主旨突出”,结合本诗进行分析:答案:语言平淡自然,不华丽。苏辙诗平淡朴素,文字精练,毫无雕

27、砌之感。这首诗用词朴实平淡,无华丽的修饰词语,即便是描写雨后初暗的明丽景色也只是用了“一竿晴日”来表现,平淡的语言却足以烘托出诗人从久雨中解脱的欣喜之情。这首诗虽然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却无激烈的用词,只是用“急”“怜”等平淡的词语透露出温和宁静的情感。表达方式偏重议论,融理于事,意韵深远。诗歌尾联议论抒情,表达对外孙的赞赏,同时“真了事”三字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的豁达淡泊。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本诗淡静有味,主旨突出,结合本诗进行分析”,然后理解评价语的意思,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所谓“淡静有味,主旨突

28、出”意思是语言平淡自然却有韵味,情感看似平淡实则丰富;从诗中来看,诗歌写文氏外孙帮忙收麦,却没有正面描写收麦的情形;写天气变化,先说“三夜阴霪”,再说“一竿晴日”,语言虽平淡,12 但“败场圃”和“舞比邻”的对比却足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经历久雨后逢晴日的开心之情;外孙帮忙收麦,既“饥乏”又“苦辛”,但诗人却仅用“急”“怜”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外孙的懂事,诗人仅以“赋诗怜汝足精神”进行夸赞;等等,这些都能体现“淡静有味,主旨突出”这一特点。14、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B薄言袺之:用一只手提起衣襟,把芣苢收放起来

29、。C田夫抛秧田妇接:农夫负责往稻田里抛秧苗,田妇负责在稻田里插秧苗。D照管鹅儿与雏鸭:您得提防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来这里糟蹋秧苗。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有意去”“有此意然后才能”错。“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薄言采之”意思是,“采而又采”。故选 A。15、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任选一联简析诗人是怎样表现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的。插秧歌 答案:诗的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吃早饭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新鲜且生动活泼,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

30、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的能力。插秧歌首联,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这一“抛”与“接”,一“拔”与“插”,新鲜且生动活泼。颔联,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13 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还化板

31、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吃早饭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新鲜且生动活泼,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尾联,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在这当口,农夫没有时间歇息。农夫嘱咐妻子要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

32、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该诗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那天,我们上地理课时,一位同学和老师顶嘴。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只见班主任踱进教室,用那种带刺的眼光扫视了大家一遍,然后低沉地发问:“谁干的?站起来!”教室里只有四种声音: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和钟表的滴答声。这段文字在写人时运用了哪些手法?效果如何?答案: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和钟表的滴答声,教室的安静、班主任的生气、同学们的畏惧,都从这一细节传达出来

33、了。本题考查分析段落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踱”“扫视”“低沉地发问”属于动作和细节描写,把老师当时较为生气的情况生动地描写出来;“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和钟表的滴答声”也是细节描写,用“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和钟表的滴答声”四种声音衬托环境的宁静。通过衬托描写班主任的生气、同学们的畏惧,都从这一细节传达出来了。17、学了这三篇通讯,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你有哪些新的认识?14 答案:【示例】三篇通讯,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接触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从个人的付出与他人的关系

34、的角度来考虑。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例,在张秉贵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张秉贵只是普通的糖果售货员,但是却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顾客的热爱和尊重。过硬的劳动本领使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张秉贵娴熟的售货技能,对顾客察言观色、供其所需的能力,是他长年累月刻苦钻研的结果。在劳动中传递爱,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张秉贵对哭泣的小孩、情绪不佳者、急于赶路的人等,都能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务,同样也得到了顾客的理解和关爱,当顾客看他忙得满头大汗时,让他先喝口水;当他去饭店吃面时,厨房大师傅看他站着马上过来给他送凳子。总之,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

35、于让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拥有一种工匠精神,可以在辛勤的付出中赢得社会的尊重。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三篇通讯,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接触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体现劳动价值,劳动无高低。比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义其娴熟的技巧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张秉贵在柜台“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细节丰满,内容感人。文章

36、观点鲜明,澄清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劳动中袁隆平用杂交水稻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并从自己的双手给人民造福,带来了幸福,这就是劳动的意义所在。15 18、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文本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古亭怀古为词人登高远眺、怀古伤今之作。词末用典,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叹和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志。B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C诗经 芣苢六个动词“采、

37、有、掇、捋、袺、襭”的变化,既表现了采芣苢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D.“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错误。诗人通过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黑暗残酷,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没有表现消极颓废的状态。故选 D。19、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 5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5 段)总结全文,指出工匠精神对个人、

38、企业、社会、国家的意义。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段落作用的能力。做答时,首先通读全文,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其次回答其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放在开端是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放在中间是承上启下,放到结尾有总结上文的作用。本题是回答结尾段落的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深化论点等。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段,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第二部分为第 2 段到第 4 段,指出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第三部分为第 5 段,第 5 段总结全文,深化论点,首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从个人与时16 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39、;第二句“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分别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角度阐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国家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所在。20、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里,诗人的情感变化很有层次,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答案:首联,诗人首先交代麦熟的情形,然后叙述自己将依赖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情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外孙的盼望;颔联生起波渊,连续的阴雨冲毁了收打粮食的场圃,诗人的情绪也转为焦虑,然而“一竿晴日”的到来使得诗人同邻家一般欢欣鼓舞,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诗人由

40、焦虑到欢喜的心情表现得鲜明可感;颈联写诗人“急炊大饼”“多博村酤”来款待辛苦的外孙,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对外孙的疼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外孙敬老的欣慰;尾联议论抒情,直接表达对外孙“足精神”的赞赏。整首诗情感表达虽然温和平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内容,鉴赏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里,诗人的情感变化很有层次,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先看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这是说“夏天到了,麦收的时节来了,旧年的陈谷快要吃完了,就等着收割新麦来补续,我岁数大了不能下地劳作了,幸好文氏孙辈来帮我收割(麦子),

41、让我这老头有了依靠”,由这里可以感受到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外孙的盼望。然后看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这是说“可是接连三夜的雨水损坏了收打麦子的场地,令人好不沮丧,庆幸的是,雨过天晴,太阳终于出来了,那初生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面对连日阴雨,内心自然是焦虑的,而一旦天晴,内心自然是欢欣鼓舞的。接着看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这是说“孙辈们趁着天晴下地收割小麦,他们干活很累,我赶紧烙饼做饭让干活的人吃,并且多买一些农家自酿的水酒来让干活的人喝,以消除他们的困乏与饥饿,犒劳辛苦劳作的孙辈们”,“急”“多”“饥乏”“苦辛”可以看出对外孙的疼爱,以及对外孙敬老的欣慰。最后看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这是说“将麦子安放到粮仓之后,才算真的忙完了一季的劳作,看着文氏诸孙顺利完成了麦收活计,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因而精神倍增、高兴极了,赋诗来表达对诸孙的感谢与喜欢”,以“怜”直接表达对外孙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