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837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5301_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昆明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_ -E3 K匕明市DB5301 E抽出TJ、万标准DB5301l_2018-gOl一.-.-.实施明市质量技发布D85301/T 35-2018 目次前言.111 引言.IV l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14 总贝止.24.1 基本要求.24.2 设计原则.24.3 建设目标.25 项目审查.35.1 审查要件.35.2 审查范围.35.3 审查依据.35.4 审查程序.35.5 审查内容及重点.46 设计与建设.46.1 建设红线.46.2 设计依据.I DB5301/T 35-2018 目IJ-E司部Edg国密1将够-S叫司语讲常称II D85301/T 35-

2、2018 51.E司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削减入湖污染负荷,科学合理的指导滇池湖滨湿地建设,充分发挥滇池湖滨湿地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并兼顾景观功能,特制定本标准。III D85301/T 35-2018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对滇池湖滨湿地建设中的建设目标、设计要求、建设内容等做出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滇池湖滨湿地的恢复与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日GB 2893安全色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T 15566.9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CJ 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DB53/T 306-2010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2012年9月28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

4、第136号,2016年4月27日滇池湖滨生态带植物物种推荐名录)(昆滇管(2013)22号)滇池环湖慢行系统建设导则)(且滇管(2014)32号)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滇池湖滨湿地滇池湖滨的天然湿地,以及环湖公路临湖一侧建设与恢复的湿地。3.2 湿地恢复与建设通过适当的生态技术和工程措施,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井发挥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3.3 湿地生态功能区DB5301/T 35-2018 湿地内分布有重要水生生物,具有湿地生态特征,并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区域。3.3.1 生态保育区指昆明市环滇

5、池生态区保护规定中划定的禁渔区、鸟类保育区、土著稀有水生植物保护区,以及其它确需保护的区域。良制性的生态旅游、科学观察与3.3.2 湿地体验区探索,或体验大自然并接受3.4 湿地服务管理区4 总则销后4.1 基本要求-t !卖发展的原则。通过4.2 设计原则4.2.1 因地制宜1将9?拥J、门川HH刊玉1几叉、1标建刮目地伫二设湿扫建展忻合开牛士口IIFMLFJr坷,旧风叫J原4.4.2.3 效益最大化4.2.4 节能与环保应选择节能设施和设备,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材料。4.3 建设目标4.3.1 生态目标2 D85301/T 35-2018 构建水生-显生一陆生复合生态带,恢复和保护湖滨生物多

6、样性:在有条件和必要的区域通过设置生态保育区,以达到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目的。4.3.2 环境目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便来水通过湿地后污染负荷得到明显削减,出水水质得到改善。4.3.3 社会目标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4.3.4 功能分区应依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和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的要求设置湿地生态功能区和湿地服务管理区。在湿地生态功能区内可根据条件设立生态保育区和湿地体验区。5 项目审查5.1 审查要件5.1.1 项目来源各级政府或社会投资的拟建项目。5.1.2 设计资质设计单位应具备下列资质之一:a)环境(生态)工程:b)林业

7、工程:c)市政(综合)工程。5.1.3 项目方案建设方拟提交审查的湿地建设方案总体应达到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进、出水量、污染物削减、水力计算等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湿地建设方案编写提纲参见附录A,相关数值的计算详见附录B。5.2 审查范围由市级滇池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环滇池生态区,即滇池一级保护区和环湖路r向湖一侧以内的滇池二级保护区中的禁建区的湿地建设方案进行审查,包括合法合规性的符合性审查、技术审查及专家评审。5.3 审查依据项目审查依据为:a)现行的滇池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b)现行的国家、行业设计规范、标准、规程:c)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5.4 审查程序湿地建设方案的审查工作由市级滇

8、池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按照下列顺序进行:3 DB5301/T 35-2018 a)接收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方案审查书面申请,以及相关材料:b)组织对建设方案进行符合性审查和技术审查:c)组织相关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评审:d)根据b)、c)的审查结果,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昆明市人民政府:e)建设方案经昆明市人町骂声盟要Y5.5 审查内容及重点b)c)工艺设计写d)进、出水艾e)水系构建:f)植物的配气:g)h)勾5.5.1 内容审查内容如下:a)符合性审查:项b)技术审查:项目c)专家评审:项5.5.2 重点注。语讲常必咐6 设计与建设1将6.1 建设红线6.2 设计依据数的选取应参考DB53/T306

