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话语权及其本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4964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语权及其本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话语权及其本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话语权及其本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话语权及其本质张晓红1谢震2(1.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2.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摘要: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了话语,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特定话语之中。话语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话语的设定与言说反映着主体的观念与价值诉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关系结构。话语权表明话语不再只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权力的体现。作为“软国家机器”,话语权凸显了阶级属性和政治功能。同时,话语权也意味着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因而,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导与引领文化场域,加强无产阶级自身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关键词:话语权;

2、“软国家机器”;文化领导权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4-0028-0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话语权概念标志着话语与权力的结合,是一种具有影响力、支配力和主导作用的特殊力量“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而在媒体技术形成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国内以后,原有言说秩序受到冲击,需要重建秩序,话语权力也被再次分配,虽巩固了“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

3、利”,但也造成了理论误区和实践偏差。理论误区表现为话语权被作中性理解,其意识形态属性被遮蔽;实践偏差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压,因而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面临被冲击、消解的风险。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话语权的争夺也更为激烈,所以,我们必须厘清话语权及其本质,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在现实社会中,话语不只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语言符号与价值观念的结合体,体现了社会关系中的支配能力。话语权本质上是阶级性和政治性的显现,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文化场域中的主导与引领权,因而,虽然话语权之

4、争所涉领域与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就是根本利益和意识形态之争。一、话语即权力话语起源于人的语言系统的建立和语言交往的发展,而人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交往都是生产性社收稿日期:2022-11-20修改日期:2023-05-05作者信息:张晓红,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谢震,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L18DSZ002);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资本论 及其手稿中城市生活发展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S

5、C21C08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6页。张国祚:关于“话语权”的几点思考,求是 2009年第9期。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第 51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Vol.51No.4Jul.2023第 4 期张晓红,等:话语权及其本质会劳动的产物。生产性社会劳动是人类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人类思维的发端。作

6、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一种“目的理性”行为,生产性社会劳动是一种强调其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一致,手段运用与结果之间具有内在一致的活动,其使人成为人并作为人而存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不仅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交往行为的起点。在这种满足生存需要的活动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形成了人类的意识。自此,人类的交往行为就成了主体在既有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按特定目的,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介,在主体间展开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达成主体间的共识,并保持社会的有序化和合作化。在这种因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关系中,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成为常规,人的语言和思考能力得以发展,语言系统也从中得以构建。在进化论意义上,“类人猿的认知

7、和动机潜能在语言交往的条件下被改造并得到认可”。因此,人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能用以语言为先决条件的社会规范系统取代动物的身份系统虽然其他生物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延续种群和个体生命,但只有人类将这种能力发展为复杂的语言。从语言学视角看,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工具性特征。辞海 对“语言”的释义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人类社会信息的载体,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但话语具有强烈的社会学意义。话语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言说,达成相互间的理解,达成合作,使目标得以实现。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群体中与他人分工、合作,实现生存与发展,话语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因

8、此,对话语的分析也是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分析。因为话语作为一种表达形式与其表达的内容相关联,受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直接影响,从而使其表达呈现出差异性,而这种表达的差异性在本质上也是各群体价值诉求的差异。因此,话语的设定反映着主体的观念和诉求。一方面,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认知,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传播;另一方面,主体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必然会包含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使之为自己及其所在的群体服务,即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是主体有选择地接受和有目的地创建及传播的过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话语必然是一个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即它既是由一定的符号、概念、词句、语音、语法

9、所构成的语言符号,同时又反映了特定的认知、情感、意志”。话语中包含着人类追求的价值和理想。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立场、观点、利益的不同,造成了他们之间话语设置、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差异。话语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实际体现了由语言构成的具体社会形态以及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交集的具体言语方式。虽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在这一意义上,话语的言说是平等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话语主体出现分化,权力平衡被打破,话语的构建与表达就成了权力的体现。在可能性上,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的人都有话语权。但从现实看,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话语权。从平等交流的话语言说到话语权力的出现,其与人类社会的