9、-2010中5.2的规6.3 水质要求6.3.1 进水类型及水质6.3.1.1 类型建设类型,不同类型湿地工艺设计参取值在本标准相关章节中列出。进水类型主要包括:a)上游农村、农田汇水:4 D85301/T 35-2018 b)己截污问道的来水;c)附近污水处理厂尾水;d)滇池水以及其它面源汇水。6.3.1.2 水质进水水质指标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CODCn下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丑,下同)、悬浮物(SS,下同)、总氮(补-J,下同)、氢氮(NH3-N,下同)、总磷(TP,下同)等指标,其适应浓度见表1:表1湿地进水水质指标j:H:;j(水质t旨标季节CODc,BOD,ss TN N

10、H3-N TP pH值(mg/U(mg/U(mg/U(mg/U(mg/U(mg/U 雨季69 主三45运10三三400三三7.5三三2.0 三三O.15 早季69 主三60运12三三200三三10三三3.0 三三O.20 6.3.2 预处理应避免高浓度污水直接进入湿地,进水水质未达到6.3.1.2的要求时,应对湿地进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措施可采用好氧工艺,好氧处理系统设计可根据GB50014给出的要求进行。含重金属、难以降解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应进入湿地。6.3.3 水力负荷及停留时间不同类型的滇池湖滨湿地系统的来水量应满足表2中水力负荷及水力停留时间的要求O表2湿地水力负荷及水力停留

11、时间参数总体设计参数分项设计参数项目表流湿地塘表流湿地塘阵湿地沉淀塘植物氧化塘表流湿地水)J负荷,ml/m.d o.020.1 O.050.1 o.10.15 13 o.1 o.3 O.050.1 水力停留时间,d 26 110 615 O.51 21 26 6.3.4 出水水质6.3.4.1 雨季、早季出水水质均应达到GB3838-2002规定的町类水水质标准(湖、库类,TN除外),其主要指标见表3:表3湿地出水水质指标可王-QJ时-PAE6 CODc,(吨/UI BOD,(mg/U 白。|刽SS(mg/U 40 TN(mg/U I NH,-N(mg/U I TP(mg/U 也|1.5O.1

12、 6.3.4.2 湿地对水体的CODc,、ss、NH,-N和TP等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率,早季应分别达到50%,80%,50%,50%:雨季应分别达到30%,90%,30%,30%。6.4 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6.4.1 基本要求5 DB5301/T 35-2018 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遵循下列要求:a)不应填埋占用现有湿地进行景观营造;b)应根据湿地保护需求设立生态保育区,依据对象的生活习性,建立浅滩、鸟岛、鱼类及其它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地,应尽可能保持原状,不应布设开放式道路和现景设施,井应在外国设置禁c)d)、,/、,/ab 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c)、,/咽AUe)生态帝面明的如应小于、局榕 6.

13、4.3 驳岸处置6.4.3.1 驳岸类型驳岸处置与建设应遵循F歹1a)直选择适宜时如品町句tJ:(实现卢阻,町的有效交换:必要时可选择木桩、电E石母且且二辛辛斤哇宝态堤,避免风浪、蓝藻堆积等对湿地的影响;b)对原有防浪堤应拆除,并就地营造泊浪带或浅滩。消浪带坡比应缓于1:5;c)驳岸坡度小于1:.5时,可沿岸带水平方向平整地形,水陆交界面宜有一定起伏,在垂直水体方向上,可形成浅滩、浅水区、深水区、急、流带和滞水带等不同类型的地形:d)驳岸坡度大于1:.5时,可沿岸带垂直方向进行岸带地形改造,对较陡的岸坡进行削平处理,削低高地、平整岸坡,营造多样、渐变的湿地生境类型。6.4.4 水系构建6 D8

14、5301/T 35-2018 水系构建应遵循设计合理、经久耐用不口管理维护简便的原则,并应遵循下列要求:a)将湿地周围来水号|入湿地,并通过合理布设塘库、导流及布水设施,塘、库和布水沟渠,使其水力负荷及水力停留时间满足6.3.3的要求,以保证湿地的净化功能:b)对含泥量大的来水,需在湿地进口设置沉淀塘沉淀泥沙,沉淀塘的设置应符合6.3.3表2的要求:c)湿地内布水配水应尽可能均匀,并确保水体流动性。必要时可采取设置窒水、机械提升等多种设施进行改善;d)现状孤立湿地单元之间,可通过土方开挖作业、布设水路,实现水体联通:e)各湿地单元间的引水、布水系统深度应超过常水位以下o.3 m,应保证水位差:

15、f)湿地进水口与出水口问应有一定的水力坡降,尽可能延长流程,减少死水区,确保湿地进水量及水体流动性,并应在湿地进、出水口设立标准断面和水位标尺。6.4.5 浅滩营造浅滩营造可视具体情况参照下列建议:a)除沉淀;也以外的开阔水体的湿地,可营造浅滩,满足水鸟栖息需求:b)在临近水面起伏不平的开阔地段营造,通过机械推土减小坡度,减缓水流的冲击和侵蚀;c)坡度宜缓于1:5,宽度不宜小于3m,常水位下淹水深度直为o.1 mO.3 m;d)地表可种植低矮挺水植物,也可为裸露的泥滩或沙石滩。6.4.6 生境岛营造生境岛营造可视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下列建议:a)具有面积10hm二以上开阔水体的湿地,均可因地制宜营

16、造生境岛:b)在常水位下应出露水面,并与岸上区域隔离:c)露出湿地最高运行水位的高度直为O.5 ml.2 m,岸带坡度宜小于1:3;d)针对水鸟栖息的生境岛地型宜平坦、低矮,也可建成浅滩:e)总面积占开阔水体面积不宜超过1%。6.4.7 植物配置与种植6.4.7.1 配置原则应根据原有基底条件和建设目标,合理配置陆生、湿生、水生植物,形成乔-)草一草复合结构,所需植物宜在滇池湖滨生态带植物物种推荐名录中选择,并遵循F列原则。a)直选择维护简便、易于成活的乡土物种:b)不宜大量采用扩繁能力强的植物,如芦苇、吏草、香蒲、荷花、睡莲等:c)沉水植物以自然恢复为主,如需人工干预,应根据水体透明度、水深

17、等选择适宜物种:d)严格杜绝外来入侵物种。6.4.7.2 植物种植依据6.4.7.1的配置原则,选择适宜的季节种植湿地植物,种植要求见表407 DB5301/T 35-2018 表4植物种植要求植物类型种植区域植物规格|种植密度种植万式陆生植物(含|种植在地势较生态林带高的区域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6.4.7.3 观测O.5 m 区域6.4.8 辅助设施6.4.8.1 总体要求辅助设施包括步行道观鸟平台、安全等相关设、6.4.8.2 步行道路所有步行道路均应采用透水孔、要求,道路建设还应遵循下列要求:a)在一级保护区内仅可建设步jA军塾可依据湿地布局,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柳树wJ以

18、采用忏桶,也口J带士球移栽种植,其余乔木均直带土球种植。灌才、可根据恢复需求|可种。直接将连根带土并削去叶稍的种曲移栽至目标区域。接将连根于传士的种曲移栽叉夹住植株基部插入泥,使种曲顶部露出水面,侵物M在薪、粉绿狐尾藻、大藻、,市b)生态保育区内不应设置步行通道,只可建设应;、管护通道:c)避免湿地被道路分割,影响生态的恢复,且不应使道路成为水体沟通的障碍:1)主要道路不宣布设多条:2)次要道路避免设置过密,问隔不应小于100ffi;3)管护道路仅供湿地管护及相关人员使用。d)步行道路和管护道路的宽度宜为1.5 ffi 2 ffio 8 D85301/T 35-2018 6.4.8.3 其他设

19、施可根据湿地功能选择设置下列设施:a)在湿地体验区内可设置观景及观鸟平台,所选材料应以木材为主,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O如观景台临水,不应采用钢混结构:b)根据需要,可设置用于存放工器具的管护用房,建筑风貌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c)根据安全、防火需要,设置检查关卡,晾望塔,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d)照明系统宜采用太阳能供电或风光互补供电方式:带有游慧和科普功能的湿地,其辅助设施建设要求参见附录L7 工程验收与监督管理7.1 工程验收建设单位应在湿地建设完工,并达到建设目标后的三年内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开展工程验收。验收内容应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监测资料(生物多样性、水质水量等)。7.2 监督

20、管理建设单位在湿地恢复与建设后应对湿地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水系及植物管护。市级滇池行政管理部门将定期对湿地的运行管理进行监测和监管O9 DB5301/T 35-20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湿地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论排如1.4工程目标1.5建设内容及规销后可S 容巾问整、调案个据H民L品1可区验体内UI寸l湿及区古同保态生含丢川二状门讨计、-现设合及算区结择测-区能(先喊计计刃一东则路位五模选案削设能忘目原思定工规比万物案功生目计计能地地案荐染方也也项设设功湿湿方推污翠回回l234567894Jl2 A吁A吁A吁A吁A吁AAAA植丁bF3F3注。况)语讲常必咐5.2.1水系构建5.2.1.1进水