10、发展处于同步的过程。话语权的出现显示了话语不再只是交流的工具,还体现了言说者对他人的支配能力,并反映出思想的社会关系,而思想的社会关系是以物质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随着原始公有制的解体、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话语越来越与权力及社会地位紧密关联,话语的构建越来越体现出人的社会关系。话语权成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或个人通过发表言论、阐述其价值观念或理论主张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和支配力。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支配能力并且与话语主体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权力紧密相关,也与特定的话语环境联系在一起。在一定意 德 尤尔根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1、,1989年,第144页。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128页。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5页。列宁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页。29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义上讲,实现了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实现了领导权。“话语即权力”这一命题就在理论上揭示出话语包含着特定规则即话语的言说秩序,并赋予话语根植社会情境、联结社会个体、描述社会关系的能力。在哈贝马斯的语境中,“人在生活世界以及彼此间的交往中遵循着一种完全不同于技术规则的特殊规范。这种规范必须通过话语的共识来形成,并以语言的形式

12、而存在”。这说明,话语作为共识性规则本身就具备建构社会权力的前提,并借此使社会交往关系秩序化、规范化,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且,在被话语所规范的人际交往关系中,人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个人在群体中确认自身,反观自身,达成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一致。在此基础上,语言则以声音和符号汇集成话语集群,将人类的交往关系进一步加以表述形成了作为集体精神的社会意识。在实践维度上,话语以统一形式传达着特定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并在话语表达中制造、改变社会的权力分配,从而强化自身的支配能力。权力和话语处于互为依赖的辩证关系之中,即权力为话语提供既定规则和实践指向,而话语则是权力的运行载体和表达方式。在阶级社

13、会中,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其统治以及获得本集团的利益必然要争夺话语权。话语的本质决定了:在阶级社会中,话语和权力必然要结合在一起形成话语权,从而为特定阶级服务。二、话语权:阶级性与政治性的凸显在阶级社会,话语权成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或个人通过阐述其价值观念或理论主张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和支配力,与话语主体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权力紧密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实现了领导权。话语构建是为了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实现,话语的言说也使阶级的共同价值观得到最大体现。话语明显的阶级性,使其成为具有支配作用的特殊力量即占统治地位的、能够支配这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从而控制这个社会中的人的思想。虽然话语并

14、不单单隶属于某一阶级,但它一旦被特定阶级使用,便服从其阶级意识,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并逐渐形成被整个阶级认同的、进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共同意识。因此,话语权就意味着控制权、支配权、统治权。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在话语的设置、构建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并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任何力图取得统治权的阶级,都必须牢牢把握话语权。在阶级社会中,话语权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

15、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不仅揭示了话语权的阶级属性,也说明了话语权的政治属性。话语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力赋予其话语表达上的主导性、优先性和普遍性,从而确保思想的领导权。因此,话语权是“软性”的统治工具。作为“软性”的统治工具,话语权的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内容上反映特定的阶级或集团利益,具有特殊性,但在观念的表达形式上则具有普遍性,即“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阐明了话语的阶级属性,更揭示了作为“软国家机器”的话语权的政治功能。然而,无产阶级同剥削

16、任岳鹏:哈贝马斯:协商对话的法律,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5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0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178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180页。30第 4 期张晓红,等:话语权及其本质阶级在话语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因为无产阶级所代表的利益在本质上和长远意义上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因此,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具有普遍性。不过,无产阶级要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社会建设,也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并不是两种形式(政治的和经济的)而是有三种形式,同这两种斗争并列的还有

17、理论斗争”。思想理论斗争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体现,但同时又独立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既与之并存又相对独立。思想理论斗争实质上就是话语权的争夺。一方面,“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的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人的解放,必须依靠“这个解放的头脑”即哲学,必须善于运用一切社会活动形式并掌握话语权,将自己的思想、理论,清晰、明确地传播给群众,使群众了解、认同、掌握并将其作为行为的指引。因而,无论在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建设时期,无产阶级都要不断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牢牢把握话语权,以使自己的理论、信仰成为全体社会

18、成员的共同信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成果表明,要通过话语权的掌握、话题的设置等,使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思想实现大众化,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提升对其认同并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引。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就是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决不能“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性模糊起来”。列宁认为,没有思想的组织性是毫无意义的。“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的思想应该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上坚守,在实践上践行。同时将无产

19、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放在首要地位,坚定不移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成为革命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以此掌握革命和建设的话语权及领导权。三、话语权:文化场域中的主导与引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境中,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外显形式,而话语权即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的争夺突出体现在文化场域中“力的较量”,其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我们同比我们强大许多倍的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时期,我们应当在这个时期内坚持革命建设尤其是用思想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也指出了意识形态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先进的思想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精神武器。毛

20、泽东将思想工作比作“生命线”,指出其“第一位”的重要地位,强调“对理论问题采取模棱两可或毫无原则的态度,就等于思想上完全破产”。因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思想理论工作,主导与引领文化场域,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场域中的领导地位。文化场域中的斗争或者说思想理论斗争的影响也绝不是局限在头脑当中的。恩格斯就曾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 理想的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一直在强调理论的重要作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1页。列宁全集 第27

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页。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第85页。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1页。列宁全集 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8页。31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用,强调理论是武装群众、改造世界的力量,并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作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文化是其所特有的精神需求和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文化是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反映,是民族认

22、同的根基。文化的根本是思想,正如黑格尔的“庙里的神”的比喻优秀的思想理论是人类精神的“骨骼”,为人指明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和仰赖基础。因此,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成为文化场域的主导和引领。从实践层面看,牢牢把握文化场域或者说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话语权关涉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另一方面,话语权关涉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发扬,关涉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关涉当下社会心理状态和社会价值

23、的选择。在国家层面上,话语实践亦即主流意识形态教化。话题的设置、言说与传播以及认同度即是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力与主流文化引领力的体现。因此,掌握话语权是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传播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培养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保障。要掌握话语权,实现文化主导与引领就要使话语能够体现共同价值并不断创新,掌握话语言说与传播的规律。首先,一种思想或言论话语权的获得,即它能够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或主导,意味着它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话语体系只有具备雄厚的民众基础,才能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支配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

24、掌握了话语权的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程,引领人类精神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在以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那些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以人类解放为崇高追求目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紧紧围绕人民立场、指导带领全人类向更高级的社会迈进的理论才能掌握群众,也才应该成为群众手中的武器。马克思明确提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科学的理论之所以具有指导人类进步的作用,之所以可以起到对人民群众思想和文化的统领、引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话语权的

25、掌握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够实现。理论及其传播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特定的话语以不同的形式传播以赢得其他阶级的自觉认可,形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指向,并通过话语言说和传播完成对主体行为的引导这个过程是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政治权力可以为某一思想的传播提供诸多物质条件乃至精神条件的方便,但最终依靠的是理论自身的魅力。这样具有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而是在继承了一切优秀的人类文化的基础上,“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已有认识、已有话

26、语进行反复的提炼和概括而逐步形成。而且,话语权是在与其他思想的交流、交融、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9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0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11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10页。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第394页。列宁全集 第27卷,第11页。32第 4 期张晓红,等:话语权及其本质突、斗争中逐渐取得的。因此,我们要“有毅力、有本领、有决心团结和组织力量进行这一斗争,以便把散居在辽阔国土上的分散而互不联系的千百万人的意志统一为一个意志,因为没有这样的统一意志,我们就必然会遭到失败”。再次,创新是话语权的不竭动力,因此掌

27、握话语权的理论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其主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揭示的是一种思想理论要在价值导向和引领上对其他思想理论起到“支配”作用。掌握话语权,就要发挥其对其他思想理论的整合功能:既要坚持其自身的基本理论,又要不断自我创新,提出符合自身理论目标的新的思想,同时对现有的其他理论进行规范、调节、引导,使整个社会的理论走向和发展符合自身的价值指向和理论目标;另外,也要增强这一理论自身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能力,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真正满足这一国家和民族在这一时期的需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课题,每个特定的时代也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体系。总之

28、,任何真正的思想体系既要反映时代又要引领时代。任何话语体系如果不能及时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调整,必将丧失对生活的解释力和对思想文化的引领力。相对而言,文化场域中的话语权争夺较为隐蔽,渗透性更强,却更为激烈。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标识性和引领性决定了必须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很多国家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目的,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了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规划及实施纲要,将文化建设作为指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了一系列较完善的

29、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把文化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调要秉持“两个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从提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到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历史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四、话语权:国家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及交往范围突破地域限制,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国家间形成了真正意义的紧密联系,但同时也使竞争普遍化、跨区域化。因此,话语言说由以往的国家