21、设施设计5.2.1.2塘库系统设计10 D85301/T 35-2018 5.2.1.3布水通道设计5.2.1.4出水设施设计5.2.2山地及陡岸带5.2.2.1山地水土保持设计5.2.2.2陡岸带及面山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设计5.2.2.3拦沙坝设计5.2.2.4五采区修复设计5工3地形修整及驳岸处置5工3.1地形修整5工3.2驳岸处置5工4植物恢复与配置5工5场内交通5工6科研设施5工7宜教设施5工8管护设施5.3湿地管理服务区设计5.3.1地形修整5.3.2驳岸处置5.3.3植物配置5.3.4场内外交通5.3.5管理及服务设施含管理用建(构)筑物、宣教用房、厕所、垃坡房、停车场等5.4附属

22、工程(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照明、消防、垃坡收集等)5.5主要工程量6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工程估算编制依据6.2工程估算结果6.3资金筹措7工程实施及进度计划7.1工程实施7.2工程进度计划8工程运行与管理8.1运行管理责任单位8.2运行管理主要工作8.3运行管理要求8.4监测方案9效益分析9.1环境效益9.2生态效益9.3社会效益10保障措施11结论与建议11.1结论11.2建议11 DB5301/T 35-2018 A.2 附图:F L 立国感阱勾可S 注。语讲常必咐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项目涉及的有关数值计算8.1 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指污水在湿地内的平均驻留时间。

23、按照式(1)计算:V Q 式中t水力停留时间,也8.2 水力坡度V一一湿地基质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Q-显地设计水量,m3/do D85301/T 35-2018.(1)又称比降,指污水在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按照式(2)计算!J.H i=一一xl00%.(幻L 式中水力坡度0/0;AH一一污水在湿地内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差值m;L 污水在湿地内渗流路程的水平距离mo8.3 水力负荷指单位面积每天可以处理的污水水量。按照式(3)计算:q=豆.(3)A 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m3/(m2d);Q一一最大时污水流量,m3/d;A 沉淀池表面面积m2。8.4 污染负荷单位

24、时间内,湿地单位面积内某一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氢氮等)的总量。按照式(4)计算:Qx(Co-C1)xl0-3 q二UA1.HH-.(4)式中q一一污染负荷,kg/(m2d)Q一一湿地设计水量,时Id;13 DB5301/T 35-2018 14 Co-一湿地进水污染物浓度,mg/L;Cj-一湿地出水污染物浓度,mg/L;A一一湿地面积,m2。D85301/T 35-20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带有游慧和科普功能湿地的辅助设施建设要求c.1 辅助设施(针对具有游慧和科普功能的湿地)C.1.1 科普宣教设施滇池湖滨湿地应设置有关湿地和环境保护的科普宣教设施,该设施的设置应满足:a

25、)在一级保护区内不应占用土地建设,应以展板、标志、标识、标牌、解说牌及多媒体等方式设置。b)展板、标志、标识、标牌、解说牌及多媒体等科普宣教设施应设置合理、统一版面、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井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c)科普宣教设施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C.1.2 自行车道(局部与电瓶车共用)自行车道建设要求包括:a)基本线型:应以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边界线为基准,不应超越上述边界。b)宽度4m6 m。在日与电瓶车共用,宜采用6m。c)路面材料宜采用透水沥青混泥土为主,同时满足生态、低碳、平整、防滑、耐磨、经济、美观等要求。C.1.3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步行道(自行车道)沿线及水岸区域

26、应设置导引标志和安全警示标识,在封闭区边界,设置禁入标志。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志应符合GB/TlOOOl.1和GB/TlOOOl.2的要求、设置应符合GB/T15566.9的要求:安全标志的颜色应符合GB2893的要求,版面设计及使用应符合GB2894的要求。C.1.4 服务区建设与管理湿地管理服务区应设在一级保护区外,可为湿地管理机构提供工作场所,并为游客提供医疗救护、文体活动、f木理、停车等服务。该区域产生的污水应收集处理,排水设施的建设应符合GB50014要求,出水达到温地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进入湿地进行进一步净化。宜根据人流密度设置休闲座椅和废物箱,废物箱设置应符合CJJ27的规定。15 DB5301/T 35-2018 参考文献1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J 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可换割感极注。语讲常必咐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