30、内部空间延伸到国家之间的外部空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话语权概念被普遍使用,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在国际交往、国际事务及问题中发表观点、立场态度并被接受、认同和践行而形成的权力。任何国家都有话语言说的权利;但在实践中,言说的话语被接受、认同并被实施,则是权力的体现。因而,国际话语权本质上是国家综合实力、国际地位、文化影响力及传播力的体现,是国家政治智慧和外交艺术的展现。“一个强大的话语体系必须有强大国力的支撑”。国际话语权的实质是国际秩序主导权。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看,随着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国际话语的主导权也在不同国家间流转。伴随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话语的言说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31、话语言说平台既有传统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56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0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194页。周欣平:占据国际视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新思维,学术前沿 2012年第10期。33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媒体,也有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从现实社会延伸到虚拟世界,话语的言说也与数据的操控紧密结合;话语主体从单一的官方机构演变成政府、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个人等多元主体,呈现出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话题设置显性与隐性并存,文化交流与意识

32、形态交锋并存等特点。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因而,在新旧秩序交替时,话语权的争夺尤为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工业革命以来积淀的经济、技术、思想文化的先发优势,一直以来都占据着国际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在话题设置、话语言说形式与传播方式及渠道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体系,占据绝对优势,且善于对自身的权利和诉求进行“话语包装”,不断巩固自身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力量的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既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又要在国际社会发挥自身作用,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地位,传播本国文化,话语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在

33、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作为国家间博弈的斗争将始终存在“有时炽烈起来,火焰腾腾;有时又静息下去,在动人的 休战决议 的灰烬下面阴燃着”并呈现出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但是,话语权最终会由一些综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较强的国家掌握。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其广泛的传播是获得国际话语权最具长远性、最有效力的途径。根据传播学中的分众理论,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话语的理解、言说话题的话语也有所不同,但文化的多元性并不能遮蔽文化的共性,因此,国际话语的设置与言说是国家或民族特征的特殊性与价值目标的普遍性的统一。异质文化间探寻实现融通的有效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共同的价值目标,即价值认同是话

34、语认同的基础。即在国际话语构建过程中,在话题设置和话语言说等方面找到不同受话者间的最大公约数,以受话者熟悉的、可接受的话语和形式进行言说,同时,不回避文化间的差异,尊重区域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从而增进了解,减少误解与歧义,达成共识。一个国家要赢得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国家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类对共同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使人类能够在共识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共同价值框架下理性地展开。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共同的价值目标使话语的言说和共识的达成成为可能。当然,话语体系的构建、话语权的流转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不仅是因为国家实力对比的转变需要时间,而且因为

35、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话语权的掌握需要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支持,是“道”与“术”的结合。在理论层面,需要依托社会心理、传播学、文化学、国际关系等基础学科。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理性、深刻的思想性才能抓住根本,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保证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展开。在实践层面,需要话题设置、话术技巧、渠道创新、社交网络、媒体技术、外交策略等战术层面的技术支撑。把握话语权的“道”与“术”才能实现对话语的主导。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话语体系

36、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资源整合、战略布局、渠道拓展、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长远规划,摆脱“说不出,传不开”的困境,尤其是“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还是生手”,需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智慧、长远的战略谋划、高超的外交手段与技巧,实现话语的主导,对不同的观点与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第53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3页。34第 4 期张晓红,等:话语权及其本质思潮,我们也要以理性的态度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其真实目的,“不是看他们给自己取的动听的名字,而是看他们的行为怎样,看他们实际上宣传的是什么”。党

37、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此,“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传播规律、提高传播艺术,拓展传播渠道,提升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消解偏见和误解,树立负责任的新型大国形象。Discourse Power and its EssenceZHANG Xiaohong1XIE Z

38、hen2(1.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9,China;2.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China)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discourse in human society,people live in a particular discourse all thetime.Discourse is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and the sett

39、ing and expression of discourse reflects thesubjects ideas and values.It is the embodiment of relations of human society.Discourse power indicatesthat discourse is not only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manifestation of power.As a“soft nationalmachinery”,discourse power highlights the class at

40、tribute and political function.At the same time,discourse power means ideological leadership,cultural influence and charisma.We must firmly grasp thediscourse power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dominate and lead the cultural field,strengthen the political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tself,and constantly enhance Chinas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Key Words:discourse power;“soft national machinery”;cultural leadership【责任编辑潘照新】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第55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3、44页。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197页。3